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景軍 王晴 李雪白
摘 要 隨著軍校教育任務的轉型,任職教育成為軍隊院校教育的主流。軍隊院校要更好地適應任職教育的需要,就必須積極研究和探索任職教育規(guī)律。而提高院校任職教育教學水平的關鍵在于改革教學模式,只有教學模式選對了,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才能提高教學質量。因此,深入研究和探討適宜任職教育的教學模式,已經(jīng)成為軍隊任職教育院校的一項緊迫的任務和重要課題。
關鍵詞 任職教育 教學模式 改革
中圖分類號:E251 文獻標識碼:A
1軍隊院校教學模式改革面臨的困難
軍隊院校教學模式改革在實施中遇到了困難,之所以出現(xiàn)這種狀況,究其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學歷教育下教學觀念的影響根深蒂固。在相當長的時間內,軍隊院校始終是以學歷教育為主,因此,教學模式基本上還是套用學歷教育的模式,仍然沿襲學歷教下育的教學觀念。片面地認為:教學只是向學員傳授知識的手段,教員只要將知識傳授給學員,教學目的便達到,學員始終處于被動狀態(tài),主體地位不突出。其次,依循守舊,不及時了解、研究、運用新的教學模式。最后,教員研究新教法的能力和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任職教育的教學模式具有啟發(fā)性、開放性、多向性、互動性的特點,要求教員在具體的教學中,能夠準確把握教學內容,選擇和創(chuàng)新與之相匹配的教學模式。并能夠以崗位需求為牽引,綜合運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手段、方法啟發(fā)學員理解專業(yè)知識,引導他們獨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必然對教員的素質和能力提出較高的要求。由此可見,教法改革主要是教員進行自我更新、自我揚棄的一場深刻革命,因此,要求教員從觀念上、心理上、思維方式上以及素質和能力上都要先行完成一系列根本性的轉變。
2任職教育教學模式改革對策的探索
首先,積極轉變教育觀念,強化教學改革的緊迫感。教育觀念是教育實踐的先導,教員對教育觀念的認識程度不同,對于教學實踐的作用方式和力度是不同的。教育觀念是教員在長期教學實踐中形成的,一旦形成,就會變得根深蒂固而難以改變。教員的教學行為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員所具有的教育理念。因此,必須把更新教育觀念作為改革教學模式手段的重要前提。其次,提高教員的素質和能力。要按照崗位需求設計培養(yǎng)模式,按照不同層次規(guī)劃人才建設工程。積極推進名師推舉計劃,大力開展名師帶教工作,不斷探索名師教研創(chuàng)新團隊的運作模式,逐步擴大教員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根據(jù)中青年教研骨干專業(yè)特長、研究方向,規(guī)劃培養(yǎng)目標、培養(yǎng)方式和成才路徑,設計教員成長路線圖。緊貼世界軍事教育發(fā)展形勢,走開放式辦學、聯(lián)合式培養(yǎng)的路子,選送相關專業(yè)教員赴國外知名軍校交流學習,與其他軍隊院校開展聯(lián)教聯(lián)訓,不斷加大與軍地知名院校、科研院所的教學科研交流,以世界的眼光、開放的思維深入推進有效教學、有效科研工程。其三,從部隊的實際出發(fā),加強對新教法的研究與探索。任職教育教法改革必須立足于部隊的實際情況,始終把學員放在主體地位,最大限度地調動和引導學員自覺能動地學習,實現(xiàn)增長知識、增強創(chuàng)新能力、全面提高素質的目的。對于教員而言,則應由被動變主動,主動融入轉變,從過去叫教員講什么課就講什么課,向主動地打破學科界限轉變,從教員向研究員轉變,積極投身于軍事前沿理論與部隊實際問題的研究。通過教學反思,及時了解自身素質、能力、人格和思維方式的長短優(yōu)劣,使教法的選擇和改革既切合學員的實際,又切合自身實際,避免教法改革上的形式主義。
3關于任職教育教學模式改革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教學模式的改革具有很強的操作性,院校不同、專業(yè)不同、學科不同、人員不同,實施起來差異性很大。因此,需要對轉型中的教學模式改革所面臨的一些矛盾和問題進行一番進行理性的思考。
首先正確處理好教學模式的繼承與創(chuàng)新之間的關系。我們對學歷教育下教學模式改革,并不意味著對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全盤否定。比如傳統(tǒng)的講授法,它是學歷教育教學模式的常用方法,一定程度上掩蓋了學員的學習特點和認知差異,與任職教育教學對象的差異性和培訓種類的多樣性不大適應。但是,講授法重視知識的系統(tǒng)性、科學性和邏輯性,和其他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一樣,在某些方面仍有其存在的價值和合理性。因此,對經(jīng)過長期教學實踐中總結出來的某些傳統(tǒng)教學模式,我們不能簡單化地全盤否定,而應該取其精華,加以繼承,根據(jù)任職教育需求加以改造,再進行大膽的探索、創(chuàng)新,這樣才能教學更具有活力。其次正確處理好主體與主導之間的關系。任職教育在凸顯學員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的同時,也不能忽視、放棄了教員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要把學員的主動地“學”和教員藝術性地“導”有機結合起來,形成學導制的教學新模式,在這種新的模式下探討科學的教學模式。其三,正確處理好教法創(chuàng)新與講求實效之間的關系。教學改革需要創(chuàng)新精神,但強調創(chuàng)新的時候,并不是要搞花架子,趕時髦,追求花樣翻新,轟動效應。教學模式改革是為取得良好的效果,完成教學目標而服務的。所以,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必須從學員的實際、教員自身的自身的素質和能力實際出發(fā)。只有這樣,教法創(chuàng)新才能收到實效,任職教育的功能才能充分發(fā)揮出來。
總之,院校轉型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教學模式的改革也不能急功近利,要統(tǒng)籌安排好各個環(huán)節(jié)。這就需要對當前教學改革的現(xiàn)狀進行深入的調查,理性的診斷,找出問題的癥結,考慮教法改革所受的制約和所需要的條件,從院校實際、教員實際、學員實際出發(fā)進行宏觀謀劃,確定教改整體推進的總目標,把總目標分解為具體的分目標,分步實施,逐步到位,扎實穩(wěn)妥地將教法改革推向縱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