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氣清景明 萬物皆顯

    2016-03-14 01:46:40劉漢杰
    百科知識 2016年5期
    關鍵詞:節(jié)俗冷食寒食節(jié)

    劉漢杰

    在中國人的傳統(tǒng)生活中,清明是節(jié)氣,也是節(jié)日。它是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清明時節(jié),農(nóng)民種瓜點豆,蠶婦祀蠶神、修蠶具。同時,它又是中國人最重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每至清明,人們祭掃祖塋,也門前插柳,也鄉(xiāng)野踏青,也競放紙鳶……通過這些儀式化的節(jié)俗活動,表達著人們現(xiàn)實的和信仰的諸多訴求。

    節(jié)候與農(nóng)事

    作為節(jié)氣,清明漢初被編入二十四節(jié)氣之中。按照古人的理解,此時萬物潔齊,氣候清爽,景色明朗,因此得名“清明”。

    根據(jù)古人“候應”的說法,清明有三候:初候桐始華,二候田鼠化為鴽(鵪鶉之類的小鳥),三候虹始見。意思是說,初候梧桐樹開花;5天之后,田鼠變成鵪鶉之類的小鳥;再過5天,天空開始出現(xiàn)彩虹。這其實是從《禮記·月令》“季春之月……桐始華,田鼠化為鴽,虹始見”生發(fā)而來的。

    清明時節(jié)的節(jié)候特征在古人的詩文作品中也有描寫。唐代詩人杜牧那首膾炙人口的《清明》“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首句就點出了清明的氣象特征。南朝才子丘遲的名篇《與陳伯之書》中有“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的名句,這是對江南三月物象的描寫。

    對于我國南方蠶桑產(chǎn)區(qū)來說,清明節(jié)是一個重要的時間節(jié)點。先秦歷書《夏小正》就曾有三月蠶妾開始養(yǎng)蠶的記載。蠶妾,本指春秋時育蠶的女奴,后指育蠶的婦女,也稱蠶婦、蠶姑、蠶娘。東漢崔寔《四民月令》也有清明蠶婦修整蠶具、打掃蠶室的記述。在后世的清明,蠶婦不只整理蠶具,也祭蠶神、禳白虎。俗信,蠶神是蠶桑的保護神,白虎則是蠶桑的天敵。在浙江烏青,清明節(jié)這一天,蠶婦要祭蠶神,名“清明利市”,諺云“清明大于年”;在浙江歸安,家家戶戶用米粉制作白虎,扔到路上,謂之“送白虎”。

    廣東連南瑤族清明祭拜祖先

    我國地域遼闊,農(nóng)事活動并不一樣。前述蠶桑產(chǎn)區(qū)有“寒食過了無時節(jié),娘養(yǎng)蠶花郎種田”的農(nóng)諺;而在我國北方地區(qū),“清明前后,種瓜點豆”。清明時節(jié),人們也占驗天氣和農(nóng)事。在江西,“麥吃四時水,只怕清明連夜雨”;在湖北,“雨打墓頭錢,今歲好豐年”;在河北,農(nóng)民此月盼雨,有“麥收三月雨”的農(nóng)諺。

    寒食與上巳

    在中國人的觀念中,節(jié)氣與節(jié)日雖然都是時間節(jié)點,二者的內(nèi)涵卻并不完全一樣:節(jié)氣強調(diào)的是氣候表征,節(jié)日突出的是習俗活動。節(jié)氣可以轉(zhuǎn)化為節(jié)日,前提是增加相對固定的節(jié)俗活動。清明本是節(jié)氣,之所以演變成了傳統(tǒng)節(jié)日,這與兩個同樣古老的節(jié)日——寒食節(jié)和上巳節(jié)有著直接的關系。

    寒食節(jié),又名“冷節(jié)”“禁煙節(jié)”,因為禁火、吃冷食的節(jié)俗而得名。節(jié)期在夏歷冬至105天后,也名“百五節(jié)”。俗傳此節(jié)源起于介之推割股啖君的故事:介之推是春秋時晉國的貴族,曾隨晉文公重耳流亡列國,割股肉供文公充饑。文公復國后,介之推不求利祿,與母歸隱綿山(也名綿上,位于今山西省介休縣東南,后也稱介山)。文公焚山以求,介之推誓不出山,抱樹而死。文公葬其尸于綿山,修祠立廟,并下令于介之推焚死之日禁火、冷食,以寄哀思。后世相沿成俗。

