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麗 簡小鷹
(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人文與發(fā)展學院北京100193)
中越邊境跨國婚姻中存在問題
□馬 麗 簡小鷹
(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人文與發(fā)展學院北京100193)
自古以來在中越邊境存在著邊民間的通婚現(xiàn)象,這會推進兩國社會及文化的交流,但也存在一些社會問題。本研究綜述邊境跨國婚姻中外來婦女所承受社會偏見,以期可以引起學界及社會對這樣一群弱勢群體的關注。
邊境;跨國
自古以來中越邊民基于地緣、族緣、業(yè)緣等因素形成邊民間的通婚現(xiàn)象,這種跨國通婚會推進中越兩國社會及文化的交流與融合,但也存在一些社會問題,近年來受到學界與社會的廣泛關注。據(jù)學者調查目前中越邊境婚姻存在越南女性嫁入我國占大部分的趨勢,在這種情況下邊境跨國婚姻的相關研究應將她們作為主體。本研究著重了解邊境跨國婚姻中外來婦女所承受社會偏見。希望通過研究可引起學界及社會各方對這一弱勢群體的關注,幫助外來婦女地位的改善,促進邊境社會的和諧發(fā)展。
婚前對于外來婦女的偏見表現(xiàn)為婚姻動機上對婦女的歧視,主要有婚姻成本較低的驅動,遵循傳宗接代思維。很多學者指出在性別比失衡的邊境地區(qū)一般都是較為貧困的地方,當?shù)氐墓媚锒紩藿o當?shù)剌^為富裕的男性或者富裕的村落,較為貧困的男性會成為婚姻的“困難戶”。與本地婚姻相比跨境婚姻成本有時甚至相差十倍,外來婦女的形象被商品化,基于這種經(jīng)濟緣由的婚姻動機,婚后家庭的和諧程度自是不高。而由于重男輕女的思想,有邊民會娶越南姑娘來達到生“男胎”目的,還可躲避國內的計劃生育政策。據(jù)有學者的調研統(tǒng)計表明大多數(shù)非法跨國通婚家庭都有2個或2個以上孩子。女性不是為了傳宗接代的生育工具,更不是為了滿足封建思想的工具,這是對女性最大的蔑視。
婚后在家庭內部,由于外來婦女是沒有戶籍,她們無法獨立的生產(chǎn)生活只能依附于丈夫。丈夫即使并沒有她們?yōu)榧彝?chuàng)造的價值大,二者仍是不平等的家庭地位。針對外來婦女婚后承受的社會偏見的研究較少,可能是語言不同不易調查,也是婚內生活的情況屬于隱私,向來是社會調查難以完全涉及的部分,只能通過她們在家庭擁有的話語權和她們在家庭分擔的責任不成正比來推測外來婦女的家庭地位是較低,但這種家庭內部的偏見和當?shù)厣鐣葖D女地位相關的。目前的學者將外來婦女在村落中受到的冷落的原因概括為“非法”身份,這種不明確的身份會產(chǎn)生疏離感。中國的農(nóng)村主要是農(nóng)民集體所有制經(jīng)濟,沒有戶籍的外來婦女無法獲得田地,就沒有機會參加集體勞動,這種客觀條件不同時,外來婦女就易受到村里人的歧視和隔離。沒有戶籍也不能參加政治活動,外來婦女在村級與人交往的機會就基本喪失。同時,外來婦女在宗族文化領域也被視為“異己”,是“未稟報祖宗的婚姻”??偟膩碚f,被禁止參加集體活動的外來婦女承受的是一種社會隱性歧視,不被真正接納,這種歧視遠比直接的稱呼為“越南婆”更加會造成她們的困境。
通過文獻的研究還發(fā)現(xiàn)部分研究者有時會不經(jīng)過事實數(shù)據(jù)或者自己的親眼觀察就根據(jù)自己聽聞和固有偏見來描繪外來婦女的形象。羅文青評價大多數(shù)外來婦女的文化程度低,袁愛華等也認為外來婦女文化程度很低,評價為外來婦女不能“安居樂業(yè)”,她們見到丈夫家經(jīng)濟不好就會逃走。對此有學者的調查則顯示出越南對于邊境教育有偏重,她們的基礎教育還是較好的,所以說外來婦女可能文化不高,但與中國邊民是持平的。而邊境特殊的“男閑女耕”家庭分工模式使得外來婦女在操持家務時還要養(yǎng)家糊口。外來婦女由于存在自身的身份認同的自卑感,也會積極的去勤勞持家,相夫教子來換取認可,并不是可以一言以蓋之所有的外來婦女的。還有學者認為外來婦女嫁入全是經(jīng)濟原因的促使。其實稍作統(tǒng)計就會發(fā)現(xiàn),邊境跨國婚姻是出自于文化認同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同時她們認為中國男人更加勤勞肯干,所以不應過分強調經(jīng)濟決定論,歷史、民族、環(huán)境、文化、自然等等因素的綜合作用才是邊境跨國婚姻形成的原因。
在中國邊境貧困和性別失衡的困境一時之間不能解決同時隨著“一帶一路”政策的施行,可能嫁入的外來婦女越來越多。可是針對邊境跨國婚姻中婦女研究的關注點基本沒有跳脫出“身份”問題的范圍。在這種情況下,學術界應當更加關心這些外來婦女的生活狀況和心理狀況,她們如何感知自身承受的社會偏見、社會偏見是否會因社會融入度的加深而改變、當身份的“非法性”問題解決社會偏見會否消失、社會偏見在不同省份的邊境婚姻是否存在差異等問題,都需要學者在不持任何先入為主的偏見的情況下來進行相關的實地研究。通過實地調查,為問題的解決提供真正建設性的建議,進而維護邊境和諧穩(wěn)定。
[1]劉計峰.中越邊境跨國婚姻研究述評[J].西北人口, 2011(6):64-68.
[2]王曉丹.中越邊境跨國婚姻的動機和社會影響——以云南省麻栗坡縣為例[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1):117-120.
[3]秦紅增,李開元,宋秀波.中越邊境地區(qū)跨國婚姻模式新探——以廣西龍州武德鄉(xiāng)布儂三屯為例[J].民族學與人類學,2011(5):111-117.
1004-7026(2016)09-0120-01
D822.2;D669.1
A
10.16675/j.cnki.cn14-1065/f.2016.09.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