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荔荔 劉濤生中國.第二軍醫(yī)大學精神與衛(wèi)生學系精神醫(yī)學教研室(上海) 200433 通訊作者 E-mail:wll-88@163.com
?
沙盤游戲的實證研究及進展
吳荔荔 劉濤生△
中國.第二軍醫(yī)大學精神與衛(wèi)生學系精神醫(yī)學教研室(上海) 200433 △通訊作者 E-mail:wll-88@163.com
【摘 要】沙盤游戲經(jīng)過近50年的發(fā)展已成為國內(nèi)外影響廣泛的心理治療技術之一。本文主要回顧了沙盤游戲的研究現(xiàn)狀,包括在治療和評估診斷方面的研究,證明了沙盤游戲是一種有效的心理治療技術,肯定了其作為心理診斷工具的價值與潛力,提出了研究的不足并對沙盤游戲的發(fā)展做出探索性的思考。
【關鍵詞】沙盤游戲;心理治療;心理診斷;綜述
Empirical Research and Progress of Sandplay
Wu Lili,Liu Taosheng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and Mental Health,Second Miltary Medic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433,China
沙盤游戲是由瑞士榮格心理分析師Dora Kalff基于榮格的分析心理學、Margaret Lowenfeld的“游戲王國技術”以及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哲學創(chuàng)立的。沙盤游戲是治療師營造出一個自由與受保護的空間,來訪者通過創(chuàng)造性的使用沙子、沙具和水,在沙盤中創(chuàng)造出一個世界用來表達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1]。來訪者完成的一系列作品所呈現(xiàn)的意象,是來訪者意識與無意識之間的持續(xù)性對話,由此有助于個體的問題解決和人格發(fā)展。沙盤游戲作為一種獨立的治療體系,目前在國內(nèi)外心理治療研究中得到廣泛應用。另外,由于沙盤的意象、象征性以及投射作用,沙盤游戲在心理診斷和評估中的價值也引起了沙盤游戲治療師和研究者的關注。因此,沙盤游戲的應用和研究內(nèi)容主要集中在治療研究和診斷研究上。本文主要圍繞沙盤游戲的治療和診斷評估兩個方面的研究進展做出述評。
1.1 沙盤游戲治療兒童心理問題的研究
沙盤游戲具有的非言語性以及游戲性的特點,使其特別適用于兒童心理治療,并取得了較好的療效。沙盤游戲治療廣泛應用于兒童的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情感障礙、行為障礙等問題的治療中,并且證明都能顯著改善其癥狀[2-5]。許多研究者關注沙盤游戲?qū)ψ蚤]癥兒童的治療,越來越多的個案研究證明,沙盤游戲?qū)χ委焹和蚤]癥具有很好的療效。國外,Lucy等[6]研究針對患有自閉癥的兒童進行連續(xù)10次的沙盤游戲治療,證明沙盤游戲在緩解自閉癥兒童核心癥狀方面確實有效,能顯著提高這些兒童的言語表達和社會交往能力。國內(nèi),肖福芳[7]在某福利院針對6個自閉癥兒童分別進行12次的沙盤治療,研究證實沙盤游戲治療對自閉癥兒童具有積極的輔導作用,自閉癥兒童經(jīng)過治療后在人際交往方面有了明顯改善。對大量自閉癥兒童的個案研究表明,沙盤游戲治療對自閉癥兒童言語、情感以及社會功能等方面都有明顯改善[8-10]。另外,沙盤的非言語性特點使得人們跨越語言障礙治療不同種族的個體成為可能。如國外有人[11]使用沙盤游戲治療一位三歲半說梭托語的孤兒,其HIV呈陽性,經(jīng)過18次的沙盤治療,她的情緒、社會和人際交往功能都得到顯著地提升。
1.2 沙盤游戲治療群體的擴展研究
沙盤游戲的治療對象并不僅僅限于兒童,在中學生、大學生和成人心理治療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陳順森等[12]用沙盤游戲和放松訓練分別治療考試焦慮的初中生,采用等組前后測設計,研究結果表明,沙盤游戲治療和放松訓練都能夠緩解學生的焦慮情緒,并且沙盤游戲治療效果的持續(xù)性優(yōu)于放松訓練。通過使用團體沙盤游戲治療有社會交往障礙的大學生,發(fā)現(xiàn)沙盤游戲有效緩解了這些大學生的交流焦慮和回避行為以及改善了自我形象[13]。Mikyung[14]使用沙盤游戲治療因跨國婚姻移民到南韓的婦女,發(fā)現(xiàn)沙盤游戲可以減少她們的負面情緒如焦慮和孤獨,并提高這些婦女積極的自我表達。
