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繼紅
(海南熱帶海洋學院 人文學院,海南 三亞 572022)
?
海南“吟絕”王佐的思想及其詩歌的內容類型
柯繼紅
(海南熱帶海洋學院 人文學院,海南 三亞 572022)
海南“吟絕”王佐是海南本土詩歌覺醒時期的代表詩人,與同期另一位大詩人丘濬一起構成了海南明代詩壇乃至整個詩壇的高峰。王佐的思想以六經為本,好學為宗,中仁為用,謹守儒家修齊治平之志,在政治上有開言路、任人事、重邊防、調鹽糧、修道路、設禮教、平選舉等數種思想,然規(guī)模尚小,尚不足以言其條貫,僅其中開言路、重邊防的思想有開明大家氣;在禮教上尊禮教、辨華夷、重家教、平選舉;在文學上則承接韓歐影響,雜一點理學意見,主張文以見道,并無特別的新見。王佐的詩歌大致可分為敘事、風物、詠懷、詠史、贈答等五種類型,其中以敘事詩與海南風物詩最具特點。
海南;英憲詩壇;王佐;生平思想;詩歌類型
王佐是海南與丘濬齊名的詩人,是海南明代詩歌覺醒時期最著名的詩人之一,在海南享有“吟絕”之稱。錢至熙《明代海南作家王佐散論》指出:“清初朱彝尊所編大型的明詩選集《明詩綜》未選其作。后人出版的明詩選本、明詩論著及較大型的通代、斷代文學史,似亦未注意到王佐其人。但是他在明代迅速興起的海南文人群中是有一定的代表性的。而且作為明代中期復古派文學全面興起之前的作家,其文學創(chuàng)作對于認識明代文學史的發(fā)展進程,也有一定的參考價值。”[1]胡迎建《論明代海南詩人王佐的贈答唱和詩》研究了其酬唱詩價值:“王佐宦游二十馀年,與人交游中,寫有不少贈答唱和詩。或主動寫贈對方,或為主人所作題詩,或應友人之請而作,從中見其厚道之性,真摯之情,見其才識?!釗P清,臧否人物?!笾掠辛矫鎯热荨洿鸪驮姡皇撬脑娫~成就中的一小部分,但嘗鼎一臠,管窺一斑,對于今人如何寫好此類詩,避免應酬之作,應是有著很高的借鑒價值?!盵2]但研究局面并未打開,總體上仍如李景新、高海洋《王佐對貶謫海南人士的吟詠》論文所述:“我們在浩如煙海的《中國知識資源總庫》中搜索,有關王佐的文章居然只有兩篇:其中一篇題為《海南史上四大才子之一:王佐》的文章是來自《神州民俗/海南·臨高頻道》的一般介紹性文章,并非學術論著;唯一的學術論文是發(fā)表于《海南師范學院學報》1990年第3期上的未署名文章《王佐和他的海南風物詩》。此外就是周濟夫先生的《瓊臺小札》中有一篇《詠物與詠史的融合——王佐的兩首詠花詩》短文,簡單分析了王佐關于木棉、含笑花的兩首詩;他在《椰陰詩話》中還有幾篇類似的短文。可見對王佐的詩歌創(chuàng)作乃至對整個王佐的研究,是多么薄弱……我們認為,對其作品做基礎研究是不可或缺的?!盵3]鑒于學術界尚無系統(tǒng)評述王佐其人思想及詩歌內容類型的論文,本文試就其主要思想及詩歌內容類型作一系統(tǒng)分析。
王佐有四事近丘濬:少穎、幼孤、母惠、嗜書力學。其自述小傳云“予性疏散,不事家事,生計甚拙。又不甚聰明,而好耽書,以故多學少成。自知病根,而癡癖莫能解也”[4]217(《四友傳》),弟子輩唐胄為王佐集作序稱“公余手不釋卷,或行部所至,物無一嗜,獨赍書自隨,舟車滿載……及耄悼艱失明,尤令人呫嗶聽之”[4]2(唐胄《原集序》)。長期勤奮的學習養(yǎng)成了王佐較為豐富的思想。王佐一生久在太學,又輾轉地方下級官職,位不足以展其能,故轉治筆墨,著述頗豐,在海南文人中僅次于丘濬,唐胄稱其著作有《雞肋集》《經籍目略》《瓊臺外記》《庚申錄》《金川玉屑集》《家塾原教》《珠崖錄》,今仍存《雞肋集》及由鄉(xiāng)弟子唐胄納入《正德瓊臺志》的《瓊臺外紀》片段,其思想可以從這些遺著中得以窺見。
王佐的思想,大約以六經為本,好學為宗,中仁為用,謹守儒家修齊治平之志。比之丘濬,崖略固不及,方之邢宥,又遜其實質,然而平和溫潤,如明月生斐,自有長處。分而言之,則有政治思想、禮教思想、文學思想之別。
王佐在政治上并不得志,然終身未嘗放棄。明正統(tǒng)十二年(1447),王佐20歲,參加鄉(xiāng)試,一舉中的,“弱冠以禮經魁鄉(xiāng)省,與陳石翁同庚俱英妙榜中指為二俊”[4]2(唐胄《原集序》)。陳石翁,即陳獻章,字白沙,廣東江門白沙村人,工詩,善草書,后來倡心學,創(chuàng)江門學派,成為明代著名理學家,教育家,嶺南配祀孔廟的第一人。王佐比同鄉(xiāng)丘濬小7歲,比邢宥小12歲,中舉時20歲,僅比丘濬晚3年,比邢宥晚6年,可謂少年得志,然而此后的道路卻未能如邢丘一般平步青云。邢宥于中舉后7年中進士,52歲官至正二品都察院左都御史,達于一生頂點;丘濬于中舉10年之后得進士,在皇帝眼前做了三十余年學者后,于晚年得以擢升位至宰相。王佐則“游學京師多年,為祭酒吳節(jié)、司頁閻禹錫諸巨公所稱許,屢擢為元”[4]2(唐胄《原集序》),“為之延譽于閣老南陽李賢,冀其大用,皆深為器重”[4]6(樊庶《王汝學先生傳》),“后試南宮五策,條答無疑。本房欲置魁選,為忌者所黜”[4]8(王國憲《王統(tǒng)鄉(xiāng)公傳》),在太學一呆 19 年,“竟弗克成進士”[4]6(樊庶《王汝學先生傳》),眼看年近 40 ,只好向吏部報到,要求銓補,“偶銓選佐郡……低回廣閩、江右高涼、邵武、臨江諸郡之間,二十余年一官不徙”[4]3(唐胄《原集序》),“而卒老于郡佐,三任未轉一官”[4]4(邢祚昌《原集序》),于弘治五年宦途無望之際,請職歸田。