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天送
古代中國皇帝將“九錫”(即九種特賜用物,如車馬、衣服、朱戶等)作為最高禮遇賜給有殊勛的諸侯大臣。
國外,公元前的埃及金字塔中就發(fā)現了錫手鐲和錫制朝圣瓶,日本、美國、德國、羅馬皇帝也喜歡以錫制品作為酒具。而在中國,考古發(fā)現商代即有錫塊和外鍍錫層的虎面銅盔;唐代出現了錫金銀制的錫杖,宋代已普遍使用錫器。在井底放錫板凈化水質,用錫具盛裝御酒,更是中國古代早有之事。
永康錫雕(本地俗稱“打镴”),是永康十大傳統(tǒng)五金手工技藝之一。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永康錫雕始于五代,已有一千多年歷史。據清光緒《永康縣志》載:永康“土、石、竹、木、金、銀、銅、鐵、錫皆有匠——多鬻(yù)技于他鄉(xiāng)”,1987年版的《永康縣志》載:“錫器發(fā)展于五代,盛于明清至民國?!?《金華市志》載:“金華手藝工匠以永康、東陽最為著名,稱‘百工之鄉(xiāng),活動范圍遍及全國。永康多銅、鐵、錫匠,以釘秤、箍桶、油漆為業(yè)……”
據記載,在明代,永康籍官員朱方、程文德等人曾帶一批永康五金工匠到云、貴、川傳授農業(yè)工具生產技術。清代,永康籍官員應寶時任上海道臺時創(chuàng)辦“江南制造局”和“江南造船廠”,就招收了一部分永康工匠進廠;任江蘇布政使時,又吸納了永康百工藝人去南京、蘇州、無錫等地開設前店后廠的打鐵、打銅、打錫作坊。民國十八年(1929年)前后,永康手工藝門類47種,其中從事手工或手工為主的金屬加工、鑄造冶煉的五金工匠有4827人,而錫匠有1173人,1949年有1441人。20世紀80年代末,從事小五金手工技藝的人數達4萬多人,錫雕產品達到了200余種。這個時期出現了以芝英鎮(zhèn)峴口村、練結村、象珠鎮(zhèn)清溪村、方巖鎮(zhèn)后淺村、古山鎮(zhèn)寺下胡村為代表的永康錫雕專業(yè)村。
從永康歷史文獻記載和近人著述看,近百年來永康錫雕產業(yè)至少出現過四次繁榮:
第一次是1929年至1937年,當時永康從事錫雕的工匠有1173人;永康五金工匠已在省內寧波、紹興、杭州,以及蘇、滬、皖、贛等站穩(wěn)腳跟,形成了享譽百年的名坊名店名廠,如杭州的“李隆興”,寧紹一帶的“陳泰興”,上?!袄洗蠓俊?,南昌“胡隆興”,景德鎮(zhèn)、九江的“胡盛源”。
第二次是抗戰(zhàn)勝利后至1949年,當時從事錫雕的手工匠人有1441人。
第三次是1980年代,有錫雕藝人一萬多,而且出現了五六個專業(yè)村,錫雕產品達200余種。
第四次,2002年至今,以浙江榮盛達錫制品有限公司成立為標志,永康錫雕產品產銷規(guī)模穩(wěn)居全省同類產品第二位,產品質量、技術裝備、生產工藝及產品研發(fā)水平均居行業(yè)領先水平,填補了省內高純度錫制品的空白?!皹s盛達”成了浙江省知名商號。而在其他的時間段,永康錫雕多次衰落,甚至瀕臨消亡。
