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田田
內容摘要:成人與成才是兩個不同層次的概念,在人才培養(yǎng)過程中,如何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是人才培養(yǎng)的關鍵。只有充分挖掘教師的教學潛力,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才能切實提高教學水平,將學生培養(yǎng)成才,而不僅僅是成人。
關鍵詞:成人 成才 教師創(chuàng)新
成人與成才是兩個相近但有區(qū)別的概念,成人未必成才,成才必先成人。衡量人才的標準指的是具有健康的體魄,豐富的書本知識與卓越的實踐創(chuàng)造能力,同時具有先進的思想,高尚的人格,完美的心靈世界,在行業(yè)領域內建功立業(yè)的人。在人才培養(yǎng)教育過程中,學校教育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教育的成效是人才質量的保證。隨著社會的進步發(fā)展,對人才的要求也相應的提高,人才培養(yǎng)的機制模式也要不斷的創(chuàng)新完善。教育理念的更新是促進教育發(fā)展的根本,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技術是創(chuàng)新教育的關鍵。教育模式要具有靈活性、時效性,在實踐中探索,在改進中完善。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立德樹人的思想原則不能改變。構建課堂文化、校園文化、家庭文化、社會文化多位一體的育人平臺,改進政府教育管理方式,激發(fā)釋放學校辦學活力,構建全民終生學習體系,努力滿足人民群眾對多樣化高質量教育的現實需求。
一、教師的素質是育人的基礎
作為教育工作的實踐者、執(zhí)行者,書本知識的傳授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建立“師德高尚、業(yè)務精干”的高素質教師隊伍是關鍵。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授者,在不斷提高自身素質的同時,增強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和榮譽感,作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在具體的教學工作中,知識教育與思想教育要同步進行,書本知識傳授的是科技與文化,是培養(yǎng)學生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思維與能力,思想道德教育則是學生做人做事的基石。很難想象一個缺乏敬業(yè)與奉獻精神的人能夠為社會立業(yè)建功。書本教學的技術與知識是教師長期學習的實踐與積累,在整個教書育人的過程中,教師的品質、修養(yǎng)、態(tài)度、情感與專業(yè)知識融為一體,沁透潤澤整個教學工作中。德育教育是教育平等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的道德思想必須建立在以德立世、以美育人的基礎上,培養(yǎng)自身的道德思維和判斷能力。高尚的道德是智慧的品質,教師的品德主要顯現行為是教學中的愛,對專業(yè)對學生情感要求與付出,付出的越多品質也就越高尚,所得到的回報也是對等,只有把德育運用到日常的教學工作中,教學的效果越加明顯,加入了濃厚感情的教與學,會出現生動的場景、感人的畫面,就連枯燥的書本知識也因之熠熠閃動靈光,變得可愛異常。
二、教師的能力是育人的關鍵
教師教學的技巧、技能,因個性化差異各不相同,但教育的目的都一樣,教師的個體知識體現出來的個性化表達表現在施教過程中獨特的教學個性。能否被學生接受認同則要看傳授的技術,也是教學質量高低的分水嶺。師生之間的溝通默契,取決于雙方的態(tài)度,把教師的主動說教,轉變?yōu)閷W生的主動學習,教師對學生的關心和關懷生成尊重與自覺,使師生間平等和諧的關系達到教與學的最佳狀態(tài)。學為人師,行為示范。教師既要言傳又要身教,在課堂上用語言文字傳授公式定理定律,用非語言文字的身體行為實踐默會傳達的精神意境,在這個過程中,老師的興趣愛好情感信念與書本知識的理解、判斷、分析、推理、鑒別、評價,通過言行傳達出來,雖然老師傾心盡力,學生學習質量卻只能用考試來驗證,一個合格的教師為達到讓學生學會的目的,不會采取傳統(tǒng)的硬性灌輸手段,站在講臺上不厭其煩的陳詞濫調說教,他會運用討論式,啟發(fā)式參與式喜聞樂見的方式,把學生的思想情感興趣集中到知識學習上來,消除學生的學習厭倦情緒,提高學生對學習重要性的認識,增加教與學的共識,把教與學融為一體,在知識的傳授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平等互動,激情與熱情相互碰撞交流,產生教的幸福學的快樂。