后人以為王佐未盡其才,“卒不得再登一第,僅以郡佐終,為可惜也”[4]6(樊庶《王汝學先生傳》)。王佐于此亦頗多嘆息,然任官皆盡力,“去多遺愛”[4]3(唐胄《原集序》),頗有政聲,晚請鄉(xiāng)居,嗜書自樂,猶未能忘懷政治,年八十上《珠崖錄》,言海南邊事,言辭剴切激烈。王佐的政治思想,因其重要著作《珠崖錄》等已佚,今只能于《雞肋集》《瓊臺外紀》中見之?!峨u肋集》載丘濬為政事有五,一是任高州同知期間上韓公邊情策,言委安撫、設軍保、開中鹽糧、巡行鹽法、通鹽路、納言等治邊六策,見于《上韓公邊情策》*參見海南先賢詩文叢刊本《雞肋集》,海南出版社,2004年版第117頁。;二是邵武同知期間安撫泰寧盜,見于王國憲撰《王桐鄉(xiāng)公傳》*王國憲《王統(tǒng)鄉(xiāng)公傳》,見海南先賢詩文叢刊本《雞肋集》,海南出版社,2004年版第12頁。;三是邵武同知期間拜祠乞雨;四是邵武同知期間充鄉(xiāng)試考官衡文;五是晚歲居家上《珠崖錄》,言不可招撫生黎分府權事,今僅存《進珠崖錄表》*參見海南先賢詩文叢刊本《雞肋集》,海南出版社,2004年版。第111頁。與《進珠崖錄奏》*參見海南先賢詩文叢刊本《雞肋集》,海南出版社,2004年版第113頁。。王佐各項政策皆有政聲,其上邊情策,“雍奇其才,次第施行,郡遂以安”[4]11(王國憲《王統(tǒng)鄉(xiāng)公傳》),其計平泰寧盜,“降其脅從者數十人,賊果散去”[4]12(王國憲《王統(tǒng)鄉(xiāng)公傳》),其拜祠禱雨,“士民愛戴,有‘仁明司馬’之頌”[4]12(王國憲《王統(tǒng)鄉(xiāng)公傳》),其鄉(xiāng)試衡文,“輿人又頌公平正大,以賢能稱著”[4]12(王國憲《王統(tǒng)鄉(xiāng)公傳》)。約而觀之,則有開言路、任人事、重邊防、調鹽糧、修道路、設禮教、平選舉等數種思想。然規(guī)模尚小,其文又多及物不敷,似尚不足以言其條貫??勺⒁獾氖瞧溟_言路、重邊防的思想,頗有開明大家之氣象。
王佐的禮教思想,主要反映在其政事和文學中,抽而繹之,有尊禮教、辨華夷、重家教、平選舉等思想。王佐的尊禮教思想甚重,其本善禮經,以禮經中學,主張以禮教化民,有拜祠禱雨政事,高度稱頌“坦齋天下士也。何哉?國初瓊俗敦樸,禮文茍簡遷就,坦齋以詩禮唱導鄉(xiāng)邑,凡其冠婚喪祭,多所取則。今冠禮久費于天下,而獨行于瓊州,坦齋遺教也。比有兩京縉紳先生欲行冠禮,三加儀文服制,學者非講習有素,倉卒不能行事。筮賓輔于國學,兩出吳氏門人,當時南北之士莫不景仰吾瓊為海外鄒魯,然后知坦齋天下士也”[4]169(王佐《贈吳肅正里周年序》),其《跋元將詩》甚至盛稱元君任將知禮,“宜其有天下也”[4]169。禮以華夷為大,王佐的別華夷思想較為嚴重,可能與其家世為撫黎官的背景有關,“父承籍伯祖元翼黎官世業(yè),撫有本縣東黎之土……永樂四年……蒙太宗皇帝授以本縣撫黎縣丞職”[4]237(《先母行狀》),其父之死,其傳云“宣德八年(1832),父因旁累赴憲司對薄,瀕行囑后事……外終”[4]238(《先母行狀》),頗諱言,亦可能與此相關。王佐生平兩大策,皆流露出鮮明的別華夷思想,晚年進《珠崖錄》,在《進珠崖錄表》《進珠崖錄奏》中,嚴分生黎熟黎,痛斥招生黎為官以分州權,并質之歷史封土酋而誤邊事之例,稱“伏以嘉禾布苗,豈容良莠之兼?雅樂在堂,難奏鄭衛(wèi)之曲……天下既是共尊一主,政事豈宜分為兩家”[4]112(《進珠崖錄表》),早年《上邊事策》,上設安撫以定化州流寇,設軍堡以保障高化邊犯兩策,皆是針對當地壯瑤等少數民族的設防。其詩文亦流露相類思想,集中反映在其宋史宋名臣詠嘆中,如《讀宋史》云“外夷豈敢分中夏,一汴何因說二杭”[4]68,《茉莉軒》云“珠崖逐客才過海,南渡君臣已戴天……我懷千古中原恨,幾度經行涕泗漣”[4]71,詠史詩此類尚多*李景新,高海洋《王佐對貶謫海南人士的吟詠》對此有集中闡述,見《瓊州學院學報》2014年第4期,第34-41頁。,又尚作《平黎記》《湛鉞平黎記》《論革土舍峒首》。禮教思想的一個重要表現(xiàn)是重視教育,王佐有《家塾原教》專題探討教育問題,可惜失傳,其重教思想源自其母,“母姓唐氏,名朝選,瓊山縣南橋人,前山東袞州府金鄉(xiāng)縣瑤次女……幼小在籍,往依外祖國子學正汪從周鞠育。少甚驚敏,所親子弟有讀書者,母旁聽盡能默記,仍了其大義……平生未嘗親硯筆,而歷代典故頗皆涉獵。性方嚴,動遵禮法。適父原愷為繼室,生女二,男一”[4]237(《先母行狀》),王母知書達禮,極有識見,有孟母風,對王佐的教育高度重視,少年喪父,王母便承擔起了教養(yǎng)王佐的重責,“但撫不肖孤佐,自幼沖即延師于塾,教以詩書。稍長,聞有明師,雖數百里外,即遣往從。平時歸省,或逾期不學,母即憂不食。凡諸束脩皆出母手,紡績經營之余,平居惟拳拳勉以孝弟忠信禮義廉恥事”[4]238(《先母行狀》),并利用家族關系,“帶回瓊山外家,受教于丘濬和外叔祖唐舟”[4]前言,王母這種重視教育的言傳身教,對王佐教育思想的形成當有極大影響。王佐還有“平選舉”的思想,幾次作鄉(xiāng)試官,都能公平選舉,公正衡文,為一方所敬重,今尤存《衡文論》。王佐的禮教思想本諸儒家經典,今天視之或者有失,然揆之當日事理,多能實事求是,有不得不為之處,其尚詩書之化,云海南“詩書之化,百年以來,風俗醇美,超越前代”[5]1(王佐《東岳行祠會修志序》),為家鄉(xiāng)詩書之化感到極為自豪,這些觀念,即今日視之,對地方文化亦不無借鑒焉。
