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軼男
留守祖孫之死
文/陳軼男
沒有人知道羅春英和外孫女玲玲具體是什么時間死的。
自去年12月20日,女兒女婿和羅春英通過一次電話后,便再也聯(lián)系不到她。直到1月4日,受托的親戚讓開鎖匠打開房門時才發(fā)現(xiàn),羅春英和玲玲已經慘死家中。
屋里一片狼藉。櫥柜的門開著,手電筒、作業(yè)本等物散落一地,成卷的垃圾袋扯成了長長一條,茶幾旁邊的垃圾桶也翻倒了,在一只粉紅色的氣球邊還有排泄物的痕跡。
57歲的羅春英躺在陽臺地上,挨著一床被子,面色鐵青,一動不動,朝屋里睜著眼睛。不滿兩歲的玲玲則頭朝下趴在衛(wèi)生間門口的墻邊,手和腳面紅腫,腳底已經發(fā)紫。
法醫(yī)初步鑒定,羅春英已經死亡5~10天,身上無明顯外傷,死因疑為自身突發(fā)疾病,而玲玲的死亡時間大概是在被發(fā)現(xiàn)前2~3天內,疑為饑餓凍死身亡。
“萬萬沒想到會有這種事情。”料理完后事,羅春英的女婿蔣國貴陷在塑料椅里,聲音低啞地重復著這一句話。
去年10月,回家參加完奶奶葬禮的蔣國貴和妻子將小女兒玲玲托付給了羅春英,又離開家鄉(xiāng)湖南省耒陽市,回到1100公里之外的浙江臺州打工。那是他們和羅春英及小女兒見的最后一面。
羅春英和玲玲祖孫二人,最后一次出現(xiàn)在公眾視野中,是在去年12月18日。
這一天,羅春英帶著玲玲,從耒陽市回到壇下鄉(xiāng)的集市上賣辣椒粉。她的老家就在該鄉(xiāng)的大通村。在集市上,還有相識的人問她吃不吃烤紅薯。
兩天后,女兒女婿和她通了一個電話,聊了10多分鐘。玲玲要小便,羅春英便掛斷電話。在那之后,女兒女婿就再沒聯(lián)系到她。2015年的最后一天,平日住校的大外孫元旦放假回家,在樓下喊外婆,喊了很久也沒等到羅春英的應答。
蔣國貴夫婦便委托親戚到家里看看,這才發(fā)現(xiàn),祖孫二人已經死亡。玲玲還穿著粉紅小花上衣和綠色的開襠褲。
“我丈母娘平時身體什么大病小病都沒有,這么突然一下……”這個30歲出頭的男人神情黯淡。
他和妻子都在臺州的一家鞋廠打工,已經做了十多年。由于積攢了經驗和手藝,夫妻倆都是管理生產的“師傅”,負責教授新員工。
他們一共生過3個孩子。老大是男孩,大女兒兩歲的時候確診先天性發(fā)育遲緩,智力殘疾。2014年春天,他們又有了小女兒玲玲。
他們曾把大兒子帶在身邊,但后來工廠里不允許小孩住了,只好送回湖南老家讓奶奶帶。小女兒出生后,也碰到了同樣的情形。“如果在外面租房子的話,我們就那么一點工資,家里還有小孩,根本消費不起?!笔Y國貴說。
4年前,兒子上小學,他一咬牙,在耒陽市買了一套房子。這套房子建筑面積達170多平方米,四室一廳,加上裝修一共花了40萬元左右。蔣國貴東挪西湊,又從親戚那里借來了18萬元,到現(xiàn)在還有12萬元沒還清。
房子裝修好后,夫妻倆也沒住幾次。去年6月,蔣國貴就請岳母帶著玲玲,住在這套大房子中。每逢節(jié)假日,蔣國貴上小學的大兒子及他的侄子,也會過來住。
平日里,蔣國貴夫婦不放心一老一小二人在家,就經常和羅春英通電話。有時,他們一天通好幾個電話,忙的時候,隔兩三天,也會問候一下。
由于家里信號不好,羅春英的手機經常打不通。時間一長,夫妻二人倒也不在意。畢竟還有兒子和侄子周末會過去住,有什么情況,他們會發(fā)現(xiàn)。去年12月20日通完電話后,夫妻二人再也聯(lián)系不到羅春英,直到元旦,他們才緊張了,便四處委托親戚幫忙聯(lián)系。
然而就在這些天里,祖孫二人出了事。
羅春英祖孫住的房子,就在耒陽市市標廣場一公里外。沿街開著許多售賣瓷磚、燈具和五金的商店,建材和沙土在坑洼不平的道路邊堆積。在湘南連綿的陰雨下,黃褐色的泥漿不斷地涌到路面上。
20多棟紅色墻磚的8層樓組成了這個小區(qū)。小區(qū)中央有一片面積不小的“花園”,正中間潦草地種著一棵樹,圍著它用水泥砌了一個粗糙的矮墻。花園里稀稀落落地栽著灌木,雜草和垃圾遍布,有幾只雞在里面踱步。
她只有兩個女兒。
