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天文?李韓平?潘文?李艷
【中圖分類號】 R563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2107-2306(2022)08--01
1病史簡介
1.1 現病史及既往病史
患者,男,41歲,于2019年3月22日因“氣促查因”入院。患者自述于2019年1月1日因“體檢發(fā)現縱隔占位8天”入我院胸瘤外科,CT提示前縱隔腫物,考慮惡性腫瘤,以侵襲性胸腺瘤可能性大。于2019.1.22送手術室在全麻下行經橫斷胸骨切口左前縱隔胸腺瘤切除術+胸腺擴大切除術+左肺上葉楔形切除術+左肺修補術+左側胸膜粘連烙斷術+雙側胸腔閉式引流術。2019.2.13患者因活動后及平臥氣促再次到我院胸科住院,復查胸部CT:1.左前縱隔及左肺上葉呈術后改變,縱隔、心包積液較前變化不大,兩側胸腔積液較前增多伴雙肺下葉肺不張;兩側胸膜、心包膜增厚同前;2.右肺中下葉及左肺炎癥較前稍增多;予頭孢哌酮鈉舒巴坦鈉+左氧氟沙星抗感染,氨溴索、布地奈德化痰、平喘治療后好轉出院;患者2天前再次出現平臥時胸悶、氣促,坐起好轉,日常活動無明顯氣促,輕微咳嗽、咳痰,為白色黏液樣痰,無畏寒、發(fā)熱,為進一步治療來我院就診,門診擬“氣促查因”收入我科,患者自患病以來,精神、食欲尚可,睡眠欠佳,大小便正常?;颊?019年3月住院期間發(fā)現高血壓,予酒石酸美托洛爾25mg q12h口服控壓。
1.2 入院診斷
1、氣促查因;2、左前縱隔胸腺瘤術;3、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滯
1.3 治療過程
患者入院后予氨溴索霧化祛痰、美托洛爾控制血壓等對癥治療,3月23日,患者呼吸困難加重,急查血常規(guī):白細胞10.59×10^9/L,中性粒細胞絕對數8.24 ×10^9/L,血氣PO2129mmHg,PCO267mmHg;胸片:考慮兩下肺炎癥并雙側少量胸水并胸膜增厚,因病情轉入ICU治療,轉入診斷:1.肌無力危象;2.重癥肌無力;3.左前縱隔胸腺瘤術后;4.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滯;3月26日,痰培養(yǎng)見大量陽桿和少量陽球被吞噬,陽桿形似細長棒狀,治療上予靜滴氨溴索祛痰,溴吡斯的明緩解重癥肌無力癥狀,3月28日,患者唾液分泌增多,血清肺炎四項:肺炎衣原體IgG抗體(+);肺炎支原體IgM抗體(+),加用阿奇霉素分散片抗感染治療;4月1日,患者有發(fā)熱,右下肺可聞及少量痰鳴音,3.29-4.2行血漿置換和靜脈注射人血白蛋白(隔日一次),蘭尼堿受體鈣釋放通道抗體(+);連接素抗體/人肌連蛋白抗體(+);乙酰膽堿受體抗體>20nmol/L,痰培養(yǎng): 金黃色葡萄球菌與假白喉棒狀桿菌,治療上予萬古霉素抗感染;4月3日,患者血漿置換效果可,恢復使用溴吡斯的明,一附院會診診斷:1.重癥肌無力肌無力危象 2.吸入性肺炎可能性大 3、胸腺瘤術后,治療上加用哌拉西林鈉他唑巴坦聯合萬古霉素鈉抗感染,甲強龍沖擊治療;4月7日,痰涂片:培養(yǎng)出鮑曼不動桿菌與金黃色葡萄球菌,停用哌拉西林鈉他唑巴坦,改用頭孢哌酮舒巴坦鈉+萬古霉素抗感染,4月12日,患者肺部感染控制可,肌力恢復欠佳,恢復較慢,今日轉院治療。
1.4 出院診斷
1、肌無力危象;2、重癥肌無力;3、肺部感染;4、左前縱隔胸腺瘤術后;5、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滯
2討論
