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湯顯祖的亢直與堅(jiān)正

      2016-03-17 00:41:17李建軍
      文學(xué)自由談 2016年5期
      關(guān)鍵詞:湯顯祖

      □李建軍

      湯顯祖的亢直與堅(jiān)正

      □李建軍

      薇亦柔止,薇亦剛止。湯顯祖是一個亦柔亦剛的人。就情感來看,他有一顆赤子之心,柔情似水,多愛不忍,對父母家人,對師長朋友,對黎民百姓,都真心相待,純?nèi)灰桓睙嵝哪c,甚至,還有一副急人所急的俠義心腸。查繼佐在《湯顯祖?zhèn)鳌分性u價他說:“喜任俠,好急人。”這是沉甸甸的實(shí)話,而非輕飄飄的虛譽(yù)。

      湯顯祖有著南人的氣質(zhì),溫柔而多情,也有著北人的氣骨,端翔而堅(jiān)正。就性格來看,他剛正不阿,嫉惡如仇,行己有恥,拒絕逢迎,曾先后于萬歷五年、萬歷八年,兩次拒絕張居正的拉攏,《明史·湯顯祖?zhèn)鳌?、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湯遂昌顯祖》、鄒迪光《湯義仍先生傳》等對此都有記載。鄒迪光在《湯義仍先生傳》里說,湯顯祖未第之前,就已經(jīng)名蔽天壤,為海內(nèi)所傾仰。張居正為了抬高兒子的身價,兩番接納湯顯祖,欲“啖以巍甲”,誘以大名大利,但都被湯顯祖拒絕了,說:“吾不敢從處女子失身也?!彼J(rèn)為,人一旦自欺或者欺人,便無足觀矣,所以,他厭惡一切虛偽不誠的做派:“人之精神不欺,為生息之本,功名即真,猶是夢影,況偽者乎?”(《湯顯祖集全編》(四),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第1780頁;引文標(biāo)點(diǎn),略異于原文)湯顯祖像屈原、司馬遷、杜甫和曹雪芹一樣,是中國幾千年來,人格上最為健康、靈魂最為干凈的難得人物,是中國文學(xué)最為可靠的精神風(fēng)標(biāo)。

      湯顯祖對自己的道德期許是很高的,對自己的能力也是自信的。他在《余中宇先生》中說:“某少有伉壯不阿之氣,為秀木業(yè)所消,復(fù)為屢上春宮所消。然終不能消此真氣。觀顏察色,發(fā)藥良中。某頗有區(qū)區(qū)之略,可以變化天下。恨不見吾師言之,言之又似迂者然,今之世卒卒不可得行。惟吾師此時宜益以直道繩引天下,萬無以前名自喜?!保ā稖@祖集全編》(四),第1758頁)他之所以如此高自標(biāo)樹,把話說得很大很滿,就是希望能有機(jī)會一展宏圖,有機(jī)會靠著自己的正直和才能,為國家和百姓做些有益的事情。他把“兼濟(jì)天下”看得很重,未嘗因?yàn)閭€人的成敗利鈍而輕忽之,正像他自己所說的那樣:“天下忘吾屬易,吾屬忘天下難也。”(《湯顯祖集全編》(四),第1974頁)

      作為一個認(rèn)真而不茍且的人,他對自己時代偽詐而詭濫的世風(fēng)深惡痛絕。他在《與宜伶羅章二》中說:“如今世事總難認(rèn)真,而況戲乎!若認(rèn)真,并酒食錢物也不可久。我平生只為認(rèn)真,所以做官做家,都不起耳?!保ā稖@祖集全編》(四),第2011頁)縱然如此,他也不曾為了現(xiàn)實(shí)的利益,改變初衷,降身辱志,從而隨隨便便做人,馬馬虎虎做事。

      他是一個生不逢時的人。明代從一開始就是一個戾氣很重的惡時代。它缺乏最起碼的文明教養(yǎng),與莎士比亞所處的伊麗莎白時代比起來,它實(shí)在太不堪,是一個尚未脫離野蠻狀態(tài)的典型的前現(xiàn)代社會。狹隘,傲慢,兇暴,冷酷,一切壞時代的爛毛病,它幾乎全都有。它對黎民百姓缺乏哀矜之心,對知識分子充滿疑忌和敵意,拿自己的官吏當(dāng)奴隸。在很多方面,湯顯祖都與自己的時代格格不入。在《青蓮閣記》中,他通過與那些開明盛世的對照,尖銳地嘲笑和否定了自己的時代:

      ……季宣為人偉朗橫絕,喜賓客。而蕪城真州,故天下之軸也。四方游人,車蓋帆影無絕。通江不見季宣,即色沮而神懊。以是季宣日與天下游士通從,相與浮拍跳踉,淋漓頓挫,以極其致。時時挾金、焦而臨北固,為褰裳蹈海之談。故常與游者,莫不眙愕相視,嘆曰:“季宣殆青蓮后身也?!毕嗯c顏其閣曰“青蓮”。

      季宣嘆曰:“未敢然也。吾有友,江以西清遠(yuǎn)道人,試嘗問之?!钡廊寺劧唬骸坝惺窃?!古今人不相及,亦其時耳。世有有情之天下,有有法之天下。唐人受陳、隋風(fēng)流,君臣游幸,率以才情自勝,則可以共浴華清,從階升,娭廣寒。令白也生今之世,滔蕩零落,尚不能得一中縣而治,彼誠遇有情之天下也。今天下大致滅才情而尊吏法,故季宣低眉而在此。假生白時,其才氣凌厲一世,倒騎驢,就巾拭面,豈足道哉!”海風(fēng)江月,千古如斯。(《湯顯祖集全編》(三),第1578頁;句讀標(biāo)點(diǎn),引者有所改動,略異于原文)

      在湯顯祖看來,天下分兩種:一種是“有情之天下”,一種是“有法之天下”;有情之天下,是有人情味的,給人活路和尊嚴(yán),而有法之天下,卻是冷酷的,拿人不當(dāng)人,讓人們艱于呼吸,讓英雄進(jìn)退失據(jù)。唐代就屬于有情之天下,而他自己的時代則屬于有法之天下。在所謂有法之天下,人沒有尊嚴(yán),人的個性和才情,也都屬于要被扭曲和毀滅。所以,假如李白生于此時,也必束肩斂息,小心翼翼,毫無作為;反過來,假如讓季宣生活在唐代,那么,他一定會有機(jī)會發(fā)揮才能,凌厲一世。從這篇文章可以看出,湯顯祖不僅對自己的時代極為不滿,而且還言無禁忌,尖銳地表達(dá)了自己的抗議和不滿。在血腥味很濃的朱明王朝,他的這些大逆不道的話,屬于典型的“妄言罪”和“誹謗罪”,一旦被有司盯上,是很有可能被殺頭的。

      然而,湯顯祖在《論輔臣科臣疏》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硬氣和亢直,卻比這更加令人驚嘆和傾服。這回,他直接批評了萬歷皇帝朱翊鈞和他的幾位大臣。

      明神宗朱翊鈞是一個典型的朱姓皇帝,性格中充滿了由朱元璋那里遺傳下來的狹隘、多疑、剛愎、顢頇和冷酷的東西。不僅如此,他身上還有幾千年來中國的暴君和昏君都有的壞毛病,例如,縱情聲色,不理朝政,貪得無厭,巧取豪奪,文過而飾非,近小人而遠(yuǎn)君子,等等。糟糕的心性與敗壞的生活,最終導(dǎo)致他氣昏志惰,力倦神疲,近乎尸居余氣。

      迥遠(yuǎn)而神秘的上天,大概是幾乎所有傲慢的統(tǒng)治者——除了那些“無所畏懼”者之外——唯一畏懼的對象。雖然,對人間的事物,萬歷皇帝素來無所畏懼,但是,對頭頂上的神秘蒼天,他還是心懷虔敬和畏懼。幾千年來,中國的最高統(tǒng)治者大都如此:不在乎近而可察的民心,不傾聽切中弊害的諫言,卻在乎高不可問的天意。至于那些既不恤人言、又不畏天命的暴君,那些視一切偉大事物皆為戔戔小物的獨(dú)裁者,就更是等而下之,無足論也。唉!他們必給人間帶來無窮無盡的災(zāi)難和難以根除的禍患,也必將成為雖萬死不足以贖其罪、引江海不足以浣其污的千古罪人。