大女兒嫁給了蔣國貴,都在一個鄉(xiāng),兩家相距不過4公里。老伴去世后,羅春英就到臺州跟著大女兒一起打工。玲玲出生后,她在臺州幫她們帶孩子。去年6月,因為租房的種種不便,她帶著玲玲回到耒陽市區(qū)居住。
為了支撐這個家,蔣國貴夫婦耗盡了心血。
蔣國貴的老家,在耒陽城西北20多公里處。丘陵地形把農舍分隔成四處散落的一叢一叢。背靠著小山的地方聚著十幾座小樓,走過去卻發(fā)現(xiàn)一片寂靜,房屋大都破敗,一棵死樹直直地倒在土黃色的湖面上。
惟一晾著衣服的房子就是蔣國貴從小生長的家。房前地上撒著一點紙錢,盆里還留了一些沒有燒透。屋里跟房子的外觀一樣老舊,木板拼的門縫隙很大,風一絲絲滲進來。門框邊的墻皮褪開,露出里面的磚。
蔣國貴的大女兒生下來就有毛病,每月都要到衡陽市的醫(yī)院化驗開藥,一次要花500多元。他的母親毛病也不少,藥不能斷,一天也得花費小20元。
家里花銷太大,光靠兩個兒子打工掙錢不夠,蔣國貴的父親,不得不曬點干貨到集市上賣,“賺一個有一個”。
“現(xiàn)在我老爸還能做一點農活,可以維持一下,再過個幾年,做不了的時候,還得我們擔起來。”蔣國貴說。
不出去就掙不到錢,這已經成為全村人的共識。耒陽沒什么實業(yè),煤炭又不賺錢了,村里的青壯年幾乎全出門了,村里一片蕭條。
“在這附近的話,幾百塊錢千把塊錢一個月,哪里能維持家里?根本維持不了。”同在臺州打工的蔣國貴的哥哥說,在臺州不一樣,訂單多的時候一個月拿七八千元,少的時候一個月也能掙兩三千元,即便夫妻倆基本一個月開銷兩千多元,也比在家里的情況要好很多。
前兩年,玲玲的奶奶不小心摔了一跤,本來準備動手術,因為沒錢,拖到現(xiàn)在還沒做。
所以,當玲玲出生不久后,夫妻二人就抱著孩子前往臺州打工。當女兒快滿兩歲的時候,悲劇發(fā)生了。
1月4日下午,天下著小雨,一行人抬著擔架,將裹著白布的羅春英送到了村子對面的山上。
按照當?shù)亓曀?,在家里去世的人才能把靈柩停放在村里的正堂,在外去世的甚至不能走正路。倒在女婿家陽臺上的她被歸到了在外去世的那一類。
羅春英祖孫的慘死,對留守家庭造成了一些震動。
住在羅春英家背后的曾嬸,自從羅春英出事后,膽小的她連后門都不敢開,想去耒陽城里跟兒子一起住。“我老頭在這里搞裝修,又不愿意讓我走。”她苦笑著。
羅春英村里的另外一些人,也有同樣的想法,和孩子住在一起。
蔣國貴的父親,并不打算住到城里去,一輩子沒出過耒陽的他習慣了鄉(xiāng)下的寧靜。他寧愿走上一段泥地去僅剩的另外3戶串門,也不愿接受城里面“關著門,鄰里不走動”的環(huán)境。
蔣國貴的哥哥能理解父親的選擇,“這一輩不像我們,老人家不一樣”。關于未來,他在心里勾勒了一個美好的圖景:在鄉(xiāng)里把老房子修好,在市里買一套房子,再花幾萬元買一輛面包車,這樣老人、小孩都顧得過來,來回還不用打的。
“十幾年后吧?!彼旨恿艘痪?。
嫂子摟著丈夫的肩膀,輕聲說:“有了面包車,我們就可以做生意了?!?/p>
在外打工掙幾年錢、在耒陽市里買房、回來就近干活、一邊撫養(yǎng)小孩一邊贍養(yǎng)老人,幾乎是大多數(shù)耒陽農村家庭的發(fā)展路線。如果不是這場意料之外的死亡,已經買了房的蔣國貴甚至比哥哥還快了一步。
不過現(xiàn)在,蔣國貴夫婦已經完全放棄了在外掙錢的想法。
他們先天殘疾的大女兒,突然用腳去踢地炕的蓋子,然后跌跌撞撞跑出門。她的奶奶停下手中的活計,佝僂著身子,緩緩地跟了出去。
蔣國貴的妻子這時好像慢慢地醒了過來。“我大女兒走路不能太快,走快了就會摔跤。要做什么事她都不知道,時刻都要有人在她身邊。”說起女兒的病情,這位母親終于張口。
玲玲和她在一起生活了將近一年,“沒有一個人不喜歡玲玲”。
“沒有一個人不喜歡玲玲?!彼貜土艘槐?,眼里泛著淚光,一字一頓地說,“我們家里都以她為榮?!?/p>
她的手機相冊里,存著很多讓她驕傲的玲玲的影像。去年10月,玲玲坐在小板凳上,自己端著小碗,乖乖地吃面條。還有剛學會走路的時候,媽媽叫她“過來過來”,她就勇敢地邁開小腿往前走。
放下手機,蔣國貴妻子眼睛里的神采仿佛一瞬間就熄滅了,這個幼小的生命再也不能向前挪動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