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胡風對馬克思主義文論在中國傳播的貢獻

      2016-04-13 13:07:45趙惠霞
      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6年3期
      關鍵詞:論爭胡風文論

      趙惠霞,李 清

      (西安石油大學 人文學院,西安 710065)

      胡風終身致力于馬列文論的研究和傳播,在馬克思主義文論方面有很高造詣。他的文藝實踐擴大了馬列文論在中國的影響,使這一理論更加多元化和大眾化。以往對胡風的研究不乏優(yōu)秀成果,但是卻更多側重于研究胡風的理論本身。胡風的留學經歷和馬克思主義文論的聯(lián)系成為胡風研究的盲區(qū)。本文將從傳播學及留學生視角切入,把胡風作為留學生納入到馬克思主義文論在中國的傳播中來,肯定了留學經歷對他文藝生涯的影響,以及他和馬克思主義文論的密切關系,著重分析胡風在譯介馬列著作、投身文藝評論、參與文藝論爭、創(chuàng)辦刊物等文藝實踐中對馬克思主義文論在中國傳播的貢獻。

      一、 推動了馬克思主義文論在中國的傳播

      20世紀初,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到“五四”運動以后,馬列文論著作也被介紹到中國。留學生成為譯介馬列文論著作、傳播馬克思主義文論的主力軍,胡風就是他們當中的一員。他在1929—1933年留學日本,在日本接觸到大量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受到蘇聯(lián)文藝理論的直接影響。之后他又參加了日本進步團體的反帝運動,加深了對馬克思主義及其文藝理論的認識,開始向中國譯介馬列文藝論著?!斑@一階段是中國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傳播的熱潮”[1],胡風以翻譯馬列文論著作、從事文藝評論、創(chuàng)辦刊物等多種形式傳播馬克思主義文論,不僅推動了馬克思主義文論在中國的傳播,也積極配合了抗日戰(zhàn)爭。

      第一,譯介馬克思主義文藝論著。

      翻譯馬列文論著作是胡風傳播馬克思主義文論的重要途徑之一。他翻譯的作品有小說、回憶錄、詩歌等多種體裁。1930年胡風應上海昆侖書店之約翻譯出版的紅色革命小說《在彼得格勒的美國鬼子》(簡稱《洋鬼》),開啟了他的馬克思主義文論譯介之路。1933年8月《文學》月刊發(fā)表了胡風所譯的秋田雨雀的自敘傳《我的五十年》,使讀者對這位世界文化人有了更感性的認識。1934年12月翻譯了恩格斯的《與敏娜·考茨基論傾向文學》,1936年翻譯了匈牙利作家盧卡其的作品《小說的本質》,1936年1月翻譯了高爾基的《文藝的課題》,這些譯著向讀者展示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名家的經典論著,反映了胡風在現(xiàn)實主義創(chuàng)作方面的具體傾向。胡風不斷汲取名家的理論精髓,結合中國文藝實際,逐漸凝結成自己的文藝思想。1942年,胡風把之前翻譯的眾多短篇集成一書,題為《人與文學》,其中包括高爾基的四篇回憶錄和托爾斯泰關于文學與藝術的語錄。胡風對高爾基的回憶錄給予了很高的評價,認為這“在世界文學史上是珍品?!瓕⒏兄谧x者從高爾基的表述中汲取某種精神營養(yǎng)”[2]321。對于托爾斯泰關于文學與藝術的語錄,胡風則認為“這是從他為人生服務的懇摯的實踐中留下的珍貴的經驗”[2]322,值得作家學習。

      胡風還把《送報夫》《牛車》《初陣》《山靈》等短篇,加進魯迅的《譯文叢書》,在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不可否認,“在整個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期間,這些作品在讀者中間有了相當數(shù)目的傳播,起了對日本侵略者同仇敵愾的作用?!盵2]320同時,也應該認識到,“這些作品,對于中朝人民的友誼結合,應該是起了一點作用的?!盵3]44

      第二,創(chuàng)辦《七月》《希望》等刊物,宣傳馬克思主義文藝思想,為新文學培植后備力量。

      “1937年9月11日,《七月》周刊在烽火中的上海問世”[4]57。出版之后經歷重重困難,先后多次???939年胡風在《七月》的復刊致辭中表達了刊物為抗戰(zhàn)服務、與讀者一同成長的愿望:

