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君
摘 要:開展雙語教學,是全面提高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教育教學質量,推動民族教育事業(yè)全面發(fā)展的需要。在大力推進雙語教學的今天,雙語班的孩子們由于語言的障礙,在接觸到的單一的漢語言形式的教學時,對于教師用漢語傳授的知識也很難理解和接受。所以教師要從用愛心、關心,鼓勵、激勵學生,以口頭表達、聽力訓練為主,并做到課內與課外相結合,使學生能由“厭學”進而“愛學”,從無所謂到開始熱愛雙語學習,實現(xiàn)這種轉變,才能取得好成績。
關鍵詞:提高;雙語;教學水平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5-089-01
新疆作為民族地區(qū),民族語言是母語,在大力推進雙語教學的今天,在我們小學的雙語班,孩子們由于語言的障礙,在接觸到的單一的漢語言形式的教學時,不能用漢語進行交際和思維,對于教師用漢語傳授的知識也很難理解和接受。因此,要使不懂漢語的學生由母語思維轉向漢語思維,從而更好地掌握和使用漢語言文字,就必須通過雙語教學這一有效的途徑。開展雙語教學,有益于提高少數(shù)民族學生學習積極性和教學質量,大力開展少數(shù)民族雙語教學,是全面提高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教育教學質量,推動民族教育事業(yè)全面發(fā)展的需要,是社會發(fā)展的必然,對提高國民素質有著重要的意義。
在這6年里,我所教過的學生有初中生也有小學生,他們對雙語學習的認識和興趣不盡相同,有的學生對雙語有著濃厚的興趣,整個學習過程輕松愉快,進步也很快;有的學生是硬著頭皮,背著負擔學習,對他們來說整個學習過程既枯燥乏味,收獲甚微,成績也不理想。學生為什么會有如此大的差別,除了學生原有的語言基礎之外,最關鍵還在于教師,所以教師如果在雙語教學過程中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導作用,使學生能由“厭學”進而“愛學”,從無所謂到開始熱愛雙語學習,實現(xiàn)這種轉變,才能取得好成績。
一、教學應融入愛心、關心
一個人最早接受的教育是愛的教育,從尚未出生的胎教,到出生后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愛的教育便在其中。愛心是一切良好思想品德的基礎,愛心教育的意義就在于此。小學二年級的孩子們年齡比較小思想單純而幼稚,但此時孩子的身心發(fā)育速度很快,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很強,所以對這個階段的孩子進行的教育一定要注意到他們的心理特點和感知能力。教師要教育學生具有愛心,教師本身首先就要對學生具有愛心。小學生的模仿能力特別強,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是學生模仿的對像,所以教師要時刻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始終做到表里如一。多和學生談心、和學生們一起做游戲、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主動關心有困難的學生等。如我們班的麥爾丹.托合提,這個孩子比較特殊也是讓人頭疼的孩子,父親早逝,母親靠做零時工掙錢養(yǎng)家,他還有一個哥哥上四年級,這個孩子有一身的壞毛病還經(jīng)常逃課,剛教這個班的時候我?guī)状握覍W校教育這個孩子,可是不但沒有效果反而使他更排斥我了,對于領導的教導他也無動于衷。無奈我只有自己想辦法,后來我通過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他還是比較脆弱的,因為沒有人關愛他,我從這點出發(fā)多關心他,他的每一點進步我都會在全班同學面前表揚他,還經(jīng)常關心他的生活情況,時間久了他開始信任我了,雖然他的學習還很差,但他能安靜的坐在那兒聽我講課了,也能心平氣和的與我講話了。通過這件事我明白了孩子的心靈是很脆弱的,我們一味地用批評和懲罰的方法,很難不讓孩子產(chǎn)生逆反心理,很難不遭到學生的拒絕,如果改用正面評價、情感教育的方法,透過優(yōu)點的夾縫看缺點,給他們以愛,多進行正面的評價、引導、激勵兒童會容易接收也歡心,我們也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二、要多鼓勵、培養(yǎng)學習興趣
雙語教學要從小抓起,立足于口語學習起步。教學中應設計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學,在最感興趣的游戲中學漢語。這時,還應鼓勵學生積極參加活動,大膽說話,學會傾聽;教師要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增加學生學習漢語的興趣和自信心。只有學生愿意說,愛活動,走進學生群體,就會建立漢語語感。如在課堂教學中我經(jīng)常設計一些搶讀環(huán)節(jié)和小老師領讀環(huán)節(jié),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同學們表現(xiàn)很積極,經(jīng)常會你爭我搶,對于一些不經(jīng)常發(fā)言的同學我會多給他們機會發(fā)言,借機在全班面前表揚,時間長了這些孩子就喜歡參與其中了。
三、多開展口頭表達、聽力訓練
就語言來說,口語永遠是第一位的。重視口語教學是提高雙語教學水平的關鍵。要讓學生認識到,掌握漢語的語言知識并不是學習漢語的最終目的,而是一種途徑和手段,最終要學會如何運用語言去交際,所以,要讓學生多說,多講,多與別人交談。其次,聽是獲得信息的重要手段,在語言習得過程中,聽不僅是獲取語言知識的基本途徑,也是保證語言規(guī)范化和加強語言實踐的重要手段,是提高語言交際能力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因此,教師要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通過聽達到會理解,會表達。如每學一篇課文前我都會將課文范讀一遍,并事先設計幾個小問題,在我讀的過程中讓生認真聽,最后作出解答。以此提高學生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四、做到課內與課外相結合
學生由于沒有鞏固漢語的語言環(huán)境,學生上課用漢語,但是一下課,就又開始用母語交談,漢語成了僅僅在課堂上才用得到的語言,使得課堂上學到的漢語被淹沒。因此我要求學生在校內時用漢語,課外也要用漢語進行交流,多看一些漢語書籍、電視,多交一些漢族小朋友等。
總之,在新雙語教學課程理念的指引下,在新的實踐中,小學雙語教學正在健康成長。我相信只有把雙語教學與學校現(xiàn)實有機結合起來,多下功夫,日積月累,不斷反思,探索實踐,雙語教學才能有所發(fā)展,真正達到雙語教學的目標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