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陳華
目前,大部分課堂的主陣地依舊由教師操控,掌握了話語霸權,學生只有被動接受教學信息的份,這樣的課堂是靜態(tài)的,不被歡迎的。新課程改革呼喚我們:從生態(tài)化的角度出發(fā),認真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智慧營造有利于學生發(fā)展的空間,為學而教,努力使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場所。
一、創(chuàng)設情境,營造自主學習氛圍
教學中我們都會遇到這樣的現象:教師激情滿懷,滿腔熱忱,學生冷如冰霜,思想游離,很難進入學習狀態(tài)。造成這種怪相的緣由,有部分是學生的,但是大多數是教師的原因。試想:如果這是一節(jié)生動活潑的節(jié)目觀賞課,學生還會分心嗎?在語文課堂上,教師不僅是學生與知識的紐帶,更是引領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盲杖。所以,教師要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活躍的教學情境,營造寬松、和諧的自主學習氛圍,把學生的目光吸引過來,讓他們在愉悅的學習環(huán)境中,培養(yǎng)熱愛語文的情感,不知不覺地品嘗知識的甘露,成為課堂學習的真正主人。
如教學《九寨溝》一課,這是一篇介紹旅游勝地的文章。因為地域差別,學生的閱歷等,學生與課文有著較大的生疏距離。為此開課時,我為學生播放了九寨溝的錄像,別具特色的導入,把學生一下子帶入到了情境之中。十幾分鐘之后,學到了課文第三部分,這時有些學生開始分神了,有的坐得東倒西歪,有的閉目養(yǎng)神。針對這種情況,老師及時調整了教學設計,要求學生自由游覽,然后向大家生動地介紹你在游覽時碰到的景色,看看誰介紹的景色美麗。老師可以跟著學生的介紹,播放相關的圖片。這樣就把文字和圖畫有機結合起來,體現了靈活性,課堂氣氛也活躍異常。
學習興趣是學生集中注意力,積極主動不斷探索的不竭動力。我們語文教師在課堂上如若能夠創(chuàng)設使得學生產生滿意的、開心的學習氛圍,那么學生自然也會和我們教師的上課情緒合拍,進而演奏出一曲曲令人意想不到的協(xié)奏曲。
二、組織活動,搭建合作學習平臺
獨學而無友,一句話點明了合作學習的重要性。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自己設計者和促進者的角色,采用合適的激勵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合作學習意識。提供合作學習的機會,睿智地引領學生主動合作。精心選擇合適的合作學習內容,促進學生在合作中碰撞知識的火花,探索未知的領域,從而共同發(fā)展進步、共同快樂成長。
如教學《美麗的南沙群島》一課,這一課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理解上還是有難度的。所以課前老師布置學生收集整理有關南沙群島的相關資料。為了減少負擔,老師要求學生分工合作,一組學生收集有關文字資料,另一組整理有關圖片或視頻。課堂上展示時,資源共享。學習課文時,教師引導學生抓住題目中的“美麗”一詞,請大家找出文中關于這個詞的具體體現。為了節(jié)約時間,高效完成任務,教師可以組織比賽,看哪一組找得又快又多。這時進行小組內分工合作最合宜,每個學生分一兩個段落,分頭找再匯總。這樣就充分發(fā)揮了全體成員的力量,省時省力,效率也高,共同完成學習任務。
遇到難度較大的問題或是對某一問題看法產生分歧時,也是合作交流的好時機。小組合作共同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不斷地做思維體操,在新異的話題里激烈地思辨,就是學生思維的火花碰撞的時刻。教師也要參與到這個過程中,加強指導和點撥,師生通過對話和辯論,及時排除合作中的障礙,為合作學習順利進行助力。
三、深度對話,促進探索高效生成
生態(tài)課堂崇尚研究性學習和探究性學習,要求老師能夠設計開放性的問題,給學生以廣闊的思維空間。課堂上師生之間通過多維多向的對話交流,聚焦學生的學科思維,促進學生產生積極的情感,能夠對有價值的問題進行深入地思考,最終提升學生的學習力。
如教學《沙漠中的綠洲》一文,課文中阿拉伯朋友說,迪拜的每一株小樹,每一棵小草,都是國家花很大代價培植的。教師可以在這里設計問題:“請你展開想象,他們是怎樣辛苦培植,從而把沙漠變成綠洲的?這樣的問題就具有生長點,啟發(fā)學生從原有的知識經驗中生長出新的知識經驗。學生在深入閱讀課文后,聯系上下文,合理聯想,把阿聯酋人民歷經重重困難,艱辛改造環(huán)境的情景還原出來。如此,真正走進了文本,深切體會了作者這樣寫,就是讓大家增強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
在生態(tài)化教學課堂上,教師不是留聲機,學生也不是有待填充的標準化容器。所以,我們教師要能夠以學生的眼光閱讀教材,以動態(tài)的目光研讀教材,從而提出能啟發(fā)和促進學生積極思考的對話話題,點燃學生多色彩的火把,引導學生進行深層思維訓練。
受到應試教育的沖擊,當前的課堂早已失去了其自然之態(tài),演變成了機械訓練的基地,這種狀況令人堪憂。教師應該把改革語文課堂教學環(huán)境重任擔肩,努力營造開放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構建充滿智慧的生態(tài)課堂,讓課堂真正成為學生舒展生命、釋放天性的場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