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明康
高考現(xiàn)代文閱讀選取的文學作品,多是散文和小說。用作考試命題材料的小說,由于受考試時間、試卷篇幅等的限制,往往只截取生活的一個橫斷面,或事件中的一個小片段、小插曲,對人物只勾勒其輪廓,捕捉其主要的性格特征??忌喿x材料須把握人物形象、故事情節(jié)、環(huán)境描寫三個要素,在答題時根據(jù)它們的相互關(guān)系,做綜合考慮。
………………………◆技法錦囊◆………………………
1.人物形象方面
人物形象的描寫方法,除肖像描寫、神態(tài)描寫、服飾描寫等外貌描寫,以及動作描寫、細節(jié)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等直接描寫外,還有間接描寫,即以其他人或景烘托。如《林黛玉進賈府》一文,作者對林黛玉、賈寶玉、王熙鳳的外貌描寫非常傳神;《項鏈》一文的開頭,作者對路瓦栽夫人的心理描寫十分逼真;《藥》一文,華老栓買藥時,作者對黑衣人的動作描寫形象地刻畫了人物的性格。
2.故事情節(jié)方面
(1)考生要學會辨析五個w,即誰(who)、什么事(what)、什么時候(when)、什么地方(where)、為什么(why)。
(2)考生要注意故事情節(jié)中的對比、懸念、倒敘、插敘、結(jié)尾等。如《祝?!芬晃?,全文采用了倒敘的結(jié)構(gòu)形式,從祥林嫂臨死前的外貌寫起,然后回顧祥林嫂初來魯鎮(zhèn)時的情景,再到祥林嫂再次到魯鎮(zhèn)的經(jīng)過等?!俄楁湣芬晃睦锍龊跻饬蠀s又在情理之中的結(jié)尾,有力地突出了主題。
(3)考生要學會理清線索。短篇小說多數(shù)只有一條線索,但也有一部分短篇小說會同時設置明線和暗線。如魯迅的《藥》一文,為了表明群眾的愚昧,文中設置了買藥、吃藥、談藥、藥效這條明線;為了表現(xiàn)辛亥革命,又設置了革命者被殺、革命者的血被吃、革命者成為閑人的談資這條暗線;然后再以兩條線的交織表現(xiàn)群眾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
3.環(huán)境描寫方面
(1)自然環(huán)境描寫:交代故事發(fā)生的背景,烘托人物的心情。
(2)社會環(huán)境描寫:交代故事發(fā)生的時代、社會關(guān)系、人物活動的背景等?!蹲8!贰栋正傳》開頭的環(huán)境描寫,對故事發(fā)生的背景、時代、社會關(guān)系做了明確的交代。
………………………◆考點鏈接◆………………………
1.關(guān)于人物形象塑造的考查
做此類題時,首先,考生要總體把握人物的形象特點,確定作者的感情傾向是褒還是貶,是頌揚還是諷刺。其次,畫出小說中關(guān)于這個人物言行的語句,以及作者的議論或者作品中其他人物的評價。最后,看作者用了什么樣的描寫方法,用恰當?shù)脑~句表述出來。
2.關(guān)于重要情節(jié)或細節(jié)作用的分析
考生答題時,要特別注意重要情節(jié)或細節(jié)作用的思考方向。一是對表現(xiàn)主題的作用,其作用一般來說是點題或突出主題;二是對人物形象塑造方面的作用,看是發(fā)展了人物性格,還是表現(xiàn)了人物性格;三是對整個故事情節(jié)構(gòu)成上的作用,一般來說是推動了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
3.關(guān)于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
首先,要找到關(guān)于環(huán)境描寫的語句在文章中的位置。處于不同位置的環(huán)境描寫,其作用也會不同。
其次,分析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時,考生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一是借環(huán)境描寫交代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背景,二是增添或烘托某種氣氛,三是襯托或突出人物的性格、心理等,四是推動故事情節(jié)向前發(fā)展,五是揭示文章主旨。
