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楊 匡素萍
新媒體在高校共青團工作中的傳播效果研究
——以山青文傳學生工作之家homeccyl為例
李 楊 匡素萍
[摘 要]新媒體的廣泛使用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和交往方式,在這種新媒體的新思維和新思路下,高校共青團話語傳播工作也開始了新局面。以微信平臺為代表的共青團話語傳播新形式在各大高校及共青團組織已被廣泛使用。微信這一免費的聊天工具在信息傳播方面,不僅傳播速度快捷,影響面廣,而且傳播形式新穎多樣,滿足了當下高校青年人的心理需求,所以,在高校共青團工作中推行微信平臺勢在必行。
[關鍵詞]新媒體;共青團;話語傳播
[作 者] 李 楊,山東青年政治學院文化傳播學院團總支書記、學工辦主任,播音專業(yè)教師;匡素萍,山東青年政治學院文化傳播學院團總支干事,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yè)教師。
山青文傳學生工作之家homeccyl微信平臺是山東青年政治學院文化傳播學院團總支的官方公眾平臺,也是山東青年政治學院最具影響力和粉絲數最高的官方微信,目前粉絲數已超過4萬。homeccyl微信平臺目前主要有文傳印象、傳送門、聯(lián)系我們三個模塊,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傳送門模塊下的《原話車間》《堅果電臺》《深藍放映》《睡不著》等主打節(jié)目。
2011年1月21日騰訊公司正式推出微信(WeChat)產品,它是一款依托智能手機與互聯(lián)網的免費即時通訊軟件,一經面世便迅速得以消費者推崇。同時,自推出后,微信不斷更新版本,突破性實現“搖一搖”“漂流瓶”“朋友圈”“公眾平臺”“語音記事本”等服務插件功能。[1]
共青團組織對引領當代青年成長和進步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共青團工作如果能充分利用新媒體手段,必然能有利于開展話語傳播工作,增強話語傳播效果。SWOT分析法又稱態(tài)勢分析法,是一種能夠比較客觀且準確分析和研究對象現實情況的方法。[2]本文以SWOT原理分析山青文傳學生工作之家homeccyl微信平臺(以下簡稱homeccyl微信平臺)傳播效果的優(yōu)勢、劣勢、機遇和挑戰(zhàn)。
(一)優(yōu)勢分析
1.及時了解學生思想動態(tài),有利用開展共青團工作。微信在大學生群體中被廣泛使用,學生關注什么樣的微信平臺間接反映了自己的關注點。在開展共青團工作方面,homeccyl微信平臺已經起到了重要的傳播作用。首先,微信平臺承擔了部分發(fā)布新聞的任務,并且在傳播新聞過程中,傳播速度快,信息簡捷,圖片新穎。以“山東青年政治學院2015級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yè)新生見面會”微信平臺所推送的新聞為例,見面會在晚上9點結束,當晚10點微信平臺就推出了此條消息。學生紛紛點贊,閱讀量直線上升。不僅如此,通過homeccyl微信平臺所推送的文章,通過后臺就可以知道每篇文章的閱讀量,運營平臺的同學可以及時了解同學們的關注點,從而了解推送哪類文章比較受關注。微信平臺有利于開展共青團工作,發(fā)揮共青團組織對青年人的思想引領和成長服務的作用。
2.擴大高校共青團組織的社會影響力,為學生提供更多機會。homeccyl微信平臺所發(fā)布的內容不僅校內學生能夠接收,關注微信平臺的校外就業(yè)單位和企業(yè)同樣能看到。homeccyl微信平臺的Home雙選會已推出多期,主要圍繞畢業(yè)生的風采展示、個人簡歷、自我介紹和導師寄語將畢業(yè)生的情況展示出來,用人單位可以看到學生的全部情況。這樣的推介不僅能給學生提高更多的就業(yè)機會,也提高了學校和專業(yè)的社會影響力。
