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何其珍貴,還要以金為屋,古人想象真是浪漫。而之所以能有此類愿景,是因為有書本襯著,拿現(xiàn)在的話說,就是知識改變一切,如此以來“書中自有黃金屋”,也就一點也不為過了。
兒時讀書大多貪玩,自知書中有寶卻嫌讀得太少,便想出千般花樣萬般誘惑,唯愿后來者能夠讀遍天下奇文,一旦一朝中第也衣錦還鄉(xiāng)、光宗耀祖。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鐘粟;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男兒若遂平生志。六經(jīng)勤向窗前讀?!睋?jù)說這是宋朝皇帝趙恒的詩句,自此這些似乎觸手可及的誘惑就成了千秋萬代的學(xué)子不惜頭懸梁、錐刺骨孜孜以求的功業(yè)。而書中確有“黃金屋”、有“顏如玉”、有“千鐘粟”乎?這可就是個頗費腦筋的問題了。
小可少時玩劣,雖有家父胡蘿卜加馬棒嚴加管束,但稍有疏漏就有可能上房揭瓦、逃學(xué)打架,讓人哭笑不得。直到有一天老舅來了,聽了父親關(guān)于我的玩劣不可教的苦衷,便笑呵呵地許愿,讓我在假期到他那兒玩耍幾天云云。
老舅是個老知識分子,還在舊軍隊里當(dāng)過文官,操練起人來還真比我那動輒大發(fā)雷霆的老爹細發(fā)多了。他先是給我抱來一大堆娃娃書,《西游記》《水滸傳》《渡江偵查記》《地雷戰(zhàn)》,好家伙他把我那點小心思拿了個準,一下子就讓我乖巧下來,一天到晚抱著這些個小人書再也不撤手了。而他還要使些手段,偶爾從我手中沒收一本,問東問西直到讓我張口結(jié)舌,爾后才笑嘻嘻地一一道破。
老舅是個說書的能手,一本《三國演義》他可是倒背如流,每到年節(jié)家里客人多了,就有人來請他去說書,他可以連說三天三夜,讓你陶醉其間忘了歸期。而如今我這個小學(xué)生級的毛頭小子,落在他手中,哪里還有逃脫的機會。為了讓我把這點剛剛培養(yǎng)起來的讀書興趣鞏固下來,他還別出心裁,領(lǐng)我到一個陰陽先生家里,擺起了八卦,還說我只要把書讀好,定有遠大前程。好家伙,這下想不讀書也做不到了。
也真是多虧了這位老舅的及時調(diào)教,我才對讀書識字產(chǎn)生了興趣,并一發(fā)而不可收,到了不惑之年依舊愛書如命,床頭常常擺滿雜書,每天不讀上幾頁,好像欠了點什么,難以成眠。
當(dāng)然,讀了半輩子閑書,至今也不知所謂遠大前程到底是何模樣。但若說是命運有所改變,那倒是一點不假。按照常理,一個山溝溝里的莊稼娃,如果不是讀書考學(xué),那就肯定沒有別的出路跳出山門走進城市,每月還能按時拿到一份工資。至于說“黃金屋”“顏如玉”之類,現(xiàn)在想來也不過是古人們用來鼓勵后生們的一些“空頭支票”,大可不比說得那么仔細。
事實上,對于一個已把書本當(dāng)作朋友,與之閑聊交談的所謂讀書人而言,其實到了一定年齡,那些物質(zhì)的功利意義上的“黃金屋”早已失去了光環(huán),更多時候書成了讀書人生命的水分和空氣,是一種須臾離開不得的精神支撐。
據(jù)說修行之人會經(jīng)過三個境界,就是所謂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最后又回到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而讀書是否也會有類似過程呢?
少小讀書會奔著某個目標,讀書便是奔前程的代名詞。大些了一些目標得以實現(xiàn),而心中還有迷惑,依舊需要從書本中尋求答案。再老一些了讀書已成為習(xí)慣,就如老和尚念經(jīng)因了終生的誦讀,滲入太多過往的世象,倒像是在回味自己的往生輪回,品味著、念叨著自言自語,不亦樂乎。
白駒過隙,如今讀書有太多的形式,聲光雷電一應(yīng)俱全。但無論怎樣,讀書應(yīng)該是件需要靜下心來的事情,心像一只晃蕩的瓶子,再好的形式也裝不進一滴水去。而要心靜,須得先在自己的內(nèi)心營造一個處所,須得有些山水,有些花草樹木。而這處所未必粉飾太多,雖然簡陋但卻潔靜安謐,香煙飄渺,冥想之中猶如黃金打造,純粹雅致。陽面開窗,一縷斜陽而入,便是一排書格,每每晨起或夕陽落山,坐在桌前任取一冊,捧在掌心,書中墨香便會撲面而來,大師們或侃侃而談,或娓娓道來,如沐春風(fēng),何其美妙,幸福也哉!
201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