如今,沙盤游戲治療不僅僅針對心理異常的群體,也開始應用于正常群體的自我發(fā)展與人格完善。例如彭賢[15]嘗試將沙盤游戲用于大學生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發(fā)現(xiàn)團體沙盤游戲可以促進大學生提高自我認識、增強自信、明確生涯目標、增強決策能力。有人研究團體沙盤游戲?qū)處熑后w壓力的影響,發(fā)現(xiàn)團體沙盤游戲可以促進教師采取積極的應對策略,有助于提高教師應對壓力的能力[16]。
1.3 沙盤游戲與其他心理治療的結合研究
另外,也有人嘗試將沙盤療法結合其他心理治療方法解決來訪者的問題。Carey[17]將沙盤游戲應用于婚姻家庭系統(tǒng)治療,結果證明療效顯著。Kristin[18]在冰島一所小學使用沙盤療法和講故事來治療有學習障礙、閱讀困難并有注意力和情緒問題的小學生,發(fā)現(xiàn)這兩種方法結合使用可有效提高被試在韋氏兒童智力量表上的分數(shù),并且緩解了情緒行為問題。還有研究者將沙盤療法結合認知引導來解決大學生寢室問題,發(fā)現(xiàn)兩種方法結合能更好地緩解學生人際交往過程中的問題,并能改變其看待問題的認知水平[19]。
沙盤游戲一開始是作為一種心理治療方法被關注與發(fā)展的。但是,由于沙盤游戲涉及到無意識、意象象征和投射,于是有不少研究者開始研究沙盤游戲所具有的診斷作用。
很多研究者在進行沙盤診斷功能研究時,主要選用了來訪者的初始沙盤作為研究對象。在卡爾夫的書中也提到了初始沙盤的重要價值。初始沙盤主要呈現(xiàn)了來訪者意識與無意識之間的關系;來訪者所遇到的問題以及幫助來訪者解決問題的可能途徑。因此可以說沙盤具有作為心理診斷工具的潛能,不僅具有一般臨床意義上的病癥的診斷,還具有預后的評估和問題解決的途徑。
沙盤作為評估診斷工具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2.1 用于正常人群的心理評估和診斷
根據(jù)被試的不同沙盤作品主題以及完成作品的表現(xiàn)差異,可以區(qū)分出不同群體,如幼兒、兒童、大學生群體等。張日昇等人[20]發(fā)現(xiàn),幼兒沙盤空間使用以占滿空間為特點,作品主題多數(shù)無明確主題,沙盤制作時間較長,與治療師互動較頻繁。還有研究發(fā)現(xiàn),不同性格差異的被試其沙盤作品呈現(xiàn)出不同的特征[21]。
2.2 用于異常人群的心理評估和診斷
研究者發(fā)現(xiàn),不同心理問題的被試其沙盤作品會呈現(xiàn)出不同的特點。例如譚健烽[22-25]等研究了具有軀體化癥狀、抑郁癥狀、焦慮癥狀、敵對癥狀的大學生群體,發(fā)現(xiàn)他們的初始沙盤在沙具使用頻率、沙盤操作過程和沙盤主題特征上與正常人群對照組有顯著差異。Mitchell[26]發(fā)現(xiàn),躁狂癥患者在完成沙盤作品時會使用很多的小沙具,沙盤作品顯得非?;靵y和擁擠。抑郁癥的患者沙盤作品則會顯得空洞,沙具使用種類和數(shù)量都偏少,很難有創(chuàng)新性,多以模仿為主。強迫癥患者的沙盤作品因為具有完美的特性,完成沙盤時間會很長,甚至很難完成一個滿意的作品,他們會非常在意沙具大小和空間比例[27]。根據(jù)其沙盤完成的過程和最終作品,可以診斷出強迫癥,但是用沙盤療法治療強迫癥并不那么適合了。
2.3 用于來訪者心理問題治療效果的評判指標
沙盤作品往往反映著來訪者的內(nèi)心世界,會呈現(xiàn)出其心理問題,但是在治療逐步進行之后,當來訪者的問題逐漸好轉(zhuǎn)時在其沙盤作品中也能反映出來。例如Mitchell和Friedman通過研究提出了“沙盤游戲主題”這一概念,并將沙盤主題分為兩大類:治愈主題以及創(chuàng)傷主題。在沙盤游戲治療的過程中,創(chuàng)傷主題和治愈主題的數(shù)量隨著治療的進行是會發(fā)生改變的。剛開始的沙盤作品更多的出現(xiàn)創(chuàng)傷主題,在治療過程中來訪者情況逐步好轉(zhuǎn)后,則出現(xiàn)更多的治愈主題。因此,沙盤作品主題的變化可以作為判斷治療療效的一個指標[28]。很多沙盤游戲治療的象征性發(fā)展個案報告中均提出,經(jīng)過系列沙盤的治療,不同問題的來訪者沙盤作品均會有不同程度的積極改變[29-31]。
