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評論員
強化審計 提高村級預算執(zhí)行力
本刊評論員
村級財務預算制度是民主理財、民主決策、財務公開的源頭,財務預算完成的好壞,是推進村級財務規(guī)范化的重要一環(huán)。
實行村級財務預算制度之前,村級辦事經(jīng)常是花多少算多少,反正肉都爛在鍋里,用錢隨意性大。實行預算管理后,集體資金由“花了算”變成了“算著花”,村民也從過去“盯著錢”轉為“盯著事”。村級財務在陽光下運行,村民可以全程參與監(jiān)督執(zhí)行,確保了村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jiān)督權,進一步強化了村民的主體意識、村干部的民主意識和法制意識,增強了基層黨組織的公信力和凝聚力。
但也應該看到,有一些村雖然實施了村級財務預算制度,但在財務收支上,心中沒有目標,收支沒有限量,“腳踏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年初制訂的村級財務預算沒有真正起到控制和約束的作用,特別是一些經(jīng)濟薄弱村,收入來源少,支出大撒把,制度不控牢,入不敷出,負債增加,財務收支嚴重偏離村級財務年初預算,財務預算成為應付上級要求的一紙空文,成為一道走過場的擺設。因此,對村級財務預算進行績效審計十分必要。
開展村級財務預算績效審計應以自我查審為主。預算編制后,村“兩委”應時時對照,定期檢查,進行事中分析,將適時的收支實績整理匯集,對照年初收支預算,逐項計算完成比例,查找偏離預算計劃項目的差距和漏洞,如果出現(xiàn)收入進度低于計劃進度,應減緩支出進度;如果預算收入完不成計劃,就應調(diào)減支出預算,避免出現(xiàn)預算赤字。在預算年度終了時,應及時清理收支賬目,編制村財務收支決算,從而為下一年預算計劃的制訂提供參考。
由鄉(xiāng)鎮(zhèn)代理村級財務管理的地方,會計管理中心或財務管理中心也有責任對所管村集體的預算執(zhí)行績效進行監(jiān)督。村“兩委”將本村制訂并通過的年度預算報管理中心備案后,管理中心應定期對預算執(zhí)行進度與年初制訂的預算計劃進行對照,幫助村里嚴格按照預算管理收入和支出。在對村預算進行年度審計時,對于完成實績與預算出入太大的村,應幫其總結教訓,提高認識,改善方法,促使在編制下一年度預算時能夠做到實事求是,讓村級財務預算真正起到應有的作用。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