4.思想內(nèi)容和寫作技巧的鑒賞、評價
理解思想內(nèi)容也就是對主題的理解,小說的寫作技巧主要表現(xiàn)在對重要情節(jié)的安排和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上。
名師提醒:鑒賞、評價小說思想內(nèi)容和寫作特點的四大誤區(qū)
(1)拔高小說所表現(xiàn)的主題和哲理;(2)偏激地看待創(chuàng)作技法的成敗,認為只要是發(fā)表的文章總是好的,不敢提出批評意見;(3)以自己頭腦中固有的觀念看待作品和作者,要求作品和作者符合自己先入為主的思想觀念;(4)以自己的興趣愛好作為評價小說的標準,符合自己口味的就說好,不符合的就說不好。
………………………◆實戰(zhàn)演練◆………………………
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題。
人 物
[羅馬尼亞]揚·伯耶舒
有許多好奇的讀者曾問我,我作品中的那些人物是怎么挖掘出來的,我從哪里搜集到了素材,獲得了靈感,然后又編成故事。我的回答簡單而又干脆:來源于生活。是的,生活是我素材的永久性的、慷慨的提供者。我只要去大街上走幾個小時,衣袋中就會裝入一個新的題材,就像去了一趟食品店或煙草店,多多少少總是有些收獲的。這篇文章的人物馬上就要出現(xiàn)了。前幾天,當我?guī)е约旱男」飞⒉綍r,我在伊科阿納公園中碰到了這個人物。我的小狗名叫喬尼,是只鬈毛狗。它很討人愛(無論如何,比我這樣一個靦腆的人要易于近人,要招人愛得多),正因為如此,在我們占據(jù)的那張長椅上,很快就坐上了一位膚色略黑、服飾考究的中年婦女。她先是逗我的小狗,爾后又同我聊了起來。我們閑談中涉及的問題,總的來說都是些無關(guān)緊要的,例如什么氣候啦,土豆生長情況啦,足球比賽啦,動物啦。她的用意在于突然地向我提出一個令人忐忑不安的問題:我是否幸福?
“很難說清,”我紅著臉說,就像個害羞的少年,“我認為首先應該討論一下?!?/p>
“那還用說,”她答道,“既然您對幸福有自己的見解,我十分想聽一聽。”
“不行,”我回答說,“我并沒有準備談這個問題。另外,我甚至連幸福的基本含義都弄不清,對此我還在繼續(xù)思考。”
一下子,我對此人產(chǎn)生了十分濃厚的興趣。我很愿意同她聊下去,盡管我的小狗凍得直打寒戰(zhàn)。在這兒,我是否能為我的故事或小說找到個人物?我心里暗自盤算,讓我來試試。
“您是否幸福呢?”我以她剛才問我的問題反問她,當然是想激激她?!拔艺f的幸福不僅僅是指具體的現(xiàn)實狀況,還指精神上的。”
“先生,”她說,“我明白您的意思,您不用再問。我非常感謝您提出的問題。每天傍晚,我都到這個公園里來,我并不只是需要呼吸新鮮空氣,因為新鮮空氣打開窗戶就能呼吸到。我到公園里來,是因為我迫切需要同人們接觸,可是我不得不承認,很少有人,男的或女的,有興趣問我是否幸福。我想他們根本就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好吧,我可以坦率地告訴您,我不幸福。在我的兒童時代,我曾有過幸福,那時父母視我為掌上明珠,我臉頰上印滿了他們成百上千個吻,他們說我就是他們生活中的幸福。可隨即我就發(fā)現(xiàn),他們愛我只是因為我是個健康的人。當他們見我病了,就不再愛我了?!?/p>
“什么?。俊蔽仪忧拥貑?。
“噢,是種很怪的病,幾乎沒人曉得這種病,我也不愿談起它,盡管現(xiàn)在我已經(jīng)痊愈了。不過,我還是滿足您的好奇心。我得的這種病的表現(xiàn)就是不懂得什么叫隱喻,也就是說不能按隱喻的真正意思去做。我只會照隱喻的表面意思去做。給您解釋一下?!?/p>
“請您說下去?!蔽覟榇梭@奇地怔住了。
“比如,媽媽對我說:‘你去套套你哥哥的話,看看他這頭小驢都干了什么。我就試著去查找哥哥的信,結(jié)果在家里攪起了一場軒然大波。更不要提人家叫我去纏住某人,好把那人搞得心煩意亂了。最后,我還能說什么呢?我的病給父母帶來了許多麻煩。于是他們就開始虐待我,罵我,懲罰我。為此,我小時候就從家里逃了出來,在外邊流浪了很多年。我是那樣的孤獨,沒有哪個人能理解我。直到有一天晚上,也是像今天一樣,在一個公園里,我遇到了一位男子,他耐心地聽我講述自己的遭遇,并提出讓我同他結(jié)婚,同時告訴我,他是一位治這種病的專家,他還保證,能治好我的病?!?/p>
“他把您的病治好了?”