      卻說,萬歷十九年,即公元1591年,天呈異象:有星如彗,長尺余;歷胃、室、壁,長二尺;閏月,丙寅朔,彗星入婁。這個所謂“彗星”,即古人所說的“妖星”,也就是俗話所說的“掃帚星”,是可怕的不祥之兆。這些異象讓朱翊鈞心緒煩亂,惴惴不安。按照官方的天象解釋學(xué),他覺得自己一定在德性上有什么過失,老天才如此警示他。

      于是,朱翊鈞便向帝國的官員連下了兩道詔書。丁丑的“上諭”是:“茲者星象示異,天戒垂仁,咎在朕躬,深用儆惕。諸司大小臣工,各宜奉公率職,宣力分猷。一切怠玩私邪,虛文積弊,務(wù)加洗滌,以稱朕修實(shí)應(yīng)天至意。修省事宜,爾禮部查照舉行?!保帲骸稖@祖研究資料匯編》(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111頁)緊接著,又下了一道己卯“上諭”:“邇來風(fēng)尚賄囑,事尚趨赴,內(nèi)之效外,外之借內(nèi),甚無公直,好生欺蔽。且前者天垂星變?nèi)杭椴坏?,汝等職司言?zé),何無一喙之忠,以免瘝曠之罪?汝等市恩取譽(yù),輒屢借風(fēng)聞之語訕上要直。至于鬻貨欺君,嗜利不軌,汝等何獨(dú)無言?且爾等豈不聞宮府中事皆一體之語乎?何每以揄揚(yáng)君惡,沽名速遷為也?爾等食何人之爵,受何人之祿?至于長奸釀亂,傍觀避禍,無斥奸去逆之忠,職任何在?本部該拿問,重治姑且從輕各罰俸一年?!保帲骸稖@祖研究資料匯編》(上),第111-112頁)

      如果說,在前一個“上諭”里,朱翊鈞還虛虛地說了一句“咎在朕躬”的話,那么,在后一道“圣旨”里,他完全忘了這異常的天象,只與他有關(guān)系,不過是上天對他這個“天子”失望和不滿的表示。也許是因?yàn)闃O度恐懼,感受到了心靈上難以承受之重,于是便轉(zhuǎn)而遷怒于自己的“大小臣工”。他的話講得無理、無禮又無力。他說自己臣下的一切所為,都是為了“市恩取譽(yù)”,為了“沽名速遷”;責(zé)罵他們簡直是一群心腸惡毒的壞人,所謂“訕上要直”“鬻貨欺君”“嗜利不軌”“長奸釀亂”“傍觀避禍”,全都是居心不良之宵小,全都是落井下石、幸災(zāi)樂禍的惡徒。

      因?yàn)樗€不懂得“納稅人”這個概念,所以,他也就不明白,每個勞動者吃的都是自己的飯,而不是官家和“寡人”的飯,更不可能砸他朱家的鍋,因而,他的“爾等食何人之爵,受何人之祿”的斥責(zé),也就近乎毫無道理的胡攪蠻纏。

      由這兩個“上諭”可以看出,朱翊鈞是一個性格和心性都很惡劣的皇帝。他雄猜多忌,一味切責(zé),缺乏寬容博厚之心,顯然是一個心胸狹隘、意識陰暗的人。他雖然年近而立,但其心智卻幾乎停留在未成年人的狀態(tài)。他不知道,一個人在責(zé)備別人的時候,是很容易顯示出自己的德性和人格的。他太喜歡用反問句,竟然一連用了四個,顯得咄咄逼人,毫無涵養(yǎng),使人看見他刻薄寡恩的德性。至于將六科十三道切責(zé)“罰俸一年”,就更沒有道理——這種動輒就說“我們停他的飯”的任性做法,近乎無賴手段,實(shí)在太小家子氣!

      對這種弱智而又顢頇的“上諭”,一個稍有判斷力的人,便可看出中間的問題,而對付它的最佳策略,就是采取等因奉此,虛應(yīng)故事的辦法,實(shí)在用不著老老實(shí)實(shí)地回應(yīng)它。天資聰穎、識見過人的湯顯祖,肯定能看出萬歷皇帝的心性和德性上的問題。早在《天下之政出于一》中,湯顯祖就將皇帝分為兩種:一種是“時主”,一種是“明決之主”;前者其實(shí)就是低能的庸君:“極物而養(yǎng),備官而使,雕幾欲綦采,臺觀欲甚除,音舞欲囂昌,那姱芷睪欲烈,喜惡欲其應(yīng)而給,言欲諛而動欲幾?!保ā稖@祖集全編》(四),第2202頁)萬歷官家不正是這樣的皇帝嗎?昏庸如此,你對他還能存什么幻想呢?然而,也許是湯顯祖看到的問題,實(shí)在太多太嚴(yán)重,于是便很想借這個難得的機(jī)會,把自己的意見表達(dá)出來,冀幸自己的亢直之言,能使皇帝有所覺悟,最終起到掃除積弊、端正風(fēng)氣的作用。

