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堅(上海市人民檢察院第一分院, 上海 200052)
?
事實規(guī)范視角下故意駕車拖拽交警案的定性與定量分析
曹 堅
(上海市人民檢察院第一分院, 上海 200052)
摘 要:某日,孫某某在駕車轉彎時不服從交警現場指揮,強行拖帶交警左轉彎,并致該交警死亡。該案案發(fā)后,引起社會各界高度重視。司法機關在細致查證案件事實的基礎上,通過科學組合的嚴密證據體系,從主客觀兩個方面論證了被告人孫某某故意傷害犯罪的性質,并對適用的刑罰進行了合理評判與認定。
關鍵詞:故意傷害;致死;自首
某日,被告人孫某某駕駛寶馬X3越野車行駛至某路口時,因超越停車線被在該路口執(zhí)勤的交通警察茆某某糾正。之后,孫某某從直行車道徑直行駛至左轉彎至某路的待轉區(qū),茆某某再次上前指出其違反交通法規(guī)的行為,孫不服從民警要求其直行的現場指令,駕駛車輛強行加速左轉,將正在制止其違法行為的茆某某拖拽倒地,致其死亡。檢察機關以故意傷害罪向法院提起公訴,在法庭審理中圍繞案件的定罪、量刑、社會危害性等焦點問題發(fā)表公訴意見。法院一審判決采納了檢察機關的指控罪名和對量刑情節(jié)的意見,判決認定被告人孫某某犯故意傷害罪,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
該案中,檢察機關起訴指控證明被告人孫某某駕車故意將被害人茆某某拖行致死的證據確實、充分,具體從四個要點進行分析:
1.公訴人當庭播放的監(jiān)控錄像、孫某某本人駕駛室內的行車記錄儀、公交車的行車記錄儀、證人交警楊某某的執(zhí)法取證儀等視頻音頻資料與證人劉某某、潘某某、顧某某、黃某等人的證言以及被告人的部分供述相互印證,充分證明被告人孫某某系不服從交警茆某某的現場指揮強行左轉彎,導致將正在依法制止孫某某違反交通法規(guī)行為的被害人交警茆某某被拖行后摔倒在地。
2.上海市某醫(yī)院的診療記錄證實,被害人茆某某倒地后立即被送往該院搶救,后經搶救無效于當晚死亡。被告人孫某某的駕車拖行行為與茆某某的死亡后果之間具有直接的刑法因果關系。
3.被告人孫某某主觀上明知被害人茆某某右手持指揮棒伸進駕駛室制止其左轉彎,仍執(zhí)意加速駛離。公訴人當庭播放的慢鏡頭視頻等視聽資料,非常直觀地展示出被害人茆某某當時已經將持指揮棒的右手伸進了孫某某的駕駛室,而且指揮棒正亮著警示燈。從兩人的位置情況來看,茆某某當時在孫某某所駕車輛左側的兩扇車門中間,位于孫某某的左后方。茆某某使用的指揮棒長約30厘米,從手持部位計算大約20厘米。依據常識分析,茆某某持指揮棒伸手進入車窗,應該是伸在孫某某的左側胸前位置。進一步分析,茆某某在伸手后,跟著車跑了有五步距離,這從公訴人當庭播放的視頻中已經有非常直觀的反映。并且茆某某出于被車快速帶動身體的本能反應,還伸出左手扒住了車的窗框。根據視頻資料反映,當時被害人茆某某頸部以上的位置都在車窗框以上,車窗玻璃系搖下狀態(tài),而且茆某某還戴著醒目的警帽,左側肩部的警示燈仍在持續(xù)閃爍,被害人茆某某當時使用、佩帶有指揮棒、警帽、警示燈等這么多明顯的警用標識物,與被告人孫某某駕駛的車輛又處于如此近的距離,這些都足以證實被告人孫某某在當時能夠看到并且應當看到了茆某某伸手制止其違章轉彎的行為。被告人當庭辯解自己沒有看到茆某某伸手進來,與被害人距離較遠,因而不可能會預計到撞倒被害人的供述,顯然是虛假的,與實際情況并不相符。
從該案反映的事實中還需要進一步強調的是,被告人辯稱自己當時在左轉彎,沒有注意到茆某某上前的動作,但事實上茆某某在車輛啟動前系站在車頭位置,用意在于阻止被告人違章轉彎,被告人因此緩慢啟動車輛,帶有欺騙的意圖來超越茆某某,然后伺機加速轉彎,茆某某見狀才上去予以制止,并且右手和左手先后扒在駕駛室的左側車窗框,被告人孫某某即使沒有正面看到茆某某,其眼睛視線所及的范圍也應該看到了被害人,而在這種情況下仍然加速轉彎行駛,從其整個行為的過程來看,主觀上傷害被害人的犯罪故意十分明顯。
