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岱
為加快湖北省恩施市教育信息化進程,實現教育現代化的偉大目標,根據《恩施州委、恩施州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快教育發(fā)展的決定》及《恩施市教育信息化工程三年規(guī)劃》的有關要求,結合恩施市的實際情況,特制訂“利用信息化手段,擴大優(yōu)質教育資源覆蓋面”實施案例。
1案例的主要內容,目標定位和愿景
通過構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擴大教育資源覆蓋面的有效機制,加快推進恩施教育信息化“三通兩平臺”建設與應用,實現各級各類學校寬帶網絡的全覆蓋,優(yōu)質數字教育資源的共建共享,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全面深度融合,逐步縮小區(qū)域、城鄉(xiāng)、校際之間的差距,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保障教育信息化快速、健康、可持續(xù)發(fā)展,為實現教育現代化和構建學習型社會的愿景提供有力支撐。
2實施案例的信息化軟硬件和隊伍現狀
恩施市現有212所學校,其中高中3個、職中1個、初中24個、小學108所、教學點73個、特校1個、市直幼兒園2所。通過“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計”、“教學點數字資源全覆蓋”“恩施市城區(qū)學校改擴建工程”等項目,各級財政共投入資金6 500多萬。為所有中小學校配備了多媒體班班通設備,多媒體班班通覆蓋率達100%、24所初中、35所小學、3所高中配備了標準化計算機網絡教室;17所鄉(xiāng)鎮(zhèn)辦中心小學、2所市直小學、19個教學點“互動同步課堂專用教室”項目已全面啟動;除3個鄉(xiāng)各有一所小學未接入互聯(lián)網以外,其他學校已全部接入互聯(lián)網;73個教學點,已有29個接入了互聯(lián)網,中小學(含教學點)互聯(lián)網接入率達78.8%;220所中小學(幼兒園)網絡視頻監(jiān)控系統(tǒng)已經建成;中小學教學質量監(jiān)測系統(tǒng)、幼兒園校車安全監(jiān)控系統(tǒng)、多媒體班班通管理分析系統(tǒng)等信息化平臺運行穩(wěn)定;全市中小學教師5 000余人,辦公電腦3 500臺,人均0.7臺,至2016年將達到每人1臺辦公電腦。
3實施案例的機制創(chuàng)新和保障措施
3.1加強領導建設,全面規(guī)劃部署
恩施市教育局根據市委、市政府“打造教育強市,辦人民滿意教育”的總體部署,提出了“1642”的工作思路,明確了教育信息化建設工作在我市教育事業(yè)發(fā)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恩施市教育局成立了教育信息化領導小組和教育信息化推進辦公室。領導小組以局長為組長,其他班子成員為副組長,相關職能科室負責人和各鄉(xiāng)鎮(zhèn)中心學校、市直學校校長為成員,全面規(guī)劃、統(tǒng)籌、協(xié)調、推進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教育信息化推進辦公室具體負責推進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全面加強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統(tǒng)籌協(xié)調,提供技術服務,加強應用指導,建立管理機制,強化督導考評。
3.2規(guī)范管理制度,促進效益提升
(1)建立教育信息化重點工作督辦制度、進展情況月報制度和年度進展報告制度。
(2)制定并完善《恩施市教育信息化工程考核細則》(學校、教師、系統(tǒng)管理員),建立信息化工作績效評價和專項督導制度,加快教育信息化進程。
(3)運用信息化管理平臺,監(jiān)控設備運行狀態(tài)。運用“多媒體班班通應用管理平臺”“實驗教學管理平臺”適時掌握各?!鞍喟嗤ā痹O備、實驗教學設備的運行狀態(tài)和使用狀態(tài),為考核學校和教師提供依據;運用“網絡視頻監(jiān)控平臺”提高全市校園安全管控能力;運用“教學質量監(jiān)測平臺”,掌控教師備課、采集教學監(jiān)測數據,為教育教學管理提供決策依據。
3.3完善保障體系,努力推進應用
3.3.1加強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
全面推進“市、鄉(xiāng)、校”三級普及性培訓,培訓市級骨干;依托國家和省級網絡培訓平臺、“國培計劃”、“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計劃”,大力開展提高培訓,推動每位教師在日常課堂教學中有效應用信息技術,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
3.3.2完善技術服務支撐體系
構建“以市為主,國家、省、州、市和學校五級聯(lián)動,現場與遠程協(xié)作相結合”的技術支持服務網絡。市教育局推進辦公室設立技術服務中心,各鄉(xiāng)鎮(zhèn)設立技術服務組,各學校設置系統(tǒng)管理員或技術服務中心,為中小學教育信息化設備的正常使用提供及時服務和技術保障。
3.3.3保障資金投入和管理
將教育信息化經費列入財政預算,保證學校公用經費10%用于教育信息化工程;統(tǒng)籌安排教育信息化經費使用,根據各學校教育信息化建設發(fā)展階段特征,及時調整經費支出重點,合理分配硬件、軟件、資源、應用、運行維護、培訓等經費支出。
3.4巧用同步課堂,促進校際均衡