      于是,他便寫了著名的《論輔臣科臣疏》,上呈給國家元首朱翊鈞。1591年的閏三月二十五日,湯顯祖接到邸報,四月二十五日前,他的上疏就送到了神宗的手上。此疏寫得非常精彩,端莊而又跳脫,沉雄而又犀利。這是一個42歲的非凡的能臣,寫給一個29歲的平庸皇帝的掏心窩子的諫言。

      先來解釋文中涉及到的兩個官名?!拜o臣”是指輔弼之臣,后多用以稱宰相,在湯顯祖的疏文中,具體是指申維時和張居正等人;所謂“科臣”,即科道官,也稱監(jiān)察御史,掌管監(jiān)察百官、巡視郡縣、糾正刑獄、肅整朝儀等事務(wù),唐、宋兩代僅為八品官,明代為正七品,清代為從五品。

      開頭第一段,他按慣例引用朱翊鈞的己卯“上諭”,然后,加上了自己的評語:“大哉王言,正君臣之義,誅邪佞之心,嚴(yán)矣粲矣。”

      第二段一開始,湯顯祖說:“南部諸臣,捧讀之余,不知所以。有云,此必言官以星變責(zé)難皇上,致有此諭?!边@說明,朱翊鈞所發(fā)的一通無名火,確實(shí)很不理性,很不合乎常情常理,以至于人們要猜測:他為何要說出這樣一些狠話來?湯顯祖巧妙地提到了朱翊鈞曾對雒于仁等人的“狂愚直言,猶賜矜恕”,既然如此,那么,即使“言官有過言,必見溫納”。

      湯顯祖注意到,科道諸臣欺君徇私,而輔臣申時行則將“皇上威福之柄”移歸己有。為什么會這樣呢?湯顯祖坦白地說,這是因?yàn)槿顺既舴恰疤煨怨薄保瑒t必然“要取富貴而已”。而申時行就是利用輔臣之大權(quán),一手遮天,為自己豪取富貴。他為其子得中進(jìn)士,大搞科場欺蔽。兒子考試“奏捷”,前來送禮的絡(luò)繹不絕,“有牛馬不計(jì)其數(shù)”。湯顯祖查了日歷,發(fā)現(xiàn)申時行為兒子“宴功之晨,正星象示儆之夕也”。

      那么,對這種現(xiàn)象,是不是就沒有人站出來批評呢?或者像朱翊鈞責(zé)備的那樣,“何無一喙之忠”呢?當(dāng)然不是的。事實(shí)上,御史丁此呂就曾“首發(fā)科場欺蔽”,揭發(fā)申時行科舉考試作弊——湯顯祖說:“此知上恩,效一喙之忠者也”;同樣,非御史萬國欽,也曾批評過“邊鎮(zhèn)欺蔽”——在湯顯祖看來,“此亦知上恩,效一喙之忠者也”(《湯顯祖集全編》(四),第1702-1703頁;句讀標(biāo)點(diǎn),引者有所改動,略異于原文)。然而,這二人卻被申時行利用關(guān)系,貶謫到邊遠(yuǎn)的地方。申時行還利用“年例及不時補(bǔ)外二法”,來“牽聳眾言官”,最終使那些正直的官員都“回心斂氣”,而申時行“得以滔然無臺諫之虞矣”。這就等于批評皇帝朱翊鈞,既不了解官場腐敗的具體情況和嚴(yán)重程度,也不了解那些正直的官員的“一喙之忠”,只知道逞口舌之快,不分青紅皂白,一通亂罵,大失為君之體。

      問題是,申時行這樣的輔臣為什么會如此橫行無忌?湯顯祖行文中隱含的判斷是:因?yàn)榛实鄣湍芎筒蛔鳛?。申時行兒子的事情一被揭發(fā),他就向皇帝“旋行祈請”,朱翊鈞雖然知道此事,但根本未予追究,湯顯祖重重地責(zé)詰道:“無乃要君甚乎!”(《湯顯祖集全編》(四),第1703頁)這句話,既是責(zé)備申時行,也是責(zé)備朱翊鈞的。

