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晗
蘇迎春當初腦子一熱,四處找退休的“姐妹們”成立這個文化活動志愿隊時,是想做一件利國利村的事兒。13年過去了,她也的確做到了,至少別人一提到北京市昌平區(qū)南口鎮(zhèn),都會對南廠東社區(qū)文化活動志愿隊贊不絕口。
2016年1月3日,南廠東社區(qū)的霍保榮等28位文化志愿者同北京昱耆文化志愿團的成員一同赴韓國參加了中韓文化交流活動。經(jīng)過層層選拔,南廠東社區(qū)75歲的齊秀清主演的群口快板《健康百歲七顆心》、霍保榮等表演的廣場舞《跳到北京》入選。
其實,蘇迎春起初發(fā)起成立這個文化活動志愿隊時,是為了活躍當?shù)貧夥?,讓居民們更快融合起來。“因為當時人們剛經(jīng)歷了非典,各個都精神緊張,毫無生氣?!碧K迎春走在南口鎮(zhèn)的街道上,向《經(jīng)濟》記者講述著當年每個街道的壓抑氣氛。
但出乎意料的是,這個文化志愿隊最終被大家關(guān)注的,卻是其精神面貌和專業(yè)水平。
也許像文化志愿隊隊長霍保榮總結(jié)的那樣,既然是文化志愿隊,就不僅牽涉到一個地區(qū)文化市場的穩(wěn)定,還代表著一種積極向上的態(tài)度?!斑@才是我們這群退休人員聚在一起的意義。”
“能不能把她們并到一起搞文體活動?”
當然,起初,誰也沒有清晰地意識到這一點。
據(jù)說這一切的起因是,當時南口鎮(zhèn)社會閑散人員太多,有些人愛去上訪、鬧騰。時值蘇迎春剛被選為南口鎮(zhèn)南廠東社區(qū)書記,不服的人借此鬧事。
“當時就在想,怎樣才能最快聚集人心,能不能把這些人弄到一起搞文體活動?”蘇迎春回憶說。
這個想法一旦成型,蘇迎春便開始尋找合適的領(lǐng)頭人。霍保榮便是蘇迎春的首選。她找了霍保榮很多次,也如實說了當時的難處?!霸蹅兇謇锏那闆r你也了解,沒有多的資金支持,但確實需要這樣一個文化活動中心來穩(wěn)定文化市場?!?/p>
與此同時,另外一個人也在找霍保榮,對方承諾的是:“跟著我干這個,一定能賺錢?!?/p>
都是鄉(xiāng)里鄉(xiāng)親,哪邊都不好推辭,但在權(quán)衡之下,霍保榮選擇了在村里組織文化活動志愿隊。
隨后,蘇迎春把參加的名額分配到各社區(qū),讓有意愿的群眾參加。一些人完全是因為自己在家里閑不住去的,一些人是被“點名”去的,一些人是為了健身去的。
不管怎樣,2003年,這些人都匯聚到了一起,開始學習跳舞。
這些人有不同的家庭背景,大部分人在家里都是高高在上的“皇后”。
霍保榮最初并沒有意識到,這樣一群人組織到一起后,會發(fā)生什么。不過她很快就發(fā)現(xiàn)了。
先有隊員間的摩擦,對霍保榮排練舞蹈的各種不樂意,有的人還會當場發(fā)脾氣。看著局面有些混亂,霍保榮成為了她們之間的“萬金油”。與此同時,她“突然發(fā)現(xiàn),大家在找一種精神層面的快樂。”
據(jù)當時最早一批加入文化志愿隊的平姐回憶,基本上都是退休人員,平均歲數(shù)為60歲,有的人可能正處于更年期,有的人因為性格好強,不愿意聽別人的管理……眾口難調(diào)。
“我們是一個團體”
那時候霍保榮還沒有正式加入這個文化志愿隊,只是在工作之余幫著蘇迎春籌劃?!拔耶敃r感覺,這里面要做的東西太多了,從零開始?!彼f。
這位大半輩子在鐵道部南口機車車輛廠做檢查工作的員工,只有在小時候?qū)W過合唱,上過臺,可以說一點舞蹈基礎(chǔ)也沒有。到了快退休的時候,她竟然被委以重任。
“說不著急是不可能的?!被舯s說。
所以,她通過朋友聯(lián)系到北京市區(qū)的一位專業(yè)舞蹈老師,發(fā)動隊員們一起去學。沒有經(jīng)費補貼就自己掏錢學,沒有道具就自己在家做。
2007年,文化志愿隊為節(jié)省開支,自己動手做藏族服裝去參加北京市“民族團結(jié)杯”群眾健身操舞大賽預賽?!笆袌錾腺徺I一套藏族服裝至少需要500多元,租一套是每天50元。買24套演出服至少在12000元以上,租服裝一天就是1200元?!被舯s說,這么大的開銷對社區(qū)來說是一大難題。