王佐的文學思想承接韓歐的影響,雜一點理學的意見,主張文以見道,并無特別的新見。其觀點集中見于《文衡說》,羅列而言,則認為:一、文乃天理所發(fā)言行事業(yè)中條理可觀者;二、天下至文為儒家經典,其次是莊騷諸子;三、辭達而已矣。王佐的文章宗韓歐,嚴格踐行其觀點,自述“平日學問平易,依循經傳而不立怪說,多坐此以不遇”[4]197(王佐《文衡說》),學者亦云“蓋非特以詩文自鳴,亦庶幾因文以見道者”[4]4(邢祚昌《原集序》),所以能渾然自成一家,“師法有年,其內已閎深,而外則無一字相襲”[4]3(唐胄《原集序》),“作文得風雅之正規(guī),是所謂人文并美,宜其為世典型”[4]5(樊庶《原集序》)。王佐的詩歌則師法頗廣,別出風采,與文章有異,其律詩學杜,追求閎深雅健,絕句取法王維李白杜牧,清美流暢,古詩則學杜兼元白氣,并融入韓柳古文筆法,立意深巧,結構謹嚴,語言雅間,時有小說家氣,學者稱“博學多識,精思力踐,見道精審,故其詩辭和平溫厚,文氣正大光明,當比唐宋諸大家”[4]13(王國憲《王桐鄉(xiāng)公傳》),“作者本六經以為言,文固足傳,即參以韻學,亦不失風人溫厚之本意,其味醇矣”[4]3(李熙《重刻王桐鄉(xiāng)先生〈雞肋集〉序》)。比之唐宋諸大家有過譽,但不失為名家作者。
王佐今存詩350余首,俱收錄入2006年劉劍三點?!峨u肋集》,詩作數量在明海南詩人中僅次于丘濬、鐘芳、王弘誨。其古、律、絕諸體均工,據《雞肋集》正文、補遺、附補錄詩統(tǒng)計,其七絕七律最多,分別達115首和112首;其次是五絕、五律、五古,分別有34首、20首、27首;另有七古8首、古樂府16首、禽言詩9首;余下一些零星的類型,包括4首回文詩、4首詩余、2首集句詩以及1篇四言詩和1篇騷賦。王佐的詩歌按其類型及內容,有敘事與抒情之別,其抒情詩又有詠志感懷、題贈酬答、詠嘆自然風物、詠史懷古等不同類型,總體而言,大致可分為敘事、風物、詠懷、詠史、贈答五類,其中以敘事詩與海南風物詩最具特點。今就其詩歌的主要內容及類型分別作以介紹。
(一)敘事詩
王佐擅敘事,尤擅虛設情景將本非敘事的題材處理得頗具敘事意味。其中正統(tǒng)的敘事詩僅《牛報恩斗虎歌》《崖州馮訓導孝恭堂》《讀〈唐玄宗紀〉》《紀夢》《海邊謠》《虞美人草》《食檳榔白》等數首,另有三首紀行敘事詩《夜宿武溪止庵》《建陽道中步黃內翰仲昭韻》《光澤道中紀事》,但其他如《荔枝香》《楊白花》《君馬黃》《挑燈杖》《邵武楊指揮〈漁樵問對圖〉》《簡姜文博》《邵武衛(wèi)宮指揮〈余慶堂卷〉》《秋興》《菠蘿蜜》《天南星》《瓊枝菜》《二喬觀兵書》《老驥行》等詩歌,皆可作敘事詩看。
王佐的敘事詩并不多,總共二十多首,卻頗具特點,概括起來,其在藝術上有以下幾點值得注意。一是善虛設情景;二是善創(chuàng)造戲劇性;三是善取材設題;四是善敷衍結構;五是語言工穩(wěn)老辣。
王佐敘事詩最突出的特點是極善虛設情景,虛構情結,無中生有,將本來不是敘事的題材處理成具有濃郁敘事意味的詩歌,這是王佐敘事詩最有魅力、最富創(chuàng)造性的地方。如《荔枝香》:
荔枝香,此是開元舊樂章。開元天子醉太平,梨園法曲頻更張。更小部,綴新行,八千紅袖舞霓裳。玉環(huán)嬌笑倚新妝,自言初度今晨良。將進酒,獻君王。君王億萬壽,歡樂且無央。萬里南海荔,奔騰來上方。金盤薦御筵,新樂聲鏘鏘。何當名此樂,彼美荔枝香。荔枝香,樂中歌曲斷人腸,莫傳歌曲到漁陽。*本文所引王佐詩歌均出自海南出版社2004年海南先賢詩文叢刊本《雞肋集》,以下不再出注。
看題目,頗似詞調名,很容易寫成一首普通詠物或詠史抒情詩,但作者充分利用想象力,巧妙敷衍出一系列情節(jié),敘述了荔枝香曲名得名的故事:天子醉太平,樂師譜新曲、舞女輟新行,玉環(huán)依新妝、進壽酒,南方獻荔枝,天子遂以荔枝香為名命新曲,把本來抒情的題材處理成了一首敘事意味濃郁的詩歌。此首詩除首句交代,末句點題外,可視為一首完整的敘事詩。再如《秋興》:
何處尋秋光,秋在梧桐上。昨宵白露下,一葉飄丹狀。今宵風雨聲,葉葉堪惆悵。曉起視庭馀,丹鋪藉霜降。呼童掃秋風,愛惜詩景象。且留青光在,供我閑惆悵。
敘述秋日早晨掃葉又止的日常小事,敷衍了一系列情景:昨宵一葉飄丹、今宵萬葉飄零、曉起視庭落葉、命童灑掃庭院,愛秋光而止灑掃,將本是及物寫懷的抒情題材寫成了一首微型的敘事詩,詩歌很平淡,手法卻很老練。再如《天南星》:
橘過淮為枳,非戀淮南好。南方風土宜,橘性自能保。君看天南星,處處入《本草》。夫何生南海,而能濟饑飽。八月風颼颼,閭閻菜色憂。南星就根發(fā),累累滿筐收。大者或連梗,如孛如旄頭。小者累十百,附大如贅瘤。攜來煮大鐺,翁媼坐綢繆。熟盛巨瓦缽,剝嚼飽乃休。兒孫分瓦碗,滿量各自由。飽睡到天明,何管蝶夢周。主母晨相過,煮茶亦見留。加教致殷勤,潔脫烜膏油。馀留上市賣,今夜賞中秋。城中剝鬼皮,比屋有價酬。外此惟果腹,閭閻以優(yōu)游。海外此美產,中原知味不?
