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亞靜
[摘 要]在以學生為主體的語文課堂中,教師的“講”仍然需要重視。教師的“講”要講究方法,掌握分寸火候,有的放矢?!爸v”在品詞析句時;“講”在多元解讀有誤時;“講”在體驗不到時;“講”在對話不明時。
[關鍵詞]語文課堂 講 方法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6)07-065
隨著語文教學改革向縱深推進,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得到了高度重視,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中學生充分展示自我,體會著成功的快樂。
然而,不難看出,有的課堂只有學生討論—表演—評價,卻很少有學生瑯瑯的讀書聲;有的是教師沒有對課文進行解析,導致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上。究其原因,是語文教師怕“講”了,認為“講”是課改之大忌,是走繁瑣分析的老路。
語文教育教學具有特殊的性質。只讓學生各抒己見而沒有教師精要準確的講授和適時的點撥,學生的思維不可能深入;只有學生的想象體驗而沒有教師智慧的引導,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也很難得到培養(yǎng);只有學生的誦讀感悟而沒有教師的品詞析句,學生的學習勢必缺乏深度和廣度。由此可見,教師作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在遵循教學規(guī)律的同時還應從學生實際出發(fā),精心備課,選擇“講點”。
一、“講”在品詞析句時
在課堂實踐中,學生對重點詞、句、段的感悟品析比較膚淺,與文本對話的質量不高。因此,教師在課堂中應重點把品詞析句與整體感悟緊密地結合起來。
如教《去年的樹》時,我出示了兩句話:
1.鳥兒睜大眼睛,盯著燈火看了一會兒。
2.唱完歌,鳥兒又對燈火看了一會兒,飛走了。
這兩句話頗為傳神,其中兩個“看”字讓人產生無窮遐想。第一個“看”是鳥兒費盡周折,終于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雖然是用自己的好朋友做的火柴點起的燈火。鳥兒睜大眼睛,仿佛在說:“樹朋友,我終于找到你了,我來給你唱歌了?!钡诙€“看”是鳥兒實現(xiàn)了自己的諾言,仿佛在說:“樹朋友,我唱的歌你聽到了嗎?再見了,朋友!”如此品析,讓學生體會到鳥兒對樹的深情和留戀,朋友間的深情厚誼便躍然紙上。此時教師的“講”就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二、“講”在多元解讀有誤時
“多元解讀”是目前教學研究出現(xiàn)的新名詞。這表明語文教學強調摒棄“一元解讀”,倡導“多元解讀”,珍視“獨特體驗”。但在教學中,教師有時候會漠視文本自身存在的意義,任由學生別解甚至曲解內涵。在這樣的“思想跑馬場”里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因此,“講”就不能不登場了。如教學《去年的樹》這篇課文,學生在自由交流童話的思想內容時,眾說紛紜。
生1:這個故事教育我們珍惜友情。
生2:我體會到樹木的偉大,它為人們點燃燈火,寧愿燃燒自己,有奉獻精神。
生3:我覺得人類可惡,為了自己的利益破壞了大自然,也破壞了鳥和樹的友情。
……
其實,本單元的教學主題是“誠信”,像這種多元解讀在肯定學生積極思維的同時,還應以教師的“講”來引導學生探尋文本的價值取向。
三、“講”在體驗不到時
語文教學就是要讓學生以文本為載體,品味文本蘊涵的思想感情,從而獲得文本內涵的深刻體驗??墒怯行w驗在學生閱讀實踐中是完成不了的。那么教師怎么“講”,才能讓學生有深入體會呢?在教學《林?!窌r,為了讓學生體會到大興安嶺“興國安邦”的意義,我抓住“她的美麗與建設結為一體”一句入手。首先讓學生說出日常生活中除了桌、椅、床等家具用大興安嶺木材外,還有哪些建設離不開大興安嶺的木材。學生從高樓大廈,井礦塔架,鐵路枕木、橋梁隧道中懂得了這些建設都離不開大興安嶺的樹木,從而知道了大興安嶺的“美不是空洞的”,它使國家經濟騰飛,興旺發(fā)達。國家強大,在世界上的地位就提高了,外國人就不敢欺負我們了,這就是“興國安邦”的意義。
四、“講”在對話不明時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提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钡捎谵r村學生個性差異與認知的局限,他們與文本的對話也會產生困難。因此,教師的“講”就很必要。如教《一個小村莊的故事》,我先讓學生品讀第一自然段,抓住重點詞說說這個小村莊美在哪里,說一說后來的小村莊變得怎樣了。以此對話,學生明白了大量砍伐樹木給大自然帶來的巨大危害,感悟到“什么都沒有了,包括靠斧頭得到的一切”,并從“一年年、一代代”等詞中知道了保護環(huán)境,保護自然才是長久之計。
總之,“講”沒有固定的模式,但離不開新理念的范疇,離不開新課標的指引。教師的“講”要講究方法,掌握分寸火候,有的放矢,要“講”得恰如其分。
(責編 劉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