于是,霍保榮找熟人借來一套藏族服裝,她反復琢磨,一片一片地放大樣、記尺寸,直到把所有尺寸全部記錄下來。社區(qū)工作人員從布匹市場批發(fā)回布料,照著借來的藏服縫紉后的服裝看上去簡簡單單,然后又按照樣衣給衣服添加彩珠、亮片、金絲花邊等裝飾品。隊員們再依照自己的身材進行了改裝,一身藏服變?yōu)榧仁情L裙長袖,又可短裙短袖的二套表演裝。
“我們這個志愿隊能走到今天,離不開大家的付出。”記者采訪過程中,霍保榮多次強調(diào)。
不過,霍保榮漸漸發(fā)現(xiàn),這個文化志愿隊會跳還不行,還得跳得好看,跳得出彩,爭取能走出去。
非科班出身的霍保榮對此也很迷茫,后來在每次參加活動的過程中,只要發(fā)現(xiàn)比較好的隊形,都自己買光盤回來反復學習,看能否學以致用。
“原先覺得,幾十個人,教一教舞蹈動作,大概都能跳好?!被舯s說。然而當她開始自己教時才發(fā)現(xiàn),像廣播體操一樣的簡單動作,只有最開始教時,大家的胳膊和腿能伸到位?!暗徊患m正,第二天跳時就完全沒有了樣子?!被舯s也能體諒她們。這需要時間,需要重復提醒。
一次次地糾錯改正,一次次地積累經(jīng)驗。南廠東社區(qū)的文化志愿隊參加了昌平區(qū)迎奧運倒計時一周年活動。記者在她們保存的影片中看到,她們手持斗笠、身穿紅色秧歌服,扭動著社區(qū)居民參與奧運、奉獻奧運的快樂。表演結(jié)束時,所有的表演者組成一個大大的“2008”。
那次跳完之后,激發(fā)了大家為了同一個夢想、同一個目標、為北京奧運會貢獻力量的激情?;舯s說:“整個隊伍更加有向心力了?!?/p>
2015年,她們參加了由紅舞聯(lián)盟組織的18441人集體跳的廣場舞《小蘋果》,創(chuàng)造了世界最大規(guī)模排舞紀錄。2016年,她們跳到了韓國……“無論跳到哪,我們都是一個團體?!被舯s說。
“其實在融合中大家還略顯稚嫩”
但這并不意味著就沒有爭吵了。
文化志愿隊的成員說:“趕上更年期的時候,那吵得太兇了,誰也不讓著誰?!焙髞硪灿腥艘驗橐粫r意氣用事,就離開這個團體的。
“我們這些人在家里都是掌中寶,每一個人要說服另外一個人都比較難?!边@是平姐的體會和感受,“因為在家里大多是‘一把手,說的話就是句號了?!?/p>
然而在這里,大家都是從零開始,一視同仁,就算是霍保榮也不例外。
中國人對縱向關(guān)系比較熟悉,知道怎樣對上,如何對下,卻對橫向關(guān)系比較陌生?;舯s說:“而這么多年擺在他們面前的,正是橫向的溝通和交流?!?/p>
在這個群體里,雖然“感覺派”看起來比“技術(shù)派”更能領(lǐng)會舞蹈的精髓,但霍保榮承認,“其實在具體細節(jié)和演出經(jīng)驗上大家一樣缺乏訓練,在融合中大家還略顯稚嫩。”
氣場是一點點“磕”出來的,融合是一點點“磨”出來的。
13年來,這里的舞蹈隊是每天下午兩點開始訓練,模特隊是每周四上午9點開始?;舯s每次都早早地來到訓練場地,帶著早已記滿的“考勤表”,誰如果不來,必須得請假。
記者隨機翻看了考勤表,幾乎每個月大家的出勤率都達到25次以上。
“盡是急活兒,接到演出通知時,排練時間也所剩很少了?!被舯s說,于是,在沒有演出任務(wù)時,他們依然不放棄訓練,一般會儲備一兩個節(jié)目,以備臨時演出。
業(yè)余舞蹈演員不似專業(yè)舞蹈演員,高矮懸殊是最大的問題,也是在排隊形中需要克服的地方?;舯s為了不耽誤大家的時間,每次都是自己在家先把隊形琢磨出來?!拔野褤淇伺普鄢尚》綁K,比如,需要32個人,就折成32個小方塊,每個方塊上寫上隊員的名字,憑記憶一點點擺隊形。一天想不好就兩天,兩天想不好就三天?!被舯s說,家里的床上、桌子上都擺過。
這么多年,霍保榮一直都是這樣在做,有人說,“這么多年,你肯定賺了不少錢吧?”霍保榮說:“真沒有,這都是志愿服務(wù)。”
文化志愿隊的隊伍漸漸成熟的時候,這個團體不僅要去參加各種公益活動,也會定期去給敬老院的老人帶去問候和關(guān)懷?;舯s說:“考慮到敬老院的老人不能久坐,每次排演節(jié)目都會控制在一個小時之內(nèi)?!?/p>
本來霍保榮退休了可以回到北京城區(qū)幫著照看孫子,因為接下了這個事,一眨眼在南口鎮(zhèn)待了十幾年,“時光過得真快?!?/p>
培養(yǎng)這個群體的DNA
霍保榮平時除了自己鉆研舞蹈的隊形,還會有意識地培養(yǎng)小群體的領(lǐng)頭人?!耙话愕酱笮突顒訒r,就需要分組訓練,然后往一起合?!?/p>
