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福秀,藍如中
(1.福建商業(yè)高等??茖W校 思政部,福建 福州 350012;2.泉州理工職業(yè)學院,福建 福州 362000)
?
高職院校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實效研究
藍福秀1,藍如中2
(1.福建商業(yè)高等專科學校 思政部,福建 福州 350012;2.泉州理工職業(yè)學院,福建 福州 362000)
摘 要:高職院校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實效性是一個丞待解決的難題。采用調查問卷對部分高職院校進行實證分析,調查結果表明高職學生在價值觀方面存在著核心價值觀內容認知片面和偏差、價值目標偏重個人利益、價值標準傾向自我價值、價值觀實現(xiàn)“知行不一”等現(xiàn)象,因此,高職院校應重視教育客體,提升教育主體,完善教育體系,優(yōu)化教育環(huán)境,真正有效地提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注重教育實效性。
關鍵詞:高職院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實效
十八大以來,我國各大領域均如火如荼地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建工作,其中高職學生的核心價值觀教育實效性不高卻是一個不爭的事實。由于高職院校學生在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上稍顯欠缺,思想政治理論知識功底較為薄弱,較易受到社會轉型期多元價值觀念沖擊和部分網(wǎng)絡媒體的負面影響,再加上有限而相對低效的學校價值觀教育途徑和模式,種種因素均為高職院校學生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帶來了困難,導致部分高職學生僅僅獲得表層認知,無法真正地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融入自我靈魂深處和精神世界,難以實現(xiàn)內化為心、外化于行的培育目的。因此,必須立足高職學生內在心理特征和價值理念實際,根據(j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在要求和外在遵循,拓寬高職學生價值觀教育途徑,全面優(yōu)化和完善教育環(huán)境,提高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以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學生內心,促使他們對核心價值觀在認知上獲得“共識”,在心理上達成“共鳴”,在實踐中形成“共行”。
筆者于2015年6月——12月選取福建省10所高職院校在校學生,共發(fā)放問卷1000份,其中無效問卷99份,得到有效問卷901份,有效問卷率為90%,其中男生408人,女生493人,該調查問卷從四個層面展開調查,分別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內容,高職學生價值目標情況,高職學生價值觀取向情況,高職學生價值觀實現(xiàn)和踐行情況。調查結果如下:
(一)價值內容認知上存在片面性
近年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現(xiàn)代高職院校思政教育中的地位越來越凸顯,已然成為思政教育教學的核心內容。調查結果表明,在重點突出和全面推進后,當代高職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形成了一定的認知基礎且知曉度較高。如問卷中讓學生填寫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要內容,回答正確的比例為84.9%。同時,調查發(fā)現(xiàn),受制于國內外各種社會思潮和思想碰撞的影響,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認知上部分高職學生存在片面性和偏差性,遭遇認知瓶頸。表現(xiàn)在一方面他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關注度和知曉度不斷上升,同時對具體的國家、社會、個人不同層面各個維度呈現(xiàn)由重到輕的不均衡認同狀態(tài),如調查結果顯示,在價值觀認同上學生把“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國家目標放在首位,表明學生偏重國家價值目標認同,反映了學生對國家富強的向往和渴求。另一方面他們卻又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立場搖擺、理想信念模糊、愛國愛黨意識薄弱、社會責任感欠缺等情況,如調查顯示,只有25.6%的學生認為,共產主義必將實現(xiàn)。
(二)價值目標設定上凸顯個人利益
在價值目標的設定上,當代高職學生表現(xiàn)為個人意識增強與社會意識減弱的不平衡的個人主義、功利主義傾向。一方面,受到市場經(jīng)濟的影響,高職學生個人的主體性、獨立性地位凸現(xiàn),自我意識、進取精神和成就欲望明顯增強,他們重視并積極地追求個人尊嚴和利益價值目標,傾向于根據(jù)市場的需求且從自身的利益需求出發(fā)進行自我價值定位和追求。另一方面,在社會生活領域里,他們卻較難做到以“社會”為重,盡管部分高職學生認同人生價值的大小與為社會作貢獻的大小相聯(lián)系,認為當代大學生應該以自己的聰明才智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作貢獻。但當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相沖突時,他們更注重個人利益的獲得,反映出個人主義和功利主義傾向。如問卷調查中,對“你讀書究竟是為了什么?”的問題,回答“既為社會也為個人”的高職學生有74.2%,回答“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比例僅為11.7%,而回答“為了自己生活的更好”的比例高達88.5%,回答“不知道、不太明確”的占比為 10.5%。高職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功利傾向還表現(xiàn)在,他們的學習動力建立在是否有助于畢業(yè)就業(yè)及未來的利益獲得上,普遍重視專業(yè)課程的學習,敷衍公共課程尤其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學習,因為他們認為公共基礎課程對于未來的就業(yè)及經(jīng)濟利益的獲得意義不大。
