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漢書·藝文志·方技略》淺析

      2016-03-16 19:53:08
      文教資料 2016年13期
      關鍵詞:藝文志漢書

      趙 石

      (鄭州大學 文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1)

      ?

      《漢書·藝文志·方技略》淺析

      趙石

      (鄭州大學 文學院,河南 鄭州450001)

      摘要:《漢書·藝文志》是當時公家藏書的分類目錄,也是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一部文獻目錄,其中《方技略》著錄醫(yī)籍書目,共分四類:醫(yī)經、經方、房中、神仙,收書三十六家,八百六十八卷。本文從以下幾方面對其做簡要分析:方技、醫(yī)經、經方、房中、神仙內涵解析;圖書分類及類目間的排序、關系問題;地位和作用,以期對人們從整體上把握《方技略》方面的知識有所裨益。

      關鍵詞:《方技略》釋義分類排序《漢書·藝文志》

      《漢書·藝文志》,后人簡稱《漢志》。該書由班固以劉向父子的《別錄》和《七略》為依據(jù)編寫而成。分六藝、諸子、詩賦、兵書、數(shù)術、方技等六略。共收書38種,596家,13269卷。其中《方技略》著錄醫(yī)籍書目,共分四類:醫(yī)經、經方、房中、神仙,收書三十六家,八百六十八卷。本文就《方技略》所述內容從以下幾方面作簡要分析:

      一、內涵解析

      (一)方技。“方技”一詞,《辭源》:“古代指醫(yī)、卜、星、相之術?!稘h書·藝文志》:‘方技者,皆生生之具,王官之一守也……’自《新·舊唐書》至《明史》都有方技傳?!保?][2]《中醫(yī)大辭典》:“古代泛指有關醫(yī)藥的技術和知識?!稘h書·藝文志》:‘方技者,皆生生之具……故論其書,以序方技為四種?!此姆N包括醫(yī)經、經方、房中、神仙。共三十六家,八百六十八卷。其中醫(yī)經七家,216卷;經方十一家,274卷;房中八家,186篇;神仙十家,205卷。說明漢代所謂方技,主要指醫(yī)藥業(yè)及其著作。此外,《后漢書》、《新唐書》、《宋史》、《明史》皆有方技傳或方術傳?!保?][3]以上兩部權威性工具書,在解釋“方技”一詞時,皆引用漢班固《漢書·藝文志·方技略》中的記載。

      根據(jù)《漢書·藝文志·方技略》總序所云:“方技者,皆生生之具,王官之一守也。太古有岐伯、俞拊,中世有扁鵲、秦和,蓋論病以及國,原診以知政。漢興,有倉公。今其技術晻昧,故論其書,以序方技為四種?!保?]所謂“方技”,指通過醫(yī)藥學、養(yǎng)生學、修煉求仙等有關生命科學技術知識及迷信巫術的知識內容,使人達到祛病延年、健康長壽、長生不死的目的,并可“論病以及國,原診以知政”,是古代帝王的一種官職。

      (二)醫(yī)經?!稘h書·藝文志·方技略》著錄“醫(yī)經七家,二百一十六卷”。其小序言:“醫(yī)經者,原人血脈經落骨髓陰陽表里,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而用度箴石湯火所施,調百藥齊和之所宜……”[1]指出醫(yī)經是記述中醫(yī)學基礎理論的一類書籍。包括生理,即探究人的血脈、經絡、骨髓、陰陽、表里的特征;病理,即闡述各種疾病發(fā)生的根本;預后,即活證、死證的分別;治則治法,即揣度針刺、貶石、湯液、艾灸等施治方法等。醫(yī)經的內容對各種診療技術具有統(tǒng)攝作用,其內容包羅甚廣,并與陰陽數(shù)術有密切關系,包含古人認識的“天人之道”。正如李茂如先生在《論〈漢書·藝文志〉醫(yī)經、經方之著錄》一文中所論:“醫(yī)經一門,包羅學科甚廣。舉凡推原天人之道,人身血脈經絡臟腑陰陽之用,百病始生之本,針砭洗熨之施,以及百藥調和之宜,胥隸此門?!保?]

