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琳
筆者此文中的口頭作文,指的是英語學習起始階段的孩子在學習了一個或幾個單元內(nèi)容后,結(jié)合所學的單詞句型說出一段與所學內(nèi)容有關聯(lián)的語篇語段,并能表達自己簡單的感覺和情感。嚴格意義上說,這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作文,其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離開英語課堂,在合上英語教科書后能有一定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這對課外閱讀材料缺乏且鮮有英語語言環(huán)境的廣大農(nóng)村地區(qū)學生來說顯得非常有必要。那么,如何培養(yǎng)農(nóng)村低段學生的口頭作文能力呢?
筆者結(jié)合PEP《小學英語》(三起)三(上)教材各個單元的內(nèi)容,進行了培養(yǎng)農(nóng)村低段學生的口頭作文能力的方法的探索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剛開始接觸英語的三年級學生心中充滿了對新語言的好奇與渴望,但因為農(nóng)村的學生課外很少有接觸英語的機會課堂中隨教師教學的節(jié)奏能聽懂模仿一些單詞和句子,但離開課堂之后就很少有鞏固展示語言的機會,如何讓學生離開課堂之后,不用翻開課本也能瑯瑯上口地說出一些英語段落呢。結(jié)合單元目標,說唱結(jié)合,是一個行之有效的策略。
以PEP《小學英語》(三起)三(上)教材第一單元為例(以下都簡稱第二單元,第三單元……)。根據(jù)其知識目標,在完成第一單元教學內(nèi)容后,我們設計的口頭作文如下:
Hello,I’m...(中文名字)My English name is...(英文名字)I can say.I have a bag.I have a pencil box.I have a ruler.I have a pencil.I have a crayon.I have a pen.I have a book...(要求學生邊說邊展示書包中的學習用品)I can sing.Aa Bb Cc Dd Ee Ff Gg,Hh Ii Jj Kk Ll Mm Nn,Oo Pp Qq,Rr Ss Tt,Uu Vv Ww Xx Yy Zz.Xx Yy Zz,Now you see,I can say my ABC.(課本第 6 頁 Let’s sing部分)Thank you!What’s your name?Bye!
文章根據(jù)第一單元知識目標進行了連句成段的練習,從介紹自己的名字入手,到展示自己的學習用品,最后唱瑯瑯上口的字母歌,并將“I can say.I can sing.”兩個短句放在段前,起到引領的作用,形成排比的氣勢,既有一定的篇章結(jié)構(gòu),又在學生的能力范圍之內(nèi),符合低段學生的認知特點。
又如:學習完第三單元(Look at me)后,根據(jù)其知識目標,學生能輸出的口頭作文如下:
Hello,I’m...(中文名字)My English name is...(英文名字)Look at me.This is my head.This is my face.This is my nose.This is my mouth...(第三單元所有學過的人體器官單詞)I can sing.Head and shoulders,knees and toes,knees and toes.Head and shoulders,knees and toes,knees and toes.Eyes and ears and mouth and nose.Head and shoulders,knees and toes,knees and toes.(課本第三單元第30頁Let’s sing 部分)Thank you!