“是呀,治好了。怎么治的呢?他不許我再用轉(zhuǎn)義的詞語,任何時候我都必須用詞語的本來意思?,F(xiàn)在我可以問您,那樣還算什么生活?您怎么可能同您的丈夫在一周內(nèi)不用一個轉(zhuǎn)義或引申的詞語呢?不使用隱喻詞語,就不存在使某件東西、某件事、某種思想、某……變個形式的可能。所以,我們應該離婚。有一天晚上……”
她的自述頗帶有書面語言的特點。正當我對這個人的興趣正濃,急切盼望聽到下文時,在我們面前出現(xiàn)了一位警察,他很客氣地對這個女人說:“您跟我來一下?!?/p>
我竭力抗議,但得到的只是嚴厲的勸告。
“您不要多管閑事!”
沒辦法,我只好夾起小狗回家了。我向妻子十分憤慨地講述了我的遭遇。
“你知道嗎?”我像野獸似的吼叫,“那個警察掠奪了我的人物!正當她要給我談些最能征服人心的問題時,卻被那混賬警察給掠走了。我要控告他!”
電話鈴響了。我妻子接了電話。她聽了一會兒,把電話掛了。然后用這樣一句不能令人相信的話撲滅了我的激情:“傻瓜,快去警察局取你的錢包!”
(選自2012年4月版《外國小小說》,有刪改)
1. 文中三次寫到“狗”,分別有什么作用? 請簡要分析。
2. 小說以“人物”為題目,寫的卻是關(guān)于“我”被偷的故事,如果以“被偷”為題,你認為是否合適?
3. 文中的“我”有怎樣的性格特點?請做出簡要分析。
4. 這篇作品的結(jié)尾有什么巧妙之處?
【參考答案】1.“‘我的小狗名叫喬尼……正因為如此,在我們占據(jù)的那張長椅上,很快就坐上了一位膚色略黑、服飾考究的中年婦女?!边@是第一次寫“狗”,其作用是引出那位中年婦女?!啊液茉敢馔南氯?,盡管‘我的小狗凍得直打寒戰(zhàn)。”這是第二次寫“狗”,是為了突出“我”此時的心理活動。第三次寫“狗”時,一個“夾”字體現(xiàn)了“我”的憤慨之情。
2.不合適。因為本文并非寫“我”被偷這一件事,而是從三個方面突出“我”這個“人物”的性格特點:一是“我”的自以為是與被偷這件事的對比;二是“我”與那位婦女的對比;三是“我”與警察的對比。
3.“我”的性格特點表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1)“我”喜歡與人閑談,但滿足于對生活表面的了解,對生活的了解很膚淺。(2)“我”很自信,容易輕信別人。(3)“我”往往自以為是、處事不太冷靜。
4.本文結(jié)尾可謂既出乎意料卻又在情理之中。因為從那個婦女含糊其辭地說起她的“病”時,就已為結(jié)局埋下了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