      (三)經方。經方,原是古代經驗方的簡稱,是前人在醫(yī)療過程中久經實踐、反復驗證的有效方劑?!稘h書·藝文志·方技略》著錄“經方十一家,二百七十四卷”。其小序言:“經方者,本草石之寒溫,量疾病之淺深、假藥味之滋,因氣感之宜,辨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齊,以通閉解結,反之于平……”姚明輝《漢志注解》:“經方者,乃上古相傳之醫(yī)方,后世莫能出其范圍,故冠以經名也。”[5]指出“經方”是記載以醫(yī)經中論述的中醫(yī)基礎理論為指導、利用中藥組方配伍制成方劑的一類書籍。后世書目多沿襲此類目,于“經方”類著錄方書,亦有書目稱為“醫(yī)方”和“方書”。在當時經方有《湯液經法》等11家。

      經方有狹義和廣義之分。廣義的經方指宋代以前各個醫(yī)家收集和整理起來的有效方劑。狹義的經方專指張仲景《傷寒論》、《金匱要略》收載的277首方劑,雖同屬經驗方,但更有經典方之義。現(xiàn)代經方家陳慎吾說:“全書(《傷寒論》)系根據(jù)漢代以前,通過億萬人的治療經驗總結,實踐證明,并無絲毫玄理羼入。直至兩千年后之今日,仍不失為治療萬病之大法。”經方之所以備受后世醫(yī)家、學者推崇,還在于經方實際上孕育一種以六經辨證、八綱辨證、方證辨證等方法為主的獨特醫(yī)學理論體系。所以,提到經方不僅指這200余首方劑,更凸顯的是以經方為主要研究對象的醫(yī)學體系——經方醫(yī)學。

      (四)房中?!稘h書·藝文志·方技略》著錄“房中八家,百八十六卷”。其小序言:“房中者,情性之極,至道之際,是以圣王制外樂以禁內情,而為之節(jié)文……樂而有節(jié),則和平壽考。及迷者弗顧,以生疾而殞性命?!保?]指出房中是記述有關性醫(yī)學的一類書籍。班固云:“樂而有節(jié),則和平壽考。及迷者弗顧,以生疾而殞性命?!笨梢姽湃嗽诜恐行g里主要研究的是如何健康益壽,非為縱欲而設。

      (五)神仙。《漢書·藝文志·方技略》著錄“神仙十家,二百五卷”。其小序言:“神仙者,所以保性命之真,而游求于其外者也。聊以蕩意平心,同死生之域,而無怵惕于胸中。然而或者專以為務,則誕欺怪迂之文彌以益多,非圣王之所以教也……”[1]指出神仙是記述養(yǎng)生之道的一類書籍。至于那些專以神仙為務,誕欺怪迂之文則非“圣王之所教也”。所記的十家書目中,有 “黃帝雜子步引十二卷”、“黃帝岐伯按摩十卷”,可能是專門討論按摩、導引之術的,屬醫(yī)家范疇,至今仍不失醫(yī)療保健作用。

      二、《方技略》圖書分類及類目的排序、關系問題

      (一)分類?!稘h書·藝文志·方技略》將當時的醫(yī)書分為醫(yī)經、經方、房中、神仙四類,這種將醫(yī)學書籍分為醫(yī)經、經方、房中、神仙四類的分類方法,基本能按照學術發(fā)展情況和圖書內容性質分類,但也存在不足之處。章學誠在《校讎通義·漢志方技》中指出:“方技之書,大要有四,經、脈、方、藥而已。經闡其道,脈運其術,方致其功,藥辨其性;四者備,而方技之事備矣。今李柱國所校四種,則有醫(yī)經、經方二種而已。脈書、藥書,竟缺其目?!保?]章學誠認為醫(yī)學書籍應分為醫(yī)經、經方、脈書、藥書四類?!斗郊悸浴分袃H存經、方兩類,缺脈、藥之書。是世缺還是官遺?《校讎通義·漢志方技》繼而指出:“按司馬遷《扁鵲倉公傳》,‘公乘陽慶傳黃帝扁鵲《脈書》’,是西京未嘗無脈書也。又按班固《郊祀志》,‘成帝初有本草待詔’,《樓護傳》‘少誦醫(yī)經、本草、方術’,是西京未嘗無藥書也。李柱國專官典校,而書有缺遺,類例不盡著錄,家法豈易言哉?”[6]章學誠進一步指出當時社會上傳有脈、藥之書,是因李柱國專官典校,而書有缺遺,類例不盡造成的。