      更為嚴(yán)重的是言官的腐敗,所謂“囑賄附勢,盛作不忠之事,躐竊富貴者,往往而是”。其中像楊文舉這樣的吏科官員,貪污尤其嚴(yán)重,幾乎到了“所過雞犬一空”的程度,甚而“刻掠饑民之膏余,攢挪賑帑之派數(shù)”。申時行明明知道這些,卻聽之任之。而楊文舉更是借著申時行的勢力,阻塞言路,“腆顏?zhàn)嘟T臣言事矣”(《湯顯祖集全編》(四),第1704頁)。這一切都是申時行對皇上“欺蔽”的結(jié)果。

      如果說,這篇上疏至此對皇帝朱翊鈞的批評還是委婉的,那么,到了最后一部分,湯顯祖所說的“臣謂皇上可惜者有四”——皇上之爵祿可惜,皇上之人才可惜,皇上之法度可惜,皇上大有為之時可惜——就等于直接批評皇上實(shí)在太低能,連自己最寶貴的資源,都守護(hù)不住,竟至于為人所欺奪。尤其最后一個“可惜”,彰顯了這樣一個極為嚴(yán)峻的問題:皇帝雖然“經(jīng)營天下十二年于茲矣”,但“前十年之政,張居正剛而有欲,以群私人囂然壞之。后十年之政,時行柔而有欲,又以群私人靡然壞之”,皇帝的權(quán)力基本上處于一種被架空的狀態(tài)。他建議皇上應(yīng)該嚴(yán)厲處理申時行、楊文舉和胡汝寧等人,并特別贊揚(yáng)了“謹(jǐn)守憲令”的別諭都御史李世達(dá),提醒皇帝,這樣的人,“務(wù)令在內(nèi)言事,在外宣風(fēng)”。

      事實(shí)上,明神宗朱翊鈞的問題,遠(yuǎn)比湯顯祖所批評的要嚴(yán)重。他懶于朝政,于上朝事,多有怠忽,至萬歷末年,“怠荒日甚,官缺多不補(bǔ)”;他貪于財(cái)貨,與民奪利,因礦稅之害,引發(fā)多次暴力抗?fàn)帲w翼歷數(shù)此害,并總結(jié)道:“……諸稅監(jiān)益驕,所至肆虐,民不聊生,隨地激變。迨帝崩,始用遺詔罷之,而毒痡已遍天下。論者謂明之亡,不亡于崇禎,而亡于萬歷云?!保ㄚw翼:《廿二史劄記》,鳳凰出版社,2008年,第534頁)《明史》也批評朱翊鈞:“因循牽制,晏處深宮,綱紀(jì)廢弛,君臣否隔。于是小人好權(quán)趨利者馳騖追逐,與名節(jié)之士為仇讎,門戶紛然角立。馴至悊、愍,邪黨滋蔓。在廷正類無深識遠(yuǎn)慮以折其機(jī)牙,而不勝忿激,交相攻訐。以致人主蓄疑,賢奸雜用,潰敗決裂,不可振救。故論者謂明之亡,實(shí)亡于神宗,豈不諒歟?!保◤埻⒂竦茸骸睹魇贰?,卷二十一,本紀(jì)第二十一,中華書局,1999年,第195頁)

      湯顯祖所說的問題,有具體人的權(quán)力腐敗,也有重大的君權(quán)與相權(quán)的沖突,應(yīng)該說全都是嚴(yán)峻而迫切的現(xiàn)實(shí)問題。倘若朱翊鈞能夠大度“溫納”,那么,晚明的很多社會問題,都會隨之解決,而在1591-1620的二十九年間,種種社會問題,斷不至于糜爛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然而,朱翊鈞既沒有接受批評的“雅量”,也沒有辨別是非的眼光。他先是誘使“大小臣工”給自己提意見,引人入彀,但等說真話的“一喙之忠”來了的時候,他卻龍顏一怒,“秋后算帳”,“圍而殲之”,對進(jìn)諫言的人毒施辣手,打擊報復(fù)——將湯顯祖貶謫到邊鄙之地,做了一個可有可無的編外小官——“徐聞縣典史,添注”;“稍遷遂昌知縣。二十六年上計(jì)京師,投劾歸。又明年大計(jì),主者議黜之”(張廷玉等撰:《明史》,卷一百三十,列傳第一百十八,第4015頁)。湯顯祖在上疏中所批評的當(dāng)路在勢的貪官污吏,皆獲朱官家優(yōu)撫,一時無恙,而湯顯祖竟被“奪官”,回到家里度過了二十年既自在又困窘的日子。

