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淑青,樊建英,李東玉,封志明,張鐵石
(石家莊市農(nóng)林科學研究院,河北 石家莊 050021)
石薯1號是第1個通過河北省審定的適宜二季作區(qū)種植的早熟馬鈴薯品種,已通過河北省農(nóng)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早春地膜覆蓋于3月初播種,6月上中旬即可收獲,每667 m2最高產(chǎn)量可達4 000 kg,種植收益較高。
石薯1號屬早熟鮮食菜用型品種,生育期67 d。株型直立,株高66 cm左右,莖綠色帶褐色斑紋,葉綠色,單株分枝數(shù)平均3~5個,花冠淺紫色,花繁茂性中等,無天然結實。結薯性集中,塊莖橢圓形,淺黃皮淺黃肉,薯皮光滑,芽眼較淺,平均單株結薯塊數(shù)4.5個,商品薯率86.4%。一般667 m2產(chǎn)量2 500 kg,高產(chǎn)可達4 000 kg。商品薯品質優(yōu)良,經(jīng)農(nóng)業(yè)部薯類產(chǎn)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張家口)檢測:薯塊淀粉含量14.2%、干物質含量17.12%、粗蛋白含量2.6%、還原糖含量0.3%。該品種抗馬鈴薯PVX病毒病、PVY病毒病、PVS病毒病、PLRV病毒病,對晚疫病抗性好。適宜在河北二季作區(qū)春季種植。一般在3月1-15日進行覆地膜播種,6月5-20日收獲。如果采用3膜覆蓋或2膜覆蓋,播種期可提早到1月下旬-2月中旬,收獲期可提早到5月1-10日,不但可以補充市場上馬鈴薯供應淡季,還可以大大提高種植經(jīng)濟效益。
選擇土壤疏松、不含鹽堿、肥力中等以上、排灌方便的地塊種植。上凍前每667 m2撒施腐熟有機肥3 000~5 000 kg,深耕30 cm,整平耙細土壤。播種前30 d觀察土壤墑情,如果墑情不足,必須洇地造墑,確保足墑播種以保證出全苗、出齊苗。
2.2.1 種薯儲存
入冬前按每667 m2150 kg用種量準備種薯,將種薯放在通風干燥處攤晾7~10 d,去除傷、病、爛塊后,存放于2~4 ℃的室內或庫房中,儲存濕度85%左右。
2.2.2 催芽
為促進出苗,播種前30 d開始催芽。催芽宜在有散射光的室內或溫室大棚內進行。氣溫高于5 ℃石薯1號即可緩慢發(fā)芽,催芽溫度以15~20 ℃為宜,嚴格控制溫度不超過25 ℃。催芽20 d左右分揀出芽長0.5 cm以上的薯塊,單層擺放,至發(fā)好的芽成為紫綠色,以利于秧苗生長。
2.2.3 種薯切塊
播前1 d切塊,切塊時首先切掉種薯尾部5 g左右的1個薄片,觀察種薯健康狀況,淘汰維管束發(fā)黑變色的帶病種薯。芽塊大小以25~30 g為宜,每個芽塊必須留1~2個健康芽眼,芽眼距離切口不少于1 cm;芽塊不能切成長條形或薄片形,每切1個種薯或切到病、爛薯時,將切刀放入75%的酒精中或浸在3%的高錳酸鉀溶液中進行切刀消毒,同時注意淘汰病、爛薯。
2.2.4 切塊方法
石薯1號具有明顯的頂端優(yōu)勢,帶有頂芽的切塊不但出苗早,而且苗壯、利于高產(chǎn),因此切塊時應多用頂芽和側芽,少用尾芽或將尾芽單切、單種。50 g左右的種薯自頂部縱切為2塊;100 g以上的薯塊,應自基部順螺旋狀芽眼向頂部切塊,到頂部時,縱切3~4塊。切好的薯塊不宜裝袋和覆蓋,應放在溫度不低于10 ℃的陰涼通風處攤晾7~8 h,待傷口愈合后進行播種。帶芽的薯塊運往田間時,應使用紙箱或竹筐,不能放在塑料袋、編織袋和麻袋內,以免因高溫引起爛種。
2.3.1 播期確定