      在神圣的戰(zhàn)火下面,文藝作家不應只是空洞地狂叫,也不應作淡漠的細描,他得用堅實的愛憎反映出蠢動著的生活形象,在這反映里提高民眾的情緒和認識,趨向民族解放的總的路線。

      工作在戰(zhàn)爭的怒火里面罷!文藝作家不但能夠從民眾里面找到真實的理解者,同時還能夠源源地發(fā)現(xiàn)從實際戰(zhàn)斗里面成長的、新的同道和伙友。[5]565

      《七月》在戰(zhàn)火的淬煉中進步、成長,為抗日戰(zhàn)爭服務,“也以為新文學培植新生力量為己任……《七月》的獨樹一幟之處在于它青睞無名作家,是新作家成長的一塊園地”[4]68。

      之后創(chuàng)辦的《希望》實際上是《七月》的延續(xù),《希望》的支持者還是主要依靠當時《七月》的一些作家,如艾青、蕭紅、蕭軍、曹白等。胡風在《希望》的編后記中這樣寫道:“《置身在為民主的斗爭里面》。這發(fā)表在《希望》第一期,有的友人說它是《希望》的序言,也可以說是不錯的。……我想指出文藝在民主斗爭里面的任務不只是空喊?!盵6]306在這兩個刊物的致辭中,胡風道出了文藝在民主革命斗爭中肩負的使命,他熾熱的愛國熱情激勵著更多人加入抗日救國運動。文藝是他們拯救滿目瘡痍的舊中國、創(chuàng)造新生活的武器。胡風的文藝實踐,對探索中國馬克思主義文論發(fā)展的未來之路有重要的作用。

      無論是翻譯馬列文論著作,還是從事文藝批評,又或是創(chuàng)辦《七月》《希望》等刊物,胡風都是圍繞著愛國、救國的目標展開的。胡風通過文學作品揭露日本帝國主義的罪行,對國民黨反動派進行猛烈的精神攻擊,喚起廣大人民群眾對侵略者同仇敵愾的情緒,鼓舞人民的戰(zhàn)斗熱情。他是無愧于時代和人民的靈魂工程師。

      此外,胡風還為中國的新文藝培養(yǎng)新生力量,使中國文藝的發(fā)展擁有了更多寶貴的人才資源。著名作家侯唯動在青年時期就受到過胡風的指導和幫助,他說:“我在75歲高齡,回頭看身后的腳印,慶幸自己在青年時代有了一個天大的機遇,遇到了胡風這位老師。”[7]369這不僅是侯老的心聲,或許也是與胡風結緣,接受胡風文藝思想影響的青年作家的共鳴。

      一名優(yōu)秀的翻譯家不一定能夠站在理論家的高度審慎地批評作品,一個文學理論家也未必有過兢兢業(yè)業(yè)翻譯理論著作的經歷。而胡風就是這樣一位具有極高理論造詣的翻譯家、評論家、革命家、詩人,他推動了馬克思主義文論在中國的傳播,也為戰(zhàn)爭年代鑄就生生不息的民族之魂做出了杰出的貢獻和不懈的努力。

      二、 促進了馬克思主義文論的中國化

      中國馬克思主義文論的發(fā)展雖然受到蘇聯(lián)馬克思主義文論的影響,卻特別注重與本土文化的融合。胡風把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運用到具體的文藝實踐之中,不僅擴大了馬列文論的影響,同時也有助于馬克思主義文論的中國化,推動中國現(xiàn)實主義理論的發(fā)展。

      (一)推動現(xiàn)實主義獨尊中國文壇

      以現(xiàn)實主義為特征的胡風文藝思想,“直接哺育出了在詩歌、小說、報告文學、戲劇、文藝評論等各個領域都有杰出成就的七月文藝流派”[8]。他們追隨胡風在多種形式的文藝實踐中,促進了現(xiàn)實主義理論的發(fā)展,也促使中國現(xiàn)實主義理論長期居于主導地位。