(三)價值評價標準上偏重自我價值
生理和心理逐步走向成熟的當代高職學生,在大學期間獨立意識日益強烈,文化水平不斷提高,認知能力得以增強,能夠積極主動地進行自我價值評判和社會價值選擇。重自我價值、輕社會價值、利益關系和價值沖突表現(xiàn)為“自我優(yōu)先”是當代高職學生價值觀評價的常用標準。相當一部分高職學生在個人目標設定和處理社會矛盾時,注重從“自我”出發(fā),強調以“自我”為中心,倡導“自我實現(xiàn)和自我價值提升”。如此次的問卷調查中,針對“選擇職業(yè)優(yōu)先考慮的因素”,有59%的高職學生選擇“擇己所長,”即專業(yè)對口,自己所擅長的或者能發(fā)揮特長的職業(yè), 高達71.8 %的高職學生優(yōu)先考慮工資待遇選擇的是“擇己所利”,有31%的學生從自己的興趣愛好出發(fā)選擇“擇己所愛”, 而選擇 “到祖國和社會最需要的地方”的學生僅占9.5%,這就表明高職學生多注重自我價值實現(xiàn),對社會價值考慮的較少,個別學生對于國家、社會、他人的需要甚至采取回避、逃避、冷漠的態(tài)度。
(四)價值實現(xiàn)環(huán)節(jié)上知行脫節(jié)的矛盾性
正確的價值理念會引導一個人正確的價值實踐。但實際上,價值觀的認知認同并不等同于價值觀的踐行,兩者之間的轉化實現(xiàn)有一定距離。當代高職學生就面臨著價值認知和價值實踐“表里不一、言行不一”的困境。一方面,經(jīng)過長期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教育的高職學生獲得系統(tǒng)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認知,并表現(xiàn)出對主流價值觀的高度認同,在理想信念上崇尚和追求真善美,拒絕和抵制假惡丑。另一方面,在具體社會生活踐行上部分高職學生卻實行“嚴于他人寬于自己”的雙重標準,一旦社會改革現(xiàn)實與自身利益發(fā)生沖突,他們卻又明顯地表現(xiàn)出不適應甚至是抵觸情緒,部分意志薄弱者不易做到價值秉持,出現(xiàn)價值目標與自我踐行之間的分離狀態(tài)。在問卷中針對“學習感動中國人物洪戰(zhàn)輝,做新時代的優(yōu)秀大學生”的回答,有34%的學生回答“洪戰(zhàn)輝是偉大的,但是我做不到”??梢?,價值觀領域的認知和實現(xiàn)在當代高職學生這里存在“說到做不到”的知行反差。
(一)社會轉型過渡期,多元價值觀沖擊
文化多樣化是當代中國社會的顯著特征。過去單一的、封閉式價值觀教育時代一去不復返,傳統(tǒng)一元化價值觀念已然瓦解。如今,我國全面深化改革背景帶來了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大幅調整,社會矛盾多發(fā),價值觀念多元多樣多變,思想理論領域各種思潮起伏交織,這些變化直接導致了多種價值源的產生和發(fā)展,同時學生個性化特征鮮明,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明顯增強。此外,新形勢下國內外敵對勢力加緊對崛起中中國的和平演變、政治顛覆和思想滲透,高職院校成為多元多樣多變文化展示、交流、碰撞、交鋒的重要陣地,自身思想政治理論功底稍顯不足的高職學生成為反華顛覆和滲透的重要對象。以上種種因素均不可避免地使一些高職學生經(jīng)受不住中西方腐朽文化諸如電影、書籍、電視、無線電波和新式的宗教的誘惑,個人主義、自由主義等思想文化的影響,在思想上產生混亂,甚至在一些重大原則問題上產生疑慮、動搖,導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效果受到嚴重沖擊。
(二)學校價值觀教育低效,形式主義夸大客觀事實
當代高職教育中,首先是教學理念的偏差,部分高職院校重智育輕德育,重技能輕做人,重成才輕成人的教育理念,領導重視不足,使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訓練成為教育的中心任務,教育的重點和核心定格于知識教育,忽略了理想信念信仰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常呈現(xiàn)為口號和櫥窗內容。其次是教學方式的單一無趣,枯燥單調的課堂灌輸方式難以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無法獲得預定的教育效果。不少高職院校僅用片面簡單的填鴨式強行理論灌輸對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教育過程中師生間缺乏平等的雙向互動式交流和對話,呈現(xiàn)為滯后的“教師刺激—學生反應”的被動形式,致使價值觀教育變?yōu)椤罢n堂為主、書本至上、教師中心、分數(shù)評價”的畸形教學模式[1]。這就使得高職學生在意識形態(tài)確立和主流價值選擇中,容易呈現(xiàn)“口服心不服和知行不一”現(xiàn)象。再次,部分高職院校價值觀教育實踐教學存在機制不全、渠道缺乏、模式單一等現(xiàn)象,難以推進價值觀的自我踐行,實現(xiàn)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知行合一”的教育效果。個別高職院校思政課開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親身體驗教育的過程中形式主義盛行,把實踐教學活動當作嘩眾取寵的工具和尋求財政撥款的手段,表面上搞得轟轟烈烈,結果讓滿懷期待的學生失望而歸,實際上收獲空空如也。這種形式主義的實踐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學生對學校正面教育的排斥、叛逆心理,無形中為價值觀的統(tǒng)一認識和知行合一增加了難度。此外,個別專業(yè)課教師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識存在一定偏頗,在課堂教育中出現(xiàn)一些與主流價值導向不一致的聲音,甚至有意無意中“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過度宣揚和美化西方“普適”價值理念和個人本位主義的資本主義意識形態(tài),阻礙了高職學生核心價值觀心理搭建和行為塑造,影響了核心價值觀的有效培育。
