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寧,程 瑜,董 旭(河北傳媒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1430)
?
茶詩朗誦中背景音樂的運用
張寧,程瑜,董旭
(河北傳媒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1430)
摘要:對于茶文化來說,茶詩可謂是其“精華”。今天我們在品鑒茶詩時,需要適當朗誦,并且在反復朗誦的過程中,深度了解茶詩的意境和內涵。而進行茶詩朗誦時,如果能選擇適當?shù)谋尘耙魳?,不僅能夠有效提升茶詩的內涵,同時也更容易展現(xiàn)詩歌原來作者的情緒和意境。因此將背景音樂有效融入茶詩朗誦中,將為茶文化理解、傳承提供重要支撐。本文擬從茶詩的特點入手,結合分析融入背景音樂對茶詩朗誦的作用和價值,細化各種類型音樂相對應的內涵,從而嘗試提出茶詩朗誦過程中,應用背景音樂的具體思路。
關鍵詞:茶詩朗誦;背景音樂;運用思路;茶文化價值
根據(jù)有關統(tǒng)計,我國文化史中,歷代文學家、詩人創(chuàng)作的有關茶葉的詩歌超過了一萬七千首,而其中專門描述茶葉的詩歌也超過了兩千首,可以說通過對中國傳統(tǒng)茶詩進行匯總,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但凡與茶和飲茶、品茶有關的活動,都能在詩歌中尋找到相關印跡。我國是茶文化的故鄉(xiāng),而茶詩是茶文化通過詩歌形式展現(xiàn)出來的重要形式,可以說茶詩中充分展現(xiàn)出來我國古代文化品茶之趣味,所以茶詩是一種美。而對茶葉詩歌來說,其品讀的切入點在于詠讀、朗誦,所以積極開展茶詩朗誦能夠幫助我們深度了解茶文化的內容。而在朗誦茶詩的過程中,我們通常會應用一系列背景音樂,音樂的合理應用能夠幫助我們對茶文化的理解和認知,加深具體感受和理解。
茶詩是我國傳統(tǒng)茶文化的重要內容,是對我國茶文化發(fā)展歷史進行深入分析的核心要素。而茶詩中也記載和描述了大量與茶葉和茶事相關的故事。在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茶詩以其獨特形式巧妙表現(xiàn)了其敘事內容,不僅有詩歌的共性特點與內涵,也與其他詩歌之間有著實質性不同,因此值得我們對其特點內涵進行深入研究。其特點集中表現(xiàn)為:
1.1詩歌內容充滿作者的情感和理念
詩歌作為一種文學題材,其最大的特點就是語言極為簡練,同時也有著鮮明的節(jié)奏和朗朗上口的韻味、旋律,因此詩歌讀起來,很容易上口。而茶詩多是作者對自身內心感受的直觀表達,因此整個詩歌中充滿了情感和自身感悟,無論是其中對茶的愛,還是比如茶詩中“此物清高世莫知”所表達茶的品格,這都說明茶詩最直接的特點就是作者的情感表述,闡述了作者對茶及茶事活動的直觀感觸。不管是唐宋,還是明清,詩人在創(chuàng)作茶詩時,都是通過藝術表現(xiàn)和反映自身的觀點和理念,可以說,只有讀懂了其中賦予的情感觀點,才算讀懂了“茶詩”。
1.2時代漫長,涵蓋了與茶有關的所有細節(jié)
據(jù)記載,我國最早有關茶的詩歌是西晉文學家左思創(chuàng)作的《嬌女詩》,距今已經1700多年歷史。而從西晉時期開始,直到今天,有關茶的詩歌不斷涌現(xiàn),通過對中國茶詩進行體系化整理,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這些詩歌實際上就是茶葉發(fā)展歷史的寫照,其中涵蓋了與茶葉有關的所有內容。漫長歷史讓茶詩的文化內涵進一步充實。而這些茶詩中深度反映了生活,展現(xiàn)了作者的精神認知,極具歷史價值。而想要了解茶詩,就必須對不同時期茶詩的代表作進行了解,從而探尋到其發(fā)展軌跡。