4.孫某某在強行違章轉彎的過程中始終是在加速行駛,沒有任何的減速行為。對于該部分案件事實,不僅有公訴人出示的鑒定意見的佐證,還有出庭鑒定人朱某某的證言予以進一步的證實,多份鑒定意見所使用的鑒定方法科學、客觀,鑒定人不僅詳細解釋了作出速度鑒定的科學依據和原理,也從客觀的角度直接證實被告人孫某某在被害人茆某某用手趴住其車窗框后,在左轉彎的行駛過程中始終沒有任何減速的行為。監(jiān)控攝像的視頻、孫某某行車記錄儀中的油門轟鳴聲也佐證了孫某某的加速行為,相關現場證人的證言對此也予以了印證。需要指出的是,正是由于被告人孫某某的持續(xù)加速行為,直接導致了被害人茆某某因為車速過快,沒有力氣再拉住車窗框而導致被摔倒在地,最終茆某某因搶救無效而光榮犧牲。
綜上,本案證據來源及形式合法,與案件待證事實之間具有關聯(lián)性,證據與證據之間能夠相互印證,所有證據能夠形成完整的證據鎖鏈,足以證實被告人孫某某主觀上在明知被害人茆某某扒住其車窗框的前提下,仍強行加速左轉彎,且未及時采取任何制動措施,直接將茆某某摔離倒地,最終致使被害人死亡,案件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
被告人孫某某主觀上具有故意傷害他人的犯罪故意,客觀上實施了以其所駕駛的車輛為工具故意傷害他人的行為,并且造成他人死亡的結果,其行為應當構成故意傷害罪,而不是故意殺人罪,更不是交通肇事罪、過失致人死亡罪或妨害公務罪。主要理由如下:
1.本案的事實證據要素符合故意傷害罪的主客觀要件的要求,被告人主觀上是犯罪故意而非犯罪過失?;谇懊鎸υ摪甘聦嵟c證據的分析,結合該案庭審時控方舉證、質證的情況,認定被告人孫某某主觀認識方面要件的事實證據情況可細分包括:第一,孫某某本人的供述。公安機關、檢察機關認定案件事實不單純依靠被告人的口供,但是被告人到案后對案件情況的交待對公安機關查明案件真實情況具有重要的作用。孫某某在案發(fā)現場時就主動承認,造成被害人茆某某死亡的結果是因為茆伸手拉車門,當時并沒有任何人對他進行相關針對性的詢問,也沒有旁人告知他這個事實,是他主動向出警處置的證人楊某某所說,而且執(zhí)法取證儀對此予以了清晰完整的記錄,其可信程度很高,能夠表明孫某某當時是在已經知道被害人伸手進入車門的情況下仍然強行加速轉彎,表明其主觀上系放任傷害被害人茆某某結果的發(fā)生,具有故意傷害的犯罪故意。此外,孫某某到案后多次供述交代在轉彎時看到了被害人的手伸進或者觸碰到車門,結合該案訊問時的同步錄音錄像,孫某某在作出這些交代時,公安民警詢問、訊問合法,向其提供了飲用水、食品,并保證了其在接受訊問一段時間后有必要的休息時間,也未對其使用有關戒具,這些都充分證明,孫是在其意志相對自由的情況下作出的交代,認罪供述的可采信度較高。第二,相關視聽資料。視聽資料直觀性強,能夠客觀記錄案發(fā)當時的聲音、圖像等客觀情形。本案案發(fā)后,公安機關及時依法提取了事發(fā)當地的監(jiān)控視頻、公交車監(jiān)控視頻、被告人車輛上的行車記錄儀、警察執(zhí)法取證儀等證據材料。從案件審查及當庭播放視聽資料的情況來看,被告人故意強行轉彎時,有一個加速的過程,被告人此時車窗系完全搖下,后視鏡完好,視野清晰開闊,周邊并無其他車輛人員阻礙其視線,被告人應當觀察到周圍的情況。根據視聽資料的證明,被告人已經看到被害人伸手阻攔的動作,但是非但不及時剎車,反而加速行使,即使被害人被摔離倒地也未看到有立即減速的跡象,其放任傷害被害人的主觀故意心態(tài)顯然易見。第三,相關鑒定意見。