想象一下,一個剛開始學習英語的農(nóng)村學生,在一個農(nóng)家小院里,旁邊可能有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或者來串門的鄰居,聽著一個孩子說唱完上面一段英語,那是怎樣的一個和諧場景,父輩們的驚喜和期待,孩子初學英語的成就感,都會溢于言表,帶著這份巨大的情緒力量,學生們都會期待下一篇口頭作文的形成。如果我們的英語教師能夠在這個時候適時家訪或電話聯(lián)系家長,對家長提一些家里配合的要求,例如:每天督促孩子聽讀英語十五分鐘,適時地安排孩子展示其口頭作文,并能及時給予孩子鼓勵等等,我相信絕大部分農(nóng)村家長都愿意配合教師。
當然,要使學生說唱結(jié)合的口頭作文順利輸出,授課教師要做到:
1.合理組合知識點。教師對每個單元每堂課的教學內(nèi)容要精心設計,分解難點,認真落實,扎實推進。從英語學習的起始階段起,在教學中就做到“詞不離句,句不離篇”,這樣到最后形成口頭作文時就能水到渠成,學生能呼之即出,瑯瑯上口。
2.常播常聽英語歌。人教版教材,每冊每單元都有1-2首與教學內(nèi)容相關的英文歌或chant,授課教師要在學期之初就將分散在各個單元中瑯瑯上口的英語兒歌、chant等錄制在一起,利用一些零散時間(課前幾分鐘、早自修、中午休息時等等)反復播放,讓學生們先熟悉旋律。一旦課堂上詞曲合一,學生就能引吭高歌了。
3.標準語音常示范??陬^作文是教師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隨編隨說的,所以一開始輸入時教師標準的語音語調(diào)示范就顯得非常重要,這就要求教師要有“Never too old to learn”的精神支撐,平時需花大量時間聽音,認真模仿,提高自己的語音素養(yǎng)。同時,課堂中也經(jīng)常給接受能力快、語音條件好的學生展示示范的機會,兵帶兵很容易形成星星之火的燎原之勢。
《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教育部,2012)指出:在不違背科學性原則的前提下,教材應該具有一定的彈性和伸縮性,對教材內(nèi)容可作適當?shù)娜∩岷脱a充,對教學方法可作適當?shù)恼{(diào)整。所以,一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有“大教材觀”,注意整合各單元的教學內(nèi)容,使學過的內(nèi)容不斷復現(xiàn),融會貫通,最后形成口頭作文讓學生輸出。
例如,結(jié)合第一單元、第二單元知識目標,我們設計的學生口頭作文如下:
Good afternoon!I’m...(中文名字)My English name is...(英文名字)I can say.I have a red bag.I have a green pencil box.I have a blue ruler.I have a brown pencil.I have a white crayon.I have a black pen.I have an orange book...(在第一單元學習用品的基礎上加第二單元學習的顏色類單詞。)I can sing.Aa Bb Cc Dd Ee Ff Gg,Hh Ii Jj Kk Ll Mm Nn,Oo Pp Qq,Rr Ss Tt,Uu Vv Ww Xx Yy Zz.Xx Yy Zz,Now you see,I can say my ABC.(第一單元課文第6頁 Let’s sing 部分)Red and yellow and pink and green,purple and orange and blue.I can sing a rainbow,sing a rainbow,sing a rainbow now.(第一單元課文第20頁Let’s sing部分)Thank you!Nice to meet you!
我們將第二單元要求掌握的顏色類單詞放在第一單元學過的學習用品類單詞中進行鞏固,并用已掌握的“I have a...pencil.”句型進行操練,起到了溫故而知新的作用,同時也降低了成文的難度。
又如,學習完第六單元后,結(jié)合課本第一單元、第二單元、第三單元,我們又可以將上面的口頭作文進一步整合為:
Good afternoon!I’m...(中文名字)My English name is...(英文名字),I am_____years old.(加入了年齡)
Look at me.This is my head.This is my face.This is my nose.This is my mouth...(第三單元所有學過的人體器官類單詞)
人教版教材,每冊都是由六個單元和兩個Recycle組成,且各單元教學內(nèi)容相對獨立,內(nèi)容多少各不同,有些單元的新句型簡單易懂,生詞量很少,讓學生操練起來根本無話可說,學生總覺得無法用英語表達自己的真實思想和情感。所以一線教師要學會整合各單元內(nèi)容,慢慢地滾動舊知,小步遞進,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口頭輸出越來越多的內(nèi)容。
I can say.I have a red bag.I have two green pencil boxes.I have three blue rulers.I have four brown pencil.I have ten black pen...(第一單元學習用品單詞、第二單元顏色類單詞和第六單元數(shù)字單詞整合在一起。)I can sing.(將四個單元中的歌曲整合在一起)Aa Bb Cc Dd Ee Ff Gg,Hh Ii Jj Kk Ll Mm Nn,Oo Pp Qq,Rr Ss Tt,Uu Vv Ww Xx Yy Zz.Xx Yy Zz,Now you see,I can say my ABC.(課本第一單元第6頁Let’s sing部分)Red and yellow and pink and green,purple and orange and blue.I can sing a rainbow,sing a rainbow,sing a rainbow now.(課本第二單元第20頁Let’s sing部分)Head and shoulders,knees and toes,knees and toes.Head and shoulders,knees and toes,knees and toes.Eyes and ears and mouth and nose.Head and shoulders,knees and toes,kneesand toes.(課本第三單元第30頁Let’ssing部分)One little,two little,three little candles.Four little,five little,six little candles.Seven little,eight little,nine little candles.Ten little candles dancing.(第六單元課本第64頁Let’s sing 部分)Thank you!Nice to meet you!What’s your name?How old are you?
