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分析目前二本院校非英語專業(yè)聽力教學中教與學存在的問題,并研究任務型教學法在大學英語聽力教學中的應用,對如何實施任務型教學提出了一些有效的策略。研究表明任務型教學法能提高大學英語聽力課堂的教學效率,為改善二本院校的聽力教學現狀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任務型教學法 英語教學 應用 策略
【中圖分類號】H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3-0020-01
一、二本院校英語聽力教與學的現狀
(一)從教師角度來看
大部分教師還是以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為主,完全依照教材的內容和要求來播放磁帶或者光盤, 核對練習的答案,并根據學生的理解情況決定是否重復播放。雖然越來越多的聽力教師作過實施任務型教學法的嘗試,試圖改變傳統(tǒng)的聽力教學模式,但是在實施過程中會因為某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斷,繼而導致轉用自己熟悉的傳統(tǒng)型教學方式。而且大多數英語教師在教學技能及語言技能方面未能受到正規(guī)全面的培訓,任務型教學法的實施熟練程度欠佳。
(二)從學生角度來看
二本院校非英語專業(yè)的學生英語基礎本來就比較薄弱,學習動機不足。首先,多數學生學習英語的目的在于通過四、六級考試,以便能順利拿到學位證。只有極少數因對英語學習感興趣或有出國意向而表現出較強的學習動機。其次,在國內教育體制下,學生習慣于只是被動地接受老師“輸入的信息(Input)”,通常主動性很差,而且會感到老師的教學枯燥乏味而開小差,更有害的是,學生很容易養(yǎng)成不好的聽力習慣,“把聽力當作一種讓一大串無意義的聲音流沖擊他們的大腦”。導致有一些學生總是屢聽屢錯,越聽越煩,越聽越自卑,以致產生“恐聽癥”。課堂任務完成效果大打折扣。
二、任務型教學模式的應用
(一)任務型教學模式在大學英語聽力課堂的應用
1.前任務階段
在學習本單元之前,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通過互聯(lián)網、電子閱覽室、圖書館等媒介查閱相關資料,了解本單元的中心主題“Famous People”。課前教師導入話題和介紹任務,激發(fā)學生對主題的關注和興趣。老師與學生一起探討話題,著重介紹有用的詞匯和短語,幫助學生建立一個思維圖,引導學生更好地理解任務并非常清楚任務話題,相關背景知識也被激活,為進入任務階段有所準備。
2.中任務階段
讓學生明白整個單元的聽力重點,以及幫助學生分析單元的結構。老師鼓勵學生盡可能用目的語,并提供詞匯、表達上的幫助,容許語言錯誤。然后,放第一遍錄音,配對的學生核對答案,討論兩人的不同之處,在討論的基礎上列出第二遍時應注意的一些問題,再放一遍錄音,學生一起核對答案。在這一階段老師設計出數個微任務,構成任務鏈,學生以伙伴或小組形式完成各項聽力任務。
3.后任務階段
教師可以設計一個Guess 游戲, 教師可以先舉例示范, 讓全班同學猜, 比如
Personal:born in 1968, Canada
Achievement:
At 12,composed a song entitled “It Was Only a Dream”
In 1996, performed at the opening ceremony of the Atlanta Olympic Games
In 1997, recorded the theme song of Titanic, “My Heart Will Go On”
Who is she?
Game Time
Now you have to use what you have learned to “save” your partners.
Rules: there will be pictures of some famous people, and you have to talk about him/her to help your partner to guess the name of the person.
Tips: you cannot mention the name.
可列舉一些Famous People:Martin Luther King、Adolf Hitler、周恩來等或學生自己準備的一些名人資料。然后請學生以pair or group work的方式來完成游戲,看誰的描述最準確, 誰猜得最多。學生根據互動的結果進行自評或者互評,然后根據提出的問題進行討論。
(二)任務型教學模式實施的一些策略
1.理論上講,任務的設計要遵循六條原則,即真實性原則,形式/功能原則,連貫性原則,可操作性原則,實用性原則,趣味性原則。因此,首先,任務的設計要基于課程總體目標和所授單元的教學主題,更重要的是與實際生活相關。這就要求教師根據需要對教材的內容進行選擇并適當進行補充。其次,在設計時必須以學生為主體,在形式上要求體現分工合作, 強調交流, 應該百花齊放。最后,要掌握好時間,完成任務所需要的時間應以課時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為宜, 過多則學生的聽力信息輸入不夠,太少則體現不出任務型教學的作用。
2.重視評價工作。課外任務的完成情況可以由不同學習小組來相互進行評估,課內聽力任務的完成情況則由學生來展開自評。教師要讓學生成為評估的主體,如果學生對于評估結果產生爭議,全班可以進行辯論。學生通過互評、自評和老師的總體性評價,可以再一次鞏固本單元課內課外所學到的聽力內容、聽力技巧和文化背景知識。
3.教師承擔任務不同階段的角色。除了前期英語教學任務的設計外,教師要計劃好如何分組、如何開展活動、如何安排座位等事項。教師扮演的是組織者的角色,使得所設計的任務能夠順利完成。在學生開展任務活動中,學生是主體,教師則扮演的是推動者及監(jiān)控者的角色,讓學生獨立去完成任務。但“獨立”不等于“放手不管”,教師要注意加以引導。任務完成后,教師可以充當主持人的角色,安排學生匯報成果。
三、結束語
任務型教學強調在做中學,在這種教學模式中,既可以充分發(fā)揮教師自己的才華和創(chuàng)造性來設計出所需的任務,又可以使學生在互動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主動學習、操練和提高自己的英語聽說能力。因此,采用任務型教學模式彌補大學英語聽力教學的不足是十分必要的。
參考文獻:
[1]英語課程標準[EB/OL].2003-02-23)[2010-03-05].http://www.being.org.cn/ncs/eng/eng.htm.
[2]賈志高.有關任務型教學法的幾個核心問題的探討[J]. 課程·教材·教法,2005,(1).
作者簡介:
尹翠芳,邵陽學院教師,本科生,研究方向為英語教育學及英漢文化比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