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厚宇++劉振永
羅振玉(1866—1940年),初名振鈺,字叔寶,改振玉后,字有堅白、叔蘊、叔言等,號雪堂、貞松,又稱永豐鄉(xiāng)人、仇亭老民等。原籍浙江上虞,清咸豐五年(1866年)出生于江蘇淮安山陽縣(今淮安區(qū))。他一生藏書滿庫,著述滿家,上承乾嘉諸儒之遺緒,下開近代考古之先河。平生著書189種,校刊書籍642種。他對中國歷代史料的保存,敦煌文卷的整理,漢晉木簡的研究,尤其是對甲骨文、金文的搜集、收藏、考釋、傳播等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貢獻,為海內外學者所折服,是20世紀中國文化界的重要學者。
羅振玉出生于淮安,和古城淮安有較深的淵源。早在嘉慶、道光年間,他的曾祖父羅敦賢(希齋)就歷佐鹽河幕,游歷江淮間。祖父羅鶴翔(翼云),為江蘇候補布政司理問,歷知泰興、贛榆、高淳、江寧諸縣事。咸豐二年(1852年)十月,卒于高郵任所。繼祖母方氏置宅于淮安河下羅家橋,后因庚申(1860年)之亂,羅家橋宅毀于兵燹,乃別于淮安城南購置更樓東趙宅(今淮安區(qū)淮城鎮(zhèn)羅家巷),遂為家焉。其父羅村勛(堯欽),歷署江寧縣丞、海州州判、清河縣丞。其外祖父范以煦(詠春)為淮安名儒,對鄉(xiāng)邦文獻造詣很深,著有《淮蠕小記》《淮流一勺》以及《楚州石柱題名考》等數(shù)十卷,這為他從事考據和研究提供了基礎和幫助。
羅振玉一生致力于學術研究,自小勤奮而刻苦。他自五歲起即熟讀《四書》《五經》。十五歲中秀才,后二試不中,遂棄舉子業(yè),專心教書和著述。十七歲??薄督鹗途帯?,十九歲著《讀碑小箋》和《存拙齋札疏》。余暇時搜求古碑,訪師問學,著《淮陰金石僅存錄》,開淮安金石研究之先河,為淮安歷史文化做出了貢獻。在此期間,著名甲骨收藏家劉鶚(1857—1909年)在淮安故宅選拓甲骨墨本。羅氏始得見甲骨文字,由此開始了對殷商甲骨的搜集、考釋和研究,是甲骨學的開創(chuàng)者和奠基者之一。
羅振玉善識文物,酷愛收藏,是典型的鑒藏大家。曾藏《大云無想經》和碑碣墓志、金石拓本、法帖、書畫等50余萬冊。據考證,僅甲骨片前后就收藏兩三萬片,其他如青銅器、古明器、碑拓等的收藏數(shù)量也相當可觀。他41歲入學部,因公務簡,又不肯奔走鉆營,故有空閑搜求文物。“每涉足廠肆,盡廉俸所入,搜求古物書畫,雖資力有限,不敢和洋商巨賈相競爭,但破銅爛鐵,在所不遺,往往批沙得寶,又人棄我取?!边@些收藏大大拓展了他的視野,為其考古研究和書畫創(chuàng)作積累了資料和素材。
羅振玉文物收藏,遠非常人所及。在書法藝術方面,也達到驚人的成就。他的書法早年臨習歐顏,兼習金文及刻石小篆,基礎扎實,功力深厚。中年后得見甲骨文字,書風為之一變,將金石之趣與毛筆之韻交匯融合,是將甲骨文引入書法的第一人。他的書法創(chuàng)作,是建立在金石學、文字學、碑帖版本學之上。在近現(xiàn)代書法史上,很少有人能與他比肩。他的繪畫創(chuàng)作,雖說是空閑之余事,但六法畢具,有板有眼。本文所介紹的六幅作品,或作于淮安,或贈予淮人,或為淮安所收藏,從欣賞其藝術水準之余,可看出和淮安之淵源。