1.3作品涵蓋整個社會階層,作品多樣,題材極為豐富
進行茶詩歌的創(chuàng)作,其基礎是社會生活和文化,其核心是整個社會活動。通過對茶詩歌所描寫的內容進行深度解析,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其中所包含的活動是從統(tǒng)治階級到社會大眾,涵蓋了各個行業(yè)、各個地區(qū)和各種人群,可以說,茶詩作品完全涵蓋了整個社會階層。不僅如此,茶詩作品內容也極其多樣化,從茶葉種植、茶葉采摘、茶葉制作,茶葉品嘗,甚至相關茶事活動等等,都有詩歌予以直接或者間接的描述。此外,有關茶的詩歌作品,其使用題材也極為豐富,靈活。有古體詩、絕句、詞、散曲等多達21種題材作品描述茶。整個茶詩歌體系中,應用到了我國詩歌的所有題材,因此在學習和朗誦茶詩歌時,要對詩歌的題材及誦讀方式、技巧進行深入研究。
1.4茶詩作品既表達了自身情感思想,同時也融入了國事思考
在豐富的茶詩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其中飽含了作者的思考和理解,其不僅是對茶文化的深入理解,同時也有效傳承和發(fā)展了優(yōu)異的民族文化和傳統(tǒng)。通過品讀茶詩作品,我們在看到作者贊美茶的高潔品質時,實際上也在勉誡自己。除了自身情感思想的表達和闡述之外,還有一些茶詩闡述了對時局的看法,同時也包含了作者自己憂國憂民的情懷。很多作者通過描述與茶有關的詩歌,升華了其中的內涵與認知,讀者想要真正了解其中的內容,就需要了解其特殊內涵。
背景音樂尤其是古典音樂不僅是一種旋律、一種音符的組合,更是一種能讓聽眾身心得到充分放松的工具。音樂是來自生活卻又高于生活的藝術形式,因此我們的生活離不開音樂。我們在開展茶詩朗誦時,能有效利用背景音樂,勢必為茶文化理解提供更充足的保障。詩歌在產生時,其更多是詠唱的一種詞。因此,在進行茶詩朗誦時,如果能選擇合適的背景音樂,將有效提升朗誦的效果和價值。
茶詩是詩歌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認真研究其內涵,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其中不僅是對事物的描述,同時也擁有相關內涵和價值情感,因此在品鑒茶詩時,不僅要讀,還應該結合其他補充方式,進行朗誦。而在進行茶詩朗誦時,通過將音樂與詩歌和個人感悟結合起來,能夠讓聽眾充分領悟到茶詩的內涵與意境。通過背景音樂的有效應用,將茶詩的朗誦過程豐富發(fā)展為一次藝術表演,同時也讓更多人了解茶及茶文化??梢哉f,想要達到茶詩朗誦的效果,就必須充分利用背景音樂,只有音樂恰當、到位,才能真正展現(xiàn)茶詩的價值與內涵。
此外,茶詩的豐富內涵,往往只是通過幾句極為濃縮的話語和詞語來展現(xiàn),因此,很多讀者在很短時間內根本無法理解茶詩的內容,因此必須配備一定內容進行補充。茶詩是茶文化的一部分,可以借助其他藝術形式,充實茶詩的表現(xiàn)內容。通過融入背景音樂,可以讓觀眾在相應背景音樂的引導下,實現(xiàn)對茶詩的深度理解,這正是將音樂融入茶詩朗誦環(huán)節(jié)的最大價值。
在進行茶詩朗誦的時候,選擇背景音樂十分關鍵,好的音樂不僅能為整個朗誦環(huán)節(jié)加分,同時也能讓聽眾清晰的感受到茶詩的價值和意義,因此想要應用好音樂,就必須對背景音樂的選擇給予充分重視。