      有意思的是,在英國,與莎士比亞同時代的伊麗莎白一世女王,也曾遭遇與朱翊鈞相似的考驗(yàn)情境??炱呤鄽q的時候,她批準(zhǔn)了一項(xiàng)“專利者名單”,因此在下議院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批評。女王得知,立即把下院議長召來?!白h長膽戰(zhàn)心驚,然而女王態(tài)度極為和藹可親,使得他如釋重負(fù)。她對他說,她剛獲悉,她所批準(zhǔn)的‘一些專利權(quán)’使得她的臣民‘很有怨言’,這件事‘甚至在十分重要的時刻’也壓在她的心頭,必須盡快加以糾正?!保ò材荨·魯賓斯坦:《英國文學(xué)的偉大傳統(tǒng):從莎士比亞到奧斯丁》(上),上海譯文出版社,1998年,第23頁)下議院很快派來一個代表團(tuán),跪在女王面前,表示感謝。她讓跪著的代表團(tuán)起來,并表示:“我要讓那些奴才、惡棍,那些濫用我的恩澤的家伙知道,我不能容忍這樣的事情。議長先生,請你轉(zhuǎn)告下議院,我從他們那里知道了這些事情,我非常感謝他們?!苯酉聛?,她又說了這樣一通“比較實(shí)在的話”:

      關(guān)于我自己,我應(yīng)該這樣說,我從來不是一個貪婪的吝嗇鬼,既不是一毛不拔,也不揮霍浪費(fèi)。我從不醉心于追求財(cái)產(chǎn),只為百姓謀福利……

      雖然以前曾經(jīng)有過,將來也可能還會有許多比我偉大、比我英明的君主坐在這個寶座上,但是你們以前從來沒有過,將來也不會有一個比我更加熱愛你們的人。(安妮·T·魯賓斯坦:《英國文學(xué)的偉大傳統(tǒng):從莎士比亞到奧斯丁》〈上〉,第24頁)

      難怪培根——著名的哲學(xué)家,伊麗莎白一世女王的同時代人——會在她逝世后,專門寫了一篇長文贊美她,并將此文上呈給新一任皇帝詹姆士。他在文章這樣寫道:“伊麗莎白是一個天性極好、運(yùn)氣絕佳的女人,一位值得紀(jì)念的君主……自古以來,女人當(dāng)政實(shí)屬罕見;當(dāng)政而又治理得得當(dāng)尤其罕見;治理得當(dāng)而又經(jīng)久不衰更是絕無僅有。然而這位女王統(tǒng)治了四十四年,朝政依然靖明……”(安妮·T·魯賓斯坦:《英國文學(xué)的偉大傳統(tǒng):從莎士比亞到奧斯丁》〈上〉,第14頁)

      然而,這樣的帝德,這樣的境界和情懷,我們在有明一代幾乎所有戾氣十足的皇帝身上,做夢也別想看到。不僅如此,即便在自秦以后的兩千多年的時間里,我們也很難看到這樣一位文質(zhì)彬彬、有情有義的君主。唉!中國人何其不幸?!疤斓亻],賢人隱,王者不作而亂賊盈天下。其狡且黠者,挾詐力以欺凌人世,一或得志,即肆意妄行,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鋌而走險,夷虜猶尊親也,急則生變,雖骨肉猶仇敵也。元首如弈棋,國家若傳舍,生民膏血涂草野,骸骼暴原隰,而私斗尚無已時。天歟人歟?”(蔡東藩:《五代史演義》自序,華夏出版社,2007年)狡黠善欺者,兇暴嗜殺者,恣睢虐民者,卻往往得天下,履九尊。唉!中國人何其不幸也。