自從Kalff創(chuàng)立沙盤游戲以來,沙盤游戲在臨床和研究領域都有了較大的發(fā)展:使用領域從臨床逐漸擴展到學校、企事業(yè)單位等;其功能經(jīng)歷了心理治療到心理診斷再到心理保健的發(fā)展;適用人群從兒童擴展到成人,從病人到正常人;治療方式經(jīng)歷了從個案研究到團體、家庭再到與其他心理治療相結合的發(fā)展。但是沙盤游戲的發(fā)展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需要注意:
在沙盤游戲治療方面,首先沙盤游戲理論基礎包含很多榮格分析心理學的內(nèi)容以及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哲學的知識,這些內(nèi)容深奧難懂,根據(jù)掌握情況的不同沙盤游戲治療師的水平也參差不齊,其治療效果也會受到影響。另外,沙盤游戲由于自身條件的限制,大都采用個案研究和小樣本研究,能否得出概括性的結論還有待進一步考證。沙盤游戲過去常應用于兒童心理治療,如今已經(jīng)運用于多個群體。作為非言語治療,適用于自閉癥患者;作為發(fā)展性治療,適用于更多的團體。但是對于不同群體不同對象不同心理問題,是否應該區(qū)分使用沙盤游戲,具體如何運用還有待進一步細化研究。
在沙盤游戲評估診斷方面,首先很多研究者針對沙盤游戲效果評估形成了一些客觀指標,但是很多研究的主觀性比較強,這也是沙盤游戲發(fā)展備受爭議的地方,其研究手段缺乏測量學的支持,研究方法有待完善。另外,沙盤游戲的評估診斷潛力已被關注,但是至今還未能總結出一套有效完整的診斷標準應用于實踐,這還需要研究者進一步深入探索。當然,沙盤游戲的本質(zhì)還是具有主觀性和思辨性質(zhì)的一種技術方法,過于理性和標準化的分析不利于沙盤游戲功能的發(fā)揮,在進行研究時需要注意融合、平衡。
參考文獻
[1]申荷永,高嵐.沙盤游戲:理論與實踐[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18-128
[2]Grubbs G A.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sandplay process of sexually abused and nonclinical children[J].The Arts in Psychotherapy,1995,22(5):429-446
[3]櫻井素子,張日昇.在澳大利亞某重度語言障礙學校進行箱庭療法的嘗試[J].心理科學,1999,22(4):350-353
[4]Lacroix L,Rousseau C,Gauthier M F,et al.Immigrant and refugee preschoolers'sandplay representations of the tsunami[J].The Arts in Psychotherapy,2007,34(2):99-113
[5]Zinni V R.Differential aspects of sandplay with 10-and 11-year -old children[J].Child Abuse& Neglect,1997,21(7):657-668
[6]Lucy Lu,Fiona Pstersen,Louise Lacroix,et al.Stimulating creative play in children with autism through sandplay[J].The Arts in Psychother,2010,37(1):56-64
[7]肖福芳.沙盤游戲?qū)ψ蚤]癥譜系障礙兒童的心理輔導應用[D].上海:復旦大學,2010
[8]陳順森.箱庭療法治療自閉癥的原理和操作[J].中國特殊教育, 2010,17(3):42-47
[9]宋建宏,陳敏.自閉兒童治療中的象征性發(fā)展個案報告[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9,17(5):634-635
[10]Cao H,Shan W,Xu Y,et al.Eastern sandplay as a safe container for a combined intervention for a child with Asperger syndrome:A case study[J].The Arts in Psychotherapy,2013,40 (1):134-142