      對醫(yī)書分列房中、神仙的分類思想,學界有持不同觀點者。章學誠在《校讎通義·漢志方技》中指出:“房中、神仙,則事兼道術,非復方技之正宗矣?!保?]梁·阮孝緒撰《七錄》,在“術技錄”中收錄醫(yī)書,分為“醫(yī)經”與“經方”兩類,而將“神仙”、“房中”之類的書籍歸入“仙道錄”。

      (二)排序、關系問題。章學誠認為:“醫(yī)經,所謂形而上學之道;經方、房中、神仙,所謂形而下之器也。”在道術分明的經學時代,醫(yī)經作為醫(yī)藥學的理論——道的層面,列于首位;之后是具體的治療和養(yǎng)生方法——術的層面,經方、房中、神仙。其中,“醫(yī)經者,原人血脈經落骨髓陰陽表里,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而用度箴石湯火所施,調百藥齊和之所宜……”醫(yī)經不僅包羅甚廣,而且對臨床診療具有統(tǒng)攝作用。經方以病癥類方、醫(yī)家類方、專科類方的形式,涉及內科、外科、婦科、兒科的臨床治療和食物中毒的救治,幾乎覆蓋了臨床實用技術的各領域。房中主要為性科學、優(yōu)生學。神仙主要是按摩、導引、食療等各種養(yǎng)生保健方法。

      三、《方技略》的地位和作用

      《方技略》總序言:“方技者,皆生生之具,王官之一守也。”[1]論作用,它是“生生之具”,自然不可小視;論地位,它曾為“王官之一守”,不可謂不重要。“蓋論病以及國,原診以知政”[1],指出論述病因,可以推及治國;診斷病因,可以知道國政。這一論述充分體現(xiàn)了“以醫(yī)從政”的觀點。這正是班固在《漢書·藝文志》中將《方技略》單列一略的原因所在,是由其重要地位和作用決定的。

      本文從以上幾方面對 《方技略》的知識進行了系統(tǒng)梳理,希望各界有識之士在此基礎上可以推動《方技略》方面的研究走向深入、全面。中醫(yī)學曾經是方技之學的一部分,因此可以通過對方技之學的研究探討中醫(yī)學理論體系的形成和發(fā)展,對推動當今中醫(yī)學的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班固.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1962.

      [2]辭源[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3.

      [3]李經緯.中醫(yī)大辭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374-375.

      [4]李茂如,胡天福,李若鈞.歷代史志書目著錄醫(yī)籍匯考[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4.

      [5]陳國慶.漢書藝文志注釋匯編[M].北京:中華書局,1983,229-230.

      [6]章學誠.文史通義校注[M].北京:中華書局,1985,1083-1084.

      猜你喜歡
      藝文志漢書
      蘇東坡讀《漢書》(節(jié)選)
      水滴石穿
      早期中國知識轉型期的《呂氏春秋》學——《漢書·藝文志》、高誘《呂氏春秋注》研究
      天中學刊(2022年4期)2022-11-08 08:26:25
      古今字研究應該重視出土文獻*——以顏師古《漢書注》古今字研究為例
      懸梁刺股
      《明史·藝文志》史部地理類訂誤十一則
      天一閣文叢(2020年0期)2020-11-05 08:28:30
      李學勤《〈漢書·李尋傳〉與緯學的興起》手稿
      湘鄉(xiāng)文化發(fā)展的歷史與概況——《湘鄉(xiāng)縣志·藝文志》與《湖南省志·藝文志》之比較分析
      《南明史·藝文志》經部著錄標準商榷
      天一閣文叢(2014年1期)2014-10-13 08:00:06
      《漢書·藝文志》“輯而論篹”句釋說——“論語”二字話
      玛纳斯县| 茂名市| 东方市| 旬阳县| 定襄县| 西平县| 东至县| 桂阳县| 黎平县| 昌乐县| 岱山县| 梁山县| 呼图壁县| 海晏县| 外汇| 潼关县| 华阴市| 敖汉旗| 磴口县| 宝应县| 高平市| 元江| 三台县| 恩施市| 调兵山市| 榆林市| 敖汉旗| 五莲县| 苏尼特左旗| 望奎县| 固阳县| 六枝特区| 邹平县| 大名县| 班戈县| 青冈县| 上犹县| 广河县| 铁力市| 娄底市| 桑植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