霍保榮堅持的原則是,“只要你想鍛煉,就會給予機會”。為此,她積極發(fā)現(xiàn)有潛力的隊員,然后自己幫忙尋找適合的曲子和舞蹈,讓她們開始帶著練。
習慣了這種生活方式,過年停了一段時間,“感覺手腳都不對勁了?!逼浇慊顒踊顒咏罟钦f。
她們還是很心疼霍保榮的,這么些年的相處,她們已經(jīng)成了摯友,成了閨蜜?!爸灰唤拥窖莩鋈蝿?wù),那我們隊長肯定好些天晚上睡不著覺?!逼浇阏f。
家里全部都是“后勤隊長”來支撐著。說到霍保榮的先生對自己的支持,霍保榮的眼中噙滿了淚水。“如果沒有他,我也不可能走到今天。”
志愿隊的隊員都知道,這位“后勤隊長”對霍保榮做這件事情的態(tài)度:只要高興,只要身體好,能動,能去就讓她去。
當然,大家也都很支持霍保榮,不管刮風下雨,家里是否有急事,都以團體為先。典型的一次是南廠東社區(qū)百人舞蹈歡慶工廠百年慶典,經(jīng)過兩個多月的排練,就在表演的前一天,參加表演的兩位舞蹈隊員的親人去世。接到惡耗后,兩位隊員顧全大局,強忍悲痛,參加百人舞蹈。演出結(jié)束后,才匆忙為親人奔喪。
這些DNA已經(jīng)成為共識。
趕上七八百人的大型舞蹈和演出,霍保榮根據(jù)隊員的基礎(chǔ),分成不同的小組進行組織學習、排練,有時連續(xù)練習3個多小時。表演者中年齡較大的隊員,為了使下蹲動作完美,有的人排練回去后,不顧腰腿疼痛,在家里扶著方凳跪在地上練習。家比較遠的隊員,有的騎自行車每次往返兩個多小時趕來參加合練;許多隊員與家人一起的旅行計劃不得不一拖再拖……
“我們是老頑童,我們年輕著呢?!?/p>
記者剛進入她們訓練的場地,第一眼的印象就是“青春,有活力?!比绻皇呛髞聿稍L過程中,她們說這個團體的平均歲數(shù)為60歲左右。還真看不出來,給人的感覺頂多也就30-40歲。
比如,她們畫著精致的妝容,隨著音樂舞動時的自信和開朗,走模特步時的氣場和神韻。有一度,會覺得這是專業(yè)的團隊。
“退休老人的生活到底應(yīng)該是怎樣的?”蘇迎春現(xiàn)在已不再困惑?,F(xiàn)在她的做法是,讓大家擰成一股繩,緊跟時代的步伐,并讓南口鎮(zhèn)這個文化志愿隊走向世界,影響到更多的人。
以至于現(xiàn)在每次提到演出,大家都會說在南口就只有東社區(qū)這個團體能行,其他的都不行?;舯s記得很清楚,有一次,她正在刮痧,聽見旁邊的兩個人聊天說:“那個東社區(qū)的霍保榮,把隊伍教得可好了,每次出去演出都拿一等獎、二等獎回來?!被舯s抬起頭左右看了看,問:“你們認識霍保榮?”另外兩位婦女說:“不認識?!被舯s當時笑了,“覺得心里很欣慰?!?/p>
13年來,大家發(fā)生了不小的變化。據(jù)霍保榮觀察,大家的身體狀況和精神狀態(tài)與剛來時完全不一樣。沒有了當時的垂頭喪氣和抱怨的心態(tài),也沒有更年期時的火爆脾氣,現(xiàn)在她們都學會了包容。
各個都是老頑童,霍保榮給記者看她們在韓國演出時的照片,“那都年輕著呢。”至于她自己,13年來的感慨是:“把這幫退休的人聚在一起,成效慢慢顯現(xiàn)了,別村的人也愿意加入我們。如今,我們還能代表國家走出國門。我覺得這些年我沒有白做這件事,精神上非常富有?!?/p>
現(xiàn)在社會上的老年人越來越多,根據(jù)2015年發(fā)布的首部老齡藍皮書《中國老年宜居環(huán)境發(fā)展報告(2015)》的數(shù)據(jù)顯示,當前我國高齡老年人口已達2500萬。到2030年,老年人口預計將達到3.71億,占總?cè)丝诘?5.3%。這么大的群體,該如何應(yīng)對呢?
除了在“養(yǎng)、醫(yī)、居”等層面做好準備之外,更要推動一場文化層面的變革,促使各年齡段人群在尊重差異的基礎(chǔ)上感受“文化共振”,避免老年群體陷入“文化沙漠”。
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副主任、國家應(yīng)對人口老齡化戰(zhàn)略研究秘書組副組長黨俊武曾公開表示:老年人要向青年人學習,青年人也要向老年人學習。形成以年齡平等為基礎(chǔ)的“互喻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