      歷史地看,“20世紀30年代,從蘇聯(lián)發(fā)展到世界各地革命文學運動中的社會主義現(xiàn)實主義理論得到了世界各國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家、批評家的廣泛討論,并且在東歐和中國出現(xiàn)了系統(tǒng)的現(xiàn)實主義理論體系。”[9]胡風與周揚都曾在中國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文壇有很大影響,是著名的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家。他們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文藝實際相結合,同時汲取西方現(xiàn)實主義理論之精髓,形成了兩種同中有異的現(xiàn)實主義文藝觀。并且根據(jù)各自對現(xiàn)實主義中的典型問題、真實性原則,以及文藝與政治關系的不同理解展開了論爭。周揚的現(xiàn)實主義似乎強化了文藝的政治色彩,胡風的現(xiàn)實主義則更加凸顯了作家的主體性,他們二人的文藝論爭也可以看成是現(xiàn)實主義發(fā)展中兩個流派的論爭。

      1935年胡風在《文學》4卷6期上發(fā)表的《什么是“典型”和“類型”》,論述了有關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問題。之后,周揚在1936年1月1日《文學》6卷1期上發(fā)表的《現(xiàn)實主義試論》中指出,胡風關于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解釋應予修改。胡風緊接著在《文學》6卷2期上發(fā)表了《現(xiàn)實主義的一“修正”》,反駁周揚的批評,并對自己的觀點進行補充說明。自此,二人開始了關于典型問題的論戰(zhàn)。很多青年作家也參與進來,在當時的文壇產生很大影響。這場論爭,不僅把典型問題引入中國文壇,同時也進一步促進了中國現(xiàn)實主義理論的發(fā)展。最終隨著中日戰(zhàn)事逐漸拉開,以及左聯(lián)內部關于“兩個口號”問題的探討,這場現(xiàn)實主義的典型論爭實際上并沒有完全展開?!皬目傮w上看,周揚與胡風典型論爭是開創(chuàng)性的,對馬克思主義典型理論的引進也是開拓性的,對我國典型理論建設及其歷史意義(包括正面和負面的)都是必須肯定的。”[10]

      典型性和“兩個口號”的論爭之后,又經過了“重慶論爭”和“香港論爭”,把文藝界有關現(xiàn)實主義的討論也逐漸推向高潮。許多具有影響力的作家、理論家都參與其中,何其芳、邵荃麟等在重慶論爭中把矛頭直指胡風,但基本還是在學術范圍內展開。與此同時,胡、周二人在現(xiàn)實主義理論上的分歧越來越大。胡風相繼發(fā)表了《人民大眾向文學要求什么?》《論民族形式問題》《論現(xiàn)實主義的路》等多篇有關現(xiàn)實主義的文章,不僅對文藝創(chuàng)作和發(fā)展中的多種理解和分歧展開了分析,對主觀公式主義和客觀公式主義進行了批判,還清晰地展示了他的現(xiàn)實主義理論體系的全貌,形成了與周揚相異的現(xiàn)實主義發(fā)展理路。

      真理愈辯愈明,文藝論爭促進了文壇的健康發(fā)展,也有利于文藝界對現(xiàn)實主義的理解更接近馬克思主義現(xiàn)實主義本身。胡風所參與的文藝論爭,有助于厘清現(xiàn)實主義在中國發(fā)展中存在的問題和偏差,也有利于中國馬克思主義文論的健康發(fā)展。以胡風文藝思想為指導的“七月派”等文化團體,踐行了胡風現(xiàn)實主義理論的基本原則,對現(xiàn)實主義的發(fā)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以周揚文藝思想為代表的另一種現(xiàn)實主義則與政治發(fā)展緊密結合,逐漸形成了政治化的現(xiàn)實主義理論,曾在中國文藝發(fā)展史上占有過極高的地位。

      胡風文藝思想是大浪淘沙保留下來的精華,也象征著中國現(xiàn)實主義理論發(fā)展的高度。經由胡風參與的一系列圍繞現(xiàn)實主義展開的論爭,以及有關現(xiàn)實主義的文藝實踐工作,客觀上推動了中國現(xiàn)實主義的發(fā)展,促成了現(xiàn)實主義獨尊中國文壇的局面。

