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qū)七都中學 蔡 丹
?
低耗高效理念下作文教學的研究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qū)七都中學 蔡 丹
眾所周知,作文在中學語文中的地位極其重要。認識到它的重要性,作為老師我們在教學中會花很多時間與功夫在作文教學上,作為家長也給孩子買了很多的課外書。但是學生的作文水平呢,總是不盡人意:有的寫寫就會跑題,有的中心不明確,有的詞不達意,有的完全是湊字數(shù)等等問題。學生對于作文不光寫的不好,更甚至對作文是很恐懼的。調(diào)查下來發(fā)現(xiàn):只要回家作業(yè)中有作文的,作文往往是放到最后一個寫,一要寫作文就掏出作文選查找,更甚至有些學生寧可抄寫整本語文書的詞語也不愿意寫作文。這些現(xiàn)象屢見不鮮,面對這樣的現(xiàn)象如果單單只是通過單方面的改良,“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我想恐怕是很難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那么這個老大難的作文板塊我們?nèi)绾蝸砉テ颇兀课覐淖约旱慕虒W實踐出發(fā),提出一些粗淺的看法。
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也就是說讀書讀得多了,腦子里積累的多,漸漸內(nèi)化知識,變成自己的東西,寫起文章來,自然得心應手。讀是寫的基礎(chǔ)。我們會發(fā)現(xiàn)這樣的現(xiàn)象:大部分學生內(nèi)心話很多,聊起天來也眉飛色舞,評論某件事時也頭頭是道,但就是寫作文的時候感覺無從下筆,或者就是找不到合適的詞語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其實這就是語言不敏感的表現(xiàn)。對于這個現(xiàn)象我們要鼓勵學生多閱讀,不光要讀,遇到好的文章,甚至可以背下來,遇到好的詞句可以細細揣摩,將產(chǎn)生的共鳴批注在旁邊。這樣讀書讀得多了,他們就會自然而然的無意識的做出努力去克服寫不出作文這個難關(guān),將寫作文表現(xiàn)為自動化的過程。那么怎么來提高閱讀量呢?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1.充分利用每個星期的閱讀課,讓學生靜心閱讀。2.利用好學校圖書館和班級圖書角的資源。3.不放過課本上的文章及試卷上的文章。4.利用好現(xiàn)代寫作報和七彩閱讀。5.每次考試后將優(yōu)秀的作文貼出來讓大家欣賞。堅持以上的做法,學生的閱讀量自然而然就上去了,學生對于語言的敏感度也會增加,寫作文的時候也不會得失語癥了。
葉圣陶先生曾經(jīng)指出:“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技能?!痹谡Z文課堂上,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從字、詞、句開始賞析,掌握文章內(nèi)容和中心。其實學習課內(nèi)文章的一切技巧都是適應作文教學的。我們要做到在課內(nèi)得到方法,在課外獲得收益。在課內(nèi)閱讀中,我們要抓住機會和學生賞析優(yōu)美文章和優(yōu)美片段,來領(lǐng)會大師們的寫作技巧,并提醒學生要借鑒甚至內(nèi)化成自己的東西。初中課內(nèi)現(xiàn)代文閱讀教學一般是記敘文教學,散文教學,詩歌教學,說明文教學,議論文教學。而初中階段的作文時要求是要學生重點掌握記敘文寫作。因此在課內(nèi)閱讀教學中如果能有目的性的通過欣賞美文來幫助學生掌握寫作技巧,這樣學生的作文水平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初一學生寫記敘文的時候往往會犯兩個最普遍也是最嚴重的問題:一是把作文寫成流水賬,詳略不分,把握不住中心思想;二是寫寫就會跑題,偏離了原來的寫作構(gòu)思。比較經(jīng)典的學生作文示例一篇是《初一新生活》,大部分學生把早晨起來后一天發(fā)生的事情細無巨細的全部表述出來,抓不住“新”這個特點,寫的幾件事都是流水賬,沒有主次之分,看不出“新”在哪里。針對上面的情況,我在教學《社戲》這篇文章的時候,讓學生反思:這篇文章題目是《社戲》,文章篇幅很長,有40小節(jié),但魯迅先生真正在文章中涉及社戲本身的段落卻很少,這是不是跑題了?跟我們有些學生犯了同樣的錯誤?