公安機關委托有關鑒定機構進行了全面詳細的鑒定,對涉案車況、案發(fā)時間段內的行駛車速、被害人被車輛拖帶距離、涉案車輛案發(fā)時剎車至停車的時間以及該車理論制動時間等進行了科學嚴謹的鑒定,這些鑒定意見充分證明,被告人孫某某實施故意強行轉彎行為的過程中處于加速的狀態(tài),在已經知道被害人接觸車輛的情況下仍執(zhí)意加速行駛,撞倒被害人的過程中及之后均未立即采取任何制動措施,只是在駛離案發(fā)現場后才慢慢剎車靠邊,這也表明被告人主觀上是出于放任傷害被害人的犯罪故意。第四,多名現場證人包括出庭的證人證實,被告人孫某某拒不聽從被害人茆某某的現場指揮,在被害人伸手阻攔車輛的情況下仍故意強行轉彎,撞倒被害人后并沒有及時停車,行駛到虹許路上才靠邊停車。綜合全案證據情況,充分證明,被告人事發(fā)當日先后有多次違法行為,拒不聽從被害人茆某某的執(zhí)法指揮,蓄意挑釁執(zhí)勤民警,明知被害人已經伸手接觸到車輛,仍執(zhí)意強行加速轉彎行駛,致被害人的人身安危于不顧,作為一個有多年駕駛經驗的駕駛員,此時其主觀上完全認識到自己的所作所為必然會對被害人茆某某的身體造成傷害的結果,仍放任這一危害結果的發(fā)生,以至最終造成了被害人死亡的結果。其行為完全符合故意傷害罪的犯罪構成,且根據刑法關于故意傷害致死的規(guī)定應當對被害人死亡的結果承擔加重的刑事責任。
2.本案以故意傷害罪論處符合刑法關于故意傷害犯罪的規(guī)范要求。孫某某在明知交警茆某某扒住其車窗框的情況下,仍加速駛離,客觀上必然會導致被害人受傷的后果。結合孫某某的主觀明知和客觀上實施的持續(xù)踩油門的加速行為,應當認定其為了左轉彎逃離現場,客觀上放任必然會對茆某某造成傷害的危害結果的發(fā)生,并且實際造成了被害人死亡的結果,已經具備故意傷害罪的犯罪構成,但不符合交通肇事罪或者過失致人死亡罪的犯罪構成。首先,從刑法相關罪名的規(guī)定及刑法基本理論的規(guī)范認識來看,故意傷害造成死亡結果的場合,是故意傷害的基本犯罪構成與加重的死亡結果之間的結合,故意傷害的行為與死亡結果之間具有刑法意義上的因果關系。因此,本案被告人孫某某需要對其故意傷害行為造成的死亡結果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其次,故意傷害罪中的致人死亡結果是故意傷害罪的加重結果。一方面,該加重結果不是作為基本犯罪的故意傷害罪構成要件的結果;另一方面,它與作為基本犯罪的故意傷害罪之間結合緊密,是基于故意傷害罪但又是在故意傷害罪的基本危害結果之外所發(fā)生,故意傷害罪的基本危害結果在規(guī)范的場域系抽象的傷害結果,在實然的場域一般為實際的傷害結果,但不排除因偶然因素的介入而出現超出傷害結果程度的死亡結果。再次,故意傷害致死中對致死結果的過失心態(tài)不能否定實施故意傷害罪的故意心態(tài),這是兩個相對獨立的主觀心態(tài)。根據《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條故意傷害罪的立法本意,行為人對被害人的死亡結果只具有過失心態(tài),也就是既不希望死亡結果的發(fā)生,也不放任死亡結果的發(fā)生,如果對死亡結果持希望或者放任的故意心態(tài),那么就構成了故意殺人罪。在故意傷害致死的場合,行為人是故意實施傷害他人的行為,但對造成他人死亡的結果是出于過失的心態(tài);但是,行為人對死亡結果持過失心態(tài),并不能由此推導出他對造成死亡結果的故意傷害行為也是持過失的心態(tài)。故意傷害他人,這種犯罪故意的意志因素可以是希望也可以是放任,但他僅僅是希望或者放任傷害他人結果的發(fā)生,他對死亡結果并沒有故意,對死亡結果是持一種過失的心態(tài)。我國刑法所規(guī)定的故意傷害致死,是一個故意傷害他人的行為加一個過失造成他人死亡的結果的結合。本案被告人孫某某實施強行加速轉彎時的主觀犯意與客觀行為,以及其對造成被害人茆某某死亡結果的主觀心態(tài),無疑完全符合刑法關于故意傷害致人死亡的規(guī)定。