      卻說,《論輔臣科臣疏》雖然寫得心誠而事信,亢直而不撓,但卻不僅不為最高統(tǒng)治者所理解和“溫納”,還給湯顯祖帶來了巨大的政治災(zāi)難,使他一生蹭蹬偃蹇,窮困潦倒。然而,事雖不成,這篇上疏卻足以彰顯出作者偉大之人格與端直之氣骨。從他的正直而坦率的表達(dá)中,我們看見了充滿道德詩意的正義感,看見了絕不阿意順旨的人格尊嚴(yán),正像王國維所評價的那樣:“義仍應(yīng)舉時,拒江陵之招,甘于沉滯。登第后,又抗疏,劾申時行。不肯講學(xué),又不附和王、李。在明之文人中,可謂特立獨(dú)行之士!”(王國維:《王國維文集》,第一卷,中國文史出版社,1997年,第504頁;引文標(biāo)點(diǎn),另作處理,與原文頗異)

      湯顯祖在《蘄水朱康侯行義記》中說:“人之大致,惟俠與儒。而人生大患,莫急于有生而無食,尤莫急于有士才而蒙世難。庸庶人視之,曰:‘此皆無與吾事也?!煜陆匀羧酥姡瑒t人盡可以餓死而我獨(dú)飽,天下才士皆可辱可殺,而我獨(dú)頑然以生。推類以盡,天下寧復(fù)有兄弟宗黨朋友相拯絕寄妻子之事耶。此俠者之所不欲聞,而亦非儒者之所欲見也。”(湯顯祖:《湯顯祖集全編》(三),第1571-1572頁)由這段話,亦可窺見湯顯祖之志念與抱負(fù)。他亦嘗有意于道家與佛家事,然而,卻終生顛沛于儒與俠之間,無論做官,還是為文,皆磊磊然有奇士之風(fēng),浩浩然有偉丈夫氣概。這樣的胸懷與境界,無疑具有歷之百代而不廢的價值。對比之下,今天的那些多如過江之鯽的“精致的利己主義者”,那些為了一己之私而強(qiáng)取豪奪的貪官污吏,那些視民命如草芥的面目猙獰的暴力執(zhí)法者,那些只知道爭“課題”而不知道“真理”為何物的學(xué)者,那些為了一點(diǎn)好處便信口胡說的文化官僚和偽批評家,豈不羞煞,寧不愧死!

      總之,湯顯祖的《論輔臣科臣疏》,實(shí)在就是另一種形態(tài)的詩,就是像“臨川四夢”一樣偉大的文本——它們是同一棵精神之樹上綻放的花朵,結(jié)出的果實(shí),因而有著一樣的芬芳,一樣的滋味。如果說一切偉大的作品,都是我們對這冰冷世界的安慰,那么,湯顯祖的作品——包括《論輔臣科臣疏》在內(nèi)——所帶給我們的,則不單是情感上的安慰,還有道義上的支持和精神上的激勵。它給我們提供了捍衛(wèi)正義的信心和說出真話的勇氣。

      2016年8月23日,北京平西府

      猜你喜歡
      湯顯祖
      湯顯祖猜謎
      互送“厚禮”
      快樂語文(2020年2期)2020-03-13 06:52:02
      湯顯祖
      心聲歌刊(2019年6期)2020-01-18 09:16:52
      湯顯祖《紫簫記》《紫釵記》聲詩筆墨探微
      戲曲研究(2017年2期)2017-11-13 03:10:59
      論湯顯祖《紫釵記》之悲劇因素
      戲曲研究(2017年2期)2017-11-13 03:10:47
      對近年來湯顯祖佚作搜集整理的總結(jié)與思考
      戲曲研究(2017年2期)2017-11-13 03:10:42
      湯顯祖家族墓后的家族史
      湯顯祖墓園發(fā)掘的紛擾
      湯顯祖家族墓初考
      湯顯祖家族墓重見天日起風(fēng)云
      元谋县| 贵德县| 古浪县| 合川市| 洪洞县| 新沂市| 商丘市| 蓬莱市| 改则县| 望都县| 逊克县| 濮阳市| 阳城县| 敦化市| 舞阳县| 山东| 芷江| 阿拉善右旗| 汝南县| 昌吉市| 游戏| 荃湾区| 贺兰县| 嘉峪关市| 富平县| 修文县| 张北县| 沙坪坝区| 交城县| 昭苏县| 阿拉善右旗| 运城市| 沁阳市| 泾川县| 博爱县| 玉门市| 荆州市| 石屏县| 金山区| 上高县| 景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