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葉 楠
油氣儲運
管道輸油方式A+B
■ 葉 楠
石油在被開采上來后,要通過多種方式輸送到加工廠、儲存庫、外運港口碼頭等地。管道運輸是目前普遍采用的一種方式,不僅技術成熟,而且成本較低。但石油產自世界各地,因其屬性不同,采用的管道運輸方法也不一樣,尤其是高黏度的稠油運輸難度更大。因此,不同的石油需要采用不同的管道輸送方法。
(1)常溫輸送
從地下剛開采出來未經任何加工的石油被稱之為原油,原油是一種由各種烴類組成的黑褐色或暗綠色黏稠液態(tài)或半固態(tài)的可燃物質,不同地區(qū)不同油田所產出來的原油性質可能會差異巨大。含蠟量低、不黏稠的原油可以使用常溫輸送,即無需進行加熱、加降凝劑等操作的正常輸送。
(2)加熱輸送
油品種類很多,當油品的凝點低于地溫、黏度過大時,就要進行管道加溫處理,以保證油品的正常輸送。通常需要加熱輸送兩種原油:石蠟基原油和稠油(環(huán)烷基原油)。石蠟基原油一般指含烷烴量超過50%的原油,這類原油含蠟量高、凝點高。為何含蠟量高會造成凝結呢?原油中的蠟主要是石蠟。石蠟是一種較高分子量(分子量為500~1000)的正構烷烴,這種物質在常溫狀態(tài)下以固態(tài)形式存在,彼此像衛(wèi)隊一樣連接在一起,同時將液態(tài)烴“牢牢鎖住”,例如大慶油田出產的油品,含蠟量30%,凝點達到了34℃。環(huán)烷基原油又被稱為稠油,即黏稠的原油。它的黏度很大,而且密度大、凝點低,如勝利單家寺的原油,50℃時黏度高于8000毫帕斯卡·秒。
黏度過大、凝點高的油品會凝結在管中,如血液粘稠會造成血管阻塞是相同的道理,凝結住了走不通,就堵在那里。于是需要進行加熱輸送,對于黏度過高的原油將溫度調高,降低黏度;對含蠟量過高的原油,保持原油溫度要始終高于其凝點。加熱一般使用的是加熱爐加熱的方式。當然,還有多種多樣加熱保溫的方法,在管道沿線建立加熱站,在管道外貼近管道平行敷設伴熱管等,例如大慶油田原油采用的是加熱站來進行加熱輸送。
順序輸送是指在同一條管道內,按一定順序連續(xù)地輸送幾種油品。既可以是原油順序輸送,也可以是成品油順序輸送,還可以是原油成品油混油順序輸送。
就像將紅墨水滴入水中稍加攪拌即可混合均勻一樣,不同的油品進行混合輸送時,在兩種不同油品的界面會產生混油現(xiàn)象,那么怎樣減少混油呢?
造成混油的因素有很多,如流速分布、是否進行倒罐以及原油的密度、黏度等。當兩種油品的接觸面積少、時間短時,發(fā)生混油現(xiàn)象的幾率將大大降低,所以多通過隔離的方法來達到減少混油的目的。目前采用的隔離方法主要有三種:一是將隔離塞投放入油品當中或在切換時使用隔離球、隔離液、凝膠隔離塞,避免不同油品的相互接觸;二是在管道運行操作過程中,通過人工或自動控制減少油品的接觸;三是采用電動球閥,切換時盡可能增大流速等方法,減少初始階段的切換混油現(xiàn)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