此外,被告人孫某某的犯罪行為也不符合妨害公務罪的犯罪構成。妨害公務罪是指以暴力、威脅方法阻礙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依法執(zhí)行職務的行為。妨害公務犯罪是行為犯,不以造成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人身傷害后果為構成條件,如果客觀上造成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重傷或者死亡的后果,則依據刑法關于故意傷害罪或故意殺人罪的規(guī)定處罰。本案中,被告人孫某某拒不服從被害人茆某某的現場執(zhí)法指揮行為,從性質上講是妨害公務的行為,但是由于其妨害公務的行為已經客觀上達到故意傷害被害人并且造成被害人死亡的結果的程度,因此,其犯罪行為的性質已經超出了妨害公務罪的范疇,應當由故意傷害罪進行規(guī)制和評價。
綜上,本案應該認定被告人孫某某的行為應構成故意傷害罪。
被告人孫某某不顧交警茆某某的人身安全,強行左轉彎,并在不斷加速的過程中直接將扒住車窗框的茆某某摔離倒地,導致執(zhí)勤交警在搶救無效后死亡,其行為已觸犯我國《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二款之規(guī)定,應當以故意傷害罪追究刑事責任,法定量刑幅度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公安機關、檢察機關尊重客觀事實,在偵查、起訴階段均認定被告人的投案自供行為構成自首。但是,在該案的庭審中,被告人孫某某徹底翻供,已經喪失了自首的成立條件。根據刑法關于自首的規(guī)定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處理自首和立功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相關規(guī)定,自動投案并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后又翻供的,不能認定為自首,除非在一審判決前又能如實供述。被告人孫某某在犯罪以后自動投案,雖然在偵查階段曾經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但之后又翻供,并且直至庭審結束,對該案的關鍵事實仍不予以承認,因而其不具備自首從寬的量刑情節(jié)。
本案起因于交通違法,被告人孫某某不服從交警現場指揮,先后多次違法,最終釀成嚴重的后果,教訓深刻,值得反思:
1.本案造成一名認真履職、嚴格執(zhí)法的交警光榮犧牲。被告人的犯罪行為,直接導致年輕有為的交警茆某某光榮犧牲。在庭審舉證階段,從當庭播放的視聽資料中,我們能夠清楚地聽到孫某某駕車踩油門的轟鳴聲,能夠清晰地聽到被害人茆某某被孫某某所駕車輛帶倒后的倒地聲。事發(fā)當時車速不可謂不快,茆某某握在手中的交通指揮棒被摔得支離破碎,警帽被甩脫,警服被刮破,堅持原則、嚴格執(zhí)法的優(yōu)秀民警茆某某因此獻出了年輕的寶貴生命。被告人也許會想,如果茆某某當時放自己一碼,事也不至于此。但是,需要嚴肅指出的是,“執(zhí)法必嚴,違法必究”,才能確保社會依法有序,交警嚴格執(zhí)法并沒有錯,錯的是面對交警的再三要求而置若罔聞,視法律為“兒戲”的被告人孫某某。
