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 青
(武昌理工學院 文法與外語學院,湖北 武漢 430223)
?
莫言作品英譯文本的譯介與翻譯模式研究*
郝青
(武昌理工學院文法與外語學院,湖北 武漢 430223)
莫言是中國首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其作品目前受到了國內外學者和讀者的廣泛關注。然而,莫言作品因為其深厚的中國文化背景,其翻譯對于譯者來說是一個挑戰(zhàn)。在莫言作品的眾多譯者中,葛浩文的英譯文本獲得了國內外學者的一致好評。本文從譯介與翻譯模式的視角,分析了莫言作品英譯文本的譯介,探討了葛浩文在對莫言的作品進行翻譯時所遵循的歸化原則和采用的多種翻譯策略,這對我國其他文化作品的譯介有著很好的借鑒作用。
莫言作品;譯介;翻譯模式
隨著中國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國際地位的日益提高,全球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中國文化,中國文化走向全世界并與國際接軌,已經(jīng)成為了刻不容緩的問題。20世紀八九十年代,我國政府為了解決中國文化走出去的問題,發(fā)起了“熊貓叢書”計劃。通過這一計劃項目,我國共譯出了195部文學作品,然而并沒有取得預期的目標。21世紀,我國政府又啟動了《大中華文庫》,翻譯作品數(shù)量依然龐大,然而也遠遠未達到中國文化走向全世界的效果,成功的作品寥寥可數(shù)。
中國文學作品的譯介是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關鍵。2012年,莫言成為了首位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籍作家。這一事件對于我國文學作品的走向世界和海外傳播起到了很好的鼓舞和示范作用。因此,關于莫言作品英譯文本的譯介與翻譯模式的研究對于我國文化走出去有著非常實際的意義。
文化作品的翻譯是一個社會性很強的文化交流過程,包括原作,譯者的身份,翻譯過程,翻譯作品的傳播等多個環(huán)節(jié)。其中,一個好的譯者對于文化作品的推廣有著很大的推動和影響作用。目前,中國文化作品的英譯的譯介有三種形式。一,母語是中文的譯者,有林語堂,張愛玲等。二,母語是英文的譯者。三,母語是中文和英文的譯者,譬如,漢學家顧彬教授,葛浩文夫婦等。第三種譯介形式中,以美國漢學家葛浩文和中國太太林麗君為典型代表,也更占優(yōu)勢。這是因為在譯介過程中,譯入語譯者既能考慮到譯入語讀者的思維和語言習慣,又能夠以多元化的立場保留文化的民族性,做到兼收并蓄,從而避免語言理解上出現(xiàn)的問題。莫言作品的翻譯者隊伍是比較龐大的,知名的譯者中就有瑞典的陳安娜,日本翻譯家井口晃,以及美國漢學家葛浩文。
其中,葛浩文曾被稱為是莫言作品英譯的接生婆,對莫言作品的成功英譯做出了比較大的貢獻。葛浩文在翻譯中國文學方面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作為一個雙語功底很好的漢學家,對中國現(xiàn)代文學有著濃厚的興趣,并且具有為讀者負責的強烈譯者倫理,始終與原作作者保持友好關系,及時溝通,盡最大可能忠實于原文。他翻譯的作品涉及長篇小說、文論翻譯、詩歌翻譯、散文翻譯、文論編輯、英文論著、中文論著和學術論文等類別。到目前為止,葛浩文已經(jīng)翻譯了25位作家50余部作品,翻譯的短篇小說多達40余篇。莫言于2000年3月在科羅拉多大學演講時曾說過,如果沒有葛浩文杰出的工作,他的小說也可能被別人翻成英文在美國出版,但絕對沒有今天這樣完美的譯本。葛浩文的英譯工作使西方人開始了解和認可莫言的作品。莫言作品的中西合譯,尤其是西譯中審對于我國其他文化作品走出去是有著一定的啟示作用的。
20世紀70年代初,以色列學者埃文-佐哈爾提出了佐哈爾的多元系統(tǒng)理論.它描述的是一個多元文化系統(tǒng)內各文化系統(tǒng)之間的關系、斗爭和地位的演變。在整個體系里各系統(tǒng)的地位并不平等,有的處于中心,有的處于邊緣。與此同時,它們之間存在著永無休止的斗爭,所處的地位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根據(jù)這一理論,當翻譯文學在譯語文化系統(tǒng)中位于主導位置時,翻譯文學的語言特色和詩學形態(tài)會越接近原著,原著中大多數(shù)的新元素被介紹到譯入語文化系統(tǒng)中。反之,當翻譯文學處于譯入語國家文化系統(tǒng)的次要位置時,譯者選擇屈服或遵守本土文學系統(tǒng)內的規(guī)范,在譯入語文化系統(tǒng)中尋找已有的文化翻譯模式,從而使譯者不得不放棄或修改原作里的內容或形式,以便實現(xiàn)譯文的可讀性。
佐哈兒的多元系統(tǒng)理論正好印證了莫言作品英譯文本成功的必要性和必然性。葛浩文,陳安娜等譯者在對莫言作品的英譯中遵循了歸化的翻譯原則,對莫言作品進行了厚譯與文化補充,結構重組,隱喻翻譯等,從而來滿足譯入語目標讀者的文化思維模式與審美閱讀習慣。
1.厚譯與文化補充
夸梅·阿皮亞于1993年在其論文《厚譯》中提出的一種翻譯策略,也就是厚譯。它的意思是指通過注釋和評注的方式來補充作品的譯入語的語境文化,從而幫助目標語讀者更好地接受與理解作品的內容。厚譯是用來彌補翻譯中文化損失的一種有效的翻譯方法。在對莫言作品《豐乳肥臀》中上官家七個女兒的翻譯時,葛浩文就是采用了厚譯的翻譯策略,在音譯的基礎上補充了厚譯。七個女兒的翻譯如下:
來弟Laidi(Brother Coming);招弟Zhaodi(Brother Hailed);領弟Lingdi(Brother Ushered);想弟Xiangdi(Brother Desired);盼弟Pandi(Brother Anticipated);念弟Niandi(Brother Wanted);求弟Qiudi(Brother Sought)
葛浩文通過對這些名字采取厚譯的方法,很好的詮釋了那個年代中國人重男輕女的思想,降低了譯入語讀者對文章的理解,同時也使全文充滿了趣味性,增強了小說的生命力。從閱讀與理解的角度來看,厚譯給讀者提供了大量的背景信息,幫助了讀者順利的接受異域文化的特色,彌補了文化的差異性,幫助了作品在異質文化中有效傳播,是翻譯異質文化中一種很好的手段和策略。
2.段落的重構
在對莫言作品進行翻譯時,葛浩文考慮到文章的條理和情節(jié)的松弛度,適當?shù)厥÷粤巳闹械牟惶匾那楣?jié),從而使譯作集中圍繞在主要的故事情節(jié)上進行展開,便于讀者的理解。例如:《紅高粱家族》中,有些角色的出現(xiàn)很突然,跟前后主要故事的推展缺乏關聯(lián)性,葛浩文考慮到讀者的理解,將類似的部分刪掉了。此外,考慮到讀者的接受程度,在尊重原作的基礎上,葛浩文發(fā)揮了自主性,刪除了跟故事情節(jié)關聯(lián)性不大的細節(jié),重新對部分章節(jié)和句子進行劃分和組合,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掃除讀者的閱讀障礙,促進了莫言作品在譯入語讀者中的推廣。
3.隱喻翻譯
隱喻是語言交際中的一個常用的方法,可以起到化難為易,把抽象化為具體的作用。隱喻的翻譯是語言翻譯中一個很特殊的問題,也是所有語言翻譯的縮影。莫言作品因為具有豐富的中國社會文化背景,蘊含的意義十分豐富。葛浩文在翻譯莫言的作品時,靈活地調整了語言的表達方式,采用了直譯,意譯,省譯等隱喻翻譯策略,幫助了讀者輕松地閱讀、理解中國的文化。
例如,他將諺語“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翻譯成了:The monk can run away, but the temple stays.諺語“人是鐵,飯是鋼”翻譯成了:People are iron and food is steel.這兩句中,葛浩文都采用了直譯的翻譯策略,表達了原句的趣味性。而在對另一句諺語“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漏。”進行翻譯時,為了讓英文讀者理解這句話表達的意思,葛浩文又用了意譯的翻譯策略,翻譯成了:Justice has long arms.另一句“不會冤枉一個好人,也不會漏掉一個壞人”翻譯成了:A good person has nothing to worry about, and a bad person has no place to hide.這兩話的翻譯雖然跟原句的表面意思差距很大,卻真實地表達了原句的真實含義。莫言作品《生死疲勞》中有一句“自吹自擂,難成大器”,直接省譯成了一個單詞“braggarts”,此處,譯者用了省譯的翻譯策略,忠實地表達了原文的意思,而又避免了語意上的重復。
莫言的作品蘊含著豐富的中國文化背景和特色,對莫言作品的成功譯介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中國文化作品在國外的傳播,可以讓更多的海外人士了解中國文化。然而,莫言作品中的大量的傳統(tǒng)文化也給譯者帶來了很大的困難,葛浩文等譯者在對莫言作品進行翻譯時,靈活地采用了厚譯,段落重構,以及直譯,意譯等隱喻翻譯策略。一方面遵循了歸化的翻譯策略,忠實了原著。另一方面又進行了靈活的調整,迎合了美國讀者的閱讀興趣,幫助他們更好的理解和接受莫言作品。因此,葛浩文對莫言作品的英譯翻譯策略值得我們好好學習和探討。
[1]程同春.英語隱喻的思考與翻譯[J].中國科技翻譯,2005(2).
[2]莫言.紅高粱家族[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2.
[3]莫言.生死疲勞[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6.
[4]莫言.天堂蒜薹之歌[M].北京:作家出版社,1988.
[5]莫言.豐乳肥臀[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2.
[6]孫致禮.中國的文學翻譯:從歸化趨向異化[J].中國翻譯,2002(1).
[7]Goldblatt,Howard.Big breast and wide hips[M].New York:Academic Publishing,2012.
[8]Mo Yan.Red Sorghum[M].Tr.H.Goldblatt.London:Arrow Books,2003.
[9]Goldblatt,Howard.Life and Death Are Wearing Me Out[M].New York:Arcade Publishing,2008.
責任編輯:董柯
中國文學走出去的譯介模式——對莫言作品英譯文本的譯介及翻譯模式研究;項目類別:省教育廳人文社科指導性項目(項目編號:16G165);文件批號:鄂教思政函[2016]5號。
2016-08-18
郝青(1983-),女,湖北隨州人,武昌理工學院文法與外語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外國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
I046
A
1009-1890(2016)03-008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