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治琳
自90年代以來,方濟各就一直批判資本主義。1998年,他在《保羅二世與菲德爾·卡斯特羅對話》一書中,批判“資本主義的局限性”。
當(dāng)?shù)貢r間2016年2月12日,古巴哈瓦那.羅馬天主教教皇方濟各和俄羅斯東正教大牧首基里爾舉行歷史性會晤。這是自11世紀(jì)基督教分裂后,東西兩個分支領(lǐng)導(dǎo)人的首次會面,中東和非洲基督教徒受到的迫害將是他們談?wù)摰闹行淖h題。?
羅馬教皇方濟各成為2016年卡爾獎得主。這個獎項自1950年設(shè)立以來,專門獎勵為歐洲統(tǒng)一做出特殊貢獻的個人或組織。評委會指出,在歐洲危機之時,方濟各向許多市民傳播了“希望和激勵人心的信息”。歐盟議會主席舒爾茨稱,在一個無所適從的時代,教皇方濟各給人們提供了一個方向。
在過去的2015年,這位年近80歲的教皇不辭辛勞訪問多國,成為名符其實的年度風(fēng)云人物。
來自草根的教皇
2013年3月13日當(dāng)選的方濟各是羅馬天主教第266任教皇。他不僅是國土面積僅有0.44平方公,人口不到1000的迷你國家—梵蒂岡城國的國家元首,而且是全球12億天主教徒的精神領(lǐng)袖,在國際事務(wù)中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在天主教漫長的歷史上,教皇的職位一直被歐洲教徒壟斷。1000多年來,弗朗西斯一世是第一位來自拉美的教皇。
不過,若論出身,方濟各出身寒門,1936年12月17日出生于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他的父親是意大利鐵路工人,后移民到阿根廷。他曾在阿根廷、智利和德國學(xué)習(xí)。年輕時因為感染,一部分肺被切除,放棄了學(xué)業(yè)。1969年被加封為耶穌會會士。1992年成為主教,1998年成為紅衣主教,從2005年開始成為教皇候選人。
正是因為出身草根,他一直關(guān)愛窮苦人。他原名“豪爾赫·馬里奧·貝戈利奧”(Jorge Mario Bergoglio),當(dāng)選后,自己改名為“亞西西的圣弗朗西斯”(St. Francis of Assisi),意思是他是“窮人們的人”。
方濟各效仿烏拉圭前總統(tǒng)穆??ǎ芙^居住到梵蒂岡為教皇們準(zhǔn)備的富麗堂皇的宮殿里,而是搬到一間50多平方的宿舍。而來自美國的紅衣主教雷蒙德·伯克居住在一處417平米的宮殿里,威廉·約瑟夫·勒瓦達的居住的宮殿面積多達524平方米。
方濟各還把為教皇準(zhǔn)備的奔馳車放進了車庫,繼續(xù)乘坐自己已經(jīng)跑了19萬公里、有20多年車齡的雷諾車。他不是在作秀,他在阿根廷任主教期間就一直居住在一個普通的單元房間里。他不喜歡穿豪華的大禮服,不穿大紅袍子,也不穿教皇們一直穿的紅拖鞋,他還穿教皇們穿過的馬甲。
他一直為窮苦人大聲疾呼,要求關(guān)愛社會邊緣的人們,關(guān)注那些有需要的人,更要關(guān)心那些缺衣少食,無處棲身的人們。不能對慈善說空話,要有實際行動。他批判享樂主義、消費主義、冷漠文化,他呼吁教徒們過簡樸生活。他認(rèn)為,無處不在的窮人是“金錢祭壇”的受害者,“金錢崇拜”的犧牲品。他說,大街上有許多窮人,而富人們卻大吃八喝,奢侈浪費。
方濟各特別關(guān)注社會弱勢群體。無論他到那里訪問,都要到難民營,貧民窟和監(jiān)獄探訪。去年,他在美國期間訪問了費城監(jiān)獄,與犯人們交談;他還為監(jiān)獄里的少年犯洗腳,擁抱毀容的人,與無家可歸者一道進餐。在聯(lián)合國發(fā)言后,他抽空去感謝保安人員、維修人員、清潔工和廚師們,受到全世界一致好評。
批判資本主義、銳意改革
自90年代以來,方濟各就一直批判資本主義。1998年,他在《保羅二世與菲德爾·卡斯特羅對話》一書中,批判“資本主義的局限性”,他認(rèn)為,“教會批評的是資本主義運用資本欺壓人民”, “資本主義發(fā)展個性,在生活中,人們追求的是個人利益而不是共同利益?!?/p>
他特別批評資本主義擴大了不平等,在書中,他寫道,不平等是一切罪惡之源,而資本主義為了牟利不惜任何代價,破壞環(huán)境,資本主義是許多不公正、苦難和骨肉相殘的根源。
近年來,梵蒂岡自身受到了多種挑戰(zhàn):主教們性侵丑聞不斷、財務(wù)管理失誤、高官貪污腐敗、生活奢侈浪費。方濟各重拳治理,解雇了一位為了住宅花掉4300萬美元的主教。他設(shè)立法庭,審判那些掩蓋性虐待兒童的主教們,對梵蒂岡政府的5個人進行審判,包括兩位教廷高官和兩名記者。他還請來國際四大著名審計公司,審核梵蒂岡銀行賬目。他明確要求,“教會的高級官員們,生活要更節(jié)儉、更和善、更寬厚、更誠懇、更坦率、更成熟、更勤奮、更專心,更有禮貌,更通情達理?!?/p>
積極參與國際事務(wù)
自冷戰(zhàn)結(jié)束以來,方濟各成為政治上最活躍的教皇。
2015年,這位已經(jīng)78歲高齡的教皇訪問了11個國家。在古巴,他拜會了卡斯特羅,進行了長談,在哈瓦那布道時說:“服務(wù)從來不屬于意識形態(tài),因為我們是為人民服務(wù)?!本o接著,他對華盛頓、紐約和費城進行了6天的歷史性訪問。他是第一位到美國國會兩院講演的教皇,他也是第一位到聯(lián)合國講話時升起梵蒂岡國旗的教皇。在美國,他非常機智巧妙地談?wù)摿嗣舾械囊泼窈蜌夂蜃兓瘑栴}。在奧巴馬為他舉行的歡迎儀式上,他說:“我作為移民的兒子,很高興作為這個國家的客人。這是一個主要由移民家庭建設(shè)起來的國家”,并說氣候變化是一個問題,不能留給后人去解決。在國會講演時,他說:“我們作為這個大陸的人,不懼怕外國人,因為我們中的絕大多數(shù)曾經(jīng)是外國人”。當(dāng)他說到“人的生命的任何階段都是寶貴的,需要被保護”時,共和黨反對墮胎的議員們起立歡呼。
11月,他到處于戰(zhàn)亂的中非共和國首都班吉爾訪問,到難民營為兒童祈福,親臨位于穆斯林與基督徒交戰(zhàn)的清真寺,召見雙方代表,要求他們放下武器,結(jié)束戰(zhàn)斗。他成為第一位深入戰(zhàn)區(qū)的教皇。他稱:“上帝就意味著和平”。為了和平,他還倡導(dǎo)不同宗教之間的對話與包容,邀請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人到梵蒂岡“為和平祈禱”。他還積極斡旋,促成美國與古巴恢復(fù)了外交關(guān)系。
多數(shù)美國人對教皇的看法是正面的。一位美國婦女說:“他似乎不同,他更簡樸,更接近人民。他是一位偉大的教皇。我喜歡他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