記敘“能濟溫飽”的天南星的收、煮、食、待客、市賣過程,巧妙嵌入翁媼、兒孫、作者、主母等角色,把一篇植物詠贊轉化成了一篇趣味盎然的敘事,詩歌的筆法則令人想起老杜的三吏三別。這種虛設情景的手法為王佐所常用,尤其在其帶有詠物性質的敘事詩中,如《楊白花》借楊花南飛敷衍胡太后事,《君馬黃》敷衍出兩馬同才不同命的故事;《挑燈杖》敷衍出挑燈杖始與人為功終被人拋棄的故事,似寓言,又似一篇微型小說;《邵武楊指揮〈漁樵問對圖〉》則假設漁樵對話,互相質難,最終和解的情節(jié),宛如小品,等等。這類作品極易使人想起韓愈的《毛穎傳》。
王佐敘事詩的另一個特點是善于創(chuàng)造戲劇性,讓簡單的敘事變得張力十足。如上述《荔枝香》,單看前九句,敘述也甚平淡,但末尾平添一句“荔枝香,樂中歌曲斷人腸,莫傳歌曲到漁陽”,將敘事觸角忽然拓展入更廣闊的歷史,場景驟然闊大,意味驟然莊嚴,令人頓生感喟,深得老杜神韻。這種通過對照展現(xiàn)戲劇性,凸顯敘述張力的方法,在作品中頗多存在,如《君馬黃》設置兩馬的對比,《挑燈杖》設置主人前后態(tài)度的對比,《邵武楊指揮〈漁樵問對圖〉》暗設兩種價值觀的對比,《瓊枝菜》的今昔對比等等。創(chuàng)造戲劇性的另一種方式是跳躍敘述,引入異質性情境。如《楊白花》:
楊白花,飄蕩隨風起。隨風一去招不止,去落江南幾千里。洞房美人春思深,夢繞江南煙景里。此身兀兀只在此,江南江北隔煙水。腸斷思君君不知,人生莫苦生別離。咫尺閶闔如天涯,況乃天涯今遠而。龍絲席,生綱絲。翡翠衾,勞夢思。城東嫩柳春風枝,豈無輕盈與嫋娜。有如張緒年少時,不似楊花輕軟肌。
在一篇抒情意味強烈的象征性敘述之后,忽然接入一句極為異質性的描寫“龍絲席,生綱絲。翡翠衾,勞夢思”,從內容上看這是一個精致的細節(jié)描寫,與前面敘述的一片神行形成了反差,從句式上看這是兩個短促的三言,與前面的七言在語氣上也形成了跌宕,這接入的一句通過異質性使讀者為之一醒。其后作者接入末句“城東嫩柳春風枝,豈無輕盈與嫋娜。有如張緒年少時,不似楊花輕軟肌”,彈開一筆,以城東柳花襯托楊白花,又是一層跳脫。兩層跳脫使詩歌顯得戲劇性十足。這種情況還有如《夜宿武溪止庵》在前后的紀行中插入的焼丹描寫,《崖州馮訓導孝恭堂》在敘述末引入的作者感受,《二喬觀兵書》于敘述中間入的議論,《讀〈唐玄宗紀〉》使用的夾敘夾議等。王佐敘事詩虛設情景和創(chuàng)造戲劇性的能力使其一部分詩歌帶有小說家的筆法和意味。
王佐的敘事詩還善于取材,精于設題。其一部分詩歌取材于自古樂府,如《荔枝香》《君馬黃》《楊白花》等,其設題本極美,寓意又豐;另一部分則緣自作者創(chuàng)造,其設題美者如《挑燈杖》《海邊謠》《虞美人草》《食檳榔白》《菠蘿蜜》《天南星》《瓊枝菜》《老驥行》,皆以三四字而行,言簡而意豐,味長而韻美,深得古樂府取題之法與詞調取名神韻,其取材新者如《挑燈杖》《海邊謠》《虞美人草》《食檳榔白》《菠蘿蜜》《天南星》《瓊枝菜》等,《挑燈杖》取日?,嵨?,借物象意,《虞美人草》取草木傳說,敷衍歷史,《食檳榔白》《菠蘿蜜》《天南星》《瓊枝菜》四者皆取材海南地方物產,有譽揚家鄉(xiāng)之意,《海邊謠》則取材現(xiàn)實,即事名篇,寫舊時代婦女販賣之事,這些題材都是前人少有談到的。
王佐的敘事詩亦非常善于結構。其章法結構受杜甫韓愈影響較大,既有老杜的詩力,又有韓文的筆法。如《崖州馮訓導孝恭堂》《天南星》頗學三吏三別,《荔枝香》有《麗人行》的影子,《老驥行》與《老將行》《瘦馬行》頗類似?!短魺粽取穭t似帶有《毛穎傳》的影響。其敘事詩結構雖然多樣,但都像杜詩韓文一樣,部伍嚴整,氣勢充沛。如《老驥行》:
老驥伏櫪官廄里,八尺身長老龍體。昂頭向人不肯鳴,似擇孫陽作知己。孫陽世間不常有,此驥伏櫪年歲久。有時自跑千里足,有時自仰千金首。目如飛電雙炯炯,照夜白光秋月冷。拳毛騧有污血漬,獅子花映滅沒影。問之此驥世何罕,渥洼水中天所產。同產分入大宛國,貳師得之來貢漢。武皇重馬心如何,郊廟薦之天馬歌。夕養(yǎng)天閑飽苜蓿,朝牽輦道隨鳴珂。何時此種來海湄,宛如蹴踏長秋時。漢代光寵已寂寞,千年龍種終崛奇。鄰廄有驥亦似之,幾年伏櫪嗟棲遲。偶來相見似相慰,迥立長空相向嘶。一嘶四蹄欲飛起,悲風索索來天倪。
前十二句為一段,寫老驥的風神氣質,迥出不凡,中十二句寫老驥的身份來歷,流落人間,末六句借兩馬相知,寫老驥的悲憤失意,壯志猶存,全詩脈絡嚴謹,轉折清晰,起伏有致,結構老到。再如其五百字的長篇現(xiàn)實主義力作《海邊謠》。詩歌以五百字的長篇記述了一名海邊女子被拐賣到逃脫的悲慘遭遇,整個框架借鑒了三吏三別的問答體,中間部分為女子陳述,陳述主體內容有三個,一是女子的家世,二是拐賣海上的悲慘遭遇,三是遇難得脫的過程,陳述主體中間還插入拐賣家庭的反應,脫險女子的自嘆,以及人口販子的結局等內容,整個結構安排自然嚴整,頗見功力。當然,其詩結構也偶有疏脫處。
