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達爾文在其《未竟的帝國》(Unfinished Empire)一書中說:“帝國總是一味地追求地緣戰(zhàn)略的布局,而忽視區(qū)域經濟的聯(lián)結;帝國總是習慣于將價值觀強加在他國身上,而忽略內部多元的權力結構?!贝藭f的是大英帝國未竟的帝國憧憬,而同樣的場景最近也在上演,只是主角從英國換成了美國。
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最近史無前例地邀請東盟十國領導人,在加州“陽光莊園”舉行“美國─東盟領袖高峰會”,這也是東盟峰會首次移師美國召開。美國剛利用朝鮮核問題說服樸槿惠在韓國境內部署“薩德”反導彈系統(tǒng),成功架構了“美日韓三邊同盟”,隨即將焦點轉移到東南亞,希望能與東盟在南海問題上凝聚“抗中”的共識,以形成圍堵中國大陸的防線。
但這次會議的結果,卻讓美國大失所望。從雙方所發(fā)表的聯(lián)合聲明看來,各國僅重申以和平及法律手段來解決領土爭議,不但避談中國大陸在南海的角色,更未觸及美國亟欲布建的“南海共同行為宣言”(DOC)及“南海共同行為準則”(COC)。由此可見,東盟各國并不樂見美國過度干預區(qū)域問題,更不愿公開與美國站在同一陣線形成“反中聯(lián)盟”。
長期以來,受殖民經驗及東西方冷戰(zhàn)的影響,獨立之后的東盟國家一直遵循著所謂的“東盟模式”。其主要特色,是力求兩面討好的平衡外交模式。此一路線,讓東盟國家從不輕易在強權對峙的陣營中選邊。這次,奧巴馬雖打出其印尼出身之地緣作為感性訴求,卻無法撼動東盟國家“ASEAN WAY”的思維。
中國大陸與東盟之間的經濟關系密不可分。過去10年,中國大陸利用地緣與經濟崛起之便,透過自由貿易協(xié)定,在投資及基礎建設上與東盟國家建立密切的經貿關系。在2009年后,中國大陸已超越美日,成為東盟最大的貿易國家。這種經濟相互依賴關系,是美國戰(zhàn)略部署難以打破的。美國高舉的TPP(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xié)定)大旗,東盟國家中只有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及文萊等四國參加,這是主要原因。
這次的美國─東盟高峰會,無疑是美國“亞洲再平衡”政策的總結點;但可看出,政治選邊仍然不敵經濟的甜蜜果實。?笏(摘自臺灣《聯(lián)合報》)(編輯/立原)