    最早記錄介之推事跡的是《左傳·僖公二十四年》,其中提到了晉文公對介之推追隨無所賞賜,介之推因此歸隱,晉文公知道原委后很后悔,以綿山之田作為介之推的祭田;卻并未提到割股、燒山、焚火之事。到了漢代蔡邕的樂府琴曲《琴操》,開始有介之推割股啖君的故事。但所說介之推被焚不得舉火的日子是五月五日,也無冷食三日的說法。晉代陸翙的《鄴中記》則有了禁火、冷食與介之推事聯(lián)系而形成寒食節(jié)的完整版本。由此看來,介之推與寒食節(jié),就如同端午節(jié)與屈原一樣,皆為后人附會的結(jié)果。

    事實上,寒食節(jié)的起源與古代先民對火的崇拜有關。在古人的觀念中,火有新舊之分。據(jù)《周禮·秋官》記載,仲春之時,掌火官員要執(zhí)木鐸通知人們開始禁火,春末則再生新火。禁火之日不能生火,只能吃冷食。漢代以前禁火期為一個月;漢代定為清明前三天;唐宋時減為清明前一天。唐代之前,寒食節(jié)掃墓被視為“野祭”;到了唐代,寒食節(jié)掃墓被以政令的形式確立了下來。此后又有了踏青、蹴鞠、斗卵(斗雞蛋)、蕩秋千等節(jié)俗。

    馓子

    上巳節(jié)源于古人春天祭祀高禖的習俗。高禖是執(zhí)掌生育和婚姻之神,人們祭祀高禖,或濯于水濱,或秉火求福。漢代以前,上巳節(jié)定為三月上旬的巳日;曹魏以后,則固定在三月三日,并形成了沐浴、簪花、游嬉、飲酒等習俗活動。

    因為寒食、上巳與清明三節(jié)節(jié)期相近,宋元之后,有些地方也有三節(jié)分過的,但多數(shù)地區(qū)還是把三節(jié)合為清明一節(jié),這也因此出現(xiàn)了清明節(jié)看似矛盾的節(jié)俗內(nèi)容:節(jié)日的主要活動是祭祖,祭祖的主調(diào)是悲情;祭祖之外,人們也郊外踏青、競放紙鳶,這又帶有歡娛的成分。

    掃墓與插柳

    掃墓本是寒食節(jié)俗,宋代以后,逐漸演變?yōu)榍迕鞴?jié)的主要習俗。明代劉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記載了明人清明掃墓的情景:“三月清明日,男女掃墓,擔提尊榼,轎馬后掛楮錠,粲粲然滿道也。拜者、酹者、哭者、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錠次,以紙錢置墳頭。望中無紙錢,則孤墳矣?!毖蛹昂笫?,每逢清明節(jié),人們?yōu)樽鎵灣萏硗?,或壓紙錢于墳,或懸紙錢于墓,酒肴祭奠,以寄托哀思。

    插柳、戴柳也是寒食舊俗,唐代就已出現(xiàn),宋元時已非常流行。據(jù)南宋周密《武林舊事》記載:“清明前三日為寒食節(jié),都城人家,皆插柳滿檐,雖小坊幽曲,亦青青可愛。大家則加棗糊(棗餅,用面粉和棗泥捏成燕子的形狀,用柳條串起來插在門上,后世也名“子推燕”)于柳上。然多取之湖堤,有詩云‘莫把青青都折盡,明朝更有出城人?!痹诤笫?,柳則成了清明節(jié)的主要標識物:人們或插柳于門,或簪柳于首。插柳于門各地基本一致,但簪柳于首則有所不同:或男女皆戴,或婦女戴,或兒童戴;所戴之柳又有柳毛、柳尖、柳葉、嫩柳之別。

    人們之所以插柳、戴柳,民國浙江《德清縣新志》給出一種解釋:“相傳元人入主中土,防漢族嚴,編十家供養(yǎng)一蒙人以監(jiān)之。漢人約于此日起義屠殺之,以柳為號焉。”如前所述,插柳、戴柳習俗唐宋時就已出現(xiàn),此說不足為信。在古人看來,柳有辟邪之用,北魏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說“正月旦,取柳枝著戶上,百鬼不入家”;柳又有延壽之功效,諺云“清明不戴柳,來生變黃狗”“清明不插柳,紅顏變皓首”。

    娛樂與食俗

    除了祭祖和插柳,清明節(jié)又有一些娛樂活動,并有一些特定的食俗。

    清明這一天人們要放風箏,因此清明節(jié)也稱“風箏節(jié)”。據(jù)清人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記載:“清明掃墓,傾城男女,紛出四郊,擔酌挈盒,輪轂相望。各攜紙鳶線軸,祭掃畢,即于墳前施放較勝?!痹诠湃丝磥?,放風箏有益兒童健康:“引絲而上,令小兒張口望觀,以泄內(nèi)熱?!?/p>

