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石康
政治很好讀
文|石康
政治是什么?問100個人會有101個答案。辭典或教科書上的定義中規(guī)中矩:政治是指對社會治理的行為,也是指維護統(tǒng)治的行為;政治是各種團體進行集體決策的一個過程,尤其指對某一政治實體的統(tǒng)治,例如統(tǒng)治一個國家,統(tǒng)治一個地區(qū);也指對一國內(nèi)外事務的監(jiān)督與管制。
傳統(tǒng)式定義就是這么呆板。讓我們來看一些生動的。美國加州圣瑪利學院英文系教授徐賁稱:政治是每個人的副業(yè)。這跟中國一位客死他鄉(xiāng)的著名報告文學作家的說法有異曲同工之處,這位作家說:中國人不得不關心政治。到清華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劉瑜那兒,政治就被具體化到已經(jīng)充滿動感,且色香味俱全了。她說:政治就是衣食住行、柴米油鹽的東西。
在老百姓那里,政治的定義就更五花八門了,且往往據(jù)實概括。華盛頓堅持不當?shù)谌蚊绹偨y(tǒng),政治就是定期換屆;李光耀在幾十年中把新加坡治理得文明而富庶,政治就是鐵腕;希特勒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政治就是一伙人消滅另一伙人;那誰把國家權力傳給兒子、孫子,政治就是家天下……還有更離譜的,涉嫌毀三觀,就不在此一一列舉了。
給政治下定義,最愛湊趣的不是老百姓,而是學者們,尤其是政治學者、社會學者、行政學者、歷史學者。蔡東杰就是其中之一,他是臺灣臺中人,臺灣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博士,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教授兼所長。他用344頁的一本書來定義政治、闡釋政治、探討政治。別以為這本書術語滿篇,不忍卒讀,正如他在卷首語中所說:本書目的是深入淺出地了解政治過程。很好讀的。又如他說:正因為固定的眾人之事必須處理,政治生活也跟著開始了。買一本,我們對政治的了解也就開始了。
由于是系統(tǒng)論述,蔡東杰對政治的定義也就非常多元,僅在上篇“幾個概念的再審視”中,他就從社會、制度、領袖、國家、民族、革命、民主、選舉、政黨、制衡等多個角度,對政治的產(chǎn)生、發(fā)展、作用等作了初步闡述。在中篇“從對立視野中反復思考”中,他從理想與現(xiàn)實,人民與政府,民主與獨裁,群體與個體,左派與右派,總統(tǒng)與內(nèi)部,企業(yè)與國家,全球與區(qū)域等8個關系中,對政治作了更深刻思考。首都師范大學哲學系陳嘉映教授評價說:這本書是專家寫給普通人讀的,行文通俗易懂。
蔡東杰在書末寫道:未來任何國家的政治都面臨四大變數(shù),即:教育程度提升與社群發(fā)展,全球化對國家主權的挑戰(zhàn),網(wǎng)絡民主與全球治理模式,資本主義體系的調(diào)整轉化。我們似乎隱隱地感覺到了,那就跟著蔡東杰,“循著蛛絲馬跡去捕捉未來”吧!相信這本書不會讓你失望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