柏拉圖認為實現靈魂轉向靠真正的教育,追求真理知識的理念為終極目標的教育,首先是知識教育,善是理念最高原則教育。構建理想城邦和實現幸福生活,教師要達到教學的最終目的,首先要放下教師的身段,把高高在上的說教變成娓娓同視的交流,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性格成長,讓學生學習的目的性從模糊到清晰,用實現人生理想目標作為前進的動力源,只要學生的學習有被動變?yōu)橹鲃?,教師的角色便由主動變?yōu)檩o助,去講解、監(jiān)督、引導、鼓勵,開啟學生獨立的思考能力和鉆研能力,只有不斷完善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在實踐中摸索更加有效的教學方式,讓傳統(tǒng)的教學變得更有實效。要提高教學質量,教師的因素尤為重要,如何將自身的專業(yè)知識用說教、講解包括帶有濃厚個人激情的形體語言傳達給學生,通過學生的眼睛、耳朵、大腦,刻在心底的記憶模板上,應用于未來的生活實踐中。
三、教與學的和諧是成才的標志
除了新穎的教學方法外,教師責任意識的強弱關系到教師對教學的投入程度,責任心越強力度越大,學生的接受程度也就越高,教師的自信心也就越充足,教師在情感上的運用應該是充滿激情的,使教育工作為生命的一部分,不僅珍惜更是熱愛,尊重學生的權利思想,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愿意學,愿意問,勤于思考敢于探索,這才是實現教育創(chuàng)新人才的步驟,教師的知識與所教的水平能否成正比,關鍵是教與學技術的運用,這種技術不是單一的而是多方面的,教學中教師把抽象的理論轉變?yōu)樯鷦拥闹v解,對被教育者心理把握、興趣引導、學習熱愛,體現出教育機智。這種教育機智表現在課堂上用身體和語言自由的發(fā)揮和展現。被教育者的接收程度說明了教育者的教學水平,若把教學效果的責任單純的推給一方就有失公平,只有達到教與學的最自然和諧狀態(tài),才是教學的成功?,F實中,因為教師教學的個性化差異,對學生的喜惡程度不同,這種喜惡情緒存在于雙方的觀念意識中,不由自主的表現在課堂教學中,影響到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這種偏見意識危害深遠,人格平等就成了空談,優(yōu)劣式群體的劃分傷害了弱者的尊嚴,承認學生的差異有助于教育的公平,勵強扶弱,同等對待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必備的教育觀念,不可因成績分數顯露自身的喜惡情緒。教師的職責是傳授文化科學知識,培育創(chuàng)新型人才,首先要有創(chuàng)新型教師,創(chuàng)新型教師必須要有創(chuàng)新型理念、創(chuàng)新型教學技術和方法。同樣學生也要有新的學習理念和方法,教是為學,學是因為教的好,使層次境界有所提高。只有把“教與學”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才能達到教與學的雙贏。教師應該具有博大的胸懷,能包容學生的層次差異,用愛心與責任同等傳教,而不是把學生等級化,為選拔而選拔,為培養(yǎng)而培養(yǎng),讓優(yōu)者更優(yōu),劣者疏忽,這是對學生的過度負責與嚴重不負責,這種行為有失教育公平原則。創(chuàng)新教育理念不是爭奪升學率的高低,而是用更先進的教育方法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實現自己理想的路上備足前進動力的原料。
教育的目的是把人的一般能力通過培養(yǎng)學習變成具有淵博知識、高尚的品質、豐富的情感、卓越的創(chuàng)造能力的人才。只有這種人才才能在社會的發(fā)展中建功立業(yè)起到模范帶頭作用,人才的質量決定社會進步的速度,教師應當具有強烈的責任意識與神圣的使命感,為培養(yǎng)更多的人才而不僅僅是讓他們成人而貢獻自己的力量,努力推進教育事業(yè)穩(wěn)步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上海教師學會編.現代教師學概論[M].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9.89
(作者單位:山東煙臺南山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