王佐敘事詩的語言沉穩(wěn)老辣,與杜甫韓愈較接近。其記述文字質樸干練,多用白描,描寫文字則豐瞻高華,雄深雅健。沉穩(wěn)的語言對其結構上的偶爾失順時有補救。王佐敘事詩整體上頗學杜韓,雄奇而有詩史筆法,與其文《烈士祠記》《高州太守孔公遺愛碑》《平黎記》《湛鉞平黎記》《四友傳》《林雄傳》《符瓊傳》《榮瑄傳》》可互讀。
(二)海南風物詩及詠物詩
明代海南詩人地域意識高漲,王佐亦預其中。地域意識強烈的首要表現(xiàn)是戀土懷鄉(xiāng),邢宥以五十四歲壯年即致仕還鄉(xiāng),鄉(xiāng)居十年而終,成為楷模,丘濬晚年高居相位,三上請辭帖,欲追跡邢宥,成為繼者,王佐晚年亦致官還鄉(xiāng),鄉(xiāng)居至八十五歲而卒,三人都表現(xiàn)出了強烈的懷鄉(xiāng)還鄉(xiāng)意識,表現(xiàn)出了高度的愛鄉(xiāng)熱情;地域意識的另一個表現(xiàn)是寫有大量地方風物詩。王佐的海南風物詩異常豐富,今存七十余篇。王佐詠物內容的詩歌占到其詩歌總數四分之一以上,其中,大半為海南風物詩。
一類是吟詠海南自然風物的。其中最具特色的為海南動植物吟詠,近達三十篇。吟詠植物的有《食檳榔白》《檳榔》《食檳榔其二》《和李本德檳榔嘆》《天南星》《瓊枝菜》《荔枝》《鴨腳粟》《椰園寫景二首》《和李司訓看破椰子》《含笑花二首》《龍眼二首》《知風草》《珍珠麥》《刺桐》《攀枝花》《菠蘿蜜》《野茶》《葵花》《益智子》等,涉及海南檳榔、荔枝、椰子、龍眼、天南星、瓊枝菜、珍珠麥、菠蘿蜜、知風草、攀枝花、刺桐、野茶、含笑花、益智子等,其中海南四大水果檳椰荔龍均有多篇吟及,吟詠動物的則有《秦吉了》《石蟹》《蛺蝶》幾篇。
詠物七律的代表作為《刺桐》《荔枝》:
東君三月剪猩紅,分著枝頭片片工。海國鄉(xiāng)村隨處有,田家門巷一般同。離披風火寒生焰,爛熳晴霞暖鬧空。地僻喜無車馬到,閑看花候畢農功。(《刺桐》)
火珠壓樹紅離離,五月炎州荔熟時。買樹有時來野老,窺枝終日戒群兒。紅塵不媚煙花笑,玄圃深韜玉雪肌。昨向祝融求再熟,點頭惟與后年期。(《荔枝》)
其在藝術上成熟的表現(xiàn)有三,一是全詩洋溢著對故國山川名物所代表的人世生活的喜悅眷念之情,二是常有名句豁人耳目,如《刺桐》首句“東君三月剪猩紅,分著枝頭片片工”對刺桐花的彩筆描摹,《荔枝》頸聯(lián)“紅塵不媚煙花笑,玄圃深韜玉雪肌”對荔枝的傳神描寫,三是意境渾厚,結構精嚴,起承轉合莫不隨筆自如。
另一類是吟詠歷史人文景觀或與之相關的詩歌,有近二十首。如《南溟奇甸歌》《竹溪書院》《崖州裴氏盛德堂》《和友人歸姜驛夜宿胡澹庵祠》《澹庵井》《《茉莉軒》桐墩書事》《后寄桐墩》《竹枝詞四首贈兩墩為樂老之章》《次友人游載酒堂韻》《題東坡祠》《荊王太子墓》《東皋詩社》《周公祠二首》《趙忠簡公鼎墓》《曾雙溪故居》《梁老橋》《五原橋》《崖州馮訓導孝恭堂》等,詠及海南唐宋元以來遺留的歷史名勝及胡銓、趙鼎、蘇軾等先賢海南遺跡。這類詩歌與其詠史詩多有重疊。代表作如《竹溪書院》《澹庵井》。
還有一些特殊的描寫民間日常用品的詩歌,如《燒酒》《暮春三寵詩》《挑燈杖》等。
王佐的風物詩除家鄉(xiāng)風物外,對中原名物見聞亦多有吟詠。此類作品中頗多杰構,如《登高山西塔和劉守韻》《越臺古》《彭城古》《聊城古》《菊庵》,此外《弘治二年述泊南京上新河和大里府吳守》《上杭道中》《二律》《西林三景》《棠溪八景》《東八景》《唐必周解元墓》《歸舟四詠》等亦多精彩描寫。
(三)詠史詩
王佐善詠史,今存詠史詩50余首。內容相對較集中的有海南貶謫詩、玄宗朝興衰詩、秦漢易代詩等幾類題材。
一類是海南貶謫題材*李景新、高海洋《王佐對貶謫海南人士的吟詠》對此類題材有較深入探討,提出了王佐詠史的“宋史情結”,詳見《瓊州學院學報》2014年第6期。,涉及作品17首。詠嘆集中于海南八謫(丁謂、盧多遜、李德裕、蘇軾、李綱、趙鼎、李光、胡銓),述廣功績,詆砭尤過,尤好折沖宋史,嚴分華裔,于南宋四名臣尤為所愛。其具體作品為《海外四逐客四首》《趙忠簡公鼎墓》《澹庵井》《和友人歸姜驛夜宿胡澹庵祠》《茉莉軒二首》、《讀宋史》《崖州裴氏盛德堂》《詠史八首之李衛(wèi)公德?!贰杜手ā贰额}東坡祠》《次友人游載酒堂韻》《含笑花二首》《盧相多遜》。
一類是玄宗朝興衰題材,有詩11首:《荔枝香》《讀唐玄宗紀》《荔枝》《李太白醉圖》《杜甫游春圖》《唐馬圖四首》《無題》《詠史八首其七》。內容不外乎戒君之用人,臣之盡職,嘆興之榮,衰之傷,述興衰以為今鑒。
一類是秦漢易代題材,有詩8首。大約除《題扇畫張子房圯橋進履》《歌風臺》三首頌張良拾履、劉邦懷鄉(xiāng)事外,余則黜始皇之焚書,胡亥之自愚,李斯之失佐,趙高之倒逆,項羽之殘仁,皆取貶損之意。
另外,于三國詠及諸葛、周瑜、二喬,抑曹之意明顯;于名將詠及周姜尚、燕樂毅、明周公、殷傅說及宋抗元釣魚城眾將,托治平之志;于女性詠及虞姬、二喬、趙女、唐貞、烈婦,顯受母澤影響,多揚德之作;于文史人物除上述已提及外,還有詠及杜牧、朱熹各二首,嚴子陵、白玉蟾各一首;此外還有其他一些零散之作如《荊王太子墓》《梁老橋》《五原橋》等。