出現這種幾經沉浮,“山重水復”的原因,與戰(zhàn)亂和政治運動關系最大,其次是原材料和價格,而文化生態(tài)環(huán)境和民間錫雕藝人的青黃不接也對其影響頗大。
錫雕——又稱瓜雕,是中國乃至世界的一門獨特的工藝。錫雕一問世,就受到朝廷的垂青,成為貢品。錫雕在制作技法上采用板金下料工藝,有鍛、鏨、塑、雕、焊、鑲嵌,多材質組合等技法,凹雕、線雕、浮雕并用,表面拋光度可達10級以上。更重要的一點是,很多形態(tài)是通過絡鐵來塑造完成的。木雕用的是“減法”,而錫雕既用“減法”,又用“加法”。這是錫雕制作技法上與眾不同的地方。錫雕所用的工具有:刀、挫、多種錘子、板子、大小異型剪刀、劃規(guī)、刻刀,多種形狀鏨刻刀,臺具、夾具臺等。
而在刻飾以前,每一道工序都要嚴格把關,一絲不茍。例如“選料”,榮盛達公司直接從倫敦國際錫市場上挑選,以質料最好,價格最高的純度達99.9%的“云錫”(中國云南個舊出產)為原材料;在“配料”“熔化”時,按國際標準比例:97%錫+2%銻+1%銅的先后順序,依次倒入電爐,攪拌100分鐘以上,通過目測(用肉眼看錫水成色)、手試(用手背在錫水表面移動,憑手感測試),用尖嘴鉗測溫(考察錫水的粘度)及勺子晃動測溫等四種方法結合,掌握火候,進行“澆鑄”。溫度過高,澆錫水過快,錫板會產生氣孔、疏松;反之,會出現夾渣、流痕。
“畫樣”,就是將一件錫器分解成多個配件,展開,在錫板上畫樣。如一把錫壺就由十個配件組成?,F代用電腦制圖,只要計算好角度、尺寸,輸入電腦,使用繪圖軟件,就可繪出圖樣,然后進行機器切割,而以前純手工極為原始、繁瑣。
但“焊接”和“敲打”還需純手工。焊接走料時,要走勻、無縫,手藝要純熟,否則會漏水,不堅固。敲打更是硬功夫,要一圈一圈,一點一點地敲打,用力均勻,密密麻麻,極其緊湊,形成美麗的云紋。這樣不僅美觀,增強金屬質感,而且增加了錫體的預應力和強度。在敲打過程中要時時測量圓錐體的口徑。如果口徑變大,就要在椎體中部重敲,在口部輕敲,逐漸收口;如果口徑變小了,則與之相反,要眼準、手巧、用力恰到好處。為了增加錫件硬度,便于焊接,有的錫件在敲打中還要“卷邊”、“勾縫”。
“刮挫”也是極為細致的工序。對焊接縫、毛刺、多余的毛坯部分,要用銼刀修正。銼刀的型號就有粗齒、中齒、細齒之別。還有平銼、圓銼、方銼、三角銼、半圓銼之分。通過粗銼、半精銼、精銼、按部就班,循序漸進,來不得半點偷工行為。
焊接痕銼好后要刮削,從上到下,從左到右,一刀一刀刮,直到把毛坯刮白,如果出現小孔、麻點、流痕、凹凸,還要補焊、敲平、重新刮銼。
在精車、拋光中,也很講究?,F在用車床,可以車到比較光潔。而拋光,還要用手工進行兩次,一次是用最細的砂紙用清水完全浸透,一遍轉動一邊打磨,一次是用棉花蘸牙膏拋光,使其亮如銀,光如鏡。
因此,純手工的錫雕工藝品都比較精致,而且一些老錫匠的技藝都極為高超。相傳,永康象瑚里村一老錫匠,抗戰(zhàn)時在重慶用錘子修好了一架美國直升機的螺旋漿,使飛機重新上天。永康象瑚里村84歲老錫匠李世招師傅說,此事不是他做的但他也聽說過,抗戰(zhàn)時期他修過槍,有幾枝打不出子彈的槍,是他敲打以后修好的。
