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蘇州市盛澤實驗小學 吳春明
伙伴德育,生命成長的道路不再孤獨
——讓學生在崗位實踐中成長
江蘇蘇州市盛澤實驗小學吳春明
教育的本質(zhì)在于交往,是生命個體之間相互交流、碰撞后,心靈意識深處形成的反思思維之潮,促進了教育對象自我體驗認知的豐富,實現(xiàn)了自身行為能力的調(diào)整。試想沒有了同伴與教育對象的相處,他們的交流碰撞何在,他們內(nèi)心的認知之潮如何形成?因此,在德育實踐活動中,教師應該努力為學生構(gòu)建伙伴同行的教學模式,避免學生單兵作戰(zhàn),讓學生與同伴在彼此協(xié)調(diào)過程中,促進共同成長。
1.職責分工,重定位
首先,團隊構(gòu)建并不意味著僅僅讓每個學生參與其中,而是要讓學生在團隊活動中承擔自己的角色,并在角色職責下為團隊做出自己的貢獻,彰顯自己的價值。如此,“伙伴德育”的組織雛形,才能逐漸彰顯。
例如在去年的六一兒童節(jié)活動前,班級要求團隊小組設計六一游樂會的游戲。小組成員要將設計、規(guī)則、布置、組織、實施工作承包到底。為了促進活動更好地展開,教師并沒有放縱式地讓學生自行解決,而是引導學生在小組成員中進行合理的劃分:有的學生負責收集網(wǎng)絡資源,有的學生負責設計游戲宣傳海報,有的學生負責利用課余時間講述本小組游戲的活動方法,有的學生從網(wǎng)絡或超市購置游戲需要的材料和獎品。而在六一當天,小組成員更是全員出動,有序地組織了全班學生的游藝活動,甚至迎來了其他班級學生的積極參與。
他們沒有爭論、沒有推諉。因為他們已經(jīng)將整個活動每一個細節(jié)的內(nèi)容都合理地進行了職責分工,彼此之間形成了一條有效的合作通道,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正是由于分工的準確定位,讓每個學生都在這樣的互動中展現(xiàn)了自己,貢獻了自己,促進了自身生命的成長。
2.相互團結(jié),重協(xié)作
有了合理的分工,并不意味著每個成員就只需要完成自己承擔的任務?!盎锇榈掠钡膱F隊建設一旦演變?yōu)檫@樣的模式,與實際意義上的“單兵作戰(zhàn)”已經(jīng)相差無幾。事實上,即便再細致的分工,都無法真正滿足實踐活動的需要。
例如在今年的植樹節(jié)活動中,“伙伴德育”的團隊小組在之前也都明確了自己的職責分工。但在活動中,一位成員小手受傷,影響了小組植樹的進程。針對這種情況,筆者就以團隊組織為基礎,引導學生首先要關心成員的傷勢,在確保無大礙的情況下,再要求小組成員自己對角色重新進行劃分。
正是因為這種組內(nèi)同伴之間的相互體諒、相互理解、相互幫助,同伴之間的凝聚力更強了。這種源自生活實踐的真實場景,比教師千萬遍的說理教育更富有教育效果。
3.小組比拼,重競爭
爭強好勝一直以來都是小學生與生俱來的心理特點。如果教師能夠善于利用學生的這一特點,不僅可以有效地激活學生內(nèi)在的感知活力,更能促進、增強學生內(nèi)在的心理意識。
例如為了更好地推進班級精細化管理,班主任在班級中開展了常規(guī)管理擂臺賽的活動。教師將常規(guī)管理規(guī)劃為常規(guī)紀律、兩操情況、課堂學習、文明行為等諸多方面,并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競爭。這種活動的開展,不僅有效地激活了每個學生自身的認知,規(guī)范了自己的行為習慣。更主要的是,小組單位下的合作,讓學生在做好自己的同時,也將關注力聚焦在其他成員上。比如第三小組有一位行為習慣較為后進的學生,本小組的學生就在競爭過程處處給予其幫助,有的善意提醒,有的行為幫扶,有效地促進了“伙伴德育”小組每個成員的共同進步。
4.相互勉勵,重激發(fā)
團隊的發(fā)展與個人的成長之間并不矛盾。作為團隊成員中的優(yōu)秀者,可以在自身成長的同時給予同伴更多的幫助,可以在同伴目標不明時指出努力的方向,可以是消極怠工時對小組成員進行勉勵激發(fā),讓其重新樹立對活動參與的信心。而在進行勉勵幫助的同時,小組其他成員之間也自然增長了對小組合作、共同成長的意識,形成共融共生的相互成長。
