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永明
前不久,我所帶的班級——高三(2)班召開了一次例行班會,這次班會的內容與以往不同,主要是針對對前幾周發(fā)生的國際國內新聞時事做評論。
在日常的教育教學過程中,通過與學生的交流與溝通,我發(fā)現(xiàn)在學生中間,隨手轉發(fā)、分享網(wǎng)上的帖子和文章成為一種較為普遍的現(xiàn)象,有的信息還被許多學生跟帖或評論,其中一些不良信息在沒有得到任何形式核實的情況下,就在學生中間以訛傳訛傳遍開來。隨著網(wǎng)絡信息技術的普及,這樣的現(xiàn)象在學生中間絕不是個例,如何引導學生在紛亂的信息世界面前擦亮自己的眼睛,保持清醒的頭腦及審慎的態(tài)度,成為擺在我們面前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前期準備
1.教師準備
(1)以“什么是時事新聞點評”為題,普及新聞時事點評相關知識,指出論點、論據(jù)、論證三要素的重要性,特別強調用事實說話的意義,為本節(jié)班會做鋪墊。
(2)準備調查問卷“你最關心的最近新聞時事是什么?”教師從調查問卷中理出學生最為關心的話題,做到心中有數(shù),并做合理的建議引導與相應的理論闡釋。
(3)組織全班學生收看央視“焦點訪談”、“新聞1+1”、“面對面”等新聞節(jié)目,選擇印發(fā)《人民日報》、《文匯報》、《南方周末》等具有代表意義的社論、評論、評論員文章和專家觀點的文章,讓學生對時事新聞點評有一個感性認識。
(4)以班級原來的學習小組為單位做好分組工作,全班共分為五組。
二.學生準備
(1)弄清“什么是時事新聞點評”,完成調查問卷。
(2)以小組為單位搜集國際、國內新事件,網(wǎng)羅相關信息,選擇大家最有感想、最有話要說的方面思考、討論,并形成文字,點評時盡量脫稿。
三.班會過程
我們將班會的主題定為“用事實說話——一周時事新聞點評”,班會一開始,主持人以“新聞主播”的形式帶領大家回顧了上周國際、國內、校園和班級要聞;接下來,班級按小組模塊的形式,選擇本組內自己最有感想、最有話要說的新聞事件依次上臺闡明自己的觀點,在此過程中,允許小組有不同的聲音,其它小組也可以即興參與討論,或就一些具體的細節(jié)提出自己的觀點或質疑。這一次班會幾個小組分別談到了美俄博弈烏克蘭、歐洲最大難民潮、恒大奪冠與足協(xié)發(fā)文為國足失利道歉、習近平出席氣候變化巴黎大會開幕式并發(fā)表重要講話等時事新聞,最后班主任作總結發(fā)言。
四.思考感悟
這樣的時事新聞點評活動對班級大多數(shù)同學來說是一種全新的嘗試,對教師的應變也是一種挑戰(zhàn)。學生在點評活動中表現(xiàn)出來的狀態(tài)是我所始料未及的,首先,他們的關注點各有不同,視角也較為獨特,面對著風云變幻復雜多變的國內外形勢,有些學生竟也能侃侃而談如數(shù)家珍,有理有據(jù),令人信服其次,學生們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的到了很好的調動,他們不僅精心選擇了各類圖片、視頻,做到“有圖有真相”,而且各小組使出渾身解數(shù),有穿插新聞現(xiàn)場連線的,有扮演駐烏克蘭特派記者的,有現(xiàn)場訪談觀眾的,有裝扮成大學教授對問題進行闡釋分析,有還原新聞現(xiàn)場的,有為播報新聞制作道具的,有借題發(fā)揮表演情景劇的,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有研究顯示:海量的信息恰恰容易造成學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專注力缺乏、記憶碎片化、思維跳躍、缺乏深度等問題。在中學生這個群體中,口頭表達支支吾吾,書面表達空話連篇,拿起文本讀不明白,人文素養(yǎng)嚴重缺失,也早已不是少數(shù)更非個別現(xiàn)象。時事新聞點評班會恰是口才、思維等綜合能力得到訓練的絕佳機會,學生們通過對新聞事實的復述,對事件前因后果的分析,理清自己的對問題的看法,用自己的語言還原事情的真相,在自主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增強了克服困難的勇氣,樹立了在公眾場合說話的自信,對其日后更好的走向未來一定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學生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睆哪撤N意義上來說,新聞點評不單是個人才華的展示,更是小組集體智慧的亮相,在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搜集國際、國內新聞事件的環(huán)節(jié)中,各小組組長積極有序地組織小組同學分工查找資料,評論過程中小組內部相互打氣,大家試著相互溝通交流,形成了互助、合作、探究、責任等關系,這些關系又把他們輪流地置于領導、從屬、服從、妥協(xié)的地位中,鍛煉了他們運用已有知識,自主解決問題以及與人相處的能力;此外,允許小組有不同的聲音,其它小組也可以即興參與他們的討論,大家為一些同學的精彩點評而鼓掌喝彩,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對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性思維,體驗創(chuàng)新的鼓勵,在此過程中,班級的凝聚力明顯得到增強。
(作者單位:上海市位育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