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寶琴(福州大學至誠學院外語系,福建 福州 350002)
?
從中西茶文化差異的角度看大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
顏寶琴
(福州大學至誠學院外語系,福建 福州 350002)
摘要:語言表達技巧對于語言習得倍加重要,同時跨文化交際意識和交際能力對于語言學習本身也是不可或缺的。本文首先從品茶方式和茶文化習俗這兩大方面對中西茶文化的差異進行了闡述,并對培養(yǎng)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重要性加以說明,然后在此基礎上就培養(yǎng)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有效措施給出相關建議,希望可以對高??缥幕浑H能力的培養(yǎng)工作起到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中西茶文化;跨文化交際能力
國內外許多杰出語言學家都對語言與文化的關系進行了論述,其中大部分研究者認為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事實上,無可厚非的是,文化需要借助語言來傳播。文化和語言緊密相關,正是由于這一點,語言教育才應該極其重視文化教學??v觀國內高校,大學生在跨文化交際的學習中,并不能對語言背后的文化常識做出簡單的回答,而這就是當下高??缥幕浑H能力培養(yǎng)工作的不足之處所在。隨著時下傳統(tǒng)文化的復興,茶文化在與現(xiàn)代化快節(jié)奏的生活相碰撞的過程中也實現(xiàn)了進一步的發(fā)展。高??缥幕浑H教學不妨從文化層面出發(fā),從而在真正意義上提升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自炎帝神農氏發(fā)現(xiàn)茶葉到如今茶文化璀璨奪目,茶在人類歷史長河中逐漸發(fā)展成一種不可取代的特色文化。茶發(fā)源于我國,茶文化也由我國南部向全國普及。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國的茶和茶文化經由外來使者傳往世界各地,從而在世界范圍內掀起了一股飲茶風潮??梢赃@樣說,茶是世界上飲用人數(shù)最多的一種飲料,其不僅滿足人們的解渴需要,同時也能夠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使人們在快節(jié)奏的生活步調下放松身心,體會人與自然合一的妙趣。當然,茶葉傳入西方國家之后,我國的茶文化與西方社會的生活方式和傳統(tǒng)習俗等相互碰撞,并逐漸在當?shù)匦纬梢环N極具特色的茶文化。所以,總的來說,我國茶文化與西方茶文化有著明顯的差異,這些差異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方面。
1.1品茶方式
由于生活習慣和口味偏好的不同,中西方人們的品茶方式也會有所不同。我國茶葉在唐宋年間得以在民間社會普及,人們從最開始的煮茶到后來的泡茶,飲茶形式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當然,我國少數(shù)民族聚居區(qū)也有著十分豐富的飲茶方式,比如擂茶、斗茶和三碗茶等??偟膩碚f,中國人的飲茶方式以沖泡清飲為主,這很顯然與西方飲茶方式有著天壤之別。在西方社會,人們偏好混飲,他們將煮好的茶水置涼,然后將茶葉以及其他物質成分濾出,并在茶水中加入糖、蜂蜜或牛奶等成分,以中合茶水偏苦澀的口感。不同的飲茶方式事實上是文化背景和社會背景影響的結果。
1.2茶文化習俗
茶文化習俗,簡稱“茶俗”,是茶文化在發(fā)展過程中與社會習俗相碰撞融合的產物。我國土地遼闊,民族眾多,各地習俗紛繁多姿。不同地區(qū)有著不同的民俗,這些民俗相互影響并最終形成獨具中國特色的民俗。當然,隨著茶文化的興盛和發(fā)展,其逐漸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并最終形成沿襲至今的茶俗傳統(tǒng)。比如說,我國許多地區(qū)的婚禮舉辦現(xiàn)場都有著敬茶的傳統(tǒng),足以見得,茶在婚俗中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除此之外,我國還有著“以茶迎客”、“以茶會友”和“以茶祭祖”等茶俗。相比之下,西方的茶俗形式較少。西方民間社會的飲茶風俗主要受到皇室貴族的影響,比如說流傳至今的“下午茶”習俗事實上源自英國皇后的飲茶習慣。作為西方茶文化的代表,英國有著諸多茶文化習俗,這些習俗隨著其殖民化進程逐漸傳往世界各地,并對他國文化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2.1跨文化交際能力概述
全球化進程的加快使得整個世界成為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要想與世界其他地區(qū)的人們更好地溝通,就必須了解和學習當?shù)氐奈幕驼Z言。根據(jù)外國權威語言學家的觀點,跨文化交際能力事實上就是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正常溝通的能力。“跨文化交際”源自英文“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其在全球化時代下有著不可取代的作用。從語言研究層面來看,跨文化交際必須滿足以下要求:交際雙方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同時應該用相同的語言進行直接的口語交流。全球化的興起,使得“地球村”的理念逐漸深入人心。要想適應全球化趨勢,就必須主動培養(yǎng)自身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當然,在培養(yǎng)跨文化交際能力前,需要對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構成要素加以了解。不同的學者對跨文化交際能力做出了不同的分類和解釋,當然每種說法都有其可取之處。一般來講,跨文化交際能力由交流動機、知識積累和交際能力這三個方面組成。要想提升跨文化交際能力,就需要從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構成要素出發(fā)進行綜合培養(yǎng)。
2.2培養(yǎng)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重要性