《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對于小學低年級的學生,教師更應注意使用豐富多樣的教學資源,使教學內(nèi)容、形式與過程更為直觀、生動、形象,以適合兒童的認知特點。而在廣大的農(nóng)村,很多學校教學資源匱乏,硬件設施相對落后,沒有現(xiàn)代電教設備,教師無法用現(xiàn)代技術(shù)為學生創(chuàng)設直觀、生動、形象的認知情境。而簡筆畫教學卡片掛圖等是一些直觀的教學手段,在農(nóng)村低段的小學英語課堂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使語言教學活起來,并最終幫助學生口頭作文的輸出。
1.畫簡筆畫說。對一些實物呈現(xiàn)有困難,卡片又不夠形象的新詞,教師可嘗試用簡筆畫教學。例如:第四單元,話題是animals,課堂中教師可以板書向?qū)W生展示栩栩如生的各種動物簡筆畫,并結(jié)合課文句型 What’s this/that?It’s a... 和 Let’s chant中的句型Look at the cat.It is fat....進行教學。然后要求學生看著簡筆畫用What’s this/that?It’s a...和 Look at the...It is...進行描述。教師可布置作業(yè),讓學生將本單元學的animal畫在作業(yè)本上,并用上面兩個句型將這些簡筆畫描述?一遍。也就形成了一篇口頭作文。但教師們要想在課堂中游刃有余地運用簡筆畫輔助教學,則需要花時間博覽群“畫”并刻苦地秉燭夜“畫”,練就一手隨手畫來的真功夫。
2.看掛圖卡片說。人教版教材每冊中都配有豐富的配套材料,其中就包括教學掛圖、教學卡片,這些彩色的掛圖和卡片都是編寫人員花大把精力制作完成,且都價值不菲,我們在課堂中一定要物盡其用,培養(yǎng)學生看圖說話的能力。看圖在小學英語課堂中既是板書的“前奏”,又是一堂課最后的“收官“。課之初,教師可以針對這些掛圖設計一些相應的問題,并把它附于黑板邊,好奇的學生就會注意掛圖的內(nèi)容,事先考慮問題,為課堂中活動的順利開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也培養(yǎng)學生對文本的預測能力。課之末,教師可以利用掛圖卡片及板書中一些提供支撐性的支架語言,幫助學生整理信息,讓學生能看圖說話,這既是對一堂課內(nèi)容的有效總結(jié),又提升學生的注意力和記憶力,使之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并能最終綜合運用語言,形成有質(zhì)量的口頭作文。
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繪畫觀圖等直觀手段是一種發(fā)展兒童觀察力和發(fā)展思維的力量,由視、聽、感同時進行,在兒童的意識中就形成了一種在心理學上稱之為情緒記憶的東西。所以說如果能在小學低段英語教學時培養(yǎng)學生看圖說話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學生就能脫口而出,言之有物。
通過以上策略和方法,經(jīng)過一個學期的英語學習,學生一般能夠有6-10篇的口頭作文輸出,一年就能達到12-20篇不等。對農(nóng)村的學生來說,這是一筆可觀的財富,既給學生提供了綜合的文本知識點復現(xiàn),又為學生高段作文能力做了一個不可或缺的鋪墊過程,同時也提升學生口語交際能力,此法可謂“一舉三贏”。
當然,學生起始階段的口頭作文輸出語音語調(diào)可能不夠優(yōu)美,組文也不夠規(guī)范,甚至可能有點凌亂,有點牽強,但這是學生們“積沙成堆”的過程,我們只有有了這些沙堆,才能慢慢地在此基礎上精心雕鑿出我們心目中完美的作文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