詠史代表作為《讀宋史》《崖州裴氏盛德堂》:
南邊七葉選重光,世及重昏亦可傷。宮色漸非天水碧,柘袍又看女真黃。外夷豈敢分中夏,一汴何因說二杭。堪恨三朝謀國是,是誰惟有殺忠良。(《讀宋史》)
晉國亡來六百年,云礽今見海南邊。風流尚是元和腳,主客誰同南渡賢。落落朱崖余棟宇,盈盈綠野舊風煙。我懷三姓上千古,欲向杭州問老天。(《崖州裴氏盛德堂》)
境界的開闊,格調的嚴謹,葆有王佐律詩的一貫特色。除此之外,最大的特點當是對歷史的熟練認知,典故的純熟排比與繁復運用,達到了隨心所欲,橫豎浪漫的境地,顯示了作者杰出的語言與歷史的雙重才華。這種情形近代惟在陳寅恪等數人身上發(fā)生過,而陳亦是集詩人與史家于一身。以《讀宋史》為例,“南邊七葉”言徽宗前太祖、太宗、真、仁、英、神、哲宋代七朝,“重光”是李煜的字,言宋太祖滅南唐事,“世及重昏”,欽宗被虜后金人封之為重昏侯,言徽欽亡國事,“天水碧”,李煜妃子尚置染碧衣于露水中,得鮮綠好色,后來流行于李煜宮中,而宋太祖趙匡胤為天水人,碧與逼同音,“女真黃”,汴宋宮中有女真黃,蓋為大金之讖,“一汴何因說二杭”言徽宗逃出汴州,高宗逃至杭州事,“堪恨三朝謀國是,是誰惟有殺忠良”,作者在此詩下有自注云“徽殺陳少陽,欽殺李伯華,高殺岳飛父子”,所殺三者皆主戰(zhàn)派,耿直忠良,史有名聲。整首詩歌視野闊大,包孕廣泛,句句皆用典,甚有一句用典至三四者,然氣韻貫通,脈絡井然,筆墨雄放而開闔自如,非有極高學力不易辦此?!堆轮菖崾鲜⒌绿谩芬嘤羞@個特點。王佐詠史的史學見識是非凡的,兩詩末句矛頭皆直指當時的最高統(tǒng)治者,為一般詩人所難于敢道。王佐對秦漢易代,三國交際,盛唐之衰,靖康之變等歷史尤為熟悉,于其中家國之恨,興衰俗變,在詠史中多有集中反映。
(四)贈答唱和詩
王佐一生早中舉人,漂泊仕海,在太學偃蹇二十余年,輾轉廣東高州、福建邵武、江西臨江同知又二十余年,所至皆廣結師友,交游酬唱,留下大量的贈答唱和詩歌。其唱和詩作有幾個特點,一是不為阿諛之作,二是表現(xiàn)內容豐富,三是藝術上多化用,四是詞氣和平溫厚,一本歸于儒學正鵠。主要有勸勉、贊頌、送別祝賀、懷念、懷鄉(xiāng)、述懷等內容。*胡迎建《論明代海南詩人王佐的贈答唱和詩》對此王佐贈答唱和詩歌有詳細探討,見《瓊州學院學報》2014年第6期。
勸勉之作,如《貞庵》勸表兄唐世用堅定操守,《讀程氏遺書偶書所見用戒子弟》戒子弟務必不要貪酒,《寄表侄唐濂伯必周》鼓勵表侄枕戈立志,《訪金女潛》勉勵金女潛必遇知音,《戲作湖山書舍寄徐思順》勸友人改掉壞脾氣,《大庾鄧溫自挽詩卷》勸長者通達生死,《和王汝弼〈清明感興〉韻》勸勉同僚不必傷老,《送王汝弼歸寧夏》則勸慰友人不傷別離,皆語言懇切,祠旨婉愜。
贊頌之作,如《質庵二首》贊揚南昌養(yǎng)素翁詩“斂華就質實”,《題何叟卷》稱頌何叟詩有“太古”意,《答張汝弼詩柬》稱頌對方之作“擲地鏗鏗作金聲”,《稼隱》稱頌張叔亨“君子味道德”“耕稼自良力”,《簡姜文博》贊姜文博“如幽谷蘭,天姿自奇絕”,《和曾雙溪南園唱和謠》贊揚曾雙溪“豆蔻丁香牧未知”,《崖州馮詠導孝恭堂》贊馮詠導“君子重菽水”,《東園八景》頌“主人似濂溪,霽月光風底”,《南昌劉氏愚溪》贊愚溪“鷗外消沉智巧機”,《安慶黃氏松隱》贊黃氏“自將吟響節(jié)鈞天”,《題古中靜卷》贊古中靜“有筆如椽誰敢題”, 《撫郡庠張訓導兵火后重修族譜》贊張訓導修譜睦族“遷表歐圖光奕奕……頓令百世親親在”,《周揮使勛成十韻中二韻》贊周揮使“手挽兩石弓,射殺千年鹿”等。
送別祝賀之作,如《送人歸寧夏》言“送客黃金臺,望望西陲去”,《送唐彥明還鄉(xiāng)》言“醉余桑落甕頭春”,《送吳思學還鄉(xiāng)》言“故里寒暄君指日”,《武昌送唐善繼之長沙衛(wèi)經歷》云“西都相望好彈冠”,《寄新會余、馬兩進士》言 “君依日月方揚彩”,《別沙文遠歲貢還鄉(xiāng)》言“青眼獨憐君未白,素衣應笑我成緇”,《舟次金陵和丁郎中席間韻》言“君才如倚馬”“閩海朱幡貴”,皆憐別賀人,得敦厚之風。
懷念之作,如《和林宗敬韻》云:“投老是閑仙,桃花別有源。雅宜吟洛社,無復夢梁園。日月孤舟定,乾坤一榻存。故人滄海隔,何日再登門?!薄都牧肿诰赐吩疲骸肮嗜藙e后眼常青,底事詩筒隔歲停。濯潔每思江漢水,紉香時夢茝蘭汀。老我高州情緒苦,夜深刁斗不堪聽?!薄都年愔俸屯ǜ吩疲骸皠e來秋月蘆花渚,吟遍春風杜若汀”“十缸燕酒今存否?安得悲歡醉里聽。”《寄謝信豐尹何宗實》云:“鬼嘯雨兮猩啼煙,行客孤羈心自憐。鄉(xiāng)曲故人想慰藉,得留雙眼看青天。”
題贈言懷鄉(xiāng)類,如《思鄉(xiāng)寄張鳳搏、唐德光》:“石田茅屋舊家風,遙憶瓊州在夢中。藤缽曉茶吹殺末,瓦罌春酒呷筠筒。房蜂醉蜜榔花白,鴝鵒將雛荔子紅。情景年來無恨好,可能留待一衰翁。”《別唐必大》詩云:“十年游宦未還鄉(xiāng),每遇親知倍感傷。五夜漏催更苦短,兩家情好話偏長。憑君歷歷詢州里,慰我懸懸念渭陽。明發(fā)分襟還有待,九霄云路看飛揚。”
