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振
從情感化角度出發(fā)構建出手機移動應用動效的設計原則。通過問卷調(diào)查,焦點小組和動效實例對比來研究情感化在動效中的體現(xiàn)方式。并從大量實例和情感化設計方法中提煉出情感化手機移動應用動效的設計方法。情感化動效的設計方法能夠指導實際手機移動應用的動效設計。
情感表現(xiàn),是現(xiàn)如今人類追求的一種更高的向往。人類文明之所以能不斷發(fā)展與繁榮,是滿足不斷提高的人類需求的結果,隨著經(jīng)濟的快速增長和生活物質(zhì)的過剩,人們渴望被“服務”,于是人類進入了“大規(guī)模服務”的時代?,F(xiàn)在絕大部分移動應用接受 “扁平設計”美學,移動應用之間開始缺乏品牌化差異,看起來都大同小異,甚至出現(xiàn)了移動應用的制作模板。這使得設計師開始尋求其它方式讓移動應用變得引人入勝。 在互聯(lián)網(wǎng)快速發(fā)展的今天,以用戶體驗為主導的思想在移動應用的設計過程越來越被人認可。
仔細研究發(fā)現(xiàn),許多讓我們眼前一亮的瞬間,都來自一些交互動效設計的創(chuàng)新點。良好的動效可以有效的實現(xiàn)人與移動設備的情感化交互。經(jīng)過精心設計的動效可以瞬間拉近人與移動設備的距離,給用戶不一樣的心里感受,更大程度減少等待過程的乏味感、焦慮、憤怒等負面情緒,讓用戶發(fā)至內(nèi)心的感到愉悅。一個吸引用戶的動效可以增加用戶黏性,減少用戶的流失,增加自身產(chǎn)品的商業(yè)價值和品牌價值,讓產(chǎn)品在日益激烈的移動應用市場中更具競爭力。
情感化設計
隨著人們對于情感化設計的研究逐漸深入,情感化的設計思想也越來越受到大眾的重視。前人對情感化的研究主要的思想理論有心理學家馬斯洛在幾十年前提出的著名的“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唐納德·諾曼提出的情感化設計的三個層次理論以及狩野紀昭及提出的卡諾模型理論。其中以情感化的三個層次理論為情感化研究的重點理論,即本能層,行為層和反思層。情感化設計講究設計的人性化,除了滿足產(chǎn)品的功能性,還要以人為中心,賦予產(chǎn)品更多的人文關懷,滿足使用者精神需求。
手機移動應用動效
手機移動應用動效,指的是用戶在與移動設備交互過程中,移動應用用戶界面呈現(xiàn)出的動態(tài)效果。在移動應用中,手機移動應用的動效具有高效反饋,層級展現(xiàn),引導操作,過渡流暢,增強操縱等五個方面的作用。
高效反饋是手機移動應用動效重要的特點。在這個信息化的社會,高效,快速的反饋動效能夠大大提升人們在使用手機時的用戶體驗。
層級展現(xiàn)能夠使手機移動應用的結構更加清晰,讓人們在使用應用時不至于迷失在多層級的移動應用中。
引導操作即利用動畫效果來吸引人的眼球來達到將使用者的注意力引導至用戶需要關注的地方,大大降低了用戶的學習成本。
過渡流暢即通過自然的動畫效果將用戶的注意力從一個層級轉(zhuǎn)移到另一個層級,并且在轉(zhuǎn)移過程中不會讓用戶感到突兀。
增強操作即進一步讓用戶感覺到自己是應用的主人,增加用戶和應用的主仆關系感。
情感化手機移動應用動效設計原則
情感化手機移動應用動效的設計主要從情感化設計的三個層次理論向下拓展延伸細分出具體的設計方法。
(1)本能層移動應用動效設計原則
本能層移動應用動效分為表層形式和深層形式。表層形式包括動效的點、線、面、體、造型、材質(zhì)、機理、色彩等維度。在此層面上要充分考慮目標動效的風格和應用的風格相搭配、統(tǒng)一。深層形式包括時間、空間、力等維度。設計深層形式時需要考慮目標動效所要達到的目的和動效發(fā)揮的作用。
(2)行為層移動應用動效設計原則
行為層移動應用動效設計主要需考慮動效的易用性。易用性即人們對移動應用的容易接受程度和使用體驗的愉悅程度。移動應用動效的易用性對用戶來說意味著易于學習和使用、減輕記憶負擔、使用的滿意程度等。產(chǎn)品易用性好,很可能是因為產(chǎn)品功能少,界面簡單,也可能是用戶認知成本低等因素。而動效的易用性則可以從讓應用更容易被用戶所接受的角度入手來設計。
(3)反思層移動應用動效設計原則
反思層移動應用的動效設計包括品牌性和共鳴感兩方面。一個優(yōu)秀的動效可以代表一個品牌,如將應用的品牌元素和動效相結合,則可能給應用帶來不可估量的品牌效應。共鳴感也是引起用戶注意的重要的方面。讓用戶喜歡是一個應用成功的標志,因此準確的把握用戶的喜好,充分了解應用的目標用戶是使應用引起用戶共鳴感的重要方法。
結語
好的設計往往是以小見大的,在細節(jié)處彰顯情懷。好的體驗也是由每一個細微的感受構成的。用戶看到一個頁面時,其注意力首先會被動態(tài)效果所吸引。情感化移動應用動效設計雖然是一個移動應用設計很小的一個方面,但卻能夠影響用戶對移動應用的第一印象。然而正是因為動效能夠非常有效的吸引用戶的注意力,在動效的使用的過程中,就需要更加小心謹慎,確保設計目標不會被其干擾。
(作者單位:浙江工業(yè)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