    清明這一天也踏青、蕩秋千。南宋吳惟信《蘇真堤清明即事》詩云“梨花風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描述了古人踏青時的情景。民間有“女人的清明男人的年”之說,女子清明這一天多有秋千之戲。古人認為,女子蕩秋千既可“擺疥”(除疾),也可“釋閨怨”。

    寒食節(jié)以冷食為節(jié)俗,自古就有一些特定的食俗?!多捴杏洝分杏小昂橙兆黪防摇钡挠浭?,醴酪就是大麥粥?!肚G楚歲時記》記載:“去冬節(jié)一百五日,即有疾風甚雨,謂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餳大麥粥?!币恢钡剿逄茣r,大麥粥仍是寒食節(jié)的節(jié)俗食品。

    后世清明節(jié)的特色食品——“馓子”,其實也是古人寒食所食之物。馓子為油炸的環(huán)形面食,古時稱“寒具”。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寒具冬春可留數(shù)月,及寒食禁煙用,故名寒具……以糯粉和面,麻油煎成,以糖食之??闪粼掠?,宜禁煙用。觀此,則寒具即今馓子也?!睋?jù)清同治浙江《麗水縣志》記載:“清明節(jié),煮蓬葉為汁,和米粉為粔籹,謂之‘青蓬點心,又名‘寒食果,必獻其先,蓋禁火之遺意也。”粔籹指的就是馓子。

    在山西,清明節(jié)上墳祭祖,人們要祭獻“子?!?。子福是一種面制品,里面裹上棗、豆、核桃等,上面盤上兩條面蛇,正中心放一個雞蛋,用蒸籠蒸熟即成。人們上墳祭祖時獻上,祭后全家人食用。按當?shù)氐娘L俗,子福只能涼著吃、干著吃,嚴禁蒸、溜以后吃。據(jù)說吃了蒸、溜后的子福,家里的支柱就軟了。如據(jù)清嘉慶山西《介休縣志》記載:“清明,富家設牲醴鼓吹省墓;貧民亦造面餅,如盤蛇狀,陳酒醴祭冢,歸則曝面餅于籬棘上,俟干而后食,或謂取象龍蛇,寒食之遺也?!逼渲械摹懊骘灐本褪亲痈?。除了祭祖用子福,女兒出嫁后的第一個清明節(jié),娘家還要送給女兒、女婿一對子福,女兒抱著子福到婆家祭祖、認祖宗。

    在浙江,傳說致蠶生病的邪祟叫“青娘”,它躲在螺螄殼內(nèi),因此逢清明節(jié),家家戶戶都要吃螺螄。人們吃螺螄時以針挑食,名“挑青”,謂能明目;把吃剩下的螄螺殼撒到屋上,謂之“撒青”,也謂之“趕白虎”,謂能祛蠶祟;祭掃祖塋時,也要以螺螄撒到墓上,謂能繁盛子孫。除了吃螺螄,清明節(jié)還要包粽子,人們吃粽子,祭祖也用粽子。在江浙一些地方,人們還用米粉和艾汁制作青團子,稱“清明團”。清明團油綠如玉,糯韌綿軟,清香撲鼻,吃起來甜而不膩,肥而不腴。清明團的制作技藝最為上乘的當屬浙江東部臺州的黃巖地區(qū),黃巖當?shù)厍迕鞴?jié)前后食用清明團的傳統(tǒng),有上千年的歷史。

    【責任編輯】王 ?凱

    猜你喜歡
    節(jié)俗冷食寒食節(jié)
    冬季吃姜正當時
    工會博覽(2022年3期)2022-06-30 03:59:20
    夏天為何不能用吃冷飲、冷食的方式消暑?
    中老年保健(2021年7期)2021-12-02 16:50:22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文化傳統(tǒng)——以夏至節(jié)俗為中心的考察
    冬季適當吃冷食
    寒食節(jié)去哪了?
    寒食節(jié),踏春去
    西班牙節(jié)俗及語言文化
    南北橋(2017年12期)2017-07-27 08:41:56
    4月3日寒食節(jié)
    偽滿時期東北文學的節(jié)俗書寫
    江漢論壇(2016年9期)2016-11-29 14:22:48
    寒食節(jié)吃冷食
    古浪县| 上高县| 姚安县| 天祝| 尖扎县| 河津市| 微山县| 浏阳市| 昭苏县| 鸡泽县| 淮南市| 益阳市| 大兴区| 乌苏市| 静乐县| 乌拉特后旗| 肇东市| 湖口县| 潢川县| 罗平县| 重庆市| 墨脱县| 隆安县| 六盘水市| 永善县| 钦州市| 象州县| 万盛区| 湘西| 萨迦县| 濮阳县| 兴安县| 湖北省| 滁州市| 桓仁| 安陆市| 扎赉特旗| 白水县| 郯城县| 山阴县| 中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