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驥
?
春季蟹池管理技術
○孫驥
春季是河蟹復蘇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蟹池管理工作至關重要,直接影響到全年商品蟹養(yǎng)殖產(chǎn)量與效益的高低。其技術措施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池水管理技術:進入3月份水溫達到10℃以上,此時就有部分河蟹蘇醒活動和覓食。為了促使河蟹早開口攝食,晴朗的天氣應將蟹池內(nèi)水位降到30cm左右,促使水溫迅速上升,促使尚未出洞覓食的河蟹盡快蘇醒攝食;在連綿陰雨或倒春寒來臨前將池水水位加到80cm左右,以免池水水溫陡降而使出來活動的河蟹無法適應或造成死亡。
二、適時投餌技術:河蟹越冬后體質(zhì)較差,特別是一些體弱的或在冬眠過程中受傷害的河蟹,氣溫和水溫稍微變暖(10℃以上)時就蘇醒出洞活動。此時應投喂一些小魚等動物性食物,促使河蟹盡快恢復體質(zhì),盡快脫離了冬眠期而進入了生長期,起到了早攝食早生長的目的。第一次蛻殼結束后,需增加配合顆粒飼料和鮮小魚的投喂量,一般為其存塘量的4%-5%,并要考慮蝦、魚的存塘量,具體可根據(jù)河蟹對水草的破壞情況來決定投喂量和品種,如吃水草多,則需相應增加顆粒飼料或鮮小魚的數(shù)量。
三、水草栽種技術:春季是栽種水草的最佳時機,目前主要是栽植伊樂藻、輪葉黑藻和苦草等。栽植水草時要將河蟹活動區(qū)和栽草區(qū)分開,否則水草剛出芽即被河蟹吃掉無法長得茂盛。伊樂藻冬春季隨時可栽,將伊樂藻切成1-15cm長的段,每簇10根左右,一般畝用鮮伊樂藻50kg左右;輪葉黑藻在3月中下旬點播或穴播,每穴二三粒,根據(jù)芽孢大小畝用量在500-1000g;苦草在3月下旬或4月上旬條播,草籽要浸泡二三天后再播種,畝用量500-1000g;栽植水草區(qū)水深以20-30cm為好,目的是使水溫上升快水草接受陽光強而快速生長。
四、投放螺螄種技術:螺螄不僅是河蟹的優(yōu)良天然餌料,而且是蟹池中出色的“清潔工”,有助于改良水質(zhì)、提高水體的自凈能力。清明節(jié)前后每畝投放200kg左右,投放的螺螄要新鮮,4月下旬以后,根據(jù)螺螄存塘量酌情增放。根據(jù)近年來養(yǎng)殖經(jīng)驗,螺螄最好不要一次性投放過多,應該分次分批投放,以免螺螄吃掉大量浮游生物,引起水質(zhì)清瘦,導致青泥苔大量滋生。
五、水質(zhì)管理技術:春天池水水質(zhì)較瘦是青苔生長旺盛季節(jié),青苔在蟹池里大量生長占據(jù)水體空間導致河蟹正?;顒邮茏栌绊懮L,使池水缺氧造成河蟹無法生存。如果發(fā)現(xiàn)蟹池內(nèi)長有青苔,若有少量青苔時可人工撈取,若有大量青苔或人工不便撈取的青苔,在晴天上午用濃度為0.6g/m3螯合銅或青苔凈對著青苔噴灑;如果青苔長在水下,可將噴霧器插頭插入水里對著青苔噴。第二天將池水排掉部分后再加入等量的新水,排、進水量不能超過池水總量的1/5,以防池水水溫變化太大影響河蟹生長。
六、病害預防技術:春季河蟹主要病害有水霉病、腐殼病、藻類著生癥等,對于這些病害主要以預防為主。水霉病主要是河蟹在起捕、運輸過程中身體受損傷又沒及時消毒,傷口處長有棉絮狀水霉,影響河蟹活動并引起消瘦,重者引起脫殼不遂死亡。腐殼病主要是因捕撈、運輸引起,河蟹甲殼和步足上有點鐵銹色斑點,重者呈褐色洞狀,引起脫殼不遂死亡。這兩種病害的預防方法是:在起捕和運輸過程中盡量輕拿輕放。河蟹苗種下池前用苗種專用浸泡劑克毒靈或高錳酸鉀浸泡。藻類著生癥主要是因為春季蟹池水淺、瘦,陽光充足適合藻類大量生長,河蟹背殼和四肢上有纖維絲狀物,多者引起活動受阻,有時也引起脫殼不遂死亡。預防的方法是:培肥水質(zhì)或使池水混濁抑制藻類的生長。
(通聯(lián):211700,江蘇省盱眙縣水產(chǎn)技術指導站盱眙縣林園路38號電話:0517- 88273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