錫制品受人青睞的另一個原因,是它的性能。汕頭“顏記錫藝”傳人顏來欽師傅說,純錫具有“涼身”等奇特功效,能隔熱、隔濕、無雜味,好的錫罐將蓋往上拉會感受到一股吸力,猛拉后放手,罐蓋會自動回彈,而蓋蓋子時,會慢慢自動下落。用來放貴重藥材、茶葉能保持原汁原味。1984年打撈出海的240年前的瑞典哥德堡號沉船,1000余公斤用密封錫罐裝的茶葉仍未變質。永康有人用錫罐盛豬油,三年后打開仍未變味。將手機放進密封錫罐,會隔斷信號。法國裝葡萄酒的橡木桶,封口處用的是錫,而香煙、糖果、奶粉用錫紙包裝,是眾所周知的事了。
去年臨近春節(jié),浙江省永康市清溪工業(yè)區(qū)的榮盛達公司車間內,燈火依舊通明,只為了趕一款紀念故宮博物院成立九十周年的紀念杯,工廠連夜趕工,“北京方面催得緊,四位客商坐陣,檢驗、催貨,不趕不行??!”國家級非遺永康錫雕的傳承人盛一原頭也不抬地趕著手中的活,同時他也是這家公司的董事長。
他手里做的“故宮養(yǎng)生杯”,集銀、錫、不銹鋼的殺菌、防毒、保溫、保健等功能于一身,一上市就一售而空,有關專家從三方面解讀養(yǎng)生杯熱銷原因:著名設計家陳紹華設計,杯蓋處裝飾“金龍銜珠”圖案,源自故宮太和殿龍澡井軒轅鏡。(宋《洞天清祿集》載“軒轅鏡其形如球,可作臥榻前懸掛,取以辟邪”。)內外雙層結構,表層為錫制外殼,內層為純銀內膽;杯身裝飾雙龍戲珠圖案,源自故宮雙龍石雕,具有吉祥、喜慶之意;杯身下方為“福山壽?!眻D,以現代藝術手法演繹古代龍袍,官服上的紋飾海水江崖而成。其次,來自銀、錫的綠色環(huán)保功能。銀能殺菌消炎、排毒養(yǎng)生、延年益壽?!侗静菥V目》稱銀有“安五臟,定心神,治驚悸,堅腎、鎮(zhèn)心、明目”之養(yǎng)生功效。
錫具有抗氧化、殺菌、防潮、保鮮、防輻射等功能。故宮養(yǎng)生杯內膽純銀,外殼純錫,又與不銹鋼真空保溫結合,具有較好的保溫養(yǎng)生功能。最后,在生產技術和手藝上,圓滿地解決了銀錫不銹鋼的焊接問題,以及傳統(tǒng)錫雕工藝鍛打、雕刻。使養(yǎng)生杯具有很強的金屬質感和獨特視覺效果。
“故宮養(yǎng)生杯”既有中國傳統(tǒng)技法和傳統(tǒng)審美的體現,又有現代科學技術支撐的,用特殊的技法將兩種物質進行融合,從而創(chuàng)造出新的前沿錫制品,讓古老的錫雕工藝又煥發(fā)出新的光彩。
作為永康錫雕的非遺傳承人,盛一原有很強的使命感。這位目光遠見的手藝人與浙大等科研機構合作,對純錫茶葉罐進行研究、測試和開發(fā),科學鑒定了錫罐的保鮮功能,滿足了購物者對健康環(huán)保的生態(tài)需求。2012年,他投資1800萬元在永康總部中心成立了永康錫雕館。用以收藏、展示、傳承、研究永康錫雕。展館按非遺的保護、傳承、發(fā)展的理念分別布置了古錫器、現代傳統(tǒng)手工錫器、現代機械錫器三個展廳。其中古錫器展廳陳設有盛一原本人幾十年收藏的千余件從宋代到民國的古錫器。而其他兩個展廳主要展出榮盛達公司的手工產品和實用品。三年來已吸引了好幾萬人前來參觀考察,成了浙江省非遺的宣傳展示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