河北二季作區(qū)春季種植石薯1號必須使用地膜,相對不用地膜播種的地塊,使用地膜播種可提高地溫3~5 ℃、提前播期7~10 d、提高產(chǎn)量10%以上、提高效益15%以上。河北二季作區(qū)春季采用地膜覆蓋種植石薯1號提倡頂凌播種,一般驚蟄(3月5日)左右進行播種,最晚不能晚于3月15日。播種后立即覆蓋地膜,以保墑、提溫、促早齊苗。
2.3.2 種植方法
一般采用大壟雙行種植方法。每隔90~100 cm開1條播種溝,溝內小行距10~15 cm,插空播種兩行,株距30~33 cm;單行播種時,行距70 cm,株距22~25 cm,每667 m2定植4 000~4 500株。
2.4.1 施肥培土
播種時溝施氮、磷、鉀復合肥70 kg,硫酸鉀30 kg做底肥,肥土均勻混合后播種。出苗時將苗及時掏出膜外,晚霜過后揭膜,進行追肥、培土。結合第1次培土,每667 m2追施尿素10 kg,然后培土澆水;現(xiàn)蕾時每667 m2追施硝酸鉀15 kg或含40%黃腐酸鉀沖施肥10 kg,追肥后培第2次土,然后澆水;要求兩次培土后確保壟高達20 cm,注意現(xiàn)蕾后不再追施氮肥。
2.4.2 澆水
播種時必須保證足墑,墑情不足時根據(jù)土壤性質播前20~30 d洇地造墑,因缺水影響出苗時要及時澆水;墑情好的地塊,出齊苗前不澆水。揭膜培土后澆第1次大水,現(xiàn)蕾期澆第2次大水,初花期澆第3次大水,以后保持土壤濕潤。每次澆水不能漫過壟背,收獲前7 d停止?jié)菜?,以防止因水分過大而引起田間爛薯。
2.4.3 防止徒長
秧苗生長至50 cm時,為防止因徒長影響結薯,每667 m2用30 g多效唑對水30 kg均勻噴灑;株高60 cm時同樣用量再噴1次,可以達到控上促下的作用,有效防止石薯1號因徒長造成的減產(chǎn)。
2.5.1 早疫病
高溫干旱缺肥容易發(fā)生早疫病,早疫病發(fā)病為適溫26~30 ℃。該病是近年來河北二季作區(qū)常發(fā)生的病害,而且一旦發(fā)生對產(chǎn)量影響非常大。因此在河北二季作區(qū)5月中旬如果氣溫持續(xù)升高,應注意追肥、澆水,并用80%代森錳鋅800倍液進行預防;早疫病發(fā)病初期用10%苯醚甲環(huán)唑水分散劑1 500倍液每隔7 d噴1次,連續(xù)防治2~3次。
2.5.2 晚疫病
日暖夜涼,高濕條件容易引發(fā)晚疫病,晚疫病發(fā)病適溫為18~22 ℃。河北二季作區(qū)4月底-5月初期間若陰雨、多霧、空氣潮濕,則容易發(fā)生晚疫病??捎?8%甲霜靈錳鋅500倍液進行防治,發(fā)病初期用72%霜脲·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68.75%銀法利600倍液每隔7 d噴施1次,連續(xù)防治2~3次。
2.5.3 黑脛病
病菌發(fā)育適溫為23~27 ℃。發(fā)病初期,拔除病株后,用2%春雷霉素600倍液或80%乙蒜素800~1 000倍液等噴撒全田進行防治。
2.5.4 蚜蟲
河北二季作區(qū)4月20日左右,小麥開始防治蚜蟲時必須給石薯1號馬鈴薯防治蚜蟲,否則蚜蟲容易使石薯1號再次感染病毒,造成嚴重減產(chǎn)。可選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1 000倍液田間噴灑進行防治。
2.5.5 地下害蟲
播種時每667 m2溝撒3%辛硫磷顆粒劑3~5 kg;或出齊苗后結合第1次澆水,每667 m2用40%的辛硫磷乳油1 000 ml于傍晚進行順水灌殺,能有效防治地老虎、蠐螬、金針蟲等地下害蟲。
河北二季作區(qū)6月上中旬,石薯1號出苗60 d左右,當下部葉片開始發(fā)黃時進行收獲。收獲時輕拿輕放避免破皮;將表皮完整,不傷不綠的薯塊裝于透氣的紙箱或庫房避光存放,防止薯塊見光變綠影響品質。常溫下如超過30 d沒有上市,應將商品薯存于2~4 ℃的冷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