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凌莉
【摘要】本文通過論述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掌握技巧,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提升語文課堂實效。
【關鍵詞】學生 注意力 熱情
【中圖分類號】G6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6-0119-01
英國教育家約翰·洛克說:“教師的最大的技巧在于集中與保持學生的注意。”在教學中我們一定要創(chuàng)設更多的條件、運用更好的方法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從而為學生的成長更好的服務?,F(xiàn)以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教學為例,談談如何提高孩子上課的注意力,提升語文課堂實效。
一、誘發(fā)興趣,抓住學生注意力
著名特級教師于漪曾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fā)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遍_篇引趣,誘發(fā)學生好學之樂。如果我們能根據(jù)兒童的心理特點,以豐富多彩、言簡意賅、精彩生動的開場打個漂亮的“開頭炮”,就能一石激起千層浪,點燃起學生求知欲望的火花。讓學生以飽滿的情緒主動地去接受新知識,迅速進入角色,主動參與課堂活動。
1.效果激學,喚起注意
效果是學生在學習上所獲得的成功。一個人只要體驗過一次成功的喜悅,就會激發(fā)他一百次追求成功的欲望。上課起始,教師根據(jù)上節(jié)課的學習內(nèi)容提幾個簡單的問題,如“認讀生字卡片”“背誦部分段落”“書空生字”等,指名回答或集體回答,讓大家都能答得出來,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再借機導入新課。為了再次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學生一定會集中注意力投入新課的學習。
2.巧設懸念,激起注意
“好奇”是學生的天性,教師在上課時若能抓住學生好奇的特點,就能立刻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過來。在教學《春天的手》一課時,我先問學生:“小朋友,你們的手有什么作用呢?”有的學生說他的手能寫字,有的說他的手能畫畫,還有的說他的手能幫爸爸媽媽做許多家務事……此時,我出示五彩的春光圖與冬天的一片寂靜進行對比,讓學生說說發(fā)生了哪些變化?”這一問,學生的好奇心上來了,剛才還在想著窗外好玩的游戲的學生也個個托著腮幫認真地思考起來。
3.創(chuàng)設情景,調(diào)動注意
低年級學生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如果教師照本宣科地講解,學生就沒有興趣。而多媒體課件,它以其特殊的方式:鮮艷的色彩、優(yōu)美的圖案、喜聞樂見的動畫形象、動聽的音樂,吸引著學生,充分地刺激學生的視聽感官,調(diào)動學生學習知識的積極性,以愉快好奇的心情投入到課堂學習中來。因此利用多媒體課件,把教學內(nèi)容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參與,吸引學生很快進入學習狀態(tài)。我在教《大熊貓》文前,播放了一段有關大熊貓的動畫。學生被形象生動的畫面,標準逼真的情境朗讀,悅耳的音樂背景,帶入了寬松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學生主動探索,積極進取,會學、愿學和樂學。
除此之外,我還常常用生動的故事,優(yōu)美的音樂,腦筋急轉(zhuǎn)彎或者有趣的謎語來吸引學生,讓學生很快地平復下課時的興奮狀態(tài),迅速進入課堂氣氛。
總之,導入應該因情制宜,因課而異;做到課課更新,堂堂有趣。爭取在兩三分鐘之內(nèi)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感到老師要講的內(nèi)容很有意思,讓學生從心底產(chǎn)生一種“我要學”的內(nèi)驅(qū)力。