2.被告人孫某某事發(fā)當日多次違法,犯罪行為極為惡劣。被告人孫某某一而再、再而三地不服從被害人茆某某的交通指揮。通過庭審質證,能夠看到的是一位堅持原則的警察始終在嚴格執(zhí)法,但是被告人孫某某多次不遵守交通法規(guī),拒不服從交警現場指揮。孫某某在從虹梅路右轉彎至吳中路時,就逆向行駛至路口并右轉彎,這是其第一次違法,還差點撞到路口的騎電瓶車的女子;之后,他又越過停車線,被交警茆某某糾正,這是第二次違法;孫某某從直行道徑直行駛到左轉彎待轉區(qū),茆某某要求其直行,其拒不服從,這是第三次違法;在孫某某強行左轉彎時,茆某某右手持交通指揮棒伸進駕駛室直接制止,其仍然強行駛離,這是第四次違法。孫某某在這短短的幾分鐘時間內,竟然實施了如此多違反交通法規(guī)的行為,充分表明其視交通法規(guī)于無物,藐視法律,公然抗拒警察執(zhí)法的惡劣心態(tài)。雖然孫某某在當時現場面對交警的嚴格執(zhí)法多有狡辯,但無論怎樣的理由都不能成為其違法犯罪的借口。
3.該案的教訓足以讓被告人乃至全社會所銘記。被告人的行為給被害人一家及被害人所在單位造成了無以彌補的重大損失,這一點已經非常清楚知曉。而且,被告人的行為給自己的家庭也帶來了重大的變故,而這一切后果都是因為被告人孫某某藐視交通法規(guī),拒不服從交警執(zhí)法指揮所致,其教訓十分深刻。我國已經邁入了汽車社會,作為超大城市的上海,車輛保有量劇增,交通壓力增大。遵守交通法規(guī),配合尊重交警執(zhí)法,服從交警指揮,是每一個開車出行的市民應當具備的基本法律素養(yǎng)。當我們開車行駛在馬路上時,交通信號燈、交通指示牌、現場民警的指揮,他們的背后代表著一個法治社會應有的規(guī)則與秩序。如果任意違反、挑釁甚至是踐踏這些規(guī)則與秩序,城市交通將會陷入癱瘓,人們的人身安全包括駕駛者自身的安全都將失去應有的基本保障。這起案件血的教訓充分警示我們,任何人都必須嚴格遵守交通法規(guī)與出行秩序。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n the Calculated Crime of Intentional Negligence to Traff i c Police from the View of Factual Correctness
Cao Jian (Branch No. 1 of Shanghai People’s Procuratorate, Shanghai 200052, China)
Abstract:One day, a driver didn’t subordinate himself to traff i c control of police and swept the traff i c police. Then the traff i c police struggled for existence on the verge of death. This calculated crime of intentional negligence to traff i c police caused the strong repercussions of society. The judicial organ penalized the driver based on the factual correctness.
Key Words:Calculated Crime; Causing Death; Voluntarily Surrender Oneself
中圖分類號:D91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5750(2016)02-0051-(06)
DOI:10.13643/j.cnki.issn1008-5750.2016.02.006
收稿日期:2016-01-27 責任編輯:孫樹峰
作者簡介:曹堅,男,上海市人民檢察院第一分院公訴處副處長,法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