癥肌無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一種由乙酰膽堿受體(AChR)抗體介導、細胞免疫依賴、補體參與,累及神經肌肉接頭突觸后膜,引起神經肌肉接頭傳遞障礙,出現骨骼肌收縮無力的獲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1-2]。其主要臨床表現為骨骼肌無力、易疲勞,活動后加重,休息和應用膽堿酯酶抑制劑后癥狀明顯緩解、減輕[3]。
患者入院前有輕微咳嗽、咳痰,入院后查胸片:考慮兩下肺炎癥并雙側少量胸水并胸膜增厚,血清肺炎四項:肺炎衣原體IgG抗體(+);肺炎支原體IgM抗體(+),考慮存在肺部感染,根據《成人肺炎支原體肺炎診治專家共識》,大環(huán)內酯類抗生素、氟喹諾酮類藥物、多西環(huán)素及米諾環(huán)素等四環(huán)索類抗生素是治療肺炎支原體的常用藥物,阿奇霉素作為新一代大環(huán)內酯類抗生素,組織滲透性好,肺組織濃度高,對病原菌還具有明顯的抗生素后效應,而且抗菌譜較廣,不但對G+菌有較強的抗菌作用,對某些G-菌如流感嗜血桿菌以及支原體、衣原體、軍團菌的作用也較強;4月1日,患者有發(fā)熱,少許痰液,痰培養(yǎng):金黃色葡萄球菌與假白喉棒狀桿菌,對萬古霉素敏感,根據藥敏結果,治療上予萬古霉素抗感染;4月3日,患者無發(fā)熱,有少許痰液,一附院會診診斷:1.重癥肌無力肌無力危象 2.吸入性肺炎可能性大 3.胸腺瘤術后,吸入性肺炎最常見的需氧菌是大腸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銅綠假單胞桿菌。對于感染多重耐藥病原體的醫(yī)院獲得性患者,若可能有耐藥菌,可以使用廣譜抗生素,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頭孢吡肟、左氧氟沙星、亞胺培南或美羅培南,根據需要單獨使用或聯合使用,因此,治療上加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聯合萬古霉素抗感染;4月7日,痰培養(yǎng):培養(yǎng)出耐碳青霉烯的鮑曼不動桿菌與金黃色葡萄球菌,對氨芐西林/舒巴坦敏感,盡量根據藥敏結果選用敏感藥物,因β內酰胺酶抑制劑舒巴坦對不動桿菌屬細菌具抗菌作用,故含舒巴坦的復合制劑對不動桿菌具良好的抗菌活性,國外常使用氨芐西林/舒巴坦,國內多使用頭孢哌酮/舒巴坦治療鮑曼不動桿菌感染,故治療上改用頭孢哌酮/舒巴坦聯合萬古霉素抗感染;4月12日,患者肺部感染控制可,但肌力恢復欠佳,今要求轉院治療。
3小結
MG患者發(fā)生危象后,應先初步判斷其性質,MG危象分為肌無力危象和膽堿能危象,對患者進行充分的體格檢查,有助于鑒別這兩種危象;對于不同類型的危象,處理方法也有所不同。MG患者合并肺部感染,在抗生素使用方面,應該結合病人的情況、病原學檢查結果、生化檢查結果、細菌學培養(yǎng)、再根據抗菌藥物的藥動學和藥效學,選擇適合的抗菌藥物。
參考文獻:
中華醫(y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神經免疫學組,中國免疫學會神經免疫學分會.中國重癥肌無力診斷和治療指南2015[J].中華神經科雜志,2015,48(11):934-940.
陳翠紅,姬文莉,童華誠.萬古霉素血藥濃度監(jiān)測的臨床應用[J].中國臨床研究,2018,31(11):1574-1577.
王維治,劉衛(wèi)彬.重癥肌無力管理國際共識(2016)解讀[J].中華神經科雜志,2017,50(2):8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