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男神女神”是從哪里來的
“女神”、“男神”這詞兒出現(xiàn)之前,我們怎么說俊美的男女的?哦對了,“美女”、“帥哥”。然后你會意識到:“美女”、“帥哥”,這也就是日常使喚朋友使的?,F(xiàn)在使用起來,“美女”二字,就是沒有“女神”來得霸道有勁。一如你現(xiàn)在說“她是我朋友”,就是沒有“她呀,我閨蜜”來得有氣勢。
為什么呢?因為詞語的刺激性,或者說,勁道,是會隨使用次數(shù)變化而變化的。
以前,在大家還使著“姑娘”、“小伙子”這種無感情色彩稱呼的時候,有人對你使“美女”、“帥哥”這詞,便是夸獎。你乍聽時,多半覺得受寵若驚,不免飄飄然;但到得后來,餐廳服務生、報紙推銷員們一擁齊上,“美女要點什么菜”、“帥哥要不要訂報”,你便習慣了,覺得聽到這些詞,實在事屬尋常。如果這時候,有位年長的過來,稱呼你“姑娘”、“小伙”,你還會覺得“嗯,可以”;但如果是同齡人,“小伙兒!”多少會讓你覺得:“哎,聽著怎么有些生疏啊……”
說到底,就是習慣了“美女”、“帥哥”,閾值提高了。
比如說,以往罵人,可以使笨蛋、白癡、傻瓜這些。但這幾個詞在日常生活用得濫了,就沒了攻擊性。尤其女孩子們微笑著說男朋友“傻瓜”次數(shù)多了,“傻瓜”就沒有噴薄而出、刺人魂魄的力量了。所以現(xiàn)在罵起人來,必須朝下三路去,才有破壞力。
男性獨有的器官,大家都不太好意思直接稱呼,于是想了許多其他詞來代替。有些地方叫做雞,有些地方叫做錘子。問題是,時間長了之后,雞和錘子,本身就成了罵人話。老北京的太監(jiān)們,因為忌諱聽這詞,連帶著不愛聽“雞蛋”二字,所以改叫桂花。老北京菜桂花皮炸,其實是雞蛋皮炸。
說來說去,無非就是:任何一個詞的意味,都會隨著時間慢慢泛化。比如在《詩經(jīng)》、《楚辭》那個年代,說人美如花朵或香草,那真是詩書的語言。擱現(xiàn)在,男女表白,“你美得跟朵花一樣!”姑娘都懶得笑。
因為大家在夸張描述時,需要更濃烈、更刺激性、更極端的形容詞,于是“女神”、“男神”這類詞就出來了。
因為大家在日常禮儀時,需要更文雅、更謙和的對白,所以上廁所應該說成上洗手間或者去化妝間,么么噠要代替笑臉。
(騰訊網(wǎng)張佳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