二、教法多變,保持學生注意力
1.創(chuàng)編故事,提高注意
在小學低年級教學過程中,拼音教學是一道難關。在教學中,我針對低年級的孩子最喜歡聽故事這一特點,將教學內(nèi)容滲透在故事情節(jié)之中,從而激發(fā)學生積極探求知識的興趣,培養(yǎng)了注意力。如在教學j、q、x與ü相拼去掉兩點的規(guī)則時,我先出示一條戴著帽子的小魚在水中游來游去,引導學生觀察小魚的嘴巴與帽子組成ü,給它取個名字叫“小魚ü”,接著出示三個頭帶“j、q、x”的小朋友走來跟它交朋友,然后繪聲繪色地講起了故事:小魚ü剛想過去跟他們交朋友,一想,不對,戴著帽子跟小朋友交朋友、握手多沒禮貌呀!于是它摘掉帽子快樂地跟“j、q、x”交朋友了。孩子們這時完全沉醉在動聽的故事中了,我立即演示“j、q、x”和“ü”在一起后兩點變沒了,接著引導他們編順口溜“小ü小ü有禮貌,遇到j、q、x就脫帽。”孩子們非常興奮,在不知不覺中就把小ü去點的規(guī)則記住了。
2.巧設游戲,集中注意
語文教學游戲不僅花樣多而且簡單易行,是培養(yǎng)學生情緒和注意力的有效方法,深受小學生歡迎。在游戲中,學生注意力往往高度集中,興趣極高,心情愉快,接受知識輕松,處于主動學習狀態(tài)。因此,在每一節(jié)語文課中,適當進行一些游戲。例如:“聲母韻母手拉手”“給生字寶寶找音節(jié)媽媽”“給生字寶寶找詞語朋友”“轉(zhuǎn)字盤”“比一比誰讀得最好”“誰背得最快”等游戲。在游戲中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孩子的專注力和多向思維。讓孩子明確活動目的,自覺集中注意力。
3.激勵語言,吸引注意
在人的內(nèi)心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渴望被肯定。大人都喜歡聽表揚的話,何況孩子?鳥兒要奮飛,老師的鼓勵是翅膀。《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對學生的日常表現(xiàn),應以鼓勵、表揚等積極的評價為主,采取積極性的評價,盡量從正面加以引導?!彼栽谡n堂上,教師不能吝嗇賞識與贊許,如及時送上“再努力一下就成功了!” “你聽得真認真,這可是尊重他人的表現(xiàn)呀!”“你的想法很獨特,老師都佩服你!” “??!你的課外知識真豐富,都可以成我的老師了!”“瞧瞧,誰是火眼金睛,發(fā)現(xiàn)得最多、最快?”“別急,再想想,你一定會說好!”……鼓勵性的評價能讓學生智慧的火花得到迸發(fā),使整個課堂充滿生機。
4.引入課間操,調(diào)節(jié)注意
低年級學生有意注意的時間短,教學內(nèi)容長時間的處于同一種狀態(tài)時,學生注意力就會很快分散。根據(jù)這一特點,在低年級的課堂上引入課間操這一創(chuàng)意就會把問題迎刃而解,這種操的特點是拍拍手、扭扭脖子、動動腿,花費的時間短、簡單易學。雖然簡單,但卻讓學生在快節(jié)奏的學習中能夠獲得一份休整。而課間操不是盲目地讓學生唱、跳,而是要結合學習的內(nèi)容有所選擇,使之更好地為教學服務。每節(jié)課的教學內(nèi)容不同,我們選擇的課間操也是不同的。在教學《雨鈴鐺》課間操時就選用了《春雨沙沙》這首歌。孩子們邊唱邊跳,非常快樂。短暫的活動后,我提出了一個問題,“從這首歌里,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有的學生說:“我看到種子正長著嘴巴大口大口地吮吸春雨呢!”有的學生說:“我聽到了春雨在沙沙沙地唱著歡快的歌曲?!边€有的學生說:“我聽到種子大聲地喊著:‘我要快快長大!”……在課中操后,學生的疲倦感一掃而空,往往能重新集中注意,投入下一階段的學習。
總之,小學低年級階段是兒童形成良好習慣的最佳時期。在這一階段,培養(yǎng)學生的注意力尤為重要,既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對其能力、性格的發(fā)展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不同的學生,靈活多變地采用豐富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