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運才劉亮亮付春艷(.吉安市永豐中學, 江西 吉安 500; .吉安市吉安一中, 江西 吉安 4000; .吉安市新干中學, 江西 吉安 00)
?
“牛軛”地理談
張運才1劉亮亮2付春艷3
(1.吉安市永豐中學, 江西 吉安 331500; 2.吉安市吉安一中, 江西 吉安 343000; 3.吉安市新干中學, 江西 吉安 331300)
牛軛是一個多義詞,既是農(nóng)具名稱,也是地名,同時也是散文作品名稱等。筆者從地理角度分析、歸納與“牛軛”有關(guān)的地理事物和現(xiàn)象。
牛軛(見圖1),耕地時套在牛頸上的曲木,是牛犁地時的重要農(nóng)具,與犁鏵配套使用。牛軛狀如“人”字形,約半米長,兩棱。簡陋的牛軛一般用“人”字形的樹杈做成,也有找木匠制作,需要挖榫眼鑿洞眼,契合比較牢固。
圖1 牛軛
牛軛,歷史地名。含現(xiàn)廣東省鶴山市龍口鎮(zhèn)的新村仔、金華、東海、西堯等村,800人。東北距龍口圩1.5千米。明朝初年,李姓人氏從龍口鎮(zhèn)中七遷至開村定居,聚落沿龍口河畔分布而居。因龍口舊河道繞村的東南而過,形狀似“牛軛”,故而得名。
在平原地區(qū)流淌的河流,河曲發(fā)育,隨著流水對河面的沖刷與侵蝕,河流愈來愈曲,最后導致河流自然截彎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徑直流去,原來彎曲的河道被廢棄,形成湖泊,因這種湖泊的形狀恰似牛軛,故稱之為牛軛湖(見圖2)。牛軛湖形成過程為:①河流擺動形成彎曲;②河水不斷沖刷與侵蝕河岸,河曲隨之不斷地發(fā)展;③河曲愈來愈彎;④河水沖刷與侵蝕最彎曲的河岸,河流遂截彎取直;⑤河水從截彎取直的部位流走,原有的河曲被廢棄;⑥原有被廢棄的河曲成了牛軛湖。
圖2 牛軛湖的形成過程
內(nèi)蒙古的烏梁素海為著名的牛軛湖,在內(nèi)蒙古巴彥淖爾盟烏拉特前旗東北8.5千米處,是典型的河跡牛軛湖,其成因與黃河改道和河套平原發(fā)展農(nóng)業(yè)灌溉關(guān)系密切相關(guān)。1850年前,黃河流入河套平原,分為南、北兩河,當時南河(今黃河)并非主河道,而是北河(今烏拉河至烏加河間)為主河道,并沿狼山東流與石門河相匯再轉(zhuǎn)南注入南河。后因新構(gòu)造運動使河套平原下陷,北河在烏拉山西端受阻,不能東泄而形成一條南北角的弧形河道,這就是烏梁素海發(fā)育的前身。
湖北的尺八口和原有的白露湖及排湖也是著名的牛軛湖。中國湖北省境內(nèi)的荊江兩岸牛軛湖眾多,是因為這個地區(qū)的地勢低平,水流緩慢所致。
牛軛礁(見圖3),是南沙群島的九章群礁東北端的一環(huán)礁。大致位于9°57'N,114°43'E。為一尖形巨大珊瑚礁盤,礁盤呈三角形,退潮時東北角出露海面,狀如牛軛,故名。牛軛礁是我國固有領(lǐng)土,中國政府對此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quán)。中國大陸早在90年代即在牛軛礁設立主權(quán)碑,但越南方面仍然密切監(jiān)視和覬覦著牛軛礁。
圖3 牛軛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