接著我又讓學生思考:這篇文章表現(xiàn)的中心思想是什么?魯迅先生是否就真的只是懷念趙莊的社戲以及平橋村的豆子。細細揣摩整篇文章之后我們發(fā)現(xiàn)魯迅先生懷念的不僅是好戲和好豆。他所懷念的是平橋村老人孩子樸實真摯的情感,他們勞動的本領(lǐng),農(nóng)村特有的風光,自由的空氣和人與人之間和諧親密的關(guān)系。這樣一來我們就能理解,魯迅先生并不是跑題,這篇文章的謀篇布局是很完美的,他是切合文章的中心思想來選取文章素材,文章素材又是詳略得當?shù)?。趁這個機會我告訴學生,他們寫文章也要這樣,選取的素材要最能代表文章的中心思想。之后我又讓他們?nèi)ブ匦聦憽冻跻恍律睢罚@一次二次作文后,學生抓住了“新”這個特點,寫道初中生活的快節(jié)奏,高強度。這樣學生就抓住了中心思想,知道哪些部分要詳寫,哪些要略寫。
在閱讀教學中,還可以讓學生賞析優(yōu)美的詞句和片段,并掌握寫作的技巧。也是在教《社戲》中,引導學生感受并掌握描寫環(huán)境的技巧。魯迅先生是這樣描寫月夜下的江南水鄉(xiāng)的:兩岸的豆麥和河底的水草所發(fā)散出來的清香,夾雜在水氣中撲面的吹來;月色便朦朧在這水氣里。淡黑的起伏的連山,仿佛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卻還以為船慢。我引導學生:寫景的時候我們往往很單一的描寫我們看到的美景,在這里作者用了視覺還有呢?學生馬上說到還有嗅覺和觸覺。又問他們除了感官還有哪里值得我們寫作文的時候借鑒?他們立馬找到說動詞用的很豐富,如朦朧、跑。他們還說道顏色豐富:青色的水草和豆麥,淡黑的連山、潔白的月色。甚至有學生迫不及待的說還用到了很多的修辭:擬人,比喻。簡單的幾句景物描寫,魯迅先生竟然用到了這么多的寫作技巧。我也希望學生們能夠?qū)W習他的寫景技巧。這樣時間一長,學生們慢慢的就會運用寫作技巧來表現(xiàn)景物特點,不在泛泛而談,寫景也不會千篇一律,顯得很空洞。
現(xiàn)在學生寫作文時往往覺得無從下手,每到考試就覺得素材少,因為每天的生活對于他們來說也很平淡,生活變得盲目。即使能夠不跑題寫完整篇文章,素材也會有很多的雷同,完全沒有新意,我們作為教師批閱的時候感覺也很乏味。有些學生甚至為了作文本身而寫作文,為考造文:感恩的主題不是寫母愛就是災難面前大家捐款。寫感動的事情不是公交車上讓座就是馬路上扶起跌倒的老人。凡是寫母愛,要么母親為我送傘,為了不讓我淋濕把傘傾斜在我這邊,到家媽媽全濕了;要么我半夜高燒,媽媽背我去醫(yī)院……以此下去,這樣的作文教學很難說是有效的。寫作應該是來源于生活,與生活緊密結(jié)合。寫作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去關(guān)注現(xiàn)實,貼近生活,用心看世界,進而去發(fā)現(xiàn)世界的美好,生活的美好,從而熱愛生活,感恩生活。因此我會在班級里除了讓學生寫一些命題作文外,我更多的是讓學生寫隨筆,一個星期大概一篇,字數(shù)400字左右,內(nèi)容不限定,唯一的要求是真實,可以寫看到的,聽到的,或者是感想,心情,見解等等。這樣要求學生之后,一開始就收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和驚喜,原來班級里文筆好的學生是那么多,他們的見解是那么獨特,他們真的是一個成熟的個體。發(fā)現(xiàn)每個學生真的都有閃光點,每個人都有值得他人學習的地方。每次的批閱也會變得很期待。在學生本子上的圈圈點點變得多了,共鳴也多了,批閱的時候心情也愉悅了。我把隨筆當成一個習慣,長期的堅持,讓學生對于作文不懼怕,易于動筆,樂于動筆,從而去認識世界,認識生活,認識自己。
作文的第一要素即在于真。任何技巧都無法掩蓋對真實的敷衍。寫作應該是學生自身對語言的敏感力與真實生活碰撞的產(chǎn)物。對于要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并不能急于求成,應該要貫穿于整個學生生涯。我一直對學生說,要做個生活的有心人,持之以恒,最終能收獲成功。
【參考文獻】
【1】劉芳.讓文本成為學生高效作文的導引【J】.現(xiàn)代語文(學術(shù)綜合版),2011(10)
【2】韋存和.促進高效作文教學的幾點思考【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1(13)
【3】陳佳.試析作文評價之低效【J】.語文學刊,2011(01)
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