題贈抒懷類,借唱和自寫胸臆。如《登高山西塔和劉守韻》言“世事橫雙眼,流光照暮年。茫茫云嶠外,何處是林泉”?!逗胫味晔雎毑茨暇┥闲潞雍痛罄锔畢鞘仨崱费浴白襄啡宰驂?,北望綠云浮”?!逗蛷V州同府鄭天與〈書懷〉 韻》云“舉目山河堪下淚,此情惟有故人知”。《步提學周僉憲望武夷韻》《游武夷山步周僉憲韻》兩首表達對朱熹景仰之情,不涉及兩人關系?!逗陀讶藲w姜驛夜宿胡澹庵》《和進士姑蘇杜子開宴讀書臺韻》《次友人游載酒堂》等詩,皆謂詠史,不及兩人情誼。其他如《和李司訓看破椰子》詠椰,《和丘公五指山詩》詠五指山,《歸舟四詠》寫景吊古,《寄致仕南陽李文明太守》云“何時得脫樊籠去,約與逍遙萬仞翔”等,皆是別述懷抱之作。
(五)禽言9首
王佐仿擬丘濬《禽言詩》作《禽言九首》,分別勸歸、戒貪、勸婦、勸愚、勸莫行、勸花時、勸觀花宜早,惜五酒,慎行,語多俚俗,且多變化,言辭閃爍,然大抵言俗世人心,不盡為勸勉。
(六)詠懷詩
詠懷之意,本亦散見于敘事、詠史、詠物、題贈各題材之中,然于諸題材之外,亦有一種純粹寫懷的作品。王佐詠懷詩,意境闊大,情緒深沉,每思家望闕,閱世傷懷,常有不盡滄桑之感,且多五七言律,益加聲韻沉馳,晚作更是橫放頹唐,老境妍華,上追老杜,下該黃陳,確乎為海南詩人五七言拔萃之作。其中詠懷類七律佳作更多,凡《海天長嘯圖》《高州官舍書懷》《遣興》《寫懷用慰失水者吳川歸舟》《信宜道中》《續(xù)傷往吟》《上杭道中》《永興寺寫懷》《昔夢》《病起》《秋日病起即事》等皆值一讀。
詠懷五律代表作為《臨江晚眺》《登高山西塔》,兩詩大約都作于晚年,一登山,一臨水,取象闊大,境界渾穆,雙篇臨絕,海南五律諸作難有其匹者?!杜R江晚眺》云:
活活臨江水,流丹落晚霞。波光歸海曲,日色近毗耶。列坐蹲危石,銜杯矚錦沙。不堪頻北望,萬里帝閽賒。
首聯(lián)寫浩浩江水,晚霞流丹,出言極為流麗澹蕩,頷聯(lián)寫日色西沉,波光遠逝,海曲容光,毗耶攝日,有萬物歸宗之意,可比于昔人“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然于昔人靜態(tài)描寫之外,更多了一層時光消沉的動蕩,頸聯(lián)寫人,列坐蹲危石句,刻鏤混茫,置諸賢于艱危之上,真有摩西運海,羅丹刻石之力,尾聯(lián)收以北望帝闕,萬里閽賒,于境則拓于無垠之望,于理則歸于儒家之墟。此等詩歌,融天賦學力于一身,確非易道?!兜歉呱轿魉蛣⑹仨崟r寓邵氏》云:
紅樹秋千仞,珠林嶺半邊。登臨香積閣,徙倚夕陽天。世事橫雙眼,流光照暮年。茫茫云嶠外,何處是林泉。
詩以半邊珠林,千仞秋樹入題,點染登臨景物,接以香積閣夕陽天,書寫登臨徙倚之事,下聯(lián)轉入世事暮年人物心理描寫,篇終合以反躬自問,結于混茫,其中中二聯(lián)敘事描摹,尤為雄大,“徙倚夕陽天”句借東皋子語,然較之更為悲壯,“世事橫雙眼”取一橫字見其憤慨,“流光照暮年”取一流字見其沈痛。全詩情景渾一,悲慨叢生,實為集中力作。
詠懷七律代表是其初在高州做同知,于公事之余所作《高州官舍書懷》,詩云:
山郭民居十數家,官僚無事早休衙。綠毫日寫籌邊策,白帖時催運餉槎。雨過庭添瑤草色,日來窗映佛?;?。此中詩景誰同賞,老我商羊詠圣涯。
詩歌看似無心,卻是作者為高州為官生涯作出的總結,暗含了作者一生的得意之作,其首聯(lián)交代高州城小,官事不多的情形,給人以假象,次聯(lián)筆鋒一轉,寫自己“綠毫日寫籌邊策,白帖時催運餉槎”的忙碌。王佐有治平之能,但一生少有實現(xiàn),任高州同知期間《上韓公邊情策》是唯一被采用,收到實效的政策,在作者而言是非常自豪的,“日寫籌邊策”當指此事。頸聯(lián)轉寫景物,寫得十分輕松,“雨過庭添,日來窗映”,顯示了緊張工作完成之余的愜意瀟灑,寫景清美令人擊節(jié),末聯(lián)言知音稀少,仍是自嘆抱負之語,然而多了一層自得與自賞。整首詩意態(tài)閑適,贊嘆有度,是所謂“詩辭和平溫厚,文氣正大光明,當比唐宋諸大家”之作。其晚年歸田桐鄉(xiāng)所作《遣興》亦允為代表:
刺桐花開三月天,鷓鴣聲里好閑眠。誰言老圃風煙歇,還看芳春景物妍。南畝筑塍留旱水,黎山分火種畬田。何須更作瀛州夢,老此春巖足百年。
三月天里的鷓鴣、刺桐、老圃風煙、芳春妍物,南畝田園里的筑堤引水、黎家山地的焼荒分火,皆被作者引入筆下,安排成一幅景物清華、風俗醇美的田園畫面。所謂“何須更作瀛州夢,老此春巖足百年”,更是作者歷經人世寵辱繁華后的見道之感,遙見當年五柳先生的風采。這兩首詩于森嚴的格律中顯示出自然流動的氣韻,頗似老杜晚年所作諸律,在律詩中最是難得。