3.完善了高校共青團的話語傳播體系,提升傳播效果。高校共青團組織要以國家大政方針為指導,重點對網絡輿論的內容進行管理與引導,掌握網絡話語權。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并做出正確的引領,確保網絡輿論的健康化傳播。[3]官方微信平臺的建立不僅有利于傳播信息,也有利于把控和監(jiān)測信息。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就從側面防止了不良信息和負面輿論,微信平臺可以第一時間對危機性學生管理事件做出回應,不僅如此,學生對學校和老師的意見可以通過微信平臺反映,實現互動性和雙向性的傳播。
(二)劣勢分析
高校共青團微信平臺與大學生微信用戶互動性有待提高。微信公眾平臺的功能從形式上概括可以認為是一對多的媒體性行為活動,隨著這種行為活動的衍生,在進行過程中產生了雙向的信息流動,即微信公眾平臺向各用戶傳遞信息,各用戶向微信公眾平臺傳遞信息,這種交互式的運行模式正是微信公眾平臺的魅力所在。[4]在前文中我們提到了homeccyl微信平臺在與學生們實現雙向互動所表現的關注量和點贊數,但是僅憑這一點不能實現與在校大學生的真正互動。例如homeccyl微信平臺曾承擔文化傳播學院“我的奇葩舍友”攝影大賽的微信拉票活動,這樣的舉措不僅使該比賽成功地在線上舉辦,也讓學生們能夠快捷方便地參與此次活動,手指一點便可以把選票投給自己喜愛的選手。高校共青團新媒體傳播發(fā)展迅速,降低大學生微信用戶使用熱情。
新媒體的發(fā)展迅猛給共青團話語傳播工作帶來的影響有利也有弊。在QQ、微博以及各種媒介的沖擊下,微信平臺的運營過程一定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過程。在新媒體發(fā)展迅速的今年,只有加強微信平臺運營人員的學習,創(chuàng)新微信平臺發(fā)展思路,才能掌握更多的穩(wěn)定受眾群。
(三)機遇分析
1.高校共青團微信平臺提高了高校團組織建設和管理的靈活性。homeccyl微信平臺由學生會成立新媒體中心專門運營,這樣不僅便于管理,也有利于微信平臺運營人員開展工作。不僅如此,通過微信平臺減輕了共青團工作中的一些滯后性。以倡議學生開展“無手機活動月”為例,以往倡導學生參與活動往往需要學生手簽倡議書,而有了微信平臺,一封簡短活潑的倡議書讓同學們很快就可以看到,并且閱讀方便,形式靈活易接收。高校共青團微信平臺的建立不僅豐富了團組織建設,讓共青團話語傳播更加多樣化和豐富化,也帶來了共青團管理工作的靈活性。
2.高校共青團微信平臺提高了高校共青團工作效率。新媒體的發(fā)展,使高校共青團微信平臺成為高校共青團工作的有力載體。不僅可以使各級團組織聯(lián)系更加緊密,也極大地方便了工作往來。一份文件通過轉發(fā)就可以實現跨區(qū)域傳遞,使結構松散、信息滯后的傳遞方式成為過去。在高校共青團工作中,通過微信平臺創(chuàng)辦“微課堂”,成為教育在校大學生的重要途徑。高校共青團微信平臺的使用使共青團組織能更好地發(fā)揮教育廣大青年學生、思想引領和成長服務的作用。
3.高校共青團微信平臺為在校大學生提供了更多機會。高校共青團微信平臺也給在校大學生提供了很多機會,尤其是在提高專業(yè)技能、促進創(chuàng)業(yè)就業(yè)方面。homeccyl微信平臺下設的堅果電臺,已經充分說明了這一點。堅果電臺作為同時服務于校園聽眾和校外聽眾的網絡電臺,致力于打造高質量收聽率節(jié)目。