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巍,邴 喜
沈陽師范大學,遼寧 沈陽 110034
從嚴以修身角度探析高校領導班子建設
于巍,邴喜
沈陽師范大學,遼寧 沈陽 110034
嚴以修身作為加強干部教育的核心要義,是傳統(tǒng)文化基因與當下從嚴治黨要求的科學結合,有悠久的文化心理基礎,具有穿越歷史的價值品性,從嚴以修身角度加強高校領導班子建設,既體現(xiàn)了嚴以修身具有的統(tǒng)攝性的“元命題”屬性,又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契合性,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嚴以修身;高校管理;領導班子建設;干部教育
“嚴以修身”作為“三嚴三實”首要要求,體現(xiàn)了其作為其他要求的邏輯起點和重要前提的重要地位,這種重要性主要緣自“嚴以修身”所具有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君子重德”的文化因子,以及這種文化背景下構建的集體心理意識,同時也來自馬克思主義政黨長期革命實踐所形成的思想共識?!皣酪孕奚怼钡膶嵺`指向是如何正確處理自身與外界事物之間的關系,而高校領導班子建設主要關涉的也是如何科學認識和處理高校辦學治校中各種關系,因此,把“嚴以修身”與加強高校領導班子建設聯(lián)系起來,對于推進中國特色高等教育發(fā)展,辦好人民滿意的大學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xiàn)實意義。
“嚴以修身”是一個統(tǒng)攝性命題,適用于不同領域不同行業(yè),具有干部教育“元命題”的屬性,在高校強調“嚴以修身”,就必須找準“嚴以修身”與高校領導班子建設的關聯(lián)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嚴以修身”涵蓋了“加強黨性修養(yǎng)、堅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1]等四個方面的內涵,這四個方面內涵蘊含了傳統(tǒng)文化和我們黨的建設經驗,統(tǒng)攝了干部教育的諸多方面,切中了高校領導班子建設的本質。
修身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儒家為代表的修身理論經過各個歷史時期思想家的不斷改造和完善,成為最具有代表性和適用性的修身理論。儒家學說的“修身”觀念,把政治統(tǒng)治和國家治理看作是始于“修已”而終于“安人”的個人與社會的協(xié)調過程,這其中蘊含著把個人修養(yǎng)和社會政治理想合理統(tǒng)一的價值選擇,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構型下形成特有的典型心理,具有穿越歷史的時代價值,為共產黨人“嚴以修身”提供了深厚的文化滋養(yǎng)。
孔子修身理論的最高準則是“成仁”,《論語·顏淵》章中說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2]孔子把修身的基本特征概括為“為仁由己”,強調了“君子求諸己”的修身原則,以達到“修身以敬、修身以安人、修身以安百姓”的目的。孟子在論述修身時強調“吾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認為大丈夫唯有充盈“浩然之氣”才能“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才能具有獨立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在關于修身的方法上,他發(fā)展了孔子的“為仁由已”的思想,提出“反求諸己”,并把修身視為內心修養(yǎng)與外在環(huán)境磨煉共同作用的結果,提出“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保?]儒家另一位思想家荀子則更強調外在環(huán)境對修身的重要影響,他主張要“求賢師而師之,擇良友而友之”。荀子還特別強調學思結合、知行合一,提出“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4],“知之不若行之,學至于行而止矣”[4]認為只要“鍥而不舍,金石可鏤”,從小事細事做起,就會“積善成德”,成就完善人格??鬃印⒚献印④髯踊谌诵钥伤苷摲謩e提出修身的不同方式,但其核心要義是相同的,即通過個體的修身養(yǎng)性活動實現(xiàn)“為政以德”、“內圣外王”的道德理想和政治理想。
儒家經典著作《大學》更將儒家“修身”理論系統(tǒng)化,形成儒家“修身”理論的代表表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5],“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視為一個人從內在德智修養(yǎng)到外在事業(yè)取得成功的不斷展開的過程,使“修身、修己”提升到了安身立命之本的高度。
習總書記在闡述黨員干部如何“嚴以修身”時,事實上是發(fā)展并改造了儒家“修齊治平”的思想,他強調黨員干部要自覺增強道德修養(yǎng),要“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焉”;要時刻反躬自省,做到“吾日三省吾身”;用權、交友、做事都要防微杜漸、不舍微末,要謹記“慎權、慎獨、慎微、慎友”,這些都是對儒家傳統(tǒng)思想的繼承和發(fā)揚,但在價值追求和實現(xiàn)途徑上又區(qū)別于儒家“唯心的、形式的、抽象的、脫離社會實踐的東西”,馬克思主義政黨的修身主要表現(xiàn)為“在革命的實踐中修養(yǎng)和鍛煉,而這種修養(yǎng)和鍛煉的唯一目的又是為了人民,為了革命的實踐?!保?]