明英憲時代是海南本土詩歌覺醒的時代,丘濬與王佐是海南英憲詩壇的兩大砥柱詩人。海南英憲朝的兩大詩人,一宗宋,一宗唐,都不及臺閣時風,這是海南詩壇與海內不同的地方。王佐在思想上追隨丘濬,在詩歌內容重視故鄉(xiāng)風物吟詠、詠史以及禽言詩等,亦有與丘濬趨同之處,但其寫作風格卻對丘濬全無蹈襲,頗有故意規(guī)避,暗自競爭之意。了解王佐的主要思想及詩歌內容特點,對理解王佐詩歌的藝術特點及歷史貢獻,以及海南英憲詩壇的構成,是很有幫助的。
[1]錢至熙.明代海南作家王佐散論[J].瓊州學院學報,2014(6):18-26.
[2]胡迎建.論明代海南詩人王佐的贈答唱和詩[J].瓊州學院學報,2014(6):18-26.
[3]李景新,高海洋.王佐對貶謫海南人士的吟詠[J].瓊州學院學報,2014(4):34-41.
[4][明]王佐.雞肋集[M].劉劍三,點校.???海南出版社,2004.
[5][明]唐胄.正德瓊臺志[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6:1.
(編校:王旭東)
The Ideology of Wang Zuo and the Types of His Poetry
KE Ji-hong
(School of Humanities, Hainan Tropical Ocean University, Sanya Hainan 572022, China)
Wang Zuo is a representative poet in the awakening time in native Hainan poetry, and he with another great poet, Qiu Jun, tops the Hainan even China’s poetry in Ming Dynasty. The ideology of Wang-Zuo bases on six classics, centers on the pursuit of study, promotes charity, holds the belief of Confucian’s values. In politics, he doesn’t establish systematic thoughts which cover suggestion channels, personnel, frontier defense, salt and rice allocation, road construction, ethical code, and equal election. Only the thoughts on suggestion channels and frontier defense can embody Wang Zuo’s wisdom as a sage. His ethical codes entail reverence for Confucianism,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Han people and the minority, promotion for family education, and equality in election. Under the direct influence of Han Yu and Ouyang Xiu, he proposes literature works reflect the law of nature combined with thoughts of idealist philosophy of the Song and Ming dynasties. Roughly, Wang Zuo’s poems are divided into five types: narrative poetry, scenery poetry, expression of one’s heart, poetry on history, and conversation poetry, in which the most characteristic are the narrative poetry and Hainan scenery poetry.
Hainan; the poetry in Ying Zong and Xian Zong period; Wang Zuo; ideology; type of poetry
2016-02-24
海南社科基金項目(HNSK10-55)
柯繼紅(1973-),男,湖北羅田人,海南熱帶海洋學院人文學院講師,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唐宋文學及詩詞格律文化。
I206.2
A
1008-6722(2016) 01-0047-09
10.13307/j.issn.1008-6722.2016.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