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 冰 沈煜愷
(深圳市公安局福田分局,廣東 深圳518016)
他殺偽裝自殺的法醫(yī)學分析
冬冰沈煜愷
(深圳市公安局福田分局,廣東 深圳518016)
他殺偽裝成自殺的案件并不少見,一般較易甄別,但是作案人和受害者為親密關系(如夫妻、情侶關系)時,因平時一起居住,現(xiàn)場物證的證明力減弱,甄別時難度增大,本文通過全面的勘查和細致的檢驗成功甄別出他殺偽裝成自殺,避免了錯案的發(fā)生。
他殺自殺甄別
2013年7月6日6時許,120急救中心接到駱某(男,36歲,香港人)報稱在與其同住的女友張某(33歲,陜西人)自殺,要求趕快救治,120急救人員到場后發(fā)現(xiàn)張某已經死亡,腹部有刀傷,情況可疑,隨即報警。
現(xiàn)場位于深圳某小區(qū)301房。301房為一房一廳結構,房間大門朝北開,為雙層門,外層是防盜門,內層為木門。
進門為客廳,客廳南側是臥房,臥房東側是衛(wèi)生間,衛(wèi)生間的北側是廚房,在廚房的東北側是陽臺。
客廳的北墻放有一張沙發(fā),在沙發(fā)上墊有一塊黃色墊巾,在墊巾上有一處血跡。臥房內北墻有兩個塑料箱,在塑料箱南側地面上有一團沾有血跡的紙巾和一把黑色塑料柄水果刀,該刀長22.5cm,刃長12.8cm,刃最寬處為1.9cm,在水果刀刀尖及刀刃上均有血跡。在水果刀南側地面上距離臥房東墻100cm處有一處血跡。
臥房的西北角有一張床,床上有一具女性尸體,死者頭朝北、腳朝南,呈仰臥狀,死者上身著黑色背心,下身穿綠色褲子。尸體北側床面上有兩個枕頭,尸體西北側床面上有一個紅色抱枕,在抱枕上有一處血跡。尸體的西南側床面上有一條被子,該被子外層套有被套,在被子正面被套上有四處較集中的血跡,被套正面距離血跡10cm有一條長度為3.5cm的裂口,裙邊上有一處血跡。被套反面有兩個長度為1.6cm的裂口和一個長度為1.3cm的裂口,三個裂口同側邊緣均有血跡,形態(tài)相似較為對稱。在尸體左手下方床罩上有兩處血跡,在該血跡周圍床罩上分布有點狀血跡。床前東側地面有一處血跡。
3.1衣著情況
上身穿黑色無袖緊身背心,前下部衣片上有一上、下走行的裂口,長1.6cm,左側裂口沿有紅色斑跡;內穿黑色面灰襯里文胸。下身外穿淡綠色長褲,右大腿前側布上見二處紅色斑跡;下內穿白底黑點短褲。
3.2尸表檢驗
尸長165.0cm,發(fā)育正常,營養(yǎng)良好?,F(xiàn)場檢查時尸斑輕微,分布于尸體背、腰低下處,呈淡紅色,指壓褪色。尸僵未形成。頭發(fā)黑色染棕色,發(fā)長24.0cm。面色蒼白,左、右瞳孔直徑均為0.6cm。左、右眼結膜均蒼白。口、鼻、兩耳未見異常。頸、項部未見異常。左上腹距臍5.0cm處見一上下走行的裂創(chuàng),長1.6cm,創(chuàng)緣、創(chuàng)壁整齊,創(chuàng)角上鈍下銳,深入腹腔。創(chuàng)口兩邊有對稱的血跡分布,呈流柱狀。左前臂前側近腕部有二條與肢體長軸垂直走向的陳舊性瘢痕,大小分別為4.5cm×0.1cm 和4.6cm×0.1cm。左第四掌指關節(jié)背側1.0cm× 0.7cm皮下出血。肛門、外生殖器未見異常。
3.3解剖檢驗
腹腔積血1600ml??漳c系膜見一裂口,長2.0cm。小腸多處淤血。腹膜后血腫10.0cm× 9.0cm,腹后膜1.5cm裂口。腹主動脈前壁有一長1.5cm裂口。左上腹創(chuàng)口、創(chuàng)道及腹主動脈前壁裂口的關系表明創(chuàng)道與死者軀體呈幾近垂直。前額正中偏左2.8cm×1.9cm頭皮出血,右前額4.5cm×5.5cm頭皮出血。顱骨及顱腔未見異常。
