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許雙福
告別軍營的那一刻
文/許雙福
上個世紀的1982年10月,三年的服役期就要到了,從心底里,的確很激動,很興奮,三年沒見父母了,有些歸心似箭。
想想對部隊有多少感情,還真難說留戀什么。部隊駐扎在西北邊陲,整日戰(zhàn)備值班,天天訓練。環(huán)境極其惡劣,有這樣的順口溜概括這里的境況:“上山山連山,下山荒沙灘,營房周圍無人煙,凄涼不可觀?!薄帮L吹石頭跑,出門兵見兵,進門兵碰兵,和尚多尼姑少?!钡拇_如此,這里連個老百姓都見不著,除了軍人就是軍人,感覺就是枯燥寂寞,當時國家的物質(zhì)生活匱乏,部隊也不例外。
射擊預習,一趴就是一天,跟上刑一樣難受。野營拉練,一走就是幾十公里,所帶的負荷近百斤,有時候真想把它扔下不背了,軍令如山又不敢違抗。野炊時,剛盛到碗里的飯,一陣風過來,一層沙子覆蓋到米飯上,還得強迫自己吞食下去。
拉練路上,渴了連水都找不著,即便找到了,也是一汪渾濁的泥水坑。在大漠戈壁有這樣一汪水坑,便猶如廣袤的綠洲,就是希望,誰還管它干凈與否,拿著刷牙缸子搶著喝。
部隊有個傳統(tǒng):“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在進行分列式訓練時,是最讓人難熬的,冬天零下二十好幾度,不允許戴手套,手與鋼槍接觸,冷到骨頭里。等回到房子里,被凍僵的手慢慢緩過來,那個疼呀!真是無法形容。為了緩解疼痛,把手放到嘴巴里使勁咬住,有時讓人無法忍受,真想大哭一場。
為了改善連隊的伙食,每個連都有自己的菜地,我們連的菜地離駐地有十來公里,每次到菜地干活,都要在沙漠戈壁上跋涉。等到了菜地,勁也用的差不多了。把活干完,人早已筋疲力盡。返回時,大家個個疲憊不堪,隊不成隊,列不成列,跟羊拉屎似的拖拖拉拉地往回走。
全連集合,連長宣布退伍命令,當聽到自己的名字時,一種留戀涌上心頭。不到一星期就要離開有過痛苦、有過快樂的部隊了,心緒很復雜??粗?jīng)朝夕相處的戰(zhàn)友,很多人都是悶悶不樂,少了幾分嬉鬧,多了幾分的傷感??粗鵂I房周圍的沙漠戈壁和寸草不生的大山,是那么的熟悉,那么的親切。爬上山頂鳥瞰營區(qū),真不想離去。每次訓練回來,一身的塵土唱著軍歌,雄赳赳氣昂昂的樣子,是無比的自豪,這就是軍人的本色,這一切即將成為過去。
團里的車來了,我們即將踏上返家之途,戰(zhàn)友們再也無法克制離別之情,抱作一團泣不成聲,誰都不肯松開。是眼含淚水的干部們硬將我們拖上車,戰(zhàn)友們邊哭邊追趕我們,有的甚至摔倒爬起來繼續(xù)追,最后抱著頭跪在路上。此時才感覺到什么是友情,什么叫離別。
在部隊雖然很苦,但所學到的東西讓人一生受用。和戰(zhàn)友們離別時的情景總是揮之不去,牢牢地刻在了心里,每每想起這段離別的情景,雙眼總是一片模糊,一股熱流從臉頰流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