3.1分清不同音樂所帶來的價值與作用,確保音樂與茶詩相匹配
選擇背景音樂時,合適、恰當?shù)囊魳沸赡転檎麄€茶詩朗誦過程,增分添彩,而不恰當?shù)谋尘耙魳贩炊鴷`導聽眾的理解,不僅不能起到升華茶詩內涵的目的,更無法有效傳播茶文化。所以必須分清不同音樂的特點和類型,從而更好服務朗誦配樂。
比如當前主要樂器分為:中國古典樂器和現(xiàn)代樂器。其中古典樂器,首先以古琴為例,古琴是世界上最傳統(tǒng)、最有歷史的彈撥類樂器,因此其也是我國傳統(tǒng)音樂文化中極其重要的代表之一。古琴在演繹過程中,其往往表現(xiàn)出的是一種清雅和高風亮節(jié)的形象,所以當朗誦一些描述歡快氛圍的茶詩時,就不適合使用這一類音樂。其次,是我們的民族樂器,琵琶。琵琶有著極強豐富的表現(xiàn)力,感染力極強,同時其有著廣泛的音域,使用琵琶,不僅能充分展現(xiàn)柔美,也能彰顯獨有的情懷。而現(xiàn)代樂器,比如鋼琴,作為從歐美地區(qū)發(fā)源的樂器,雖然與茶詩這一傳統(tǒng)文化并不在同一體系中,但也可以充分結合鋼琴的音色表達效果,闡述一些充滿浪漫情緒和思鄉(xiāng)情懷的情感內容。
3.2精準把握茶詩原有內涵,確保所選旋律與其匹配
茶詩中通常包含了作者的情感內涵,因此我們在進行詩歌朗誦時,其前提和關鍵是對其原有內涵進行準確把握,確保理解其中原有情感,而這是詩歌朗誦的基礎和前提,離開這一要素,所有輔助、配備的元素都是多余、無效的。通過從對茶詩作者的情感表達內容進行準確認知,并在結合其所屬類型的基礎上,選擇合適的背景音樂。音樂存在的價值是烘托和對比,是幫助觀眾了解茶詩內容,因此,必須確保所選的音樂旋律與茶詩歌的內容和類型相匹配。
3.3注重詩歌本身的情感渲染和流露
運用背景音樂,輔助茶詩歌朗誦,其目的在于通過有效結合,實現(xiàn)“1+1>2”的效果。無論是茶詩,還是音樂實際上都是通過藝術方式來展現(xiàn)情感的重要表達方式。所以在進行詩歌朗誦時,無論是朗誦者的語調、語速和語氣,還是音樂的具體選擇,都要注重充分流露詩歌原有的情感和理念,要將茶詩歌中的境界和意境進行完整展現(xiàn),讓聽眾能有效理解茶詩歌的內涵,確保詩歌理念傳達上的“原汁原味”。
在茶文化的眾多組成元素中,有關茶的詩歌無疑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通過結合詩歌的表現(xiàn)形式,將作者對茶的所有認識都濃縮在詩歌中,因此品鑒詩歌的內涵極為重要。通過豐富實踐證明,進行茶詩朗誦時,如果能選擇合適的音樂,將能幫助我們加深對茶詩內涵的理解和認知。
參考文獻
[1]朱海洋.中國古典茶詩的特點及其開發(fā)利用價值[J].茶世界,2013 (9):161-164.
[2]趙丹.論茶詩的淵源與發(fā)展[J].世界農業(yè),2013(17):112-125.
[3]劉軍.淺析詩歌朗誦配樂的藝術表現(xiàn)力[J].文化交流,2014(7):53-57.
[4]魏青云.中西文化交融背景下的現(xiàn)代茶館[J].農業(yè)考古,2014(15):59-62.
[5]陳燕.現(xiàn)代詩歌朗誦技巧辨析[J].考試周刊,2015(6):44-49.
作者簡介:張寧(1981-),女,河北石家莊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音樂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