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云發(fā)
“微課教研”要關注要實踐要評價,就是說“微課教研”是在樂意關注、快樂實踐、積極評價的環(huán)境中創(chuàng)造了“微課程”。因其現(xiàn)象小、策略小、故事小,容易適應教育發(fā)展對我們的教學工作提出的一系列新挑戰(zhàn)、新要求,因此,有關注、有實踐、有評價的“微課教研”符合時代需要的教學轉變,符合以人為本的教學需求。
新課程教學理念下,“微課教研”引來了“微課程”,如何內化并外顯為教學行為?需要我們深入剖析教學工作中微細節(jié),微問題……從此,實施微課教學的重要性就愈來愈凸顯出來了。為使“微課程”得到充分利用,為讓微課教學順利實施,就有了“微課教研”。
“微課教研”是教師在日常教學與研究過程中,圍繞某個細微問題或某個具體問題或某個主題或某個專題,借助以“微課”為載體,充分利用“微課”中教學設計、教學思維、教學策略等多種教學資源,以課堂教學中的技術手段而開展多層次、多樣化、多主體的環(huán)節(jié)調研,相互研討,交流互動,成果共享,從而深化教師對實施微課教學進行微課教研的認識和理解,有效提升教師專業(yè)水平的發(fā)展,有效解決教學過程中影響教學質量的細微問題直至具體問題。
一、關注“微課教研”
關注“微課教研”,是因為事情的結果有時候是由關注點決定的。心理學認為:每個人對外界的注意力都是有限的。要由關注知識傳授的全研究向關注全程育人、綜合育人、全面育人的微研究轉變。過去我們的教研員就是學科教研員,大家都是立足于自己的某一個學科做教研,研究的問題不外乎知識怎么傳授,尤其是學科知識怎么傳授?,F(xiàn)在,我們要關注的是如何使教研工作在立足于學科研究、知識技能研究的基礎上,向整體關注人、培育人轉變。
二、實踐“微課教研”
實踐“微課教研”——基于經驗的課堂教學研究向基于事實和數(shù)據(jù)的微課教學研究轉變,這就要求研究方式、方法要向著新課改,始終堅信微課教學是學校教學工作不可缺少部分,始終堅信微課課堂是實施微課教研的主陣地,讓微課教研更加科學、更加規(guī)范、更加理性。因為課堂教學學生對文本探究等過程中的“生成”系數(shù)復雜多變,所以微課教研的作用無處不在。微課教研雖然其時空范圍相對有限,但包含的研究對象、涉及在內的影響因素非常廣泛。實現(xiàn)問題的解決,如通過對數(shù)據(jù)的分析,對大量事實以微板塊式的“微課”教研在實際操作中提煉,最終形成科學、理性的判斷。這樣形成的微課教研模式,不但突顯出圍繞課堂教學來進行研究,而且更突顯出教研的成果。對一線學校教學工作的指導,就更有說服力;對課堂教學中的某個環(huán)節(jié)、某個主題(知識點)、某個事件(活動)為研究對象,就更有實效性。
三、評價“微課教研”
評價總是蘊含著一定的價值取向,對被評價者的價值觀起傳遞和引導作用。如:在學業(yè)評價中,基礎知識的評價不是唯一要項,應注重價值取向,給教師、給學生、給家長積極導向。因此,我們既要關注學生在學習綜合性、實踐性課程中,不同方面上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更要在廣泛的微課課堂上關注學生學習的態(tài)度。對學生的知識素養(yǎng)、學習習慣、實踐能力的評價,應以微課教研挑明目標,確定要求,指導方法,發(fā)現(xiàn)不足,及時改進,激勵前進。如:遇到部分學生寫字態(tài)度不端正,未能掌握正確的執(zhí)筆姿勢等,微課教研過程中就應尋找原因,有可能是我們老師指導學生寫字沒有深入地、科學地分析,習慣糾正力度不夠,導致學生寫字出現(xiàn)這樣那樣的問題。原因找準了更應思對策━━書寫指導課“微教研”。
認真地掂量著微課教研,如同無限長的路。但有一個出發(fā)點,這個點就是微教學設計、微教學思維、微教學策略?!拔⒄n教研”看似雖小,有人或許不屑一顧,但微小的關注或動作可產生巨大的影響。因為,微課教研正日益彰顯出草根化的發(fā)展趨勢,在教學工作中,有著不可忽視的正能量。而今應當崇尚“微中見道”,正如“平凡的事堅持做就不平凡”。由此微課教研因易于操作和參與,所以教師也就愿意身體力行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