[11]Ferreira R,Eloff I,Kukard C,et al.Using sandplay therapy to bridge a language barrier in emotionally supporting a young vulnerable child[J].The Arts in Psychotherapy,2014,41(1):107-114
[12]陳順森,張日昇,徐潔.團體箱庭療法干預初中生考試焦慮的效果[J].心理與行為研究,2006,4(4):290-296
[13]Zhang W,Zhang R S,Haslam D R,et al.The effects of restrieted group sandplay theory on interpersonal issues of college students in China[J].Art Psychother,2011,38(4):281-289
[14]Jang M,Kim Y.The effect of group sandplay therapy on the social anxiety,loneliness and self-expression of migrant women in international marriages in South Korea[J].The Arts in Psychotherapy,2012,39(1):38-41
[15]彭賢,朱麗霞.團體沙盤游戲在大學生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中的應用[J].心理科學,2011,34(3):723-726
[16]孫萍,曲云霞,吳軍.團體沙盤游戲應對教師群體壓力的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3,21(10):1526-1528
[17]Lois Carey.Sandplay therapy with children and families[M].U-nited States Jason Aronson Ine,1999:113-161
[18]Unnsteinsdóttir K.The influence of sandplay and imaginative storytelling on children's learning and emotional-behavioral development in an Icelandic primary school[J].The Arts in Psychotherapy,2012,39(4):328-332
[19]陳寶佳,許愛華,劉志宏.團體箱庭療法在解決大學生寢室問題中的應用[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7,15(10):885-887
[20]張日昇,寇延.幼兒箱庭基本特征的初步研究[J].心理科學, 2005,28(4):788-791
[21]譚健烽,禹玉蘭,楊杰霖,等.內(nèi)外向人格傾向者沙盤作品特征比較[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3,21(3):414-416
[22]譚健烽,申荷永,李鶴展,等.軀體化癥狀人群的初始沙盤特征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2,20(3):424-426
[23]譚健烽,申荷永,李鶴展,等.抑郁癥狀陽性人群的初始沙盤特征[J].心理科學,2012,35(4):999-1003
[24]譚健烽,鄒曉波,張淑紅,等.有焦慮癥狀大學生的初始沙盤特征[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13,27(8):607-611
[25]譚健烽,吳詩婧,郭歡,等.有敵對癥狀大學生的初始沙盤特征[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14,28(9):701-707
[26]Mitchell R R,Friedman H S.Sandplay:Past,present and future [M].London:Routledge,1994:25-68
[27]山中康裕.沙游療法與表現(xiàn)療法[M].臺北:心靈工坊文化公司, 2004:189-218
[28]申荷永,高嵐.沙盤游戲療法[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2:152-167