該網絡電臺不僅給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yè)的學生提供了實踐平臺,也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專業(yè)技能,堅果電臺下有荔枝FM、喜馬拉雅FM、考拉FM、優(yōu)聽Radio、企鵝FM、鳳凰FM等網絡電臺,學生們通過固定節(jié)目展示自我。與此同時,不少學生通過微信平臺創(chuàng)業(yè),播音專業(yè)學生利用所學專業(yè)創(chuàng)辦《淘聲配音》,以微信公共號為依托,進行線上的配音交流和配音工作,經過系列推廣活動,目前已經和部分電臺合作。高校共青團微信平臺不僅為學生搭建了學習和提高專業(yè)的舞臺,也為在校大學生提供了更多創(chuàng)業(yè)就業(yè)機會。
(四)挑戰(zhàn)分析
1.高校大學生的政治意識缺失。少數在校大學生缺少堅定的政治意識,這給高校共青團話語傳播工作帶來挑戰(zhàn)。只有將共青團工作面向最廣大的青年學生,把正能量傳遞給在校大學生,才有利于將學生向積極的方面引導,從而有利于開展工作。
2.網絡平臺言論開放,容易產生輿論危機。在校大學生可以在微信平臺回復任意內容,也可以隨意轉發(fā)內容,一旦發(fā)生應急性危機事件,容易引發(fā)消極的輿論潮。由于大學生性格塑造不夠完善,在這個過程當中極易造成人云亦云的后果,給高校管理工作帶來隱患。
3.碎片化語言的使用,使高校共青團話語傳播的嚴肅性降低。高校共青團的話語傳播是一項有序并且嚴謹的工作,官方微信平臺的建立就是要達到共青團話語傳播的權威性。但是通過微信平臺發(fā)布的內容難免有信息零散、形式活潑等特點,在這一層面上,很難保證高校共青團話語傳播的嚴肅性。
(一)加強自身管理建設
在校大學生信息獲得途徑多樣,并且信息接收的時效性強。話語傳播的有效性必須通過加強自身的管理這一方式。homeccyl微信平臺的管理建設盡管已經基本成熟,但是在組織建設方面可以增開專業(yè)負責受眾反饋和受眾調查的部門,只有這樣才能了解學生對微信平臺的評價,及時調整,更好地服務于學生。
(二)學習優(yōu)秀共青團微信平臺運營經驗
在運營微信平臺過程中,借鑒優(yōu)秀經驗也是提升自我的有效舉措。堅持走出去,積極向優(yōu)秀的共青團微信平臺學習,參加新媒體相關的研討會,組織與其他學校的經驗交流,或請外校微信平臺運營負責人為大家做報告等。
(三)努力提升校外影響力。
通過系列舉措使高校共青團微信平臺具有一定的社會影響力。與其他高校合作,在微信主頁互相推薦;與企業(yè)或者就業(yè)單位合作舉辦比賽;通過學生的專業(yè)擴大微信平臺的影響面。
目前,運用新媒體構建共青團話語傳播新形式已經成為目前高校共青團工作的一個新趨勢,只有準確把握大學生的心理特點,用青年學生喜歡的方式進行共青團話語傳播,才是共青團工作組織建設的有力保證。只有把握時代發(fā)展的動向,充分利用新媒體的優(yōu)勢,創(chuàng)新共青團話語傳播工作思路,才能達到共青團組織青年、引導青年、服務青年的目的,才能更好地促進共青團事業(yè)的發(fā)展。[本文系2015年度全國學校共青團研究課題“新媒體背景下共青團話語傳播方式研究”階段性成果(課題編號:2015LX213);2015年度山東省青少年研究規(guī)劃課題“新媒體背景下共青團話語傳播方式研究”階段性成果(課題編號:SDYSB150103)]
【參考文獻】
[1]吳杰.基于SWOT的高校共青團微信公眾平臺的角色定位與發(fā)展策略分析[J].法制博覽,2016(1).
[2]吳蓉蓉,林洪偉.新媒體背景下微信在高校共青團工作中的運用分析[J].文教資料,2014(11).
[3]馬鳴.新媒體視域下高校共青團工作創(chuàng)新研究——對手機、微博、論壇等新媒體網絡傳播工具[J].亞太教育,2015(5).
[4]倪振超.淺析共青團微信公眾平臺發(fā)展的現狀、問題與對策建議[J].經濟管理者,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