(三)網(wǎng)絡媒體錯誤引導,主體內化信奉薄弱
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和智能手機的廣泛應用,進一步拓展了互聯(lián)網(wǎng)的影響范圍與深度,當代高職學生瀏覽甚至沉迷網(wǎng)絡的現(xiàn)象愈發(fā)嚴重。國外居心叵測的敵對勢力的隱性滲透,國內傳統(tǒng)媒體輿論導向不正,新興不良網(wǎng)絡媒介思想言論及社會新聞誤導等給我們有效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帶來了極大的挑戰(zhàn)。如一些網(wǎng)絡新聞報道中,過分陳述社會生活中一些假丑惡等反面典型,甚至重點闡述不法分子逃避法律責任或者某些道德失范者獲得的極大經(jīng)濟利益等極個別社會反?,F(xiàn)象,如走后門、拼爹門等。某些影視作品中,間接或直接誤導“資本主義優(yōu)越性”、“好人沒好報”、 “虛假繁榮”等不良社會現(xiàn)象。尤其是一些別有用心的“社會公知”和網(wǎng)民對一些熱點事件虛假、歪曲、不公正、不客觀的闡述和評論,極大地擾亂了公眾的正確視聽和客觀評價,如2015年5月黑龍江慶安火車站警察開槍事件、鄭州大學生閆某掏鳥獲刑事件的輿論誤導。這些錯誤引導極易造成社會閱歷不夠豐富且正處于價值觀形成關鍵時期的高職學生的思想混亂,增加其辨別“真假美丑善惡”難度,導致價值困惑甚至迷失方向。
(一)重視教育客體,激發(fā)學生的主體性地位
部分高職院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之所以成為“學生抵觸、教師頭疼”的低效教育,很重要的原因是對學生個體缺乏應有的關注,忽略了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割裂或者背離了與學生生活世界的關系。高職院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歸根結底指向的是一個人的世界,而不是物的世界,其對象是90后的高職學生,必須樹立“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服務人”的教育理念,重視被教育者的主體地位,充分激發(fā)他們的主體意識,引導他們主動探索、認同并確立某種主流核心價值觀念。柏拉圖說:只有當學生自覺自愿地受教育時,才有可能達到目的[2]。因此,高職學校價值觀教育應重新定位,真正做到以人(高職學生)為本,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構建平等的,雙向互動的教育渠道,“因材施教”即根據(jù)學生的信息反饋適時調整教育內容,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fā)揮其潛在的求知欲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只有擺脫抽象化、空洞化、形式化的說教,符合當代高職學生的思想特點、價值追求和利益訴求,關注、指導和引導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和內心期待,幫助學生走出價值誤區(qū)和價值失范,才能在青年學生中產生共鳴,并獲得廣泛的認知、認同和信仰。
(二)提升教育主體,構建教師示范性機制
只有“四有”教師才能培育出合格的“四有”人才。師者,不僅要言傳即傳道,還要身教也就是做道德的表率,“為人師表”是對教師道德責任的高度概括。首先,教師要“真學”。對于理論性、抽象性強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加強知識的學習和積累,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論素養(yǎng)。做到完備知識,吃透理論,不斷深化理解并加以發(fā)展創(chuàng)新。其次教師要“真信”。在“真學”即獲得認知和掌握理論的基礎上還需要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把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信仰確立為自己的命脈和靈魂,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論來武裝自己的思想,凈化自己的心靈,增強責任心和使命感,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地生根。再次,教師還要“真用”。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積極踐行者和忠實先行者[3]。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自我養(yǎng)成教育,不斷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質,樹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具備高度的職業(yè)道德水平,成為道德品行的楷模榜樣,以自身的榜樣示范帶動,用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行為無聲的感召、影響和感染學生,才能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引領他們的道德方向,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全體學生的價值準則和內心信仰。
(三)完善教育體系,探尋有效的培育模式
首先,發(fā)揮課堂教學手段,突出思想政治教育主陣地作用。第一,充分利用思想政治理論教育體系合理設置、安排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相關的課程,不斷豐富完善創(chuàng)新,幫助學生獲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的理論認知。第二,要創(chuàng)新教育教學方式,改變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以老師為主導的教學結構以及脫離實際的盲目吹噓和輕視多樣化價值觀的教育方式,多用討論模式促進師生之間的交互啟發(fā)及學生思辨能力培養(yǎng),激發(fā)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的科學價值觀念和價值標準的建立和鞏固。第三,以實際問題為導向,不斷豐富教學內容,提升教學針對性,明確教學目標。針對高職學生的特點,以“貼近生活、貼近學生、貼近實際”為原則,緊扣時事,用事實說話,以案例剖析,推動學生形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共識”和“共行”。