[29]林雅芳,張日昇.交往障礙聾生箱庭治療中的象征性發(fā)展個案報告[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1,19(2):242-244
[30]宋建宏,陳敏.自閉兒童治療中的象征性發(fā)展個案報告[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9,17(5):634-635
[31]項錦晶,申荷永.1例同性戀物傾向案例的沙盤游戲分析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4,22(5):930-935
沉痛悼念劉協(xié)和教授
我國著名老一輩精神病學家、四川大學華西醫(yī)院心理衛(wèi)生中心學術泰斗劉協(xié)和教授于2016年2月6日15時19分在華西醫(yī)院安詳離世,享年87歲。劉協(xié)和教授1955年畢業(yè)于湖南醫(yī)學院,同年分配到四川醫(yī)學院(1985年更名華西醫(yī)科大學,2000年以后為四川大學華西臨床醫(yī)學院)工作,歷任精神病學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曾任精神醫(yī)學研究室主任(1985-1994)、心理衛(wèi)生研究所所長(1994-2002),1990年任博士研究生導師,2002年8月退休,退休至今為心理衛(wèi)生中心全職返聘教授。
劉協(xié)和教授從事精神病學的臨床、教學、科研及人才培養(yǎng),歷時60余年。參與第一部全國高等醫(yī)藥院校統(tǒng)編教材《精神病學》第一、二版的編寫(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61,1964)。60年來他參與編寫的教科書和參考書已出版42種、發(fā)表論文300余篇;其中英文論著70余篇。培養(yǎng)碩士研究生32名,博士研究生23名,博士后2名。是我國第一個多導睡眠圖實驗室、精神疾病遺傳研究室創(chuàng)始人,先后獲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首屆杰出精神科醫(yī)師獎、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中國睡眠科學技術終身成就獎、中國精神醫(yī)學特別功勛獎等。
1986年華西醫(yī)科大學成立法醫(yī)學系,劉協(xié)和教授在該學系創(chuàng)建了全國法醫(yī)學專業(yè)第一個司法精神病學教研室,任第一任教研室主任(1986-1999),培養(yǎng)法醫(yī)精神病學博士生5名、碩士生13名。主編的國家教委規(guī)劃教材《法醫(yī)精神病學》第一、二版(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7,2004)于2009年榮獲教育部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30余年來其參與精神疾病司法鑒定3000余例,受到政法部門信賴。其主持起草《中華人民共和國精神衛(wèi)生法》草案(前10稿),歷時14年,為《中國精神衛(wèi)生法》付出了畢生心血,于2013年被評為中國年度法制人物。
劉協(xié)和教授從醫(yī)執(zhí)教近60年,將自己的畢生精力和智慧奉獻給了我國的精神衛(wèi)生事業(yè)。他數(shù)十年為病人去除病痛,無私奉獻,醫(yī)德高尚,是廣大醫(yī)務工作者的楷模。他一生兢兢業(yè)業(yè)、勤勤懇懇、與人為善、淡薄名利,從不計較個人得失。他對我國精神醫(yī)學的建設、發(fā)展、技術創(chuàng)新和人才培養(yǎng)嘔心瀝血,辛勤工作,做出了無私的奉獻;退休返聘后仍孜孜不倦為我國的精神衛(wèi)生事業(yè)奮斗終生。
劉協(xié)和教授的逝世,是我國精神醫(yī)學的重大損失,我們表示沉痛的哀悼,并向家屬致以誠摯的慰問。劉老師、劉教授,您走好!您的精神將永垂不朽,萬古長青!
原稿來源:四川大學華西醫(yī)院(李建明編輯)
·綜 述·
(收稿時間:2015-09-10)
doi:10.13342/j.cnki.cjhp.2016.04.039
中圖分類號:R395.9,R749.0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1252(2016)04-062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