      (二)促進中國馬克思主義文論的大眾化、多元化發(fā)展

      有研究者指出:“中國馬克思主義文論的發(fā)展一直注重中國特色、中國作風、中國氣派的研究,包括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毛澤東文藝思想在內的中國馬克思主義文論在世界馬克思主義文論兩大主流派別的分立中,獨具特色,具有廣泛的世界影響力?!盵11]23胡風投入馬克思主義文藝實踐以來,通過創(chuàng)辦刊物,參與多種形式的文藝實踐,形成了個性鮮明的現(xiàn)實主義理論,促進了中國馬克思主義文論的多元化發(fā)展。同時通過《七月》《希望》等刊物對馬克思主義文論的傳播,擴大了這一理論在讀者中的影響,促進了中國馬克思主義文論的大眾化。而在胡風的文藝實踐中不斷成熟的現(xiàn)實主義理論,也使得中國馬克思主義文論體系更加豐富。

      胡風在馬克思主義文論的翻譯、批評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他的文本翻譯大多取材于馬克思主義文論名家的經典著作,如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托爾斯泰的著作。同時他的譯著也注重了作品的豐富性和可讀性,融入了控訴帝國主義侵略統(tǒng)治、反映無產階級抗爭的小說,例如蘇聯(lián)紅色革命小說《洋鬼》、臺灣作家呂赫若的《牛車》、日本普羅作家須井一的《棉花》等。這些譯文的廣泛傳播,使馬克思主義文論進一步滲透到廣大讀者中間。很多青年作家都是讀了這些譯文才開始接觸馬克思主義文論的,擴大了馬克思主義文論在讀者中的影響。

      胡風在1930年代就已經有很高的理論造詣,他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克服了左傾機械主義、主觀公式主義等不良傾向的影響。胡風把托爾斯泰的文藝人生和廚川白村有關作家心靈欲求的表述結合起來并運用于文藝評論當中,產生了許多研究成果。如他對耶林、田間的評介,對端木蕻良的短篇《鴜鷺湖的憂郁》、羅淑的短篇《生人妻》的評介,都是拋開對作家的主觀印象,對文本本身進行研究。1930年代寫成的《林語堂論》和《張?zhí)煲碚摗罚伯a生了很大的影響力,顯現(xiàn)了他在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上的極高造詣,稱得上是作家論的典范之作。正是因為胡風在文藝評論方面,不以名家名作為導向,而是更多關注青年作者,才使他成為蕭紅、蕭軍、端木蕻良等作家的舉薦人。在胡風看來“他們是屬于人民的,直接地或間接地為了民族解放,有助于民族解放的”[3]48,同時也把中國馬克思主義文論引向了多元化的發(fā)展道路。

      在整個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期間,胡風創(chuàng)辦的《七月》《希望》等刊物在讀者中間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力。胡風及其“同人”,不遺余力地宣傳馬克思主義文論,從事馬克思主義文論寫作和文藝批評,擴大了馬克思主義文論的影響。同時還在讀者中發(fā)掘并培養(yǎng)了更多優(yōu)秀的青年作家,形成了陣容強大的文藝團體——“七月派”。他們是胡風文藝思想的踐行者,也是馬克思主義文論大眾化的重要力量。

      胡風受托爾斯泰啟發(fā)提出了“為人生”的文學服務理念,結合五四文藝傳統(tǒng)提出了體現(xiàn)作家“主觀戰(zhàn)斗精神”、表現(xiàn)“人民精神奴役的創(chuàng)傷”的創(chuàng)作要求,他結合具體文藝實踐提出了注重“主客體互動關系”的理論主張。這些文藝理念逐漸融合成為個性鮮明的胡風現(xiàn)實主義理論,不僅有助于中國馬克思主義文論的多元化發(fā)展,也為世界馬克思主義文論的發(fā)展做出了重要貢獻。胡風文藝理論的追隨者,也在實踐中不斷促使中國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朝著更加豐富多彩的方向發(fā)展。

      三、對當今文藝發(fā)展的啟示

      馬克思主義文論與中國文藝實際的融合,是一種新文化的誕生過程,也是馬克思主義文論的中國化過程。但是,這種文化的融合并不是一帆風順的。胡風以及他的追隨者們或許就是文化融合之路的殉道者,在文藝與政治的交錯中險些被徹底“驅逐”?!昂L案”的發(fā)生到平反,引導著我們反思歷史,重新思考文藝與政治的關系問題,也能使青年作家在老一輩文藝理論家身上感受到真正的文人氣節(jié)和珍貴的學術品質。

