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振
中國水電建設集團港航建設有限公司
淺析PPP投資模式下項目管理運作和風險
田 振
中國水電建設集團港航建設有限公司
城市化建設的不斷推進,使得城市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日益增多,并且對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為城市基礎設施投融資模式創(chuàng)新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只有通過投融資模式的創(chuàng)新,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長期以來的投資不足、渠道單一、主體地位不清等問題。PPP投資模式的出現(xiàn)解決了上述問題,其關系到國家、社會公眾及私營機構之間的合作,是公共利益與私人利益的交匯。本文概述了PPP模式,對PPP投資模式下項目管理運作和風險進行了探討分析。
PPP投資模式;項目管理;運作;風險
PPP模式需要政府與私營企業(yè)共同合作,互相幫助才能夠完成經營。在PPP項目經營模式下,私人企業(yè)與政府機關能夠進行高度合作,共同為公共設施建設出力;這樣的經營合作方式,往往能夠獲得相比于普通經營模式更為有利的經營成果。
PPP(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模式是政府公共機關與私營企業(yè)相互進行合作經營一個共同項目的模式,項目當中的三方分別為政府公共機關、私營企業(yè)以及非營利性企業(yè)三者;這三者之間通過共同經營一個公共事業(yè)項目,來達到相互合作的關系。在PPP項目經營模式當中,政府往往不會將項目的全部責任都推到另外兩方身上,而是會與二者共同進退,一同承擔相應的責任和風險,這也就使得三方所需要承受的成本與風險都大幅度的減低了,從而避開了風險威脅,實現(xiàn)了彼此之間的利益共享,并且充分的利用了債務性融資成本低而效益高的優(yōu)勢,實現(xiàn)了合作三方的互惠互利。
1、PPP投資模式下融資模式管理運作。我國PPP項目一般都會采用無追索權的融資管理模式,而在回購階段則會采取有追索權的融資管理經營模式,這樣的融資管理模式,能夠更好的規(guī)范借貸兩方彼此之間對權利以及義務、風險的相互承擔情況,使雙方都能夠不可避免的負擔相對應的責任;PPP項目融資管理模式的當事人和責任承擔人分別為融資人、投資人、中間擔保人等,其中融資人指的是為了能夠讓項目得以開發(fā)建設并經營下去而成立的針對項目的經濟實體,或是相關項目的責任公司;投資人一般指的是能夠為三方所共同進行經營的項目直接提供融資的政府公共機關或是個人財團組織等;而中間擔保人則指的是能夠為三方經營建設項目的融資人提供相應的資金擔保的責任組織或政府機構。
2、PPP投資模式下項目債務資金管理運作。PPP投資模式下的項目相關經營公司一般會由政府給予相應的授權來進行經營運作,并由三方圍繞某一項目主要經營公司來進行經營和建設;一般情況下,融資的主體大都為主要進行該項目經營的公司,其經營過程中的資本金大都由項目主營公司的股東以個人資產的形式進行出資,其資金將被用來作為整個項目運行的資本金進行管理和使用。項目的債務資金應該通過以向商業(yè)銀行進行長期貸款的方式進行籌集,未經三方允許,任何一方不得通過其他方式進行獲得。項目的相應注冊資金,應由該項目主要負責經營的公司股東,分期在兩年之內以貨幣的形式交足;剩余的項目建設款項應由該項目公司向商業(yè)銀行申請貸款來進行解決。在項目進行建設的期間內,項目公司的相關股東不會對整個項目的貸款給予擔保;建設完成之后,項目貸款資金會由公司的股東進行承擔。
3、PPP投資模式下的項目財務管理運作。PPP投資模式下的項目財務一般需要進行投標及合同簽訂的事前管理、項目建設工程施工的財務事中控制管理以及項目完工后的財務管理等。其中,事前的項目財務管理與控制,需要管理的工作重點放在PPP項目建設前期的決策與資金準備上,并對所需要進行經營的項目可行性進行詳細的分析,并對整個項目在運營過程中所可能會遇到的風險事項,進行提前的評估與鑒定,并預測出其所能夠得到的收益,以此來結合實際情況,選擇出風險最低的融資方案;而對于事中的項目財務管理,則需要項目經營三方,根據(jù)所建項目的規(guī)模、施工周期以及進度所需要消耗的資金來制定合理的資金安排方案,控制好資金的動向;至于事后的財務控制,則需要對項目建成的回購資金進行及時的收取,并確保項目建設之前所進行的貸款能夠在第一時間內歸還銀行,從而阻止不良信用記錄的產生,并避免項目負責三方,受到長期貸款利息和違約賠償金額所造成的不必要損失。
1、PPP模式存在的風險因素。(1)政府風險因素。政府在PPP項目中的影響,貫穿于確定項目、招標、特許權協(xié)議簽訂、法律法規(guī)的制訂、稅收、外匯政策的調整、政治風險的避免等多方面,PPP項目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政府的支持程度。(2)私營機構投資能力風險。私營機構是PPP項目實施的主體,從我國已經實施的許多案例中,私營機構的投資能力、融資能力等存在一定的不足和風險。(3)合作機制方面的風險因素。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是PPP項目成功的重要保證。這種基于雙方相互的、長期的、穩(wěn)定的合作關系主要體現(xiàn)在:公眾參與,私營部門與公共部門分擔風險、共享收益的合作機制。我國的PPP項目實踐表明,在PPP模式的合作框架下,尚存在著相關合作機制的不足。
2、投融資渠道和平臺的風險。根據(jù)《國務院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fā)展的若干意見》,“鼓勵民間資本參與交通運輸建設。鼓勵民間資本以獨資、控股、參股等方式投資建設公路、水運、港口碼頭、民用機場、通用航空設施等項目”。目前,雖然民間資本在總量上規(guī)模龐大,但缺少資金歸集平臺和相應的產業(yè)投資基金,因此或需一定的市場發(fā)育時間。
3、PPP項目的立法現(xiàn)狀看,存在相關立法位階低、立法水平不高、立法之間有沖突的風險。我國現(xiàn)行的相關法律法規(guī)大多針對外資,民間資本在參與基礎設施 PPP 項目方面依然面臨政策、政府觀念方面的風險,需要政府出臺相關的法規(guī)政策給予明確支持。
PPP投資模式在我國諸多基礎設施項目中已順利實施,應積極探索,完善投資環(huán)境,建立相應的監(jiān)管體制,在保證項目參與各方實現(xiàn)多贏的基礎上,保障公眾利益不受損傷。促進PPP投資模式的發(fā)展。
[1]吳艷群,焦新武.城市軌道交通PPP投融資模式研究[J].甘肅科技.2011(16)
[2]葉曉甦等.PPP項目動態(tài)集成化風險管理模式構建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