3.4實驗室檢驗
3.4.1DNA檢驗結果
客廳沙發(fā)黃色墊巾檢出張某和駱某的混合STR分型;水果刀刀尖上血跡與駱某的STR分型一致;距刀尖8cm處刀刃上有血跡與張某的STR分型一致;被子正面被套上四處血跡、被套反面三個裂口同側邊緣血跡、尸體左手下方兩處血跡與張某的STR分型一致;在床罩裙邊上血跡、床上紅色枕套血跡、床前地面血跡與駱某的STR分型一致。
3.4.2理化檢驗結果
死者張某心血檢出乙醇,含量為141.8㎎/100ml。駱某心血未檢出乙醇。
駱某稱2013年7月5日19時許兩人在外共同就餐并飲酒,因生活費用問題發(fā)生爭吵,次日凌晨四點回到家后,死者張某在臥室拿刀將駱某捅傷,駱某受傷后便自行走到客廳坐在沙發(fā)上,之后再進入臥室時發(fā)現(xiàn)張某自殺,駱某隨即對張某進行了兩次急救并撥打120叫救護車。
6.1死亡原因
根據(jù)現(xiàn)場檢驗時尸斑輕微,呈淡紅色;面色蒼白,左右球瞼結膜蒼白,死者左上腹創(chuàng)口深入腹腔,腹腔積血1600ml,腹主動脈破裂,可以認定其死亡原因為失血性休克死亡。
6.2損傷成因
左上腹創(chuàng)口創(chuàng)緣、創(chuàng)壁整齊,創(chuàng)角一鈍一銳,分析為單刃銳器所形成。前額的二處損傷表皮并不明顯,皮下出血嚴重,為柔軟鈍性物體打擊形成(如拳頭)。左前臂前側近腕部有二條與肢體長軸垂直走行的陳舊性瘢痕,為既往銳器切割形成。
6.3死亡時間推測
根據(jù)尸體現(xiàn)象和當夜活動情況,分析死亡時間距檢驗時間1小時左右(2013年7月6日5時許)。
6.4死亡方式
6.4.1支持自殺的論據(jù)
(1)通過訪問醫(yī)務人員和現(xiàn)場勘驗,現(xiàn)場尸體創(chuàng)口邊緣的血跡呈垂直流注狀形態(tài),死者傷后基本未移動。
(2)死者手臂有陳舊性銳器切割瘢痕,推測死者之前有過輕生行為。
(3)根據(jù)調查情況,鄰居未聽到爭吵打斗的聲音;現(xiàn)場未發(fā)現(xiàn)激烈搏斗的跡象,血跡分布較少,分布地點與駱某所講經過基本一致。
(4)死者腹部致命傷的位置和創(chuàng)道走向死者自己能夠完成(他人亦可以完成);致傷工具所在位置在死者身邊的地上。
6.4.2支持他殺的論據(jù)
(1)現(xiàn)場遺留的致傷工具水果刀刀尖上的血屬駱某,距刀尖8cm處的血屬死者張某,證明張某受傷在先,駱某受傷在后。受傷順序與駱某證言不一致。
(2)客廳沙發(fā)的黃墊巾上的血跡屬張某和駱某的混合血跡,說明駱某到沙發(fā)之前張某已經受傷。受傷順序與駱某證言再次不一致。
(3)現(xiàn)場被罩的多處破口邊緣粘有張某的血跡,其形成原因經多次試驗應為折疊狀態(tài)貼附腹部刀刺形成,說明此被罩被用作遮擋物避免刀刺時的血液外濺。
(4)根據(jù)理化檢驗,死者張某血液中乙醇含量已達醉酒狀態(tài),且頭部曾遭受柔軟鈍性物體的打擊,合理解釋了無爭吵聲音、無打斗痕跡的原因。
綜上所述,張某的死亡方式是他殺。
在鐵證面前駱某交代:當晚與張某在外吃飯時已因生活費問題激烈爭吵,而駱某近期失業(yè),經濟窘迫,駱某四處借錢仍不能按期足額支付張某生活費,張某因此當晚提出分手。駱某懷疑張某與他人有不正當關系,萌生殺機,凌晨回到住處后趁張某醉酒躺在床上時,駱某持刀將張某殺害后,又將自己腹部刺傷,偽裝成張某將駱某刺傷后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