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臨夏
摘要:介紹了大葉黃楊的特征特性,闡述了其養(yǎng)護管理、病蟲害防治技術(shù)。
關(guān)鍵詞:大葉黃楊;特征特性;養(yǎng)護管理;病蟲害防治
1 大葉黃楊概況
黃楊別名:冬青衛(wèi)矛、正木,又稱瓜子黃楊、千年矮。學名:BuxusmicrophyllaSieb.etZucc,黃楊科常綠灌木或小喬木。樹干灰白光潔,枝條密生,枝四棱形。葉對生,革質(zhì),全緣,橢圓或倒卵形,先端圓或微凹,表面亮綠色,背面黃綠色?;ù厣~腋或枝端,4-5月開放,花黃綠色。葫果卵圓形。
該屬尚有雀舌黃楊,葉匙形或倒披針形,表面深綠色,有光澤;珍珠黃楊,常綠、灌木,葉形,有光澤。以上2種樹姿優(yōu)美,均為制作盆景的珍貴樹種。
黃楊產(chǎn)我國中部各省區(qū),海拔1300m以下山地有野生。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地多有栽培。喜光,亦較耐陰,適生于肥沃、疏松、濕潤之地,酸性土、中性土或微堿性土均能適應(yīng)。萌生性強,耐修剪。
2 養(yǎng)護管理
2.1 澆水
黃楊喜濕潤,盆景需經(jīng)常澆水,保持盆土濕潤,但也不可積水。夏季高溫期,要早晚澆水,并噴葉面水。
2.2 施肥
在生長期5~8月,施2-3次腐熟稀薄的餅肥水即可,冬季施1次基肥,用漚熟廄肥或干餅肥屑均可。
2.3 修剪
生長期隨時剪去徒長枝、重疊枝及影響樹形的多余枝條。黃楊萌發(fā)較快,一般在發(fā)新梢后,將先端1-2節(jié)剪去,可防止徒長。黃楊結(jié)果后,要及時摘去,以免消耗養(yǎng)分,影響樹勢生長。
2.4 翻盆
一般2-3年進行1次,時間以春季萌發(fā)前為好。結(jié)合翻盆剪去部分老根及過長過密根系,換去1/2舊土,加以肥沃疏松的培養(yǎng)土,以利根系發(fā)育。
3 病蟲害防治
3.1 大葉黃楊白粉病
3.1.1 為害癥狀:主要危害大葉黃楊葉片,發(fā)生嚴重時,也可感染新梢。病菌在深秋和冬季產(chǎn)生灰色膜狀菌層越冬,翌年4月初在氣溫18℃以上、空氣相對濕度70%-85%,即大葉黃楊新梢展葉期,老葉上的病菌產(chǎn)生大量分生孢子,靠風傳播至新葉并在上面萌發(fā),產(chǎn)生芽管,最后侵入組織。初感染的新葉先褪綠產(chǎn)生黃斑,然后在葉片上散生許多圓形小斑,隨著病情的加重,病斑逐漸擴大,并相互愈合,變成不規(guī)則的大斑。由于此菌在寄主枝葉表面寄生,產(chǎn)生吸器深入表皮細胞內(nèi)吸收養(yǎng)分,因此新葉受侵染后,常出現(xiàn)萎蔫失水癥狀,葉片變薄、皺縮,病梢扭曲、萎縮。
3.1.2 防治方法:(1)適當修剪,增強通透陛。(2)于發(fā)病初期,交替噴施25%粉銹寧13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700倍液,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800倍液。若病情嚴重,必須進行修剪,將病葉剪除集中燒毀,然后再噴施藥劑防治。
3.2 大葉黃楊褐斑病
3.2.1 為害癥狀:以菌絲體和病子座在病斑部越冬,每年5月下旬,氣溫上升到25℃左右時,老病斑病子座產(chǎn)生分生孢子開始初侵染,一般先侵染下部老葉,老葉受到侵染后,葉片上初生褐綠色小斑,逐漸變黃而轉(zhuǎn)化為褐色,病斑近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可連接成片,中部呈灰白色,邊緣有淺褐色稍隆起的環(huán)紋,病斑上密生黑色小點。一旦條件適合,繼續(xù)進行再侵染,6月上旬~7月中旬是其病害擴展盛期,10月以后進入休眠期。3.2.2防治方法:(1)選取健壯無病苗木栽植。(2)于6月上旬~7月,噴施50%多菌靈500倍液、75%百菌清5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進行預防,降低發(fā)病率,每10-15天噴1次,連噴3次。(3)冬季將落葉清除集中燒毀。
3.3 蚜蟲
3.3.1 為害癥狀。無翅胎生雌蚜和若蚜群集于枝梢和嫩葉背部吸汁為害,被害葉上常有白色蠟狀的分泌物,易引起煤污病發(fā)生,嚴重時枝葉變黑,影響植物生長和觀賞價值。一般一年發(fā)生10代左右。
3.3.2 防治方法。(1)保護瓢蟲、大草蛉等天敵。(2)藥劑防治:可選用20%菊殺乳油2000倍液或2000-3000倍液吡蟲啉粉劑噴施。
3.4 日本龜蠟介
3.4.1 為害癥狀。一年發(fā)生1代,以受精雌成蟲在枝干上越冬,6月中旬~7月上旬為孵化盛期。若蟲和雌成蟲刺吸枝、葉汁液,排泄蜜露常誘致煤污病發(fā)生,削弱樹勢,重者枝條枯死。
3.4.2 防治方法:(1)檢疫措施防治。異地購苗時,一定要嚴格執(zhí)行植物檢疫手續(xù),防止害蟲人為傳播。(2)加強園林養(yǎng)護管理。通過養(yǎng)護管理,創(chuàng)造不適于介殼蟲生存的環(huán)境條件。實行輪栽,及時清園,將落葉、雜草、病蟲枝等集中燒毀,減少越冬害蟲蟲口基數(shù),合理施肥,增強植物抗性。合理修剪,增加通風透光,改變蚧類害蟲的生存環(huán)境,削弱其繁殖力,減少危害。(3)藥劑防治。蟲口密度不高時,可用軟刷蘸少量敵敵畏50-100倍液抹殺或摘除受害枝條集中燒毀。若蟲害盛發(fā)期,噴施40%氧化樂果1000倍液或溴氰菊脂2500倍液,每隔10天左右噴1次,連噴3次。(4)保護寄生蜂等天敵。
3.5 大葉黃楊尺蛾
3.5.1 為害癥狀。一年發(fā)生3代,以蛹在土表枯枝落葉層越冬。越冬代成蟲4月初開始羽化,中旬為羽化盛期,羽化后1-2天產(chǎn)卵,4月中旬為產(chǎn)卵盛期,卵期6-7天。第1代幼蟲在4月下旬~5月中旬危害,第2代幼蟲出現(xiàn)在6月中旬~7月上旬,第3代是8月上旬-10月上旬。個別幼蟲在9月上旬就入土越冬。一年中以4月下旬~5月中旬、8月下旬危害最重。該幼蟲孵化后3-4小時便群集在寄主葉背面剝食葉肉,3齡后分散取食葉片。蟲口密度大時,1棵樹上可達30-50頭之多,缺食時,葉柄及新梢皮層也被啃食,嚴重影響了樹勢生長,甚至造成樹木死亡。
3.5.2 防治方法:(1)利用成蟲的趨光性,在成蟲期進行燈光誘殺。(2)在幼蟲危害期噴施50%殺螟松乳油5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2000倍液。(3)于產(chǎn)卵期鏟除卵塊。冬季耕翻根部土壤,殺死越冬蟲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