要想學好一門語言,還需要增強跨文化交際能力。據(jù)國外權威語言學家認為,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語言表達技巧對于語言習得倍加重要,同時跨文化交際意識和交際能力對于語言學習本身也是不可或缺的。如果忽視跨文化交際知識的汲取,學生在跨文化交際的過程中就會出現(xiàn)遇到諸多語言困境,導致溝通無法正常進行。比如說,在有英國來賓參與的茶事活動中,要是我們不懂應該的茶文化禁忌,且對英國下午茶的習俗傳統(tǒng)知之甚少,就可能觸碰到外國人的心理承受底線,從而出現(xiàn)各類文化層面的矛盾問題。就當前高校英語教學來看,跨文化交際知識等方面的文學教學不被重視。需要指出的一點是,教師比較重視語言本身的教學,比如教授發(fā)音技巧和語法注意事項等。一些教師也曾對講解過英語文化知識,但是他們卻不太注重實踐訓練的引入,使學生只是停留在紙上談兵的地步。長此以往,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將毫無起色??缥幕浑H能力是語言能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深入了解和學習跨文化交際知識,從而增強學生的英語口語水平。
3.1采用情境化教學方式,優(yōu)化課堂教學氛圍
就現(xiàn)階段大學英語教學來看,大部分教師的教學方式較為死板。雖然現(xiàn)在大學授課方式主要是PPT授課為主,但是很多教師在利用PPT課件講解課堂內容時往往習慣于照本宣科,他們照著PPT課件上的內容念讀,結果整節(jié)課成了教師的個人秀。在這種情況下,課堂氛圍就會顯得十分枯燥,學生的注意力也很難集中。課堂是教師與學生進行學術交流的場所,要是不改變原有的課堂教學方式,那么學生就很難從課堂教學中學到相關知識。教師不妨采用情境化教學方式,創(chuàng)設相關情景,從而優(yōu)化教學。比如說,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茶事活動的場景,讓學生以“茶話會”的形式展開交流,這樣學生就可以從中感受到中西茶文化的差異。當然,教師還可以仿照茶吧的形式開展課堂活動,引導學生打開心扉,主動用英語表達自己的想法,從而增強自身的口語交際水平。
3.2規(guī)范教學理念,重視跨文化意識培養(yǎng)
很多教師的教學理念存在差異,教師應該客觀對待事物,而不應該用自己的觀念左右學生對于事物的看法。有些教師認為外國文化明顯優(yōu)于我國文化,于是在教學過程中忽視我國文化的教學,當然這種教學理念是不科學的。還有一些教師受到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采取題海戰(zhàn)術讓學生學習語言知識,這就使語言學習本身產生了功利化傾向。當然,也有不少教師只看到了語言知識的重要性,而忽視了文化教學,這就會影響到學生的跨文化交流。事實上,以上這些教學問題是由教學理念的不規(guī)范所造成的。教師應該對傳統(tǒng)教學理念進行革新,采用科學客觀的教學理念進行教學。我國是茶的國度,也是全世界的茶文化之源,教師在語言教學的過程中應該讓學生認識到中西方茶文化的異同,從而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找準溝通方式。
3.3注重課外活動的開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課外活動是課堂活動的引伸,同時也是課堂教學內容的補充。教師主要給學生提供一種適合自身的學習方式,而不是采取“保姆式”的方法進行教學。以往,很多教師忽視了課外活動的重要性,他們只是給學生布置課外作業(yè),讓學生完成一份課堂總結或者撰寫一份課堂報告。這類作業(yè)只需要學生動筆就可以完成,而不能較好地培養(yǎng)他們的實踐能力。事實上,教師應該改變這種方式,讓學生真正發(fā)揮課外時間的有效性。教師不妨組織茶文化主題英語角,開辦迷你茶博會,或者開展茶文化英語辯論賽等趣味活動,使學生充分參與到英語學習中來。在茶文化主題英語角活動中,學生還可以邀請外教參加,學生在和外教交流的過程中就會直接了解到外國人對于茶文化的看法,同時學生也可以在交談中把握中西茶文化的異同等知識面。
綜上所述,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對于當今大學生的語言學習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傳統(tǒng)的語言教學存在一定的弊端,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足,從而影響到學生的深入學習和研究。為了改變這種情況,教師應該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和目前的教學背景出發(fā),規(guī)范自身的教學理念,采用情境化教學方式,同時積極開展課外活動,從而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提高他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參考文獻
[1]李敏淺.析中西方交際文化差異和大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2(19):122-122.
[2]馮文穎.在中西方文化差異的背景下增強大學英語專業(yè)口語教學中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策略 [J].赤峰學院學報 (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31(2):145-146.
[3]徐翠萍.大學英語口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方法探討[J].海外英語:上,2012(3):108-109.
[4]劉海峰.淺析商務英語教學中文化差異與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3(26):154-154.
[5]吳鋒針.中西習俗文化“沖突”——跨文化交際實例分析[J].綏化學院學報,2003,23(1):90-92.
作者簡介:顏寶琴,女,福建大田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際,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