《臨秦碣石篆書屏》,共四幅,每幅縱71厘米,橫34厘米,紙本。上書秦碣石銘文。其文曰:“皇帝建國,德并諸侯,初平泰壹。卅有二年,登碣石,照臨四極。從臣群作,上頌高號。爰念休烈,戎臣奮威,遂興師旅,大逆滅息。武殄暴強,文復無罪,庶心咸服。惠論功勞,恩肥土域,賞及牛馬。墮壞城郭,決通川防,夷去險阻。地勢既定,黔首無繇,天下咸撫。男樂其疇,女修其業(yè),事各有序?;荼恢T產,久并來田,莫不安所?!贝似劣霉P圓轉平穩(wěn),筆畫蒼勁有力,結體嚴謹工整,分布均勻對稱,顯得恬靜、嫻熟、古雅、靜穆。觀之令人如沐清風,醇厚清麗,古樸典雅,耐人回味。通屏不激不勵、流暢自然,但圓渾厚重、邃古精深,表現(xiàn)了他謹嚴敦古、溫和儒雅的書學風格。落款為:“禮門老伯大人誨正,羅振玉?!贝恕岸Y門”為王禮門,號壺隱道人,江蘇江都人,為清末書法家,常來淮安小住,故和羅振玉相交、相識。下鈐“越國男子羅振玉樂壽昌”白文印、“羅氏堅白”白文?。ㄒ妶D1)。
《潘師正碣》楷書軸,《潘師正碣》是一塊記載唐代道士潘師正生平的碑碣,唐圣歷二年(699年)刻立,原位于河南嵩陽崇唐觀前,現(xiàn)已殘破,僅有斷碑一段。此軸是羅氏對其碑文中“誕彌”二字的考證,充分反映了他淵博的學識和孜孜不倦的精神。其文曰:“潘師正碣:‘誕彌之夕,景光充廬。予案:今人謂‘生為‘誕,本之《生民》之詩,其實詩文九‘誕字皆訓‘大,本無‘生訓。是碑又以‘誕彌二字代‘生字,舛謬可笑。宋徽宗宮詞亦用‘誕彌字代‘生字?!贝溯S筆力蒼勁,簡潔質古,寓變化于平正之中,藏奇崛于方整之內,深得顏魯公之溫和蘊藉之氣,而避免了其雄強渾厚之味。這幅楷書,行氣疏朗,用筆舒緩,字勢高昂,一種獨立獨行的姿態(tài)躍然紙上,給人一種簡約大方、樸實無華的美感,具有濃郁的書卷韻味。落款為“吉堂仁兄大人屬,陸庵羅振玉”,下鈐“振玉印信”等白文?。ㄒ妶D2)。
《臨〈仲師父鼎銘〉立軸》,仲師父鼎為西周重器,所臨是其銘文。其文曰:“(仲師父)乍(作)季始(姒)寶(尊)鼎,其用享用考(孝)于皇且(祖)帝考,用易(錫眉壽)無疆,其子子孫孫萬年永寶用享。”此軸雄樸渾厚,布局和諧;用筆圓潤敦厚,古雅豪放;結體修長通暢,平正凝重。其中既有濃厚的金石氣息,又有清雅淳正的筆墨韻味。他數(shù)十年來,精研商周古器和金石文字,每有所見,必手摹考訂,矢志著述。僅《三代吉金文存》,就收錄銘文銅器4831件。這種長期的積累,浸染著他的書法,在鐘鼎文字上尤甚。因此,此軸既忠實于原銘上的鐘鼎文字,又運之以己意。將原銘中的那種殘泐、強悍和不羈之氣剔除,以圓勁內斂的筆勢去粗存精、去奇存正、去悍存雅。同時將自己的訓詁考據化入其中,從而形成了一幅蒼勁圓潤和詞意通達之作,反映了他法度端嚴、謹而不肆的學風。其左落款曰:“相通假,故此鼎孝于皇祖作考于,丁巳秋上虞羅振玉志中(仲)師父鼎并記?!毕骡j“羅振玉印”“六十后字含章”白文印。此“丁巳”為1917年,時羅氏在日本京都,從事殷墟卜辭的考釋和研究(見圖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