(1)破解資源不到位、開不齊課程等難題,實施“同體式”同步課堂。將教學點與城鎮(zhèn)優(yōu)質學校相同年級的一個班級結為共同體,通過在線互動教學方式,點、校班級同時備課、同時授課、同時作業(yè)、同時考試,實現教學點學生共享優(yōu)質教育資源夢想。
(2)破解教師緊缺、開不足課程等難題,實施“支教式”同步課堂。將義務教育鄉(xiāng)村學校與城市學校結對,利用同步課堂,解決農村學校音樂、美術、英語等薄弱學科師資缺乏的困難。
(3)破解教研水平不高、開不好課程等難題,實施“協(xié)作式”同步課堂。學校與學校之間利用同步課堂,開展教學研究、教師培訓、教學管理,促進學校管理和教學質量提高。通過強力推進同步課堂的建設,極大地促進了該市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
3.5利用網絡研修,實現資源共享
恩施市教育局已經組織本市范圍內的各級“名師”“特級教師”和教研員通過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開設個人(或個人帶領的工作團隊)網絡工作室160個,全面推進以網絡學習空間為載體的資源共享、互動教學等方面的應用。各學校教師在國家資源平臺上注冊個人學習空間并加入指定區(qū)域的網絡教研工作室。通過開展基于本學科專業(yè)知識的“協(xié)作備課、課例點評、主題研討”等網絡教研活動,充分發(fā)揮省、州、市各級名師在教育教學中的引領作用,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與方法,促進優(yōu)質教學過程、教學資源、教學評價、教學管理等方面的交流和共享。
4存在的主要問題和解決方式分析
本方案在實施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以下困難和問題。
(1)教師辦公電腦配置落后,難以滿足備課需求,配置數量也還達不到人手1臺的要求。
(2)學校內部的網絡結構不合理,影響信息化應用。
(3)鄉(xiāng)鎮(zhèn)之間、學校之間信息化發(fā)展不平衡,推進的力度參差不齊。
(4)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力度不夠,比如利用個人學習空間開展教學和學習,利用信息技術促進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的轉變等工作還處在起步階段。
(5)尚未能建立教育信息化建設的長效運行機制,信息化設備的更新和有效運轉的保障經費不足。
5實施案例的重點任務和進度安排
恩施市上下一心,搶抓教育信息化工作試點機遇,努力探索“擴大優(yōu)質教育資源覆蓋面”有效機制,以完善硬件為基礎,以實際應用為重點,以落實考核為抓手,打造“用技術促進均衡;用技術提高質量;用技術重構教育生態(tài)”的三位一體信息化應用模式。整個案例計劃用3年的時間完成。
5.1計劃籌備階段(2015年9月~2016年8月)
5.1.1進一步完善信息化基礎設備建設
(1)搶抓“全面改薄”機遇,完成村級小學“網絡教室”建立和學校圖書智能管理系統(tǒng)等項目建設。
(2)落實公用經費10%和新增公用費用主要用于信息化建設的要求,從數量和質量上保證教師辦公電腦達到1人1臺的要求。
(3)指導學校在全面接入互聯(lián)網的前提下,規(guī)范校內網絡建設,確?;ヂ?lián)網、校園網、恩施市教育城域網通暢、互通。
5.1.2進一步提升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和校長信息化領導能力
(1)委托華中師范大學信息化與基礎教育均衡發(fā)展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在全市初中、鄉(xiāng)鎮(zhèn)中心小學和
規(guī)模校大的村級小學培訓50名校長,50名信息技術骨干教師,引領全市教育信息化。
(2)聘請華師的專家教授和研究生深入學校,以教學實踐的方式,對教師進行體驗式培訓。
(3)把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作為校本培訓和校本教研的主要內容,納入教師繼續(xù)教育和教研管理。
(4)舉辦教學點教師提升培訓,提高教學點教師應用資源的能力。
5.2深化應用階段(2016年9月~2017年8月)
5.2.1突出課堂教學主陣地,進一步推進優(yōu)質教育資源規(guī)?;瘧?/p>
(1)把班班通管理分析系統(tǒng)提供的數據,作為考核學校和教師使用率的主要依據,在保證優(yōu)質資源班班通利用率的基礎上提高應用質量。
(2)以“一師一優(yōu)課、一課一名師”活動為載體。分年度、分階段,組織每位教師完成一節(jié)“優(yōu)課”,并進行在線“曬課”交流,大面積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
(3)進一步抓好教學點資源應用,確保所有教學點開齊、開足國家規(guī)定課程。
5.2.2探索移動學習終端、網絡學習空間在教學和學習中的應用,改變教學方式和學習模式
(1)在恩施市一中等7所中小學開展基于學習終端的互動式學習試點探索。
(2)利用計算機網絡教室,組織學生開展基于固定學習終端的互動式學習探索。
(3)組織師生在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上,開通網絡學習空間,開展教學。
(4)利用信息技術在龍鳳初中等7所中小學開展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試點。
5.2.3繼續(xù)探索3種模式“同步課堂”應用方法
在全市17所鄉(xiāng)鎮(zhèn)中心小學、兩所市直小學、19個教學點和龍鳳鎮(zhèn)所有學校,全面開展“同步課堂”應用實踐,不斷擴大優(yōu)質教育資源覆蓋面。
5.3總結提升階段(2017年9月~2018年8月)
進行全面的總結,形成成果報告,并進行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