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春華
吃茶去
潘春華
唐代趙州(今河北趙縣)有一個觀音寺,主持從諗禪師,是一位壽星,活到119歲(778—897年),人稱“趙州古佛”。他在寺院禪修時,有兩位僧人從遠方來到趙州,向從諗禪師請教如何參禪。從諗問其中的一個僧人,“曾到此間否?”那個人回答:“曾到?!睆恼敹U師說:“吃茶去!”又轉(zhuǎn)向另一個僧人,問:“曾到此間否?”答:“未曾到?!睆恼斦f:“吃茶去!”院主不解其意,遂問禪師曰:“何以來者說‘曾到’或說‘未曾到’都說‘吃茶去’?”從諗照說:“吃茶去!”
“吃茶去” 三個字,深蘊禪機,需要頓悟,在茶禪一味中,去感悟生活。難怪乎,趙樸初為陳彬藩所著《茶經(jīng)新篇》題詩曰:“七碗受至味,一壺得真趣??粘智О儋?,不如吃茶去?!?/p>
真正領(lǐng)會“吃茶去”的深刻含意,不但可以指引僧人“心注一境”, 滌除雜念,虔誠修行,而且可以啟迪常人凈化心靈,陶冶性情,真信篤行,從而使人生達到一個新的境界。
當你幾經(jīng)周折,仍就業(yè)無門,難如心愿,實在枯燥無味、百無聊賴,覺得英雄無用武之地時——吃茶去!
當你在錯綜復(fù)雜的人際關(guān)系中,左磕右絆,被人誤解,受到委屈,甚至遭人排擠、暗算,心靈受到創(chuàng)傷時——吃茶去!
當你看到與你一起參加工作,甚至后于你的同事、朋友,一個個官運亨通步步高升,大有懷才不遇之感時——吃茶去!
當曾與你花前月下卿卿我我、甜甜蜜蜜的戀人,忽一日棄你而去,另投他歡,不啻于晴天霹靂而凄苦凋悵時——吃茶去!
當你遭遇天災(zāi)人禍或突發(fā)事件,面臨種種困境而悲傷欲絕不能自拔時——吃茶去!
當你炒股賺得盆滿缽滿,抑或輸?shù)靡桓啥?,需看淡得失,平穩(wěn)心態(tài),不必為此大喜或大悲時——吃茶去!
“吃茶去!”多么豁達的胸懷,多么睿智的人生,多么灑脫的境界!
茶,是一種文化,也是一種心境。盧仝有詩云:“一碗喉吻潤,兩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fā)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xí)習(xí)清風(fēng)生。”吃了茶,是可以習(xí)習(xí)清風(fēng)生,飄飄欲仙的。茶解萬般煩惱,讓人忘卻許多瑣事。唐人皎然也說:“一飲滌昏寐,情思爽朗滿天地;再飲清我神,忽如飛雨灑輕塵;三飲便得道,何須苦心破煩惱?!笨梢?,吃茶能滌蕩昏厥,使人寧靜淡泊、清心脫俗,吃于茶的苦澀之中而后品味生活的甘甜。唯茶,能滲入心靈的深處。茶是萬物中的精靈,也是生活中的要素。
古人云:“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語人無二三?!比松谑溃l都會遇到挫折,但不管遂意也罷,逆境也罷,窮也好,富也好,都不要看得太重,不可過于執(zhí)著于身外之物,順其自然,隨緣是禪。人們往往羨慕別人的權(quán)勢,卻不知這權(quán)勢的背后,犧牲了多少做人的尊嚴,放棄了多少健康的生活;人們往往羨慕別人的財富,卻無從了解財富主人的“第一桶金”是否帶著原罪,是否背叛了友情,放棄了愛情,疏離了親情。再說人并不是擁有良田千頃、廣廈千間就能快樂滿足的,最大的快樂是沒有快樂——清心寡欲是快樂的源泉。學(xué)會轉(zhuǎn)移視角,換個角度看問題,保持一個健康的心態(tài),比一百種智慧都更有力量。終日鉆營抑或忙碌于官場、商場、職場、情場、名利場蕓蕓者,與“吃茶去”無緣。明白了這事理,何不盡快遠離紅塵紛擾,吃茶去!在清澈和幽香中享受一份從容和寧靜!
吃茶去,保心靈一方凈土;吃茶去,激發(fā)生活的智慧;吃茶去,把握人生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