      (一)文藝與政治的關系問題

      文藝可以是輔助政治變革的武器,可以是弘揚正氣傳播正能量的工具,但文藝不可以機械地服從政治,也不能與政治完全等同。列寧說過:“無產階級黨的事業(yè)中寫作事業(yè)是黨的事業(yè)的一部分,不能同無產階級的黨的事業(yè)的其他部分刻板地等同起來?!盵12]93胡風案的發(fā)生,排除其個人因素,很重要的原因是政治對文藝的過分干預和控制,以至于把正常的文藝爭論、學術分歧上升為政治運動和政治斗爭。

      胡風曾經說:“真正的藝術應該是傳達歷史的要求,代言人民的愿望,藝術工作者應該用他的作品來爭取民主運動的實現(xiàn)和勝利……怎樣能夠做到呢?這一方面要求藝術工作者抱著為人民服務的真誠深入到人民大眾的生活里面,一方面要求藝術工作者在創(chuàng)作上艱苦地開拓現(xiàn)實主義的道路?!盵13]206胡風的文藝主張符合當下文藝發(fā)展的要求,也有助于文藝工作者正確看待文藝與政治的關系。

      文藝是一定社會意識形態(tài)下的產物,如果受到政治的過分干預,文藝論爭就很難在正常的范圍內開展。這必然會破壞文藝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影響文藝的審美要求,扭曲文藝論爭的本來面目。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中提出:“支配著物質生產資料的階級,同時也支配著精神生產資料,因此,那些沒有精神生產資料的人的思想,一般地是受統(tǒng)治階級支配的?!盵14]52這其實是強調了文藝所具有的意識形態(tài)基本屬性。但同時,“在馬克思看來,意識形態(tài)總是呈現(xiàn)為政治觀念、法律觀念,宗教、哲學和藝術等各種具體形式,因此各種意識形態(tài)形式(如文學藝術)在具有意識形態(tài)的一般性質的同時,也必然具有自己的獨特性質”[11]74。這實質上又強調了文藝與生俱來的獨特性質。因此,文學創(chuàng)作既要考慮到具體的社會環(huán)境,也要結合馬克思主義的美學要求,創(chuàng)作出更有益于時代發(fā)展和滿足人民精神要求的優(yōu)秀作品。對于文藝工作者而言,堅持政治信仰與個性化的文藝理論其實并不矛盾,若要避免文學淪為政治的傳聲筒,文藝工作者就應該有判斷是非的能力。如此才能夠創(chuàng)作出符合人民要求,順應歷史發(fā)展的作品。

      (二)精神追求與治學品格的關系

      胡風在中國傳播馬克思主義文論的具體實踐,不僅為我們提供了多方面的經驗教訓,其捍衛(wèi)真理的學術品格對我們也有著重要的啟示意義。

      胡風曾經說:“我很喜歡祖國的山河和各處的鄉(xiāng)土,對于‘鄉(xiāng)’字,有很多很多的感情。這不是指個人的鄉(xiāng),是指人民的深厚感情?!盵15]725在胡風的文藝理論中,常??梢砸姷健盀槿嗣瘛钡谋硎?。他深信文藝就是人民的文藝,文藝就應該代言人民的愿望。很難想象,如果不是對共產主義和馬克思主義抱有堅定的信念,胡風在二十多年的牢獄生活中如何能夠頑強勇敢地生存下來。雪后始知松柏操,誠如彭燕郊所述:“很少有人像他這樣,對黨懷著如此深摯、熱烈的愛,對共產主義懷著如此堅定的山岳般不可搖撼的信念;也很少有人像他這樣受到如此巨大的誤解,而他毫不怨尤,絕不搖擺?!盵16]445然而,這就是胡風身上的珍貴品質,也是今天的文藝工作者缺失的,值得我們學習和敬仰。