例如有一次班級開展“發(fā)現(xiàn)身邊文明人”活動,教師要求學生以“同伴合作”的方式發(fā)現(xiàn)校園中的文明行為、文明現(xiàn)象,但某一小組中卻有一名成員由于前兩天的一次小車禍,雙腳走路并不方便。面對這個活動,這名同學怕影響同伴合作的成績,萌生了退出活動的想法。在得知這一情況后,小組成員并沒有直接向老師匯報,而是真誠地勸慰這名同學,告訴該生成績并不重要,重在參與。在成員的勸慰下,該生勉強同意參加活動,并專門負責文字的撰寫,同樣做出了貢獻。
在這一案例中,該生不僅僅意識到團隊合作就該以集體的方式介入,缺少任何一個成員,即便取得再好的成績也會失去應有的意義;同時也告訴自己,當自己的行為能力受到限制時,絕不該自暴自棄,而要以別的方式為小組做出自己的努力。
1.體驗崗位光榮,重責任意識
學校德育陣地可謂眾多,很多陣地都需要小助手的協(xié)調(diào)支持,才能發(fā)揮其應有的育人職能。很多學生對能夠被選中進入紅領巾值日崗感到非常自豪,但遺憾的是這種自豪勁頭常常只是曇花一現(xiàn)。有一個名叫小敏的同學就直接抱怨不想?yún)⒓恿恕Uf到底,這是責任意識的淡薄。筆者一時無法入手。
學校晚放學,常常會造成校園門口的堵塞。學校就安排紅領巾值日崗幫助值班老師,確保學校放學時的正常秩序。但有一次,由于值日崗學生外出活動,放學就出現(xiàn)了一定的混亂。第二天,筆者及時調(diào)出了當日放學時校門口的視頻錄像,讓小敏觀看。無須教師的講授,她就意識到自己以往值崗工作所起到的作用?,F(xiàn)在每每看到,放學時校園門口有條不紊的秩序,小敏臉上都會洋溢出幸福而自豪的笑容。
在這一案例中,教師就是通過其他伙伴及時到崗形成的巨大落差,讓學生在鮮明的對比下感受到明顯的差距,從而明晰了自己存在的價值,提升了他們的責任感。
2.崗位角色互換,重體諒寬容
校級活動的崗位來自于不同班級下的優(yōu)秀學生,這就給參與其中的學生又提供了更為廣闊的交往、互動的渠道。但他們?nèi)狈ο鄳牧私?,缺乏有效的溝通,在?gòu)建之初常常會出現(xiàn)各種不同的障礙。作為班主任教師,萬不可認為這是他們在學校層面的工作,就與自己無關。學生在學校層面的工作出現(xiàn)的障礙,對學生生命成長也有著重要的影響,教師不可掉以輕心。
例如本班中有一名學生與其他班一名學生對五、六年級進行常規(guī)監(jiān)督工作,一個人負責巡查監(jiān)督,而另一個人統(tǒng)計公示。一次,我班學生不停地在我面前抱怨另一個人的工作輕松,他整天來回奔走忙得不亦樂乎,而他只要動動筆頭就了事了。此時,教師充分意識到這是對該生進行“伙伴德育”的契機,就引導這兩名學生互換崗位。果然一周之后,該生來匯報:“老師,他的工作也不輕松呢!笑臉、哭臉、平臉一張一張的,稍不留意就少掉,還要密密麻麻地記錄在冊,還要統(tǒng)計總數(shù),也不容易啊!”
正是這種基于崗位互換下的角色體驗,讓原本充滿芥蒂的兩個學生意識到對方工作的艱辛,給之后的相互合作奠定了情感的基礎,起到了較好的教育作用。
3.觀察其他組合,重協(xié)調(diào)反思
走出班級,走進學校,意味著學生就走進了更高的平臺表現(xiàn)自己、展示自我。正所謂“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而更高的平臺就在于學生可以見識到其他優(yōu)秀學生的表現(xiàn)。有了這樣的資源,教師要避免學生成為井底之蛙。學生要通過對其他伙伴的觀察,取長補短,更好地成長。
例如,一次學校為了迎接即將進入一年級學習的幼兒園大班的學生,要求每班級挑選兩名學生進行培訓。但在培訓過程中筆者發(fā)現(xiàn)這兩名同學不能很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但是,筆者并沒有批評他們,也沒有直接告訴他們自己存在的問題,更沒有直接給予方法的指導,而是引導學生站到其他班級的學生旁觀察,從而站在一個旁觀者的角度,明晰自己存在的問題。
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就充分利用了“伙伴德育”中其他伙伴的存在價值,以其他同伴的行為為榜樣,為學生的行為對照提供了有效的參考標準,起到了較好的教育作用。
另外,崗位實踐中的社會實踐崗位也值得我們研究和思考??偠灾?,生命成長的過程中不應該是學生“獨自成行”,只有伙伴的共同參與才能喚醒學生內(nèi)在的生命意識,讓學生這一獨特的生命個體在與他人交往碰撞中形成新的體驗認知,豐富原始的內(nèi)在意識,最終借助同伴的言行反思自我、調(diào)整自我,在生命交往中加深對德育形成的深刻體悟,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