刁華同
《數學新課程標準》的最基本理念是促進學生的數學知識、技能、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發(fā)展。高效的數學課堂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途徑,其基本做法應該是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教學設計緊扣學情,關注學生差異,用好教材,充分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并進行科學合理的評價。
一、有效地關注學情,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生是我們教學的主體,學情是我們面對的客觀現實,如果脫離了這一實際,我們的數學教學將變得無的放矢,毫無針對性。因此,我們的教學設計必須根據學生已有的數學基礎和知識儲備安排內容,從學生基本的生活經驗出發(fā),緊扣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從特殊到一般,從感性到理性,緊貼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分層設計,鼓勵學生從獨立思考到交流合作,關注學困生。
荷蘭著名的數學教育家弗登塔強調:“學習數學唯一的方法就是實行再創(chuàng)造,就是由學生本人把學習的東西自己去發(fā)現或創(chuàng)造出來,教師的任務是引導,而不是把現有的知識灌輸給學生?!彼裕覀兪紫纫越虒W內容為基礎,充分發(fā)揮“情境”的功能,有效地吸引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并不斷激發(fā)。例如,用“能想一個研究的方法嗎?”“你能行,再想想”等話語引導學生獨立思考,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用“好主意!”“真聰明!”這些話語充分表達對學生勞動的尊重與欣賞,這對學生的激勵作用是其他任何語言所無法比擬的,從而使學生自我實現的欲望更加強烈;全課的重點應放在學生的自主探究或體驗活動上,在人人動手、個個參與的動態(tài)學習過程中,規(guī)律讓學生找,結論讓學生下,錯誤讓學生糾,凸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事實證明,這樣的教學非常有效。
二、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
《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可以不必拘泥于教材形式,可以不完全按教材教學,只要以新課程為依據,達到新課標規(guī)定的整體性的理論和目標就可以了。同時指出,教師要有獨立性,要能根據自己的教學實際情況去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教材。在《立方體展開圖》的教學中,我則是從正方形粘貼方式的種類到正方體進行教學,在情境創(chuàng)設上與教材略有不同,比教材中的處理更為生動,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特別是教學思路與教材有了明顯的差異,教材是從立體到平面,而我的設計則是從平面到立體,這樣的開放性處理使學生始終處于探索過程,更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習效果自然更好。
三、處理好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間的關系
《新課程標準》指出,要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兩者間的關系,既相互獨立,又相互統(tǒng)一。在《勾股定理》第一課時的教學中,可以先讓學生自主獨立探究三個正方形面積之間的關系,自己畫圖、自主探究、自主感悟,當出現答案不一致、意見有分歧時,教學過程上升到另一境界,讓學生小組內交流,由小組合作給出一個統(tǒng)一的答案,然后再通過實物投影進行集體交流,把原先學生個人、小組統(tǒng)一中仍不能解決的問題、存在的缺陷,通過集體的智慧來解決,典型地說明了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間的辯證關系,進一步提升了“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品位。
四、做好教學評價
評價應有利于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在教學過程中要由始至終都把教學評價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上,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要充分體現人文關懷,學生的自我評價、小組相互評價等過程評價要伴隨著學習整個過程,凸顯評價的“多元”和“多樣”化,使學生認識到數學有趣、有用和親切的一面,使他們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逐步對數學產生積極的情感與態(tài)度,從中悟出一些真諦。
構建高效課堂始終是數學教師追求的目標,我們要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以促進學生的進步和發(fā)展為目標,運用科學有效的教學策略,使學生樂學、會學,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數學學習中都有所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