      胡風一生始終堅守文藝批評家的學術品格。對于兇險的文藝批判政治批判,面對文藝界一邊倒的批評論調,胡風激動地怒吼:“我的理論是多年積累的,一寸一寸地思考的。我要動搖,除非一寸一寸的磔。我還要奮斗,我還要想辦法?!盵15]736這一寸寸的思考,包含了太多的心血與坎坷,是他在大革命失敗后對革命文藝的向往,是他在遠赴東瀛的歲月中對馬克思主義的摯誠與勤懇,是他在文藝批評上的艱難探索,是他在戰(zhàn)火中對滿目瘡痍的舊中國最深切的感受。對于對手們的批判,胡風也曾竭力退讓,當這種退讓到達他的底線,他已經退無可退。這底線或許就是真理,就是文藝批評家應該葆有的品格。

      胡風晚年“觀點不變”的自信,讓我們再次看到了老一代文藝工作者對文藝的執(zhí)著和堅守,對真理的追求與向往。在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道路上,胡風堅定信仰,積極探索實踐,在還原經典馬克思主義文論的基礎上,結合中國文藝實際,創(chuàng)造了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他甘做泥土,以《七月》《希望》為陣地,為中國文藝發(fā)展培植新生力量,對中國馬克思主義文論的傳播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1] 魏善玲.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在中國的早期傳播——以留學生為視角[J].吉首大學學報,2010,(7).

      [2] 胡風.《胡風譯文集》幾點說明[A].胡風全集(第8卷)[C].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7.

      [3] 胡風.胡風回憶錄[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3.

      [4] 周燕芬.因緣際會——七月社、希望社及相關現(xiàn)代文學社團研究[M].武漢:武漢出版社,2011.

      [5] 胡風.愿再和讀者一同成長[A].胡風全集:第2卷[C].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7.

      [6] 胡風.《希望》編后記[A].胡風全集:第3卷[C].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7.

      [7] 侯唯動.從讀者中走向胡風[A].曉風.我與胡風(上)[C].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2003.

      [8] 蔣艷飛.胡風與毛澤東的文藝思想比較研究[D].湛江:廣東海洋大學,2014.

      [9] 劉永明.20世紀30年代我國現(xiàn)實主義文藝理論發(fā)展的三種理路.[J].贛州:贛南師范學院學報,2014,(2).

      [10] 葉紀彬.周揚與胡風典型論爭及其當代評論.[J].沈陽:社會科學輯刊,1993,(4).

      [11] 馮憲光.新編馬克思主義文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12] 列寧全集:第12卷[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7.

      [13] 胡風.答文藝問題上的若干質疑[A].胡風全集:第3卷[C].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3.

      [14]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15] 路翎.一起共患難的友人和導師——我與胡風[A].曉風.我與胡風(下)[C].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2003.

      [16] 彭燕郊.他心靈深處有一顆神圣的燧石——記胡風老師[A].曉風.我與胡風(下)[C].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2003.

      猜你喜歡
      論爭胡風文論
      《論風格》文本系譜與論爭
      媒介論爭,孰是孰非
      傳媒評論(2019年7期)2019-10-10 03:38:32
      從隱匿到重現(xiàn):中國新時期西方文論知識資源的流變
      中學新詩教材的一場論爭及其意義
      名作欣賞(2017年25期)2017-11-06 01:40:12
      村上春樹文學翻譯論爭背后的譯論之辨
      “古代文論現(xiàn)代轉換”的回顧與審視
      湖湘論壇(2016年4期)2016-12-01 04:25:15
      重塑胡風的奇女子
      雜文選刊(2015年8期)2015-07-23 13:39:45
      從文論醫(yī)評《內經》
      從現(xiàn)象學看現(xiàn)當代西方文論科學神話的破滅
      胡風致喬冠華函
      百年潮(2000年3期)2000-06-04 21:06:26
      宁明县| 建水县| 威信县| 军事| 西安市| 大邑县| 齐河县| 阳高县| 常宁市| 鄢陵县| 陈巴尔虎旗| 盘山县| 正安县| 习水县| 芜湖县| 侯马市| 普陀区| 湘潭县| 民县| 石城县| 安庆市| 枝江市| 襄垣县| 宁化县| 滕州市| 察雅县| 四平市| 延安市| 江北区| 德庆县| 永年县| 宁强县| 阜宁县| 新乡县| 图木舒克市| 广昌县| 徐汇区| 怀远县| 洛隆县| 启东市| 泌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