其次,建設和完善網(wǎng)絡平臺,積極有效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網(wǎng)上教育。為了避免高職學生在紛繁復雜的網(wǎng)絡空間多元多樣多變價值觀沖擊下陷入迷茫和困惑,幫助他們有效地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流、主導地位,一要加強校園網(wǎng)絡建設,建立專題門戶網(wǎng)站對社會主義主流價值觀進行宣揚、解讀和研究,引導和幫助學生獲得正確的價值認知。二要加強網(wǎng)絡秩序的監(jiān)管和正確的輿論導向,為學生推薦一些有利于他們成長成才的網(wǎng)站,建議他們遠離非法和不良網(wǎng)站,摒棄腐朽、落后、低俗、歪曲的文化信息,引導學生正確辨別良莠不齊的網(wǎng)絡信息,正確應對網(wǎng)絡多元價值沖突,凈化網(wǎng)絡傳媒陣地,營造積極向上的育人氛圍。 再次,豐富健全實踐教育途徑,促進價值觀學以致用和外化升華,實現(xiàn)價值觀的知行合一。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是知識的來源,更是學習知識的目的。高職院校針對價值觀教育的社會實踐不應拘泥于枯燥的專家講座、視頻觀摩、參觀實踐基地等方式,宜采取更豐富有效且針對性強的實踐模式。一是高職院校依托完善的社會實踐機制,發(fā)揮專業(yè)優(yōu)勢,鼓勵學生利用寒暑假時間深入開展社會調查,并形成優(yōu)質調查報告為社會管理提供參考;二是要發(fā)揮高職院校學科和技術優(yōu)勢,鼓勵學生參加地方科技改造,形成產業(yè)優(yōu)勢,增加經(jīng)濟增長;三是結合學校所在的街道或社區(qū)為中心的社會組織,如街道、社區(qū)、企業(yè)、人民團體等組織和發(fā)展學生志愿者隊伍,號召同學們廣泛參與社會公益活動,培育“真善美”的價值取向,服務他人,提升自我,切實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四)優(yōu)化校園文化環(huán)境,塑造良好知行氛圍
良好的校園文化環(huán)境因素對學生社會化過程中價值理念的形成所具有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因此,高職院校應遠離世俗化、功利化、商業(yè)化傾向,凸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建設先進的校園文化,營造良好的教育氛圍。首先,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校園物質文化建設。在基礎設施建設中著重考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優(yōu)良道德文化宣傳的需求,利用校園公告板、校園廣播基礎設施設置的價值觀專項板塊,生動地宣傳、發(fā)布或者討論核心價值觀的相關信息[4]。其次,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規(guī)范校園制度文化建設,著重構建講規(guī)則、講誠信、公平有序的校園秩序,形成并弘揚良好道德行為的評價機制、獎懲機制和監(jiān)控機制,營造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校園氛圍,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地做到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道德要求。再次,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與校園精神文化建設密切結合,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大力開展學生社團活動、校園實踐活動,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文化主流,引導學生遠離低俗、陳腐、頹廢的文化垃圾,形成高雅、健康的文化品位,讓學生在積極的校園文化環(huán)境的熏陶和感染下逐漸認同和內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參考文獻:
[1]施麗紅. 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有效教學的表征[J].教育探索,2011(8).
[2]伊麗莎白·勞論斯著,紀曉林譯.現(xiàn)代教育的起源和發(fā)展[M].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92:186.
[3]劉鑫.高校教師在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角色效應[N].光明報,2014-03-30( 07 ).
[4]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校園道德文化建設[EB/OL].新華網(wǎng),2014-07-01 http://news. xinhuanet.com/culture/2014-07/01/c_126696420.htm.
[責任編輯:何玲霞]
作者簡介:藍福秀,女,福建上杭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收稿日期:2015-10-23
DOI:10.3969/j.issn.1672-1047.2016.01.05
中圖分類號:G4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047(2016)01-00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