“嚴以修身”既蘊含傳統(tǒng)文化精髓,又充滿了馬克思主義辯證法和方法論,是對我們黨的作風建設的經驗新的創(chuàng)造,揭示了新的歷史時期共產黨人修身的實質和內涵。
在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各個歷史時期,我們黨都高度重視黨的自身建設,尤其是黨的作風建設。1942年的延安整風運動,破除馬克思教條主義錯誤。1945年黨的七大,提出“理論聯(lián)系實際、密切聯(lián)系群眾、批評與自我批評”三大作風理論。1949年七屆二中全會,提出“兩個務必”的要求。新中國成立后,針對黨內滋生的作風問題,又先后開展了反官僚主義、反貪污、反浪費、反命令主義等整風運動。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時期,我們黨結合新的實際,大力發(fā)揚和發(fā)揚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作風,開展了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科學發(fā)展觀等集中教育活動,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從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局出發(fā),提出“必須以更大的決心和勇氣抓好黨的自身建設”的偉大課題,把全面從嚴治黨提升到治國理政的戰(zhàn)略高度,在全黨開展了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和“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活動,進一步豐富和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執(zhí)政黨建設理論和實踐,成為新時期下加強和鞏固黨的執(zhí)政地位、提高黨的執(zhí)政水平的的重要舉措。
通過對黨的作風建設的歷史經驗的總結,我們可以看出,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我們黨始終把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作為黨的建設的根本問題,而“嚴以修身”命題正切中了馬克思主義政黨先進性和純潔性的本質要求,貫穿和體現(xiàn)于我們黨自身建設的各個階段,是作風建設的本質性要求。
管理學上有一個非常著名的橫山法則,即激勵員工自發(fā)地工作最有效的并持續(xù)不斷的控制不是強制,而是觸發(fā)個人內在的自發(fā)控制。在高校領導班子建設中強調“嚴以修身”,事實上就是激發(fā)領導班子成員的主觀能動性,自發(fā)自覺地樹立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意識,從而不斷提高黨性修養(yǎng)和辦學治校能力,更好履行社會主義政治家和教育家職責。
(一)堅持嚴以修身可以有效調解黨委與行政之間的關系
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具有著鮮明的中國特色,這個制度落實得好不好,關鍵是看能否正確處理黨委和行政的關系,或者說能否正確處理好黨委書記和校長之間的關系。但在制度實際運行過程中,黨政權力邊界不清,黨政相互掣肘的問題也客觀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這是高校雙重領導體制導致的結果,但根本原因還在于黨委書記和校長個人的黨性修養(yǎng)和工作作風有所退化,沒有打好“嚴以修身”的底子。高校領導班子堅持“嚴以修身”,就是要通過打牢理想信念的基礎,提高黨性修養(yǎng)和思想覺悟,鏟除滋生個人主義、經驗主義和“一言堂”等不良問題的溫床。
(二)堅持嚴以修身可以確保民主集中制得到有效執(zhí)行
貫徹好民主集中制,要從多方面共同發(fā)力,既要細化制定好黨委會和校長辦公會議事規(guī)則,規(guī)范議事程序,又要通過加強嚴以修身,提高班子成員核心意識、大局意識、政治意識、看齊意識,提高貫徹執(zhí)行民主集中制的自覺性,從而在思想源頭上肅清獨斷專行、“一言堂”和自由主義、好人主義等不良之風,讓干部時刻頭腦里都有一個底線意識,按照“修身”要求,時時做點修枝剪葉、自我提高的事情,嚴格按照“集體領導、民主集中、個別醞釀、會議決定”的原則,提高決策的科學化水平。
(三)堅持嚴以修身可以提高領導班子的辦學治校能力
辦學治校能力首先表現(xiàn)為統(tǒng)率教職員工的領導力。堅持嚴以修身可以提升班子的領導力,特別是能夠提升非權力性領導力。非權力性影響力更適合高校的領導和管理,這種領導能力主要來自領導者自身的個性特征,它產生于領導者自身擁有的品格、才能、知識、感情等因素。[7]高校領導班子成員通過“嚴以修身”可以提高自身的品格才能,影響并為其他教職工設立效仿的榜樣,從而達到“其身正,不令而行”的效果。其次,堅持嚴以修身,還可以增強紀律意識和組織意識,確保時刻把紀律挺在前面,提高領導班子依法辦學的意識和能力。
(四)堅持嚴以修身對于建設現(xiàn)代大學文化有積極的引導作用
“嚴以修身”囊括了傳統(tǒng)與當下的雙重價值要求,既是對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思想精華的挖掘和發(fā)揚,又是對當下提出的依法治校要求的積極回應與實踐。高校領導班子堅持“嚴以修身”,就會通過班子成員個體引發(fā)傳導效應,將“從嚴修身”的價值訴求傳遞給全校師生,實現(xiàn)以點帶面、示范引領的目的,教育引導師生形成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從而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發(fā)揮文化的教化育人作用,形成以文化統(tǒng)領現(xiàn)代大學發(fā)展的良性發(fā)展模式。
“嚴以修身”由于它所具有的基礎性“元命題”屬性,命題本身就呈現(xiàn)出不斷變化的發(fā)展性、開放性和建構性,“修身”的內容既包含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價值內核,又涵蓋新條件下保持黨的純潔性和先進性的建設經驗,還不斷在吸收世界上其他先進文化的科學理論。高校領導班子建設必須把嚴以修身貫穿始終,充分利用好嚴以修身這個干部教育的“萬金方”,既要修煉理想信念,強化宗旨觀念,又要修煉作為,嚴于律己,敢于擔當,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遵從高等教育規(guī)律,不斷提高辦學治校水平,努力辦好黨和人民滿意的大學。
[1]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楊伯峻.論語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9.
[3]楊伯峻.孟子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5.
[4]王先謙.荀子集解[M].北京.中華書局,1988.
[5]朱熹.四書章句集注[M].北京.中華書局,1983.
[6]劉少奇.論共產黨員的修養(yǎng)[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7]馬俊杰.高校領導團隊能力建設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責任編輯:武亮)
于巍(1983-),男,遼寧莊河人,沈陽師范大學講師,遼寧大學博士在讀,研究方向:黨建和思想政治教育;邴喜(1983-),男,遼寧本溪人,沈陽師范大學助教,碩士,研究方向:黨建和思想政治教育。
本文系遼寧省高校黨建研究課題“嚴以修身與高校領導班子建設的內在關系